对比手法写诗歌【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6-14 08:21:08 浏览

对比手法写诗歌

1、C.诗歌六句写西塞山风物,这里莼菜可采,鱼儿肥美,渔家生活幸福滋润。

2、(技法作用)从景物的不同角度入手表现景物的不同侧面。

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思是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浮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比作皇帝身边拔弄是非、蒙蔽皇帝的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日”即指太阳,也指皇帝。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

4、②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步骤二)

5、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6、“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7、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8、B.其一第二句,“散”字写出了寒风劲吹、雪花飞扬的状态,刻画出梅花生存的环境。

9、而尾联作者笔锋一转,“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反观自己只是这里的过客,即使羡慕这里的生活也是徒然,此处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作为一名羁旅之客的孤独之感。

10、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11、深树有禽学人语,穷檐将马代牛耕。

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及其抒情手法能力。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14、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15、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6、译句: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17、牧人驱犊②返,猎马带禽归。

18、A.诗歌前两句直接叙述张求的身份和外貌:曾是一名普通老兵,戴着破如斗的帽子。

19、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20、【对比手法写诗歌】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注)望长安南山

21、请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

22、B.“胡尘”借指叛军,此处“误落胡尘里”是说裴判官不幸落入叛军手中。

23、②借景抒情,“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借助所处环境的空旷寂静,凸显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之情。

24、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诗颈联中的景与情。

2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中重要意象的能力。

27、译句: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28、B.“鹖冠”,借用隐者鹖冠子的典故,点明诗人此时去官离朝、穷愁潦倒的境遇,刻画一个失落孤寂的形象。

29、颈联选取了与人物紧密相关的事物,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离的伙伴,战马因久戍边地而苍老,足见戍守边地时间之久,连牲口也苦于久戍边地,暗含人物思乡之深。

30、“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1、形象:前四句塑造了“大鹏”形象,诗句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意思是“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这四句话写了大鹏高飞,大鹏有巨大的力量。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32、(技法作用)使诗句画面层次丰富。

33、(技法作用)使诗歌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34、C.“惊起却低飞”描绘雁的动作,“有意同谁语”描绘雁的心理,形神兼备。

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3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37、后一句则直抒胸臆,说“寂寞将何言”,意思是: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直接点出自己内心的寂寞孤独之情。

38、(1)颈联选取铁衣、战马两个战场上常见的意象。

39、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0、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41、诗中两次出现“马”这一意象,其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也不一样。第一次是写在“北风吹沙千里黄”的恶劣环境里“马行确荦”,此时作者的内心感受是“悲摧藏”,所以蕴含的情感是“羁旅之苦,感伤之情”。第二次是写作者想到“酒熟花开二月时”的美好生活景象,于是“揽鞍鞭马”继续前行,所以此处反映了诗人旷达的情怀。

4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43、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44、“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霜叶的内在精神、气质,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赋予秋景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5、(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此诗是杜甫(712年~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4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47、我国传统画技之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48、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49、“待人”二字将“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拟人化,词人想象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

50、【对比手法写诗歌】A.上片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奠定了全诗忧郁哀愁的感情基调。

51、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52、“8”——连续讲授新课时间不超过八分钟,让学生能够充分吸收知识的养分,在天有的课堂上快乐地成长。

53、诗人“爱闲”、“羡闲”,以“老树着花无丑枝”表现自己“老自有余态”,“心意难老大”,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向往轻松闲适生活,又呈现出恬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心情,暗含了诗人诗人厌恶官场黑暗、尘世喧嚣的感情。

54、(细嚼慢咽学诗词)对仗的种类(1)

55、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56、“还向空中举”描写孤单凄凉,无人为伴的大雁,尽管面对艰苦的环境,却依然要振翅高飞的形象,大雁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大雁的高洁、追求理想,就是诗人尽管遭到忌恨和排挤,却依然志向不改,追寻理想的象征。

5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发比作白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发之多,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时光飞快的伤感。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干戈”指代“战争”,突出战争频发,诗人为国担忧。运用想象,诗人想象流放归来的杜位还是满头白发的样子,寄托了诗人对杜位深深的同情。

58、“5”——五句鼓励性的课堂用语,树立学科进步、学生典型,增强学生自信心;

59、D.“冷”以双关写大雁所处环境和内心,“残芦”用反衬凸显大雁处境的孤单。

60、C.诗人以“瘿樽”突出了山家风味,以“高话”传达了山翁健谈的神采。

61、B.四句描写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起,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

6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意思是: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江水湍急,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

