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15 13:42:52 浏览

一、卡夫卡

1、倘若我们要真正进入卡夫卡的艺术世界,是不该也无法把他本人的真实生活抛诸脑后的。牛津大学的德语教授和卡夫卡研究专家里奇·罗伯森(RitchieRobertson)在他那本的牛津通识读本《卡夫卡是谁》中写道:“拜伦的读者把拜伦想象成他笔下主人公恰尔德·哈罗德和曼弗雷德那样幻想破灭而忧闷的人。把卡夫卡和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分开也一样难。”

2、在他的小说《判决》中,格奥本格·本德曼是一位即将订婚的年轻商人,他以为自己有能力接手父亲的生意,进而摆脱父亲的阴影。可当他把病弱的父亲卷在被褥里放到床上时,老父亲却猛地掀起被子,「直挺挺地站在床上」,他「一只手轻巧地撑在天花板上」,大骂格奥本格为「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并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判决:「我现在判你去投河淹死 !」

3、不可抗拒。卡夫卡的意识始终被强大却又无法抵御的笼罩着,《城堡》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进退不得,后精疲力竭而死。

4、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余党视之为同仁,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荒诞派以之为先驱,20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奉之为典范。

5、“那什么才是重要的?”雅诺施问,旋即补充道,“如果形式不重要,您为什么写《变形记》呢?”

6、​​入学仅仅两个星期,他便转入法律系。因为他发现化学难,“完全不适应实验室里的任务”。大学生活单调乏味,法学枯燥无趣,卡夫卡只在考试前才会突击一下法学知识,其他时间都在阅读哲学和文学之类书籍。

7、根据卡夫卡的叙述,父亲虽然表面上不对他的婚姻过多干涉,可那仅有的「并不多」的干涉,却在摧毁卡夫卡婚姻这件事情上,起着关键性作用。

8、由于卡夫卡并非专业作家,他的主要工作是保险公司一个重要部门(主要核算理赔这部分)负责人,“公司离开他就无法正常运转”,所以他的写作状态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趋势,一年只有三四个月写作“爆棚期”,其他时间都处于无力写作状态。

9、正如“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一样,对于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每个读者心中也是各有认识。但不管怎样的评价,都掩盖不了卡夫卡在现代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我认可卡夫卡在文艺青年中的地位,就像我不能否定凡高在文艺青年心中的地位一样。

10、其实在卡夫卡的另外一篇小说《审判》中,有个牧师曾说:“真理是有的,通往真理的路障重重,但我们不可能闯过去,因此真理找不到。”用这句话来阐释这部《城堡》也很。

11、我过得比他幸福,而他可以因腿上的伤口抬高自己;他可以从一开始就估计并断定,我不会赞赏他当时的辛劳困苦,正由于我没有体尝过同样的艰苦滋味,我就必须对他感恩不尽。

12、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写中国无辜老百姓,背井离乡去帮统治者建造长城。

13、当我们真正进入卡夫卡的世界,才能领略到他那面深潭般神秘而富于变化的文学之镜。

14、除非逃到这个世界当中,否则怎么会对这个世界感到高兴呢?

15、卡夫卡的后岁月一直住在疗养院,靠吗啡镇痛维持生命。天气晴好的时候,朋友们会推着他去阳台上晒太阳。他不能说话,只能写字与人交流。1924年6月3日中午,卡夫卡溘然而逝,死去时依然还在书写,手中握着铅笔。

16、小说主人公格奥尔格是年轻有为的商人,有个未婚妻,却为了不伤害远在异乡、孑然一身的童年好友,不肯把自己订婚的消息告诉对方,为此,他跟未婚妻发生过多次争执,未婚妻后通牒般地说,格奥尔格若有这样的朋友,就不该结婚。于是,格奥尔格在长久地回忆了自己的过往后,下定决心做个后了断,他写了一封长信,邀请朋友回国参加自己的婚礼。拿着写好的信,格奥尔格径直走进父亲的房间,把信的内容告诉了父亲(多年之后,卡夫卡写给父亲的信却没有交给父亲)。貌似衰老的父亲瞬间恢复了巨人形象,谴责儿子的婚事是对父母和朋友的背叛,后判决他跳河淹死。

