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6-22 10:27:30 浏览

如梦令李清照

1、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2、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3、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4、19(古诗故事)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6、【如梦令李清照】“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7、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8、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

9、16(古诗故事)送别诗

10、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1、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2、《如梦令》,词牌(填词用的典调)名。

1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14、这首词的每一句虽然不是特别出色,结合在一起却构成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词、一幅清新美丽的图画。其中“沉醉不知归路”一句,我们可以用来形容醉酒的程度,也可以来形容人们对某一景物或事物的沉迷。

15、(建军节特别节目)王昌龄《出塞》

16、指游兴的高潮已经过去。

17、"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18、《如梦令》李清照内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选自《漱玉集》。李清照(1084至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此词表现了作者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过一宵风雨,窗前的海棠花怎样了。卷帘人不免粗心,告慰说,幸好,无恙。得凭着敏感的心灵,她已感到经雨之后必然绿,叶丰润而红花憔悴了。

19、ACiPoem(tothetuneofRuMengLing)

20、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21、6(古诗故事)苏轼《水调歌头》

22、如梦令(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23、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24、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25、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26、《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27、7(古诗故事)饮湖上初晴后雨

28、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29、30(古诗故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0、21(古诗故事)侯门似海

31、29(古诗欣赏)江城子密州出猎

32、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33、【如梦令李清照】AndIstrayeddeepintothelotusonthelake.

3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5、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36、李清照是词人,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位爱好文学的金石学家,两人常在一起读书作词。有一次,赵明诚出外做官,李清照十分想念他,就写了一首《醉花阴·重阳》寄给他,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赵明诚读了这首词,赞叹不已,觉得自己的词作没有比得上这首词的。于是他闭门三天,一鼓作气填了五十首词,心想:“这次一定有比清照写得好的词了。”于是,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放在自己的五十首词中,一起拿给好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再三吟诵之后说道:“只有三句可称上传世之作。”赵明诚急切地问:“哪三句?”陆德夫吟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正是李清照词中的句子,赵明诚甘拜下风。

37、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38、“沉醉不知归路”应当如何运用?

39、xìng jìn wǎn huí zhōu , wù rù ǒu huā shēn ch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0、zhēng dù , zhēng dù , jīng qǐ yī tān ōu lù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1、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42、32(古诗欣赏)《春日》朱熹

43、25(古诗词古诗)虞美人

44、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译文: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45、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46、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以优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后惊起鸥鹭,全词后一切都统一在白色鸥鹭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词人把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这是一个永恒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这是画面在清新之景中渗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它不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那样带着富贵之气,也不像《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那样带着衰飒之气,而是表现了作者青春时期的野逸之气。

47、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48、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9、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50、如梦令李清照争渡的读音是:ru(第二声)meng(第四声)ling(第四声)li(第三声)qing(第一声)zhao(第四声)zheng(第一声)du(第四声)。

51、投稿邮箱:1379009471@qq.com

52、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3、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大意: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原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大意: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依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原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4、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55、13(古诗欣赏)送别诗——别董大

56、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57、Ioftrecallthewatersidearboratdusktheotherday

58、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59、人们读李清照,一般对她后期的作品比较熟悉,脑海里凄凉愁苦的印象比较深。《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她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似一帧无拘无束的生活照,使我们得以认识这位词人的早年风采。

60、⑵常记:长久记忆。溪亭:临水的亭台。

61、Everyenjoymentfulfilled,Iwentbackrowingmyboat,

6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3、出自《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

64、我常常回忆起黄昏时分溪流边的那个小亭子。有一次我们喝醉了酒,忘记了回来的路。大家尽兴游玩,直到天色已晚,才划着小船回来,没想到却划进了荷花之中。荷花娇艳欲滴,荷叶青翠如盖,我们拼命划桨,想要划出它们的包围,哗,哗,水声却惊起了一群正在栖息的白鸥和鹭鸶。

6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66、♪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67、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6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69、(唐)贾至、王维、岑参《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70、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

71、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7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3、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74、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古代难得的一对门当户对而有才华横溢的才子佳人,据说,李清照在闺阁之中,就名动京城,引得太学生赵明诚为她大做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

75、“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76、Iwassodrunkasnottorememberthehomewardway:

77、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78、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79、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80、“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8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2、23(古诗故事)游山西村

83、3(古诗欣赏)元日王安石

84、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 chén zuì bù zhī guī l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85、关注国学教育,传递古典之美

86、时常记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过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

87、17(古诗故事)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88、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89、这首小词仅三十几个字,却能给读者以健康的美的享受。词人选择了几个片段,融情于景,讲述了一个如此曲折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我们仿佛也跟随词人到了那个醉酒后的黄昏,在荷花深处的小船上,看见一群水鸟欢快地飞到天空之中。

90、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9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记"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92、18(古诗欣赏)山中送别

93、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晚春的景象。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花朵凋零。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94、刬(chǎn):掉了下来。

95、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

96、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9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98、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99、26(故事故事)黄鹤楼

100、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