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和名句
1、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纠正。
2、①交代时代背景:这首诗写于二十世纪初,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
3、预设2:从“天下奇观”一词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间少见的景观。
4、八月,浪涛呼啸而来,吼声像是从地下发出的。浪头高达数丈,撞击著两岸的山崖。
5、通过联系生活学习和体会课文的表达并仿写语段,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6、 作者:苏轼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7、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8、偏旁相同:潮、滚、洼、淘
9、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0、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把文字转变成生动的画面。
11、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代:潘阆
12、吴地青年朝朝暮暮与水为戏,对此简直就像是平常一样,吴儿又怎么会害怕着蛟龙一样翻滚的波涛。弄潮儿在波涛中如履平地,看那红旗翻飞,他们如同锦鳞出水,鱼跃水面,踏着浪花起舞。任凭何人,面对怒潮汹涌如巨鲸吐水一般的潮水,吴越王用箭矢射向潮水不过是人间的一场儿戏。
13、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14、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15、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6、品句一: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17、黄巢在《咏菊》中写到:“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其中“青帝”是古代祭祀的五方上帝之位于东方,主春天时令.
18、明确:人群又沸腾起来。
19、(3)第3自然段写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
20、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21、想象画面再读这两首诗,尝试背诵。
22、组织学生交流书写要点,教师着重提示。
23、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
24、老师总结: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
25、【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和名句】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回。——方行《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26、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高水低金沙水拍镜花水月高山水长
27、4: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唐.徐凝《观浙江涛》
28、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29、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30、(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31、下列哪一句诗不是一韵到底的
32、我国从《楚辞》开始,就出现了以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妻关系比拟君臣等社会关系的传统表现手法。
33、能够抓住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来观察和推荐,将特点介绍清楚,使别人读了也喜欢这个地方。
34、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35、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各抒己见。
36、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大潮过后”的时间顺序,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37、钱塘江上潮来去。花落花开六桥路。
38、八月的钱塘江浪涛奔腾,潮头千尺犹如高大的山峰,潮声砉然使人魄动心惊。浪涛中仿佛灵妃在看着我笑,神鱼一边飞舞,一边逐浪前行,那河伯冯夷擂响了大鼓,浪潮如素车白马前来相迎。
39、明确单元主题,了解单元内容。
40、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41、有韵味的词:陶醉心旷神怡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万籁俱寂赏心悦目
42、(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43、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44、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45、交流自己看到的玉石雕像是什么样的,从而体会母亲的美丽圣洁、慈祥安宁。
46、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7、此是东南形胜地,子胥祠下步周遭。
48、中国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古代咏海诗又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她那璀璨的光辉映照你我,以她那或阔大或深曲的意境、或澎湃或温婉的情韵、或典丽或朴质的语言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惟望人们能与海洋和谐发展,让人们能够永远欣赏海水的磅礴气势,感受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品味蕴藏着海洋那无比绚烂的诗词颂歌。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曹操的那首《观沧海》:
49、观潮要选择区域和地段,注意警示标志,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不要越过防护栏到河滩、丁字坝等上面去游玩、纳凉,更不要在江中游泳、洗澡。
50、译文: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飞花的潮水涌向钓鱼台。人山人海大赞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51、A.一夜征人尽望乡B.梨花一枝春带雨
52、A.王希孟《千里江山图》B.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53、【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和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4、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吗?(生自由发言)
55、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56、潮由远及近的变化:“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57、(8)小结第4自然段。
58、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59、对钱塘江潮水的涨落规律、习性特别是潮水的危险性要有充分的认识。钱江潮水并非只在农历八月十八有,而是一年四季天天都有,要注意媒体发布的钱塘江潮汛信息。
60、罗刹江声殷似雷,扁舟摇兀怒涛堆。身从大地孤鸥泛,潮挟群山万马来。南渡衣冠秋草寂,西陵鼓角夕阳哀。古怀牢落真无懒,呼取余杭酒一杯。
61、(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62、“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是苏轼被贬至哪里时写下的?
63、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64、译文:浩浩荡荡的浙江水是绿色的,惊悚的波涛日夜翻转。钱塘城里看弄潮人,只能看到白头发看不到脚。
65、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66、复习生字词,听写。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查听写情况。
67、《观潮》这篇文章通过详细描写钱塘江大潮的盛况,体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68、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代:苏轼
69、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
70、《推敲》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71、词“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掺天长。”描写的是哪一幅画?
72、《负荆请罪》廉颇对待自己的错误(),蔺相如对待别人的态度()
73、叵尀汝州风,吹落毛僧笠。
74、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75、自主阅读,完成学习单。
76、(1)放录音,听范读第3~4自然段。
77、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确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78、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79、学习一篇课文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
80、小结:(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2)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
81、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多。
82、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宋.李觏《忆钱塘江》
83、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84、原句是: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85、湖水与好诗从来都是相得益彰的,任何一处风景的成名,都少不了诗人的赞美,离开了诗,再美的水也会“养在深闺人不识”,再美的湖也会缺少灵魂。而每一片湖水,都是酿造诗情的佳料。当然,湖泊还是鱼米之乡的创造者,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天堂,是江河洪水栖息的家园,是景观美的集大成者。下面我们就带着诗情去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真正体会一下湖水的意趣和神韵:
86、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87、对比的方法仿写句子:
88、有情风、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89、读了这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90、本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体现了祖国自然景观的壮美。
91、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借助字典、联系生活、字理溯源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字。
92、(4)小结:这一自然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93、借助字典、联系生活、字理溯源等方法认识“盐、屹”等29个生字,会写“潮、据、牵”等30个字,会写“奇观、柔和、山崩地裂”等28个词语。
94、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诗句,扩充知识储备。
95、“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
96、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97、C.两三星火是瓜州D凤凰台上凤凰游
98、自主学习吴然的《夜石林》和贾平凹的《月迹》。
99、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100、回扣主题,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