17、他来了,用他的手杖的铁尖敲击我,然后用它撩起我的上衣的下摆,并把它们弄整齐,搁在我身上。他用这个铁尖插入我浓密的头发,并让它——也许一边在贪婪地环眺四周的景色吧——久久地插在我的头发中。但接着——我正做梦般地随他翻山越谷——他用双脚一跃跳到我的身体中间来了。我浑身战栗,痛楚不已,一无所知。这是谁?一个孩子?一个体操运动员?一个拦路抢劫者?一个自杀者?一个诱惑者?一个破坏者?我转过身,想看看他。——桥在转动!没等我转过身去,我就已经倒塌,我倒塌了,全身破碎,并且被锐利的卵石刺穿,它们曾经一直是从奔流的水中安详地凝视着我的。

18、这封信后来常常附在卡夫卡的作品集中出版,有一些小说集,因收录此信而直接以「致父亲」来命名。这封信可以说是人们窥探卡夫卡「父亲情结」的一扇窗。

19、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为冷而烧成灰烬。

20、他希望卡夫卡可以从商,继承家业,为此热爱文学的卡夫卡迫于父命改学法律。

二、卡夫卡经典句子

1、由于专门负责工伤事故鉴定,卡夫卡在职期间经常亲自去事发现场调查情况。

2、人们为了获得生活,就得抛弃生活。

3、卡夫卡在信的开篇便说道:

4、梦揭开了现实,而想象隐藏在现实后面。这是生活的可怕的东西——艺术的震撼人的东西。

5、1915年开始,他的工作负担加重了,随着一战爆发,保险公司需要对战争死难者及其家属进行理赔,卡夫卡需要每天加班两个小时,从下午四点到六点。战争的残酷让他毛骨悚然。

6、诸多鲜明而强烈的感情在卡夫卡身上碰撞、交融,在他的感受力与强烈的表达欲之下,凝结成了让世人震撼的文学作品。卡夫卡以他自己的方式,描写那些「反常态」境况,呈现出人类普遍存在的困境和悖谬。在文学的陪伴中,他也将自己向内释放的精力,转换成了「卡夫卡式」的孤独与反抗,留给世人无限思考。

7、雅诺施的脑袋伸进来快速巡视一圈,伴随着还未停下的气喘吁吁和泛红泛汗的脸,有点断续地问:“博士先生{3},就您一个人吗?”

8、他甚至把自己比喻为密伦娜“大家庭里那只老鼠,一年之中人们顶多能允许它公开横穿地毯一次”。

9、本期的攻略就到这里了,我是欧拉攻略组的天天,我们下期再见。

10、卡夫卡看出了雅诺施善意的犹豫,用手拢住两声咳嗽,等它们过去,尽量挺直身体,用修长、灵巧得让人羡慕的手势辅助语言,说服雅诺施和他一起吃午饭。“我们还没讨论完诗歌呢,雅诺施,难道您不想听听我的想法么,关于读书这件事情?”像之前每一次一样,雅诺施留下来了。

11、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期待父亲肯定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

12、卡夫卡的生活,正是在想象中过一种可能性的生活,他的小说世界是可能性的世界,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卡夫卡的想象力是二十世纪人类想象在可能性限度上的,正象武侠小说家金庸代表汉民族二十世纪想象力的一样。

13、然而,对这样一位在卡夫卡眼里缺少吸引力、完全陌生的女子,卡夫卡出人意料地在“坐下后,已经有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决断。”于是,9月20日,卡夫卡给菲莉丝写了第一封信,开始了布拉格与柏林之间的两地书。注意看这里:卡夫卡写给菲莉丝的信件总共有700多页,其中一多半,竟然是在他们认识之后的七个月内写的。在这七个月里,卡夫卡对菲莉丝的感情急速升温,一个月以后,写信的频率就成了几乎一两天一封。称谓也很快从“尊敬的小姐”到“亲爱的小姐”,11月中便成了“亲爱的”。

