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15 14:00:52 浏览

一、茨威格

1、但即便如此,茨威格说,居然大家也都这样默默活下来了。

2、他把歌德的句子,放在开头,就已经足够有架势:

3、茨威格是个对读者很善良的作家,他的作品不摆花架子,平易近人。

4、《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生前发表的后一部中篇小说。

5、茨威格写道:“纳粹分子总是小心翼翼地采用自己的手法:先小试牛刀,然后便是短时间的观望。他们总是先单独用一粒药丸,然后等候片刻,看看它是不是太厉害,看看世界的良知还承受得了这种剂量。由于欧洲的良知迫不及待地强调这样的暴行‘与己无关’——这是我们文明的耻辱,同时也损害了我们的文明——于是剂量越来越大,直至整个欧洲在这种剂量中彻底完蛋。”

6、茨威格在德语文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因为他在世界上广受欢迎,是翻译语种多的现代德语作家,更因为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对人性的关怀、回旋着深入骨髓的心灵旋律。

7、黄老师2022手绘月历

8、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同年上演;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9、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10、不到一张车票钱,就可收获这样一套从读第一个字开始就粘着你,让你欲罢不能、难忘一生的文学阅读体验的书。

11、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12、茨威格用一生的回忆,向一个时代告别。

13、该作讲述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值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14、斯蒂芬·茨威格,男,(Stefan Zweig,1881~1942年),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毕业于柏林洪堡大学。

15、电影伴随着林海的《琵琶语》,导演絮絮地讲述了一个女人数十年不求回报的单恋,临终之时,她的要求,仅希望这个男人能认出来自己。

16、从1914年开始整个世界上演的这出戏实在太烂了。战争、杀戮、毒气,然后是帝国的崩溃、极端意识形态的崛起,法西斯、XX什XX,内战、集中营、种族灭绝,新的世界大战。所有这些玩意都太让人恶心了。茨威格忍耐着看到1942年,跟大家说“你们继续看,我受够了。”这就是整件事的全貌。

17、自传完成后,茨威格在序言里写道:“这些回忆至少反映了在我的生命进入冥府之前的一生。”告别心态已隐约可寻。听闻新加坡沦陷一周后,1942年2月22日,他选择赴死。绝命书的后,他写道:“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18、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19、《昨日的世界》中,我永远忘不了茨威格写他战争前去往法国巴黎,那样欢喜雀跃,那样闲适自在,他对巴黎的美景与生活充满了感情。

20、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的民众,不久前曾踊跃参加这位作家的朗诵会,这时怀着悲痛的心情跟在灵车后面为他送葬。

二、茨威格代表作传记

1、茨威格爱好收藏名人手稿,经过30多年的积累,他积攒了各时代杰出艺术大师们的手稿,据说有满满一箱。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这一爱好难以为继,部分珍藏他捐给了维也纳图书馆,部分散落或变卖。他投入达30多年的对巴尔扎克的研究,也终没了下文。生活基石被无情地粉碎。他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不管战争的结局如何,我们都不再属于那个世界,我们只不过是幽灵和人们的回忆。”

2、30岁前,他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见证着人类文明繁荣的景象。

3、那段日子在《昨日的世界》里描绘得简直如同飘扬激昂的进行曲,每一天,每一天,年轻的茨威格都在结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为文学举杯,为诗和艺术欢唱。

4、不过就在人们感叹布达佩斯的美好昨日一去不返之时,导演却狡猾地表示:

5、有的时候,你无法理解一个人,一个人群的突然的行为变形,为什么会突然冷漠或者陷入狂热,一切都是他自身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茨威格曾写,同样是这伙人,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以前,还让你敬仰他们身上的理性、建设性的力量、人性的态度。突然就不一样了。思想上的无政府主义者可以一夜之间都成了狂热的爱国者。而诗人是人类普遍人性的守护者、保卫者。在别人发烧、狂躁之时,他能回到自己的内心并保持沉默。但也有例外。

6、茨威格写道:“尤其是当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赛纳河上波光粼粼,林荫道上的树木吐出新绿,年轻的姑娘们每人都戴着一小束用一个铜币买来的紫罗兰,这时候就很难待在家里或者从街上往回家的路上走;不过,你要想在巴黎生活得心情愉快,也确实不一定非要在春天不可。”

