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写了多少诗
1、于今北国成灵琐,从此中华绝帝王。
2、(《蔡文姬》散戏之后)一位将军对他旁边的人半开玩笑地大声说:“曹操如果像郭老写的这样好,我就介绍他入党。”当时也在场,我看到包括他在内的人都笑了。这种玩笑中包含的轻佻和不以为然,以及周围人对这种玩笑心领神会的响应,却留在我的印象里……说来难以置信,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会势利地在这种玩笑中辨别出一个人在党内的地位是否重要。(《红色家族档案》)
3、责任编辑:张新磊独行逍遥生王思慧
4、嗟嗟号呶子,世称谪仙俦。媚俗被鲛绡,欺天荐昫修。奔景谓可致,驰龄言易流。燕昭昧往事,嬴政亡前筹。三山果不见,九仙忽悠悠。君看牛山乐,君见麋浦游。昨日千金子,联绵成古丘。吾将揽明月,照尔生死流。至乐享爰居,惭贻达者尤。冥冥光尘内,机丧成海沤。
5、根据历史的记载,乾隆皇帝干什么都要写诗,比如他吃饭的时候写一首,吃得好了写一首,吃不好还要写一首,甚至吃完饭了继续再写一首。
6、前两句相互呼应,意思是说他虽然能够称霸天下,但如果不是天下大乱,他也没有这个机会。
7、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出生于碎叶城(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8、作为一个看到秦始皇巡游车队就说出“大丈夫亦当如此”的刘邦,是不能让别人看他的笑话的。
9、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10、译文: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浮云终也是要坍崩。赢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
11、另外一首《鸿鹄歌》虽然没有前一首的意境好,但也属于佳作,比乾隆那4万首日常小诗好得多。
12、支持单位:《中国汉诗》安徽文学网风铃草文化《豫商时代》
13、诗意是: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享受人间快乐,他还有什么要求呢?原来他想长生不死,于是派徐福带上童男童女各三千漂洋过海求仙取药。但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他很惆怅。徐福这个人也算是当时的风流人物了吧!
14、你再有多少的辉煌,有多少的成绩,有多少的繁华,有多少的财富,到百年之后,不也是归于尘土吗?而那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有点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之类的话,让人不要太看中那些功名利禄之类的东西,争的意义有多大呢?
15、史料中未见有秦始皇的著作,只记得秦始皇下过<逐客令>,全文不可考,李斯写过<谏逐客书>劝阻参见baike.baidu.com/view/23htm
16、《题秦始皇兵马俑》——许清泉六国烽烟一扫平,人间无可再相争。幽冥闻有称,未死先屯十万兵。解析:六国的烽烟一旦都扫平了,那么人间就再也没什么可争斗的了。地府的幽冥间有想称王的人,还没死就先屯十万兵马。
17、不得不说,乾隆对于诗词的喜爱,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18、诗人开头一句“竹帛烟销帝业虚”就叙事加议论:竹帛烟销帝业虚!竹书、帛书尽皆被焚烧成烟消散世间,而随之秦皇的帝业也跟着消逝了。诗人已表明观点,焚书坑儒乃令帝业灭亡的根源之一。后一句“关河空锁祖龙居”则是与焚书坑儒相对,秦以关山之险固护卫社稷天下,但这关山却挡不住起义军地长驱直入,徒然“空锁祖龙居”。
19、【秦始皇写了多少诗】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性情大变,常常深居咸阳宫,饮酒作乐,大有得意忘形的架势,朝中群臣虽有心劝谏,但又惧怕秦始皇的威猛霸气,喜怒无常,生怕一个不好人头落地,所以日子久了群臣变得唯唯诺诺,无人再敢多说半句。只得唯君命是从。
20、而这也是他未来能够成就大业的为根本的原因。
21、出乎郭沫若的意料,他的挚友、导师、心中的太阳***,却钟情于秦始皇。其实,这信息早在重庆报纸发表《沁园春·雪》的时候,就已经透露出来了。但那时二人的关系尚属诤友,郭的《甲申三百年祭》还被***列为延安整风文献之一。尽管郭文的原意是惋惜正直的知识分子李岩被杀,指出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是重用权臣、骁将,不用知识分子,为此他甚至想写李岩和红娘子的悲剧,以警后世。但***却从文章中总结出“革命胜利后不能骄傲”的历史教训。文章虽说见仁见智,可***把郭沫若的史论当做革命的镜子,却是不争的事实。有此一层关系,郭沫若骂骂秦始皇也就不会感到有什么不便了。
22、一代伟人***推崇秦始皇,他曾经高度评价秦始皇,1964年6月24日,***在接见外宾时说“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而秦始皇则是第一位将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是一位实干家,他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和度量衡,他开创的许多制度一直沿用了下去,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超过他的”。
23、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中年既无,兹地所宜复。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24、司马迁编写的《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25、这首诗,好像不是秦始皇说的始皇帝用鲲鹏自诩,展翅翱翔,一统六合统一天下又和尧舜比喻,来突出自己的功德后一句荡气回肠谁可与我同?毋庸置疑,写这首诗的人抒发对于秦始皇的无限崇拜和对于始皇帝的肯定与认同。
26、战国军事家尉缭认为:“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史记秦始皇本纪》
27、其在临死前,曾经发下誓言,“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这句话很清楚的告诉后世华夏子孙,秦始皇生会护佑大秦,护佑子民,死了也会成为龙神,保佑华夏子孙永远昌盛!