63、当然,以上三种仅是大致分类,有的诗词将多种情感融合在一起。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将古代英主业绩与当今朝庭萎靡不振对比,昔日“烽火扬州路”与今天“一片神鸦社鼓”对比,廉颇虽老尚有人重视与自己无人问津相比,抒发了作者对逝去英雄的仰慕,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对当今现实的担忧。多重今昔对比,使语言更丰富,形象更鲜明,感情更充沛。

64、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妇人一家为躲避苛政,躲避山林宁愿被老虎咬死,也不愿回到现实中去,反衬了当时苛政的严酷,赋税劳役的深重。

65、高适的《燕歌行》中有“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用前方作战的士兵舍身保国和上层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务国事的情形作对比。

66、A.诗歌二句摹写渔家头戴纶巾,银发丝丝,静静倚坐在树下垂钓,这是渔人日常。

67、C.其二中二句,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

68、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同时,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69、[注]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②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③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后饿死;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70、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71、(注)孟浩然到京城考试,失意后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与朋友离别,故写下此诗。

72、C.“表现了溪水湍急的特点”分析有误,六句写水中洲渚,“平平”和“净于筛”表现溪水的清澈而又平静,更具有江南特征。

7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74、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75、答:诗歌紧扣扫墓前后的不同景象展开对比。清明时节,大家纷纷到自己祖先的坟前扫墓,他们在坟前焚烧纸钱、泪雨滂沱,十分哀伤;扫墓后,坟头依旧清冷,只有狐狸卧眠坟上,而那些归家的儿女们在灯前嬉戏。诗歌通过扫墓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人生有酒须当醉”的旷达情怀。

76、C.“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错误。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临时梅花尚有悠远的芳香,残花和残雪交相辉映,“远芳”指梅花芳香悠远,两个“残”字描写的是梅花凋零和雪将要融化的状态。这两句没有描写梅花开放环境的恶劣,也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

77、D.“彻底远离世态炎凉、是非颠倒的社会”无中生有且过度解读。尾联“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所以尾联只是叙写了作者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并没有体现出作者彻底远离世态炎凉、是非颠倒的社会。

78、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79、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8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82、“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描写诗人抬头仰望空中,看到一只孤单的大雁孤单凄凉地飞往凋残的芦苇丛,“一”这一数量词表现雁之孤单;“冷”这一形容词表现雁之凄凉。

83、A.诗歌首联交代梅花初绽和盛放的时间,表明了诗人观察的细致与对梅的关切之情。

84、颈联“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描写白雪与梅花同样洁白,春江上微波荡漾,江岸边梅花洁白,一方面景中含情,“元”“自”描写景色自好,但诗人见景更起思乡之情;一方面在结构上照应标题“江梅”。

85、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86、总之,此诗造了一个挂帅出征的忠心报国、治军有方、功勋卓越、心系和平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由衷赞美,以及对唐军军容军威的歌颂,还有对和平的渴望。

87、D.本诗后两句认为张求不通晓儒家的君子之道,所以人们大多不敢认同他的议论。

88、(鉴赏要点)指明诗歌调动了多少种感觉,并说明表现了各个侧面怎样的果。

89、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0、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91、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中“酒肉臭”与“冻死骨”的对比,把当时社会贫富悬殊,剥削阶级的贪婪、与劳动人民的饥饿与死亡情形鲜明地活画了出来。其间深刻而形象地揭露了阶级对立和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认识,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情。其特点在于使其观点、感情更加集中、直观、深刻,也给读者留下了观察、想象、对比、分析结论的空间。这种情况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92、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93、这句诗中“娟娟”“轻”可见蝴蝶和白鸥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而诗中“老年花似雾中看”“愁看直北是长安”又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和对朝廷的忧虑。所以,诗人用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来反衬诗人年老体衰、被迫漂泊的困宭和无奈。

94、C.六句描写了当时包括李邕在内的凡夫俗子,把李白的“殊调”当作“大言”,对此,抒情主人公只是报以轻蔑的冷笑。

95、“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96、D.“颈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错误,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意思是三山在云雾中隐现看不清楚,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颈联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97、(1)作答诗词描绘的画面题,分析时要抓住体现时间、地点、景物特点和人物活动等词加以概括分析。本诗颈联抓住意象“帘”“山”“酒”“马”“雪”“衣”,结合动词“卷”“对”“上”“沾”,可知诗句描写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沾衣,策马奔驰的画面。

98、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99、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00、A.逢小寒食,诗人却行船羁留异乡,“强饮”不仅说老弱之躯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