7、数着你的钟点,量着你的时间,

8、刊“文汇报·阅读”,20摘自《文史参考》2012年第19期

9、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

10、译本也是超经典,由德语哲学博士舒昌善先生执笔翻译,是影响一代人的茨威格译本。

11、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

12、伊藤滋|《嘉树堂藏善本碑帖丛刊》考从敦煌洞窟到欧洲教堂——解开三只兔子之谜

13、鲍江|当搞影视人类学的遇到搞纪录片的

14、王中仪|萧红和她的父亲

15、从百年前被贩卖的劳工到今天的归化运动员

16、茨威格一再告诉我们,美好的东西再也不会倒流。昨日的世界是那么美好,那是被他热情讴歌、真诚赞美的“太平的黄金时代”。人们的感觉其实是迟钝的,对于现实敏感,但对命运迟钝,不知道什么时候意外就来,生命就结束,而过去的就这样过去了。后疫情时代,我们也再也回不到疫情前。

17、斯•茨威格(奥地利)(StefanZweig)奥地利的历史学家把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作为奥地利二十世纪的开始,随着一个新的世纪的到来,必将是旧的艺术观念、审美情趣和价值标准的嬗变。“青年维也纳”正是文学领域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思潮的代表者,它在世纪之交的文坛上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无形但又实际存在的文学团体,有如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的“青年德意志”一样。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这样一种愿望:给奥地利一种具有欧洲地位的文学。茨威格的文学意识和艺术情趣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和文学思潮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8、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

19、○战火中的乌克兰平民(图/摄影师ArisMessinis)

20、1933年,希特勒上台。

三、茨威格的《托尔斯泰》

1、被驰向生活目标的车轮碾得粉碎?

2、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3、隐秘的角落〡鬓边不是海棠红〡伊斯特伍德

4、1920年,与离异并带有两个孩子的温德尼茨结婚,创作《三位大师》;1922年,出版“链条小说”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收录《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之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心迷离》等,写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它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

5、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二战爆发。随着战争局势的深入,让人恐惧的不仅是战场上血肉横飞的惨景,还有对人性步步紧逼的摧残。茨威格脑海里也许会不时浮现:一战时极为别扭地穿着军服来拜访他的诗人里尔克(后因身体原因没有入伍);二战中,的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竭尽全力让两人合作的歌剧得以上演,但同时也接受了纳粹的音乐总监的委任……“四十年来我把自己信念的一切力量都献给了这个愿望:实现欧洲的和平统一。我害怕人类互相残杀的战争甚于害怕自己的死亡。”对茨威格创作影响颇大的弗洛伊德,发表过一个后来被得到惊人证实的见解:“野蛮残酷、自然的毁灭本能在人的心灵中是铲除不掉的。”这也许才是让茨威格为绝望的一点。

6、一股不安的冷风突然吹到海滩,把海滩上的人一扫而光。

7、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

8、1902年,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凡尔哈伦诗歌集》。

9、正月十五|唤醒大地母神早日苏醒,祈求新年的丰收

10、《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

11、1934年,茨威格被无故抄家,令他倍觉屈辱。他于当年背井离乡,去了英国。茨威格预感到一战的悲剧又将重演。他这时期创作的历史传记,无论是写伊拉斯谟、富歇,还是加尔文,尽管有失实偏激的一面,但无不是借古喻今,整体上表达了他的观念:一个人文主义者坚持人道主义、反对暴力践踏人性的基本道德立场。但茨威格也暴露了性格方面的弱点。他曾坦承,“我的天性是与英雄气概格格不入的,我在任何危险的情况下的自然态度总是躲避”。茨威格接济过许多流亡者,但拒绝参加任何反对纳粹的政治活动。

12、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13、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1)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14、从1934年离开祖国奥地利,茨威格就开始在伦敦定居。1940年英国对德宣战后,他去过美国,后来到巴西住下来。茨威格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样穷困潦倒。他在物质方面非但从未感觉到匮乏,而且还是受到特殊礼遇的共和国贵宾。他举行的作品朗诵会上,总有万人空巷的盛景;在美洲的演讲旅行,同样深受欢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取得了英国国籍,还拥有巴西的长年签证,并不像一些流亡的犹太人居无定所,备受歧视。

15、茨威格就是人生这出闹剧里早走的那个。本雅明比他怯懦,但比他运气好。本雅明刚坐下,可乐就洒裤子上了,所以他退场了。茨威格坚持了六十分钟,然后他表示“不好意思,没有可乐洒我裤子上,但你们这出戏实在太烂了,我也走了!”

