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则
1、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2、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3、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4、(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一个人若想学会滑冰,那么他一定要做好在冰上摔跤的准备。
6、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9、结合“克己复礼”,看“礼”和“仁”的关系。
10、实用软件“直播、录放、生活、听读、撰写、排版、推文”微讲座
11、(解读)在这一则语录中,孔子率先提出中国人几千年以来做人的标准之即“安贫乐道”,俗话说“人穷志不穷”,人活在世上要有骨气,坚守道义和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知足常乐,鄙视那种获取“不义之财”的可耻行径。
12、《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3、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14、(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5、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16、《论语十则》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有4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论述了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句论述了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该句论述了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该路论述了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17、请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
18、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19、《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第七则: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论语十则翻译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3、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5、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因为这个成语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7、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8、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有不同的读法。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是一种自知之明的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是又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山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灵动的,有生命的。读山,读怪石嶙峋中一棵树,读出生命的顽强;读草木攒动,读出生命的活力;读岩石积淀,读出生命的沧桑。各人眼中的山体现更多的是他们的人生情怀。
9、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0、《〈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12、《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1895年——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海军覆没。
15、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1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7、《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18、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9、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20、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三、论语十则朗读
1、②知者乐,仁者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3、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4、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5、第六则:治学的方法与态度
6、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7、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8、这一句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又进一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就会流于粗疏,只思不学将会失之偏颇。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是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必由之路。
9、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0、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重点字词解释: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11、(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3、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1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15、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上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的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规范。”
16、(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17、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18、(赏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接近于“仁德”。
19、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20、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四、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
1、走进良知课堂,绽放良知讲习之花
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3、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知足者常乐”,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生除了一定的物质需求外,还需要有精神追求,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追求真理,奉献社会。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5、尽自己大的努力,抱大的希望,作坏的打算。
6、《爱莲说》中,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陋室铭》
7、白话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8、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9、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10、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1、现在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因为大凡做一件事情,在起初的时候,很不容易区别谁为杰出之士,必须历练许多困难,经过相当时间,然后才显得出谁为人才,其所造就方才可靠。近来一般人士皆把事情看得容易,亦有时凑巧居然侥幸成功。他们成功既是侥幸得来,因之他们凡事皆想侥幸成功。但是天下事哪有许多侥幸呢?于是乎一遇困难,退却。所以近来人物一时侥幸成功,则誉满天下;一时遇着困难废然而返,则毁谤丛集。譬如辛亥革命侥幸成功,为时太速,所以当时革命诸人多半未经历练,真才不易显出。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停课不停学公益课程视频:
14、(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5、(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晰,脸色要考虑是否暖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9、白话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20、《醉翁亭记》中,描写滁人出游的语句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五、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3、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乐(),仁者寿。
4、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太平时,就聪明,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5、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6、《马说》中,点明千里马终生命运的语句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中,写出"食马者"平庸浅薄(或: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之四时"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第十则:修身做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重点字词解释:一言:一个字。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9、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3、(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14、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1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6、译文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1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8、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20、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