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古诗4句诗
1、【爱国古诗4句诗】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2、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果。
3、齐白石富诗情画意山水53幅
4、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
5、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6、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0、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4)
11、从 军 行 (选一)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13、历代文人画代表人物及作品欣赏
14、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5、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16、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17、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8、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19、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2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23、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2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6、《马上作》明·戚继光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金陵望汉江》唐·李白汉江回,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28、“诗品出于人品”,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来。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宁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节操。
29、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31、陆游的爱国诗《示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2、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33、中国历史上的十五位圣人,你知道几个?
34、⑻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35、又名戈工,安徽萧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36、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7、《州桥》(宋)范成大
38、稳定的情绪,是好的教养
39、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40、知足如在天堂,不知足如在地狱。
4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写怀》
43、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44、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5、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
46、这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诗的大意说: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铁锤的敲击和开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在烈火中焚烧,也好像很平常。虽然粉身碎骨,变成了粉末,也毫不惧怕,为的是要把清白留在人世间。
47、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48、(1)将晓:天将要亮。(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49、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50、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1、【爱国古诗4句诗】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唯妙唯肖的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52、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53、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西湖游览志馀》录其诗一首。据《西湖游览志馀》卷二说:“绍兴、淳熙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士人林升者,题一绝于旅邸云云。”清乾隆五十五年编纂的《东瓯诗存》收有《题临安邸》诗。关于该诗的作者林升均注明作者是“平阳人”。
5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5、《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塞曲》(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6、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5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8、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59、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析聂忠波的书法追求
60、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1、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62、50个成语,50个历史名人,你知道多少?
63、1《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示儿》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64、——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65、(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66、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6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8、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69、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70、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71、(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1)
7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73、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74、(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75、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当时社会背景的诗。
76、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77、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7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79、绝句只有五言和七言,没有四言。
8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2、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8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8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85、《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后的抗战号召。
86、记住三句话,一辈子吉祥!
87、苟利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8、100幅宋画,100句宋词,绝配!
8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90、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高。与杨、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91、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92、陆游卒于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这首《示儿》诗是他临终前写的,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干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不免以分香卖履为嘱。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
9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94、你的格局,决定你的结局
95、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96、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97、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98、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99、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终于脱险回到南方。
10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