16、茨威格说,他那时候怎么也不会相信,母亲会亲自将儿子送往战场,铁路工人会将兄弟通过他们修筑的铁路送向死亡……结果战争就这样来了,大家突然之间轰轰烈烈争当英雄。母亲们亲自给儿子戴上大红花送他们去前线——她们那时候仍旧天真地以为,孩子们过几天就会回来了。然而终于她们迎来的是孩子们的尸骸,或者他们战死的消息。连尸骸也已经找不见了。

17、这场战争让他见识到了人性的丑陋和文明的脆弱。

18、▌本文整理自:新闻、一套

19、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同年被纳粹驱逐出故居,开始流亡生活;妻子介绍一位流亡的犹太少女夏洛特·阿尔特曼做秘书;创作出《看不见的收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巧识新艺》等作品;

20、过了好多年以后,我才懂得,

四、茨威格作者简介

1、上海电影节〡黄老师2021手绘月历〡我的天才女友

2、就是折磨、迫害和孤单的不断升级和强化,

3、谁一旦在自己的身上理解了人,

4、有一次茨威格去看望在意大利出生、却选择了德国人生活方式的钢琴演奏家费鲁乔·布索尼,他问茨威格:“我该属于哪一方呢?当我夜间做完梦醒来时,我知道我在梦里说的是意大利语,可是当我后来写作时,我是用德语进行思维。”当时他的学生已经遍布全世界,“也许现在这一个学生正在向另一个学生开枪。”

5、现在,这个社会喜欢激情,创新,需要年轻人,鼓动他们消费、成长、生育。消费主义不断更新推动着商业和社会发展。这个社会需要创造力、生命力、年轻力。

6、我之所以如此,因为曾看过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昨日的世界》。他写这本书时正是二战期间,写完两年后,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和妻子选择了双双自杀离世。又过了两年,1944年《昨日的世界》才得以出版。那时候,战争仍未结束……

7、而维也纳的特殊之处在于,全民的艺术感。即便是穷的人,也可以从风景、从人的快乐氛围中将某种美的直觉带入自己的生活当中。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文化的热爱,对生活中这种神圣的多余之事保持着同时既能享受又能挑剔的感觉,他就不是维也纳人。

8、《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9、有人说:如果说一个人在读完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没有被感动得至少起一次鸡皮疙瘩,我是不信的。

10、有人说:光是这些妙笔生花地语言,就可以让茨威格的书名垂千古。

11、他说自己讨厌那些节奏缓慢的小说,因而要求自己写作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不断。

12、回忆起来,人在某个安稳的时代和安稳的关系里,总有那种好像一切都会地久天长地持续下去的错觉。人们都陶醉在安宁、富足和舒适的生活里。茨威格形容的曾经的世界,是阶层分明、按部就班、秩序井然、从容不迫的世界,自由主义、客观主义、理想主义弥漫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热情、友善、信任、和睦。他用文字把以前的美好生活封存住了。

13、数以千计的人离开旅馆,向火车站奔去。纵然是不容易受蒙蔽的人现在也开始急急忙忙收拾箱子。连我自己也在刚一听到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的消息以后,就赶紧订了一张火车票,而且也正及时。

14、艾俊川|如何理解《红楼梦》中的“烫蜡钉朱”

15、1934年发生维也纳事件,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奥合并,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6、女性生活的黑暗王国在小说中被探索