28、他真诚地以为,秦始皇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29、因为古来都是骂秦始皇的,由***的《沁园春》才把他肯定了。这样说也和老兄的“不到灵渠岸,无由识秦皇”,扣合起来了。(张传玺《新史学家翦伯赞》)
30、这哪里是在写李白?这分明是在写他自己!
31、刘慎虚着有《鹡鸰集》五卷,今已散佚。《河岳英灵集》收存其诗十一首,《全唐诗》收存十五首,《靖安县志·艺文志》(清道光五年版)收存十二首。《阙题》(原题为《归桃源乡》)为其代表作
32、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33、这篇文章引了许多事实证明厚今薄古是我国的传统,引了司马迁、司马光……可惜没引秦始皇。秦始皇主张“以古非今者族”,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34、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35、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36、初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后见秦王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须、眉毛就献给太后,供其淫乐。秦王政渐长,于是他们就骗他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他们搬到雍县的离宫,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也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秦国中仅次于吕不韦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37、不过可惜的是,他写的诗虽然多,但几乎没有什么佳作。只有一首简单的小诗《飞雪》,入选了小学的课本。看来乾隆写诗的水平,也就是小学了。
38、8月5日,***又召见,让她手记七律一首,题目是《读〈封建论〉呈郭老》:
39、原来,反党集团反对***,手段之一就是骂***是秦始皇。在《571工程纪要》中,他们恶毒攻击***是“借马列主义之皮执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大的封建暴君”,并高呼“打倒当代的秦始皇”。耐人寻味的是,八大二次会议上那位插话者,恰恰也是。如此分明的右派言论,主持批林整风的总理却放了过去,一个劲儿地批极左,***自然不满。1973年7月4日,他召见、,先对外交工作发了通牢骚,话锋一转就谈到了郭沫若:
40、对于坑杀儒生(据考是两次,一次杀了七百,一次杀了四百六十多),郭沫若更是愤慨异常:吕氏门下的那批学者,可能是完全被消灭了。然而……人可以诛灭,真理总是烧不绝的。
41、秦王朝在统一全国之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主义,“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史记·秦始皇本纪》)不仅如此,秦王朝还对儒生实行肉体消灭政策,曾一举坑杀儒生460余人。在秦王朝统治期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挫折,先秦时代的文书典籍几全遭毁灭。“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文心雕龙·诠赋》),“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即使遗留一些杂赋、仙诗(仙真人诗)亦皆亡佚。
42、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43、评价秦始皇本来是个学术问题,说好说坏,尽可百家争鸣。但一些学者时而说坏,时而说好,甚至心里说坏,口头说好,就不是学术问题了。究其原委,乃是十几年灌输形成的思维定式——“为政治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历史为政治服务……甚至科学也要为政治服务。大跃进时,一位大科学家提供亩产万斤的科学依据,已经成了对此思维定式的绝妙讽刺。
44、秦始皇巡行天下,行军至沙丘时,秦始皇自知病重,写了遗诏,立公子扶苏,然而却被赵高这个太监给篡改了,结果立了秦二世嬴胡亥
45、郭沫若曾经写过一本《十批判书》,其中对秦始皇有很多不好的评价,***就专门写了一首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表明了不同的看法。
46、了解过后再去阅读此诗,定会让人有种心酸和疼惜的感觉。
47、9:第二届安徽青年诗会暨《青年诗人》发布会成功举行
48、五十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右派知识分子向党的“猖狂进攻”,使***进一步理解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良苦用心。事情是由范文澜的一篇文章引起的。1958年5月8日,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毛说:
4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50、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秦始皇被立为秦王。这时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独擅大权。即位时由于年少,国政皆由相邦吕不韦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前239年,秦始皇年已21岁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51、对于“普天之下大烧其书”,郭沫若说:这无论怎么说也不能不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52、【秦始皇写了多少诗】新朝建兴帝王莽:“功越千世!”