14、所以,我们看到的卡夫卡的父亲,是卡夫卡塑造出来的形象,这个形象与《判决》《变形记》等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叠加在一起,成为无处不在的权力的化身,与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萨姆沙、被父亲判处投河的格奥尔格·本德曼、无端被捕的约瑟夫·K、进不去城堡的土地测量员K.一样,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的形象之一。施塔赫一针见血地指出,卡夫卡的所有回忆都有文学叙事的成分。对卡夫卡来说,他生活中真正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感受所发生的事情,甚至是他认为发生了什么。卡夫卡让我们看到的回忆和自白,并不能客观、准确地呈现过去,而是按照他主观的重要性原则重新编排的故事。

15、“我们不该自己照看自己么,虽然这很艰难。”

16、本书将卡夫卡性格的多面性与独特性跟其作品的深奥性与神秘性放在20世纪欧洲波澜壮阔的现代主义思潮中加以考察,并结合现代心理学和民族学以及布拉格的地域文化传统,描绘出一个立体的、轮廓鲜明的、背景清晰的完整的卡夫卡。

17、▼本文由豆瓣用户@不流授权发布▼

18、楚尘文化|ccbooks阅读,让一切有所不同

19、弗兰兹·卡夫卡,终于睡着了。而他本来打算今夜继续写作的想法,也因为这一回的睡眠过长而没有达成。在次日早晨醒来的时刻,他的疑虑又加深了一层,他在想: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今天比昨天更绝望么?今天比昨天更疼痛么?今天被迫要写昨天没写的东西么?意识到写作可能已经从某个层面上具有了被迫的意味,弗兰兹·卡夫卡感到一阵惊讶和悚然。

20、勃罗德在《卡夫卡传》中记叙道,在卡夫卡生命的后期,他时常会与朵拉谈论父亲带他去平民学校学游泳的经历。不过这时,他想与父亲说的话,已与《致父亲》截然不同:

三、卡夫卡的熊是什么

1、大家对A都好,就像是人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一张出色的台球桌,连的台球手都不让碰,直到那伟大的台球手到来,他仔细检查桌面,不能容忍在他到来之前造成的任何损坏。然后,当他自己开始击球时,却以无所顾忌的方式大肆发泄一通。

2、此后的几个星期里,卡夫卡每周都会带一封信给小女孩。

3、▲弗朗茨·卡夫卡 1906

4、托着晶莹闪亮的露珠一颗,

5、在《地洞》中,那只鼹鼠过着不见天日的日子。虽然鼹鼠有坚固的地洞和丰富的储粮,但仍然每日生活在巨大的恐惧当中。它说:「即使从墙上掉下来的一粒沙子,不搞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 当面对敌人的时候,它会想:「也许他对我的了解和我对他的了解一样少」。这只鼹鼠一生都在矛盾与自我否定中奔波,耗尽生命。

6、卡夫卡每天下午两点下班,只有星期四需要工作到六点。每天下班后吃过饭,他就会在沙发上或者床上躺一会儿,但是一般都睡不熟,处于半睡半醒状态或者浅层睡眠状态。睡一会儿便出去散步,晚上再吃饭,吃完饭开始写作。

7、这无疑给卡夫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在尝试失败的失望之余,卡夫卡又寻得了一丝聊以自慰的欣喜。因为他以为,自己与父亲起码是拥有一个「共识」的,那就是他们都视婚姻为「伤风败俗」的事情。

8、享年41岁,刚过不惑。

9、《审判》是卡夫卡独特的艺术方法形成的标志,它写一个公民无端遭到逮捕和处决,揭露了带有封建专制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的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其中有些情节近于荒诞,但真实地反映了奥匈帝国的社会环境。

