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6-15 08:37:56 浏览

清平乐村居

1、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2、如果您喜欢这首诗词,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并选择“分享到朋友圈”,即可分享给朋友。

3、引导:是啊,一个“喜”,一个“卧”,让我们读懂了“亡赖”的意思,读出了可爱、顽皮,让人喜欢不已。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词。(齐读)

4、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5、相媚好的白发翁媪、大儿、中儿、小儿,一家五口人。

6、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7、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8、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人世一身霜雪归来还是少年

10、引导:虽然家境一般,住着茅屋,可是在他们眼里,却是鸟语花香,阖家团圆,孩子们又是如此勤劳可爱,老两口怎能不陶醉呢?来,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好好的读一读吧。(齐读)

11、⑺亡(wú)赖:《汉书·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同“无”。

12、宋词三百首|霜天晓角·晚晴风歇

13、学生:我看到他们好象喝醉了。

14、⑹欲说还(huán)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休,停止。

15、【清平乐村居】选哪些文本,如何搭配,永远是实行“古诗文群读”的首要问题。这里的决定因子是教师开展研究性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16、其实,所有这些,只需要一个字就解决了,那就是——嚼(板书:嚼)嚼着嚼着,诗意就明白了,嚼着嚼着画面就出来了,嚼着嚼着,诗人的感情就悟出来了。(板书:读嚼。)

17、在吟哦诵读中感受宋词的音韵之美,想象乡村翁媪的天伦之乐;

18、⑷翁媪(ǎo):老翁、老妇。扩展资料: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

19、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20、宋词三百首|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21、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诗词都是叙事诗这句话是不正确的。有写景;叙事;抒情。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诗词都是写儿童天真、淘气、自由、无忧无虑,不同的是牧童写了一个儿童天真、率性、洒脱的性格,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舟过仁安写了两个儿童淘气,表现了儿童独有的奇思妙想,表现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清平乐村居则通过描写一家和乐融融突出描写小儿子的无忧无虑。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22、(1)这首词写得是平凡的农村一家五口的生活,茅草屋不高,两个儿子很勤奋,小儿子很可爱。8句,句句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修饰,但却写得生动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叫“白描”。

2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4、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2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6、好一幅恬静的村居生活图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词。(齐读)

27、(6)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28、(7)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29、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30、学生:这一家人虽然不是很富裕,可是生活的环境很不错,低矮的茅屋周围,有清澈的小溪,绿绿的小草,太美了。

31、学古诗词离不开诵读,尽管预习时已经让孩子们背过了,但是本节课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反复诵读。本首词有三个易错字音:“清平乐”的“乐”,“相媚好”的“媚”以及“亡赖”的“亡”。“卧剥”的“剥”教材上也正了音,和以往教得读音也不同了,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也就没有多提了。

32、【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写的。

33、用“主题”内容建构“群文”,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信息量,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学会用“反三归一”的学习方式,自读自悟,掌握古诗词学习的新方法、新策略。

34、⒀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35、⒃君: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

36、(2)茅檐:茅草屋的屋檐。

37、第四:把辛弃疾的词和***的《七律长征》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8、《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39、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扩展资料词的原文:

40、漫读村居,在示范中感受个性阅读的魅力

41、四十多年来,辛弃疾一刻也未曾忘记中原的百姓啊。(齐读: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2、全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3、《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清平乐村居写作背景辛弃疾一直未得重用,闲居带湖期间作下此词。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44、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4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46、峻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47、《江南文脉》诗词篇25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

48、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对白发老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用吴地方言聊天,还带着几分醉意。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织鸡笼;还有那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正趴在草地上剥莲蓬。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9、那是谁家的白发翁媪,喝着小酒把话聊——

50、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大影响是有了“大数据”、“云计算”为介体,万物皆可相联。于是,融合思维就大行其道。

5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

52、在郭老师对主文本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研读中,我们不难理解他希望让学生能初步任职一个比较完整的辛弃疾,即不只是“忧国愿年丰”的一面,更有“舍身图复国”的另一面,从而能从主文本《清平乐·村居》中读懂“一个破碎的”,一位“为国为民的忧伤词人”。

53、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54、《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55、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56、群体的参与要有研究性

57、辛弃疾为祖国的山河破碎而忧伤,而舍身杀敌,正是他内心对宁静的和平岁月,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的向往。

58、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59、当然,还有一种更轻松和愉悦的作业,你们还可以回去以后,找一找羽泉的创作的《辛弃疾》这首歌听一听,相信也会给你带来别一样的感受。

60、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61、⑺亡(wú)赖:《汉书·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62、生:要体会出作者写这首诗的感情。

63、(3)词人是否讨厌大儿、中儿?如果你认为不讨厌,从哪句判断出来的?

