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13 15:03:29 浏览

一、朝花夕拾

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横滨。

2、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得活灵活现。

3、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4、“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

5、答:描绣像(或者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6、《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7、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8、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朝花夕拾》,原名叫《旧事重提》,过于直白,后改名为《朝花夕拾》,更含蓄,富于文采。

10、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前头。

11、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13、《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14、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15、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200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16、《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7、而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则被改成了《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硬是用这么一个充满闺怨的标题把原本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毁得一干二净。

18、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1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B)

20、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二、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

1、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2、答:因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服他。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对庸医害人的讽刺。

3、《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4、表现了作者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5、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

6、答:《藤野先生》《狗·猫·鼠》

7、文段为什么要写到关于吃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并插叙关于美女蛇的内容?

8、答: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9、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10、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中,“长毛”指的是?

11、比如有的恨不得在封面印上比书名还要醒目的四个大字:官方正版

12、谈谈你对《朝花夕拾》中父亲这一形象的认识。

13、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严厉、慈爱)

14、鲁迅写《无常》有何用意?

15、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D)

16、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17、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18、答: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1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20、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三、朝花夕拾狗猫鼠读书笔记

1、我所收得的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来自一位长辈的赠品。(来历)

2、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答: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5、赏析——文章对自己从“笑着跳着”到感觉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的心情变化写的很细致,蕴含着对封建教育不动声色的批判。我们也从文中看到,作者对其父亲没有一句谴责之词,只是流露出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于困惑。

6、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C)

7、“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8、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9、但是鲁迅先生在重新编订之后决定将其改名为《朝花夕拾》,在表达上更加委婉,也更有文采。

10、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11、“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12、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13、《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一种人

14、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一对蟋蟀。

15、《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16、答: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17、鲁迅在《无常》中对宣扬鬼神迷信思想的民间戏曲持赞扬态度,对此,你如何理解?

18、在众多植物中,作者偏偏着重写何首乌原因是什么?。

19、《朝花夕拾》的思想: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20、答:《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四、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初一

1、《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4、《阿长与山海经》刻画人物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朝花夕拾》用了同样手法的一篇是(《范爱农》)

5、《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6、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省得更高了。

8、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类似即可。

9、答:洪秀全军和后来一切土匪强盗。

10、《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11、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要求小学生要读经,为此,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而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正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反思。

12、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13、答: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14、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15、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16、少年鲁迅、少年保尔、汤姆·索亚三人都热爱大自然,都热爱自由的生活,都厌恶枯燥无味的学校生活,都是“顽童”形象,请说说他们身上顽皮的一面,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17、《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18、《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看来则是一个节日。文章记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19、课文的线索是如何安排的?

20、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D)

五、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

1、答: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是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他们配合时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2、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3、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4、《五猖会》在“我”兴奋地要去看迎神赛会时,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使我十分扫兴痛苦,反映强制的封建家长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5、(提醒)如果你是语文教师,想和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尽情交流,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请加入我们。

6、《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7、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答: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8、《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9、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10、汤姆·索亚:在家偷吃果酱,捉弄他的姨妈;在学校打架、逃学;牧师做祷告时捉苍蝇、玩铁钳虫。

11、以下为某东搜索《沉默的大多数》出现的结果

12、范爱农——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1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14、《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5、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哪一篇文章?

16、答:是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勾魂使者,浑身雪白,粉面朱唇,眉黑如漆,活泼而诙谐的招人喜爱的鬼。

1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我家的”后面

18、《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19、作者为什么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20、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广大,也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