10、要冷静耐心。你尽量让坏事发生好了。你不要躲避。相反,你要认真观看。你要用主动的理解代替被动的接受刺激。这样你就会应付这些事情。人只有经历自己的渺小,才能到达高尚。

11、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集。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2、一方面,卡夫卡渴望正常的婚姻,渴望融入正常的生活。此外重要的一点是,他把婚姻看作是能把他从可怕的父子关系中解救出来的途径,使他能成为独立的社会人,能与父亲抗衡,在面前获得自信和自立。所以他需要一个女子,充当他与正常的市民生活之间的纽带。而菲莉丝·鲍尔,无论从出身和职业都是合适的人选。然而,卡夫卡没有从菲莉丝身上感受到过异性的吸引,两人在一起时,也没有让卡夫卡产生愉悦感。1915年1月,他们一起度过几天之后,卡夫卡在日记中写道:“除了在信里之外,与F.(菲莉丝)在一起时……我从来没有感到和一个所爱的女人间的那种甜蜜关系,只有无限的钦佩。”

13、卡夫卡吃完早饭了,他起身走到窗边,注视着还没有多少行人的街道。还有几分钟,就得出门去工伤事故保险局的办公室,今天,对座的特雷默尔休假旅行去了,他将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度过整个上午,想起这件事,他感到轻松一些,甚至有一点微笑地转回客厅提起公文包,准备出门。但在离开前,他想起雅诺施{2},犹豫了半分钟左右,回身到写字台前,在三摞皆约半米高的书里查找,他找到了,新一期的《新评论》和《树干》杂志,后者中刊登的几首诗里有一首,他觉得有必要备在手边,在小伙子雅诺施下次来时(下次也许就是今天,他来找他全凭自己方便和一时兴起),让他读一读。末了,他又从文件夹里抽出刚完成的《波塞冬》手稿,约摸着如果今天不是很忙,可以再做做修改。然后,他出门,向办公室走去。

14、▲卡夫卡的父母 赫尔曼·卡夫卡与朱莉·卡夫卡

15、很卡夫卡的意思其实就是表明你很厉害,表示你是一个很有文学气息的人,而且人文底蕴深厚,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褒义的表达。

16、你可以逃避这世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与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许,准确地说,你能逃避的,只是这逃避本身。

17、卡夫卡一生的作品有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但是他的作品在他生前都均未发表,3部长篇小说也都没有完成。也许这是文学史上的一大遗憾,但是他开创了现代派作品书写“非英雄”或“反英雄”的先例。此外,卡夫卡还留下了大量的书信作品,这些书信作品掺杂了卡夫卡个人大量思想性的东西,在文学和艺术价值上,丝毫不亚于他正规的文学作品。

18、他从小爱好文学,读过许多文学和哲学著作,在短暂的一生中利用业时间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小说,其中以《美国》、《审判》和《城堡三部长篇以及《变形记》等短篇为。

19、终,我们讨论一个作家的真实面目,是要回到一个本质的问题上来,即何谓“真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用卡夫卡的一则寓言式的散文:

20、卡夫卡在信件中向密伦娜倾诉着巨大的幸福,同时自我贬低和自我怀疑如影随形。

四、卡夫卡的《变形记》简介

1、晚年,身患重病的卡夫卡在一座公园散步时,碰见一个小女孩因为把布娃娃弄丢了而哭泣。

2、卡夫卡这个梗就是用来形容超现实与噩梦般的荒谬、怪奇和超展开的情况。

3、这种似曾相识的无力感与羞耻感让他发现,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始终未能打破这种可怕的循环。而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相互渗透联结,引爆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黑暗空间。

4、雅诺施在桥头塔楼下见到了卡夫卡,感觉到与他在办公室里的样子差别很大。使用多年的办公室并不很宽敞,光线也不好,卡夫卡高大的个子在里面永远都显得有些过分醒目。而在老城街头的卡夫卡,则显得孱弱不已,他修长的身材、精灵般的眼神都在更大尺度的城市建筑的狭缝中被压扁了,再加上暴露在室外空气里,让他忍不住频繁地咳嗽,让雅诺施跟着忧虑不安起来。也许我该走了,我不应该老是缠着博士先生,而让他获得更多的休息。