17、您今天还保留着您所有的理想,

18、茨威格爱情说〡乌镇戏剧节

19、为什么那些媒体的新年贺词,不能再让人泪流满面,因为,后,人们发现整齐划一的句式背后,已经容不下自己特殊的内心。现在只有特殊的悲伤又明媚的个例,才能令人刻骨铭心。比如那个“流调里辛苦的中国人”,齐鲁晚报的新消息是那个儿子已经离世。时空交错,人间折叠,宏大叙事下,流调之下,被选中的人和流调工作人员本身,都是命运剧本的缩影。在疫情黑底色之下,痛苦也变着花样寻求新鲜感,葱翠欲滴。

20、19世纪的那些独特的城市感觉,21世纪,也许成为大城市的普遍标配。

五、茨威格怎么结束自己一生的

1、2022年2月,乌克兰

2、比如,《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那种爱和激情,病态地独自绽放。炽热的激情并不是爱。真正的爱情是温润自己和别人。

3、我悟到遗忘一切其他事物,集中意志以求工作的这种热忱,就是我过去所缺乏的。除了工作,好像自己都不存在,这是成功的秘诀。我现在知道,舍此以外便无神妙的方法了。

4、畅销近100年,激励几代人的精神成长之书。

5、C夫人意识到:“这一切完全是在不自觉地发生的,并不是我自己在行动,而是行动来到我的身上”。是啊,改变就是这样瞬间发生的,都来不及等主角的反应。生活的裹挟感,在这个时代更是强烈。

6、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犹太人,家境富有。

7、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且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人类群星闪耀时》;

8、有些痛苦无法言说,也不敢和任何人言说,可能一个眼神,一个躲避的动作,一句盘问……就像缝纫机针嗒嗒嗒嗒刺进你的心里。一眼还望不到头。

9、他的雕刻室也很简单,装着高大的窗子。里面有已经完成的雕像,更有许多石膏塑的作为试验的模型——一只膀子,一只手,有的甚至只是一个指头或一个小小关节;桌子堆满种种素描的图形。这地方显示出它的主人一生在不断研究,不断工作。

10、茨威格写道:“那位当时已经开始为我们填写结婚证书的官员又若有所思地搁下笔。他考虑了一下说,你们毕竟是外国人,在交战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成了来自敌国的外国人……”

11、1937年,与妻子分居,次年友好地离婚;1939年,二战爆发,奥地利被侵占;失去国籍;与绿蒂·阿尔特曼结婚。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

12、奥地利犹太人茨威格,在二战期间小说被禁,创作的歌剧不许上演,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被禁……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力。流亡国外……失去了自己的祖国。一路都在失去,失去,失去……直至终他选择失去生命,离开了这个他曾那么热爱现已千疮百孔的世界。

13、这个世界,需要好奇、有鉴赏理解能力,能倾心投入,开始沉淀自己、在岁月里获得自己的根基。我们都是生活的时代的见证人,从不曾真正拥有这个时代,我们拥有的,如果不深沉,就只剩漂浮。

14、而且1942年2月那真不是黑暗的日子了好伐?美国都参战了。虽然纳粹还在长驱直入,但多数人都看出德国已经没有希望了,连天天挨轰炸的英国人都知道“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茨威格为什么不懂得这个道理?只要他在巴西吃着香蕉、看着风景再等上3年,他就可以凯旋而归,回到维也纳,成为急着洗刷自己纳粹罪名的奥地利人手里的旗帜。但他却死了,为什么?

15、话剧〡春梦〡生活〡作者

16、茨威格外貌描写他生就一副贵人的模样,头发梳得整齐有致,眉毛浓密而深厚,那么引人注目。他的眉宇间有几分神采。高高的鼻梁挺立在那和善的面孔上。一副外国人的特有气质的模样。那眼神直视似箭,但柔和又慈祥。很少有几分严肃的神情。他的鼻梁下是一大撇浓密的胡子,挡住了那薄薄的嘴唇,也透出几分成熟与稳重。两耳紧贴后脑,在那亮滑整齐的头发下显得突出,仿佛要洞悉一切事物。值得一提的便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在那双温柔的双眼中,充满着无限的思想。

17、“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了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18、奥斯卡大奖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灵感来源。

19、人们惊叹于导演韦斯·安德森所构造的暖色调的布达佩斯,浪漫的音乐、精致的服装还原了一个优雅的昨日欧洲。

20、陈尚君|出版三十年后回头看《全唐诗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