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13 15:48:39 浏览

一、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

1、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2、(译文)鲁哀公问宰我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好。宰我回答说:“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木做的意思是使老百姓望而生畏,战战兢兢。”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再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3、试译:互乡的人,别人很难和他们谈话的,可是互乡有个年轻人却来拜见了孔子,孔子的门人感到很奇怪。孔子说:“要帮助人家进步,不帮助人家退步,何必做得那么过火?现在人家干干净净来求进步,要高兴人家干净进取,不要老记着过去。”

4、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5、(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7、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8、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告诉他一个角,如果他不能类推出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告诉他了。“隅”,意思是角、角落。隅为角,一角只是事物的一部分。“反”,意思是类推。“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意思是不能举一反触类旁通。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释道:“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不复”,意思是不再告诉。朱熹说:“复,再告也。”一个人,如果不能举一反触类旁通,那么他的知识和经验还是不够的,故就不要再告诉他了。

10、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2、(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作自我批评的人。”

13、(译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14、试注:参见(11)那一句,这里是重复的。

15、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16、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7、(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18、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0、(译文)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二、《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

1、(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3、试译: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担心了:“九夷蛮荒无礼,怎么住?”孔子说:“君子在那里住,怎么还蛮荒无礼?”

4、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5、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6、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7、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qì)之。

8、试译:孔子说:“智者不迷惑,仁者不忧愁,勇者不恐惧。”

9、(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

10、译文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11、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1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

1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你的知识你理解它了吗?知道它就是知道它,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14、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5、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6、(译文)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高兴。

17、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18、(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9、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20、11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牲,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三、孔子语录论语原文及翻译

1、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sùsù)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í),愉愉如也。

2、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3、(译文)孔子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4、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5、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6、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7、(译文)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8、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注释)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贤人来代替(易)爱好美色,也就是新生贤人超过爱美丽的女人。致:献。

10、皇侃论语义疏译文:皇上对于孔子有关教育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进行侃谈和讨论。有有心之人专门义务为此做了注释和讲解。

1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以孔为氏,字仲尼。排行老华夏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13、(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4、《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15、(译文2)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统的异端邪说,异端邪说的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16、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17、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8、试译:舜靠五位大臣就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治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就是这样吗?唐尧、虞舜那个时代,人气也是这样旺。武王的大臣,有一个还是女的,男的九个而已。文王时候三分天下,文王占了两分,仍然向殷商称臣。周代的德行,真可以说至高无上了!”

19、(译文)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有行不通的地方,这是因为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20、试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才订正了音乐,使《风》、《雅》、《颂》各归其类。”

四、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古诗文网

1、(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3、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美也。”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5、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6、(注释)①约:贫困。②利:顺从。

7、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

8、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y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试译: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连着学了几个月,连吃肉都吃不出味道来,叹道:“真没想到曲子这么美!”

10、试译:孔子说:“穿着破麻布袍子,和穿着狐皮大衣的站在一起,一点也不自卑的,恐怕只有子路了。‘也不害人也不贪,走到哪里心不安?’”子路听后,就一直念叨这两句诗。孔子提醒说:“停在这个水平,怎么足以安心呢?”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3、(译文)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14、(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15、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16、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17、(译文)孔于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应委婉地劝阻。如果见他们不愿意听从,仍然应该恭敬地侍奉他们,不得冒犯,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8、试译:曾子说:“有能耐却请教没能耐的,见多识广却请教孤陋寡闻的;有却好像没有,充实却显得空洞,受到冒犯也不计较——过去我有一位好友就曾这样做了。”

19、(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20、(注释)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②谄:谄媚。

五、孔子论语原文

1、(注释)就有道:接近德才兼备的人。正:改正,修正。

2、(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3、孔子教育思想中包含着不少深刻的教学方法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

4、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5、(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6、(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9、试译: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请求祷告。孔子问道:“有可能吗?”子路说:“有的。《诔》说:‘为你向天神地神祈祷。’”孔子说:“丘祈祷好久了。”

10、(注释)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素以谨慎多虑著称。②再:两次。

11、(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12、曾子介绍: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3、(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4、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15、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6、(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1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8、(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1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