5、在柏林,卡夫卡度过了一生中快乐的时光,直至疾病夺取他的健康与生命。

6、卡夫卡用他敏感的心灵,揣摩着那个让人恐惧的现实,而这种感受,都化为他作品中的永恒主题和象征意义。《城堡》中的城堡,看似近在眼前,却总无法到达,表现了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和无可奈何;《变形记》中的我在焦虑不安的紧张情况下变成一只大甲虫,然后被凄凉地抛弃,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异化和对现实的恐惧。

7、他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这是肺结核。检查结果出来,他向公司领导和未婚妻分别作了通报。当时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直到卡夫卡去世四年后,即1928年,弗雷明发现了盘尼西林的抗菌作用,再过14年,即1942年,霍华德才从盘尼西林中提炼出杀死病菌的物质(青霉素),肺结核才被人类攻克。

8、1924年,卡夫卡辞世,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恐怖,军国主义的盛行,人类的道德沦丧,延伸到现在,人在工厂里像螺丝一样的运转,金钱至上的风气中,精神家园的丧失,物质成了的价值标尺,人也异化成了物质的一部分。

9、他们初的家是在一个贫民区里,周围是一片下层社会的酒馆和妓院。他们的寓所庞大而杂乱,居住着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并且由于建筑的原故,这儿的氛围阴森而怪诞,有黑暗过道、阴湿的墙壁,一到晚上,暗淡的烛光摇来晃去更为这个建筑平添了几丝阴森恐怖的气氛。这对于一个善于挖掘人物潜意识思维的敏感的作家来说,其影响恐怕是十分深刻的。从这时起,黑暗就已经深深地烙在这一脆弱的人的心灵之上。

10、卡夫卡和好友们在一起时,常常表现出他热情洋溢、风趣幽默的时刻。布罗德回忆,卡夫卡在朋友小聚的场合经常朗读自己的作品,每当读到一个好笑的段落,他就会大笑起来,大家一起笑得前俯后仰。

11、他在下午睡觉时,清醒和睡眠,幻想和梦境诧异莫名交相融合,醒来以后,“所有的梦都聚集在我周围,但我竭力避免仔细考虑他们”。他曾梦见自己被安置在一所大房子里睡觉,屋里尽是些出租车,汽车,公交车等等,这些车辆一个劲互相挨着,上下重叠着,互相穿插着行驶,车上的人别的什么都不谈不想,一味地只谈工资标准,书信往来,结交朋友,小费,假钞等等。

12、卡夫卡几乎一生供职于工伤事故保险公司,写作对于他更像是“业余爱好”,但他凭着“业余爱好”影响至今。

13、今天的文章是以卡夫卡为主角的一次小说创作,来自我们的新书《雾岛夜随》,作者不流是保罗的口袋书店老板,曾策划出版过MOOK《大象》。

14、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15、所以说卡夫卡是一个小公务员,但同时也是作家们推崇备至的导师。

16、我越长越矮,越长越小,

17、1901年7月,卡夫卡高中毕业,全年级84名同学,只有24名完成了毕业考试。毕业考试“令人望而生畏”,有的同学因为多次考不过开枪自杀了。卡夫卡六门功课成绩好,是“值得赞扬(良)”和“令人满意(及格)”的。10月,卡夫卡顺利考入大学,学习化学。本来他想学哲学,又怕学了哲学出来找不到工作,只好弃文从理。

18、所有看上去不依赖于你的想法从一开始就被你的贬斥压得很沉重;承受这样的评判,以致完整而连贯地阐明我的想法,都几乎是不可能的。”

19、183—193

20、一天早晨,某公司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着急,因为如果不能按时上班的话,就会被公司解雇。这时公司派秘书主任前来催促他上班,格里高尔挣扎着打开了房门,一看见他的样子,主任吓得连忙逃走了,母亲吓得当即晕倒在地,父亲则厌恶地发出嘘声,恶狠狠地把他赶回了房间。