64、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65、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66、引导:“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喜小儿亡赖?”这里你们读出问题了没有?(生交流)

67、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

68、⑴摸鱼儿:词牌名。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69、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70、(选这一题的学生讨论,大家补充,教师点拨,略)

71、是啊,眼前这幅令人陶醉的画面,却深深刺痛了辛弃疾的心;我们分明看到,一个“醉”字硬生生把稼轩先生的心掰成两半:一边是辛酸,一边是心碎。心碎的何止是稼轩,辛酸的又何止辛弃疾?!当他站在江边,立在郁孤台上遥望故土,心中是何等的酸楚啊。他一遍一遍地问着(开火车读、齐读: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72、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赏析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赞同15|评论

73、评价:是啊,这家人尽管过的并不富足,但是过的却是一种清平、祥和的生活,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两句词(指名读)

74、谁来读一读这首《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当中有几个生字和多音字,一不小心就会错。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读准了没有。(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指名读)

75、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城市里的孩子,去过农村吗?对农村有什么印象?

76、这样,学生还是可以在与主导文体的比较阅读中激起联想,获得体验。否则,教师若处处用力,费时费劲,不仅是教学实践不够,也背离了“群读”的特点。至于部分学生有重点的自选活动,通过交流,基本也可以达到全班共享的。

77、师:如果让你设计今天的语文作业,你准备布置什么内容?

78、建议你们找到后,在班级开展一次主题为“古诗中的儿童”分享会,值得期待。

79、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80、师:这是一首现代诗,是长辫子老师写给儿童看的,所以活泼、生动,又叫儿童诗(板书:儿童诗)

81、评价:老有所安,少有所乐,真是清平世界啊,你看到了(生3读)

82、若您觉得有用,点个(在看)或分享(朋友圈)吧!

83、茅檐:茅屋的屋檐。

84、任务六:下面的作业值得一做

85、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长期以来,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关注点都在对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培养上,教师按部就班地循着“解诗题、明诗意、想画面、知作者、悟诗情”这样的步骤,老师带着学生“跑”,忽视了学生自身对文本意义的建构。

86、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87、“老两口用方言聊些什么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聊的都是自己的三个儿子多孝顺多懂事。我追问了一句“老两口之间还有哪些幸福?”有的孩子讲他们感情很好,因为我在电视上听到过白头偕老,我觉得他们就是不会离婚的那种;有的孩子讲他们有老伴儿,有人聊天很幸福;还有的孩子讲他们不用干活,有儿子帮忙,可以吃香的喝辣的……颐养天年在孩子们眼中可真简单啊。

88、原始诗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89、《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90、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今吴语)。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91、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92、生:“农村的空气好,视野开阔。”“有马牛羊,还有各种庄稼。”“农村小孩不用上那么多的培训班。”

93、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94、真好,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词,不但要读得正确流利,更要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这首词的题目《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叫词牌名啊?古代的词,都是可以唱的,有不同的格律,一个词牌就表示一种格律。为什么叫清平乐?清平世界,清静太平,清平乐是“祈求海内清平之乐曲,祈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怎么读才能读出“清平”的味道,读出“村居”的意境呢?“清平乐·村居”(师平淡地读),有清平祥和的感觉吗?有村居生活的气息吗?我这样读“清平乐·村居”(师用充满期待的、舒缓的语气范读)有感觉吗?有点味道吗?读词就是要读出这样的感觉来,你们自己试一试,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来。(学生练读)

95、这首诗从农村的清新秀丽,朴素的环境着手,刻画老人的安详,孩子的能干和天真顽皮。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96、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9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乐·村居

98、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99、自选题一:把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和《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对比阅读,你发现了什么?

100、自选题二:把辛弃疾的《村居》和《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比较,你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