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的意思10字【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6-16 08:16:49 浏览

乞巧的意思10字

1、前两句中隐藏着一个传说,知道吗?

2、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3、“好的。说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吧,在梧州相传七月七的早晨啊,七仙女呢,就会下凡来到我们的鸳鸯江畔洗澡。说起鸳鸯江呢,是我们梧州当地很有名的一个景点。”(母亲)

4、传承文化分享智慧利益众生功德无量

5、圈出表示很多人都在做的字词:家家、尽和几万(表示数不清)

6、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按: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云:“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之乞得巧。”亦谓是也。

7、(音乐起)就让咱们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眼望浩瀚的银河和皎洁的明月,许下美好的心愿吧!

8、乞巧:古代节日,农历七月初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9、全班齐读,读出开心激动和幸福

10、(示)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11、激活文字,传扬文字。致力于先秦象形(文字)及背后的文献、文物的科普教育。

1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示儿》

13、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里有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流传至今,中国各地的民俗活动不尽相同。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至七夕深夜结束,当地姑娘们为“巧娘娘”备下美食,载歌载舞请她入“凡间”,向她祈求心灵手巧、美丽幸福。

14、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

15、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宴会,以赏节序。

16、“是那个(夙)字,我记得。”(母亲)

17、七月七来乞巧是指乞巧节,意思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巧艺的也是她们祈求自己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嫁得一个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18、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乞巧》。

19、“七夕”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2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画鸡》

21、诗中哪个词是说他们相会了?

22、乞巧是女孩子们色彩斑斓的梦幻之旅!

23、2015年7月市文联组织的乞巧采访活动,让采访者一个个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明白了乞巧活动原来与秦人先祖们历经了长期的杀伐征战之后渴望安定祥和的田园生活有关,与西汉水流域漫长的农耕文明有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24、——中央民族大学陶立璠

25、巧歌歌词除了老歌词外,还有新歌词,新老歌词之间有着的时代差异。乞巧时,既可以唱老歌,也可以唱新歌,常常是新歌老歌一起唱,如果乞巧队伍里有高手的话还能现编现唱,看见什么编唱什么,而且编唱的词句往往入情入理,令人叫绝,围观的人就只能把一阵阵的掌声和喝彩声送给她们。

26、Copyright©1413数易文化Inc.AllRightsReserved

27、【乞巧的意思10字】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七夕节”、“女儿节”。

28、对作者林杰有多少了解?

29、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地写一个。

30、范读,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31、“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32、古人在“七夕”时有许多民俗活动。

33、《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想象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情景。家家户户的女孩子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向织女乞取智巧,数不清的彩线都已经穿完了。

34、“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35、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月色中以丝线连穿7个针孔。

36、七夕节的民间习俗很多,不是单纯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选择定情信物,得票率高的是红豆。红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讲,北方讲的还是中国结。

37、“宵”“霄”。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38、少年中国说(节选)

39、婆媳关系是封建大家庭中所有关系中重要的一种关系,凡是婆媳关系好的家庭,就一门和气,百事顺畅,正所谓“家和万事兴”。而要想处理好婆媳关系,新媳妇必须具备一手过硬的持家本领,否则就要接受婆婆极严酷的管教甚至打骂,封建社会里有些婆婆经常叫儿子殴打不顺眼的儿媳妇,“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说的就是这种事情,试想一个天天打打闹闹的家庭日子又怎么能好过呢?尤其在封建大家庭里,不是三代同堂,就是四代同堂,还有五世同堂的,新进门的媳妇如果不具备一套持家理事的真本领,那这个家庭不就乱套了吗?

40、这是一种针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南朝梁诗人刘遵七夕穿针诗云: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

41、巧果就是用米、油、面粉做成的那种老式点心,类似于古装剧里的那种,好看又好吃。

42、“乞”字和哪个字特别像?(板书“气”)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43、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为重视的日子。

44、七夕巧果,在历年的七夕中已经成为一种恋人宣爱的方式。送恋人巧果,也成为表达彼此好的方式。所以,七夕巧果也逐渐成为爱情的象征。

45、给巧娘娘的贡品除鲜花、水果、油炸面巧果,还有一样格外引人注目的东西,就是巧芽。巧芽一般是用冰豆生发出来的,在乞巧节前十天左右,将冰豆种子用温水浸泡在具有观赏价值的瓷碗或磁盘里,再用小棉被将其包裹起来放置在炕后墙角处,待种子发芽后取掉包裹物把巧芽放在光热适宜的地方让其自然生长,到迎巧时巧芽已长出碗口二至三寸,这时巧芽到了快速生长期,为防止倒伏,人们就用红绸条把巧芽从腰部约束起来,刹那间,青翠欲滴的巧芽就被一抹鲜红映衬的格外生动、格外耀眼,望着她,生命活力便如春潮般在每个乞巧者心中涌动升腾起来。敬献巧芽意在乞求巧娘娘保佑每一户人家都多子多孙、兴旺发达。