53、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至嬴子婴即位(公元前207)不久为刘邦所灭,仅历时15年,文学上无重要建树。
54、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出版了《读〈随园诗话〉札记》。全书凡77条,其中第8条就是《论秦始皇》。在《诗话》中,袁枚曾对罗两峰的诗“焚书早种阿房火,收铁还留博浪椎”,击节称妙。郭沫若驳斥袁枚:“何妙之有?”
55、相对于自以为才高八斗的乾隆,我们的“文盲皇帝”刘邦就谦虚了许多,他的一生只留下了两首诗。一首诗《大风歌》,另一首就是《鸿鹄歌》。
56、秦始皇据说只有一首诗流传下来《祠洛水歌》。《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赋体文章。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5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58、中文名:秦始皇嬴政国籍:中国秦朝出生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主要成就: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废分封,立郡县,创立皇帝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南平百越,北却匈奴修建长城逝世年龄:50岁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信仰:法家思想儿女:扶苏、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等逝世地: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北)别名:赵政、秦王政、秦政、嬴政、祖龙民族:华夏族(汉族前身)出生日期:公元前259年职业:秦王、皇帝、政治家在位时间:36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重要事件:灭六国、筑长城、焚书坑术士、建阿房宫历史定位:千古一帝妻子:未记载继承人:秦二世胡亥
59、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他自然也不喜欢学习。即便是他想学,也没钱学,更没人愿意教他这个地痞流氓。
60、其实这也不怪别人说他,别说是古代,即便是现代,按照刘邦这种一不会经商、二不喜欢劳动的人,是你你也会对他嗤之以鼻。
61、虽然这首诗写的是波澜壮阔,但在初读此诗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体会。如果想要深刻理解这首诗的意境,那就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62、1948年11月,郭沫若应***邀请,从香港到解放区来共商开国大业。12月6日,他和翦伯赞等一行三十余人,安抵东北解放区首府沈阳。按捺不住喜悦之情的郭沫若,高声朗诵道:
63、并吞六国更何求,童男童女问十洲。
64、嫪毐难免小人得志,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告诉嬴政嫪毐和太后的关系,秦始皇得知后生气,嫪毐慌了,准备叛乱。
65、1963年3月,郭沫若和翦伯赞在广西不期而遇。翦将途中所作之诗录请郭沫若斧正,郭遂将“雄才千古说秦皇”,改为“雄才今日识秦皇”。他是这样解释的:
66、虽然两人都是帝王,但对于生活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正所谓“生活是艺术的母亲”,乾隆没有经历过刘邦的波澜壮阔,自然无法写出同样波澜壮阔的诗句来。
67、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68、郭老在《十批判书》里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国民党也是一样啊,也是啊!