五、卡夫卡谈话录

1、卡夫卡的全部创作不仅映照出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秘密关系,在本质上而言,更是人与自我本性之间的博弈关系。

2、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3、卡夫卡在1921年说,肺结核也会被人控制并且消灭,任何疾病都会被人控制并且消灭。

4、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是困扰卡夫卡的第一大难题。可以说,他把自己面临这个问题的两难心理,投射到自己跟菲莉丝之间的关系上,自编自导自演了这一出心理剧。

5、作者:(德)彼得-安德列·阿尔特

6、在书中,我们能感觉到维持人际关系的不是亲情和爱,而是赤裸裸利益,社会是有人组成的,个人把这种唯利关系反馈给社会,后社会也会变本加厉的还给个人,格里高尔在接受命运的感受,不正是每个人在面对这个社会时的孤独和无奈。如果唯利主义发展到极端,每个人都难逃格里高尔的厄运。

7、他是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大学时代就参加当时流行的骑马和网球运动,并且每天坚持健身训练。

8、爱旅行、爱运动归根结底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9、纵观卡夫卡短暂的一生,无论是以顺服换取同情和认可的尝试,还是在巨大隔阂中找寻「共识」的努力,甚至是被他视为生命意义之所在的写作,无不源于他与父亲和解的渴望。

10、人们经常归纳总结伟大作家的哲学思想和表现方式,衍生出特定的形容词来理解他们:例如荷马式、莎士比亚式、乔伊斯式。而另外两个形容词似乎更适用於现代大多数情况,更为黑暗和局促拘束的景象:欧威尔型和卡夫卡式。

11、“我所有的思考都在你的重压之下,我的想法与你的不一致时也是如此,而且尤其如此。

12、如果你看不懂今天的社会,那就去看看出生在19世纪卡夫卡的著作,今天我们之所以还在讨论卡夫卡,因为他在上上个世纪就预言了我们今天遇到的困境。

13、卡夫卡个性中的懦弱、自卑、缺乏感,优柔寡断等,相当程度是父亲的专制和威力在他身上作用的结果。

14、“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早已讨论过了,雅诺施,我更想建议您去看更早的经典作品,比如福楼拜,如果您也认同寻找文学上的宁静和坚定是如此重要的话。”

15、弗兰兹·卡夫卡从黄昏时开始,躺在床上睡去了。在入睡前的那片时间里,他试图忽略掉疼痛而专心睡觉,但是越是抛除想法,宁静的房间里,就越发出在睡的制辖之下的巨大噪音。弗兰兹·卡夫卡,在布拉格九月黄昏的暗光逐渐昏然的过程中,试图进入睡眠,试图通过睡眠掩盖一种持久性的无奈感,这感觉几乎由生活中一切的东西在参与构成,如对工作的厌倦、对与人沟通的担忧、对持久性岌岌可危的害怕,也包括对自己短暂而黯然的未来生活的无能为力,等等。

16、评论家们将格里高·萨姆莎“变形”为蟑螂的行为看作一种反犹太主义的隐喻,也是对消灭“这一害虫似的民族”的罪行的冷酷预测。作家常常比一般人更具前瞻性。此外,评论家们同样将《变形记》看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的预测。卡夫卡和他的同胞们身处的位于布拉格中心的波西米亚正是这一辽阔帝国的组成部分。人们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国民身份土崩瓦解,不复存在。而那些有弗洛伊德倾向的人们则将《变形记》看作卡夫卡与商人父亲之间病态关系的体现。

17、用时兴的说法,卡夫卡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孤独症患者。

18、殉道者们并不低估肉体,他们让肉体在十字架上高升。

19、各位刀客塔大家好,这里是欧拉攻略组的天天。

20、光线也许会把人从内心的黑暗中引开。如果光征服了人,那是很好的。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而在夜里,我总是清楚地意识到我单独监禁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