46、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47、我们这次游学所在地是“安阳”,古代(阳)代表一种地形,山南水北。山的南边是朝向太阳的,是向阳的,这种就是风水宝地。那我们看一下这个(阳)里面也有这个树枝或者枝柯,或者说拐杖,我们看首先离不开太阳,红色的部分,是一颗太阳,是个日。然后下边呢,就是这个天然的枝柯。或者人工的拐杖,天然的枝柯呢,太阳照在它上面就会有投影黑色的三撇代表投影,古人以三为多。这样也构成了阴阳的含义,也可以理解成人工加工过的拐杖或者木杖,古人把木杖竖在那里测量太阳的轨迹。我们刚才说到的山南水北为阳,更复杂的写法就是会在左边加上蓝色的(山),代表地形。

48、【乞巧的意思10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基本的组成单位,一家和美一家兴旺,千家万户和美一个就会兴旺发达,所以,家庭在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强盛,就要把千百万个家庭经营建设好。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对女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女人们自强自立,顽强的撑起了“半边天”,才使得千百万个家庭保持了繁荣稳定,才使得我们的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9、农历七月初不仅是七夕佳节,也是个吉利的日子,「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寿辰称为“喜寿”。

50、巧歌反映的是少女们的心声,表达的是她们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巧歌数量较多,但内容主要是乞巧,其余则是对女英雄崇拜、对爱情悲剧同情与抗争以及祈福的内容。新巧歌中还出现了一些充满时代气息、歌唱新生活的内容,但是数量不多,新巧歌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作品,至今还没有发现反映从全国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段历史时期生产生活内容的巧歌。

51、列举甲骨刻辞、彝器铭文;

52、29课《古诗两首》就和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两个民间故事有关。

53、乞巧,中国岁时风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5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泊船瓜洲》

55、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乞巧节”,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女孩子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56、您的赞赏是我前进的动力。

57、“妈妈你还记得吗?我们曾经学过的课程里面,也有讲过跟(月)和(夕)字根相关的字哦!”(女儿)

58、乞巧 朝代:唐代 作者:林杰 原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59、“好的好的。我们也要把这种风俗习惯给流传下来,代代相传,好吧。”(母亲)

60、怜天上七夕月,又逢人间情人节

61、学员自行安排时间学习。

62、组织乞巧活动的人叫做巧(鸟)头,每一个乞巧队伍都有一至两名巧头,巧头一般由热爱公益事业,有组织能力、有节目编导能力、会唱会编巧歌的女孩子担任,巧头在乞巧队伍里具有,活动期间大家都要自觉服从巧头领导。如今大部分巧头已被政府确定为乞巧文化传承人。

63、“妈妈,那么今年的七姐诞,或者是七夕节,我们也要按照这种风俗去过哦,好吗?”(女儿)

64、“六月三十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巧娘娘请来了献茶酒,给我赐一双好巧手”。“巧娘娘请到神桌上,天天给我教文章”。“我把巧娘娘请下凡,天天给我教茶饭”。“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迎巧歌中的这几段唱词,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把姑娘们的心愿表达的一清二楚——向巧娘娘乞求文化知识,乞求女红和茶饭技艺。

65、组内交流后合作朗读

6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上渔者》

67、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意思: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比喻)

68、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69、让我们把这美好的心愿都融进这首诗中,一起来吟一吟——

70、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数易1413

7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静夜思》

72、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73、从资料袋里找出哪个句子是在说乞巧的意思,用横线划下来

74、“哦,是,的确很相似哦。”(母亲)

75、26431653

7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畔独步寻花》

77、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78、由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7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0、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

81、古诗乞巧的翻译是:七夕节到来了,家家户户都抬头望着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织女那感人的故事,少女们望着月亮,穿起那数不清的红线。乞巧是七夕的民间活动,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林杰写下《乞巧》,来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82、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在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盛行。

83、“我们梧州的风俗习惯。”(女儿)

8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乐游原》

85、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86、谢谢大家聆听,祝大家七夕节快乐。

87、指名回答,同桌练习朗读

88、赵文博:男,甘肃礼县人。原陇南师专党委书记,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陇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出版诗文集三部。

89、预习单反馈,指导书写乞字,然后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写乞巧二字

90、哪两句诗是在讲这个民间故事?齐读,说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91、后祝福大家心想事成,幸福安康!

92、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93、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94、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95、乞巧节是指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浪淘沙》

97、《风俗记》中载有:“七夕,牛郎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的浪漫故事。传说,牛郎织女只有在每年这一天才能通过喜鹊搭载的桥梁相会。因为有一条“爱情”的主线,善良的人们愿意把鹊桥相会的夜晚定为中国的情人节,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98、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99、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

100、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