69、如今能看到的仅仅是秦始皇巡行各地时,李斯等人写作的歌颂功德的文字,由于它们刻在各地山石之上,后世称为。它们在形式上模仿雅颂,为四言韵文,多以三句为韵。文学价值不高,但由于它们是今存古的碑文,对后世的碑志文有一定影响。
70、秦始皇(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公元前210年),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邯郸的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嬴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
71、秦始皇当然知道这样做的隐患,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更深知刚建立的秦朝只是实现了军事和政治上的统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赢得人心,而当时的人心思安,如果斩草除根,将全国各地的众多六朝贵族处死,势必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刚刚建立的秦王朝很可能会分崩离析,然而无论如何,秦始皇能如此善待昔日仇敌实属不易,事实上在中国封建历史中这样做的帝王也仅有秦始皇一人,这件事情足以证明秦始皇博大的胸襟和不凡的气度,这样的君王不会是一意孤行的暴君,他更像是一位胸怀天下的政治家。
72、译文:六国已经亡了,如今只剩下荒芜的宫殿,从古到今的坟典也都失去了。秦始皇枉费了自己使百姓愚笨的政策,刘邦项羽当年也是没有读过书的人。
73、沧海不回应怅望,始知徐福解风流。
74、秦始皇的这首诗名叫《祠洛水歌》:洛阳之水,其色苍苍。祠祭大泽,倏忽南临。洛滨醊祷,色连三光。
75、22:合肥·淮南诗歌双城记暨《青年诗人》诗刊发布会在淮南八公山举行
76、如此明确地肯定秦始皇,而且是以和历史学家范文澜对话的方式发出来,并且点名民主人士“骂我们是秦始皇”,这不能不使郭沫若惊悸。于是,他开始了艰难而又苦涩的转弯。
77、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78、23:《青年诗人》主编张培亮走进界首市新联会读书会诗歌讲座
79、译文:石碑上为他歌功颂德,群臣相助使他不骄不躁。盛世不读儒学,但是他的刑法流传至今。
80、这时有人插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立予驳斥:
81、风声越来越紧。9月23日,***在会见埃及副总统沙菲时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
82、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王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王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次年秦王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知他与秦王的关系无法挽回,饮毒酒自杀。其后,虽然秦王政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还是重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83、不过他虽然文化方面是个“文盲”,但在社会经历和交际能力方面,却是个妥妥的高材生。
84、秦始皇意犹未尽,抽出了随身宝剑,慢慢沉声吟唱起来:
85、诗意是: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天下,享受人间快乐,他还有什么要求呢?原来他想长生不死,于是派徐福带上童男童女各三千漂洋过海求仙取药。但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他很惆怅。徐福这个人也算是当时的风流人物了吧!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和愚昧无知注定他的终灭亡。(安徽含山徐贤友)
86、秦始皇酒酣胸胆,喝得满脸通红,眼见天下一统,万国朝拜,他心中豪情更是高涨,挥舞着酒杯高喊:
87、失鹿中原大有因,独夫尽法已无民。男儿生便为刘项,莫想桃源去避秦。
88、全诗是;白昼青虫飞满天,日落西山紅似血。夜来月外仍有月,风雨飘摇下废丘。这是韩信水淹废丘时做得诗。而后章邯自刎而亡。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秦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章邯,蒙恬
89、译文:秦王横扫天下,那如老虎一样看着诸侯的气势多么雄大啊。他挥剑割断浮云,那各国诸侯就全都向西来朝拜秦王了。
90、唐代诗人熊皎曾写下一首诗《祖龙祠》,讽刺了秦始皇这一愚蠢的作法:
91、只不过,一句可泣鬼神的“刘项原来不读书”却被现在很多人断章取义地误读,当作读书无用论的说词,这也是诗人始料未及。其实这句诗完全没有读书无用的含义,而皆此句为读书无用辩解的人也显露出其不读书的滑稽,终会贻笑大方。
92、12:第二届“瞳孔之光”青年文学征文大赛(《青年诗人》承办)
93、七十年代:没迈过这道坎
94、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95、〖幸秦始皇陵〗(李显)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96、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97、24:《青年诗人》主编张培亮走进关井小学,为学生带来生动的诗歌课
98、秦始皇对待昔日的仇敌六国贵族相当大度,并没有大开杀戒,只是将他们之中的12万户迁到秦朝都城咸阳城,而且为他们建造宫殿,还按时向他们发放生活补贴,一些的六国贵族如韩国的张良等甚至还在四处游走,而项梁、张耳、陈余等人则在齐、楚等地隐姓埋名、广通生气。
99、引读:历史上的众多皇帝中,属刘邦为传奇。作为一个草根,能从逃犯一步步地走向皇帝的宝座,着实让人感慨。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刘邦这位历史上文化水平较低的皇帝,也能写出两首让人刮目相看的诗来,那一首都足以力压乾隆所写的4万多首诗。
100、译文:失去鹿中是大有原因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家庭就等于不是人了。男儿生下来就要像刘邦项羽一样,不要想着找一处地方躲避战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