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17 16:25:06 浏览

一、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1、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2、20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3、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4、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

5、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6、人生宛如单程列车一去不复返。人生是一趟单程车,那些走过的,错过的,都不再回来;丢掉的,失去的,都不复拥有。不要走得太匆忙,该爱的要用心去爱;该留的,要真诚挽留;该感受的要充分感受,该珍惜的要好好珍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若处,冷暖自尝。

7、 《传习录注疏》 邓艾民 上海古籍出版社

8、人在社会上应该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良知之人善意可做,恶意不能做,这就是有良知良心之人。站在伦理道德立场上,论没有良知之人,就是指没有良心之人。

9、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像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10、江清敌伊洛,山翠胜荆巫。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

1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12、明廷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境。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作为政府,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对了。狼兵的所作所为就是趁火打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众纷纷投入山贼的怀抱,成为山贼的密探。

13、《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1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5、孔子从小家境清贫,长大以后逐渐显露才华,并且在创办私学后名声大噪。传说孔子有弟子3000,贤者他的弟子们很有才华,都成为了难得的人才。公元前496年,55岁的孔子因为朝政内斗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游,而这次的周游也开始成就他的名士生涯。

16、那是1527年的秋天,已经被朝廷冷落了六年之久的阳明先生,突然间又变成了“香饽饽”,被任命为“总督两广兼巡抚”,负责平定广西思恩、田州发生的叛乱。临行前的那天晚上,也许是预感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大限将至,阳明先生便在自家花园的“天泉桥”上,再次向学生钱德洪、王汝中阐述了“四句教”的要义,并一再叮嘱,“以后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

17、后来,义军逐渐壮大,攻势十分厉害,曾国藩奉旨专注于平叛。虽然团练而来的湘勇比绿营军而素质高,可是曾国藩根本不会带兵打仗。再加上义军将领十分善战,义军将士勇猛异常,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勇团练、清军水师、绿营陆军数次惨遭大败,甚至有几次曾国藩都险些被俘。

18、在荒蛮的贵州,他终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奠定了阳明心学的基础,成就了中国后一位圣人。正如王阳明后来所说的“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

19、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20、王阳明: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二、王阳明厉害的八个字

1、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善”苗与“恶”草同时长大长高,这种状态下,精明智慧的农夫一定要有一把标尺,能够分得清楚哪是“善”苗,哪是“恶”草。如此便步入了“知善知恶是良知”的境界。

2、显然,王阳明所谓的“知”即“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谓“行”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道德实践。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在本质上是集道德、伦理、政治于一体的道德人文哲学。

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5、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6、王阳明认为,要寻找“理”,不要从心外之物去找,不要到天上去寻,“理”不是竹子里的道理,也不是朱熹所说的“天理”,而是人心中的道德意识,心中的良知。

7、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8、4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9、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10、人生,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譬如离去的时间,譬如走散的人。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快的。一切随缘,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和烦恼就离开你多少。

11、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12、当自己的善念萌发的时候,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将其放大,终成为善行;当恶念萌发的时候,更要及时察觉,尽早将其遏止。阳明先生说这就是圣人修身之道。

13、有官员不假思索的回答:“肯定会疑。”

14、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15、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16、王阳明:他一疑,事就成了。

17、堪怜尹叟非关吏,犹向江南逐老聃。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元稹)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18、所以说来,“圣人”的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样,比如大家公认的“武圣”是关羽、“诗圣”是杜甫、“医圣”是张仲景、“药圣”是李时珍、“谋圣”是鬼谷子等等。这些人之所以称之为圣,还是强调了他们在所在领域做出了大的贡献,并且开辟了自己的学说或者引领了一种风潮,所以大家称他们为“某圣”。

19、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20、今译:既无善念也无恶意时,心就处于一种本体状态;既有善念又有恶意时,心就处于萌动状态;能够分辨善念恶意时,心中的良知就已经显现;只要坚持善的、去除恶的,心中的格物功夫定会不断增强。

三、王阳明经典励志语录

1、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

2、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3、这就是王阳明便贬至偏僻的龙场所悟出来的哲学道理,哲学史上就称为是“龙场悟道”。

4、17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5、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6、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8、与朱熹相反,阳明先生给天下人指出的则是一条简单的、快捷的、实实在在的、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路。这条路,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格物成圣”;用八个字概括,就是“格除物欲,即可成圣”。阳明先生曾多次对他的学生强调:“功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只要一个人能够以自己心中天生的良知为标准,除去恶的,坚持善的;除去丑的,弘扬美的;除去私欲,保持公心,那他(她)就是一个圣人。而这一切,与他(她)的地位高低、读书多少、能力大小等都没有关系。

9、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夜静海涛三。月明飞锡下天风”。

10、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求王阳明的诗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的诗人。

11、穴为探符坼,潭因失箭刳。堤形弯熨斗,峰势踊香炉。

12、人生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双合脚的鞋,从这一点发散开来,王守仁进一步得出“心外无物”的结论——真正的生活在内心,只有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13、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14、5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15、人类过着两种生活,一种具体的生活,一种抽象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人是现实生活风暴的牺牲品,也是眼前势力的牺牲品。他必须奋斗,受苦,然后像动物一样死去。然而他的抽象生命,正因为面对自己的理性自觉,所以是对具体生活的静寂反醒。浪漫一点的说就是:山川湖海不是我和我灵魂的一部分,而我却是他们的一部分。

16、11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

17、梦里听、瑶琴三弄。醉卧长安人不识,晚秋天、此意西风共。

18、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19、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一起感悟人生。

20、这句话个人认为是王阳明经典的语录。所以放在了第一条。王阳明认为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心的存在。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就在我心中。这句话在古印度的哲学著作《奥义书》中也有差不多的表述“我是一切创造的总和,在我之外,一无所有。”衍生开来去讲,就是人生难免诸多沉浮,以淡定心面对之。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勿让心随境转。

四、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解释

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跪求王阳明的经典语句(原话)语句有:

2、坦荡必光明,光明必坦荡,所以说坦荡荡光明磊落。生当如此,死亦如此。阳明先生死时都已经做到了,而我们连生时都还做不到,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学问是心学,他帮我们指出的方向,则是光明磊落的心地。

3、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4、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5、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6、“四句教”是王阳明在其教学中提出来的,“四句教”中的心,意,知,物就是围绕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展示出来的,进一步升华了“知行合格物致知”的内函,对现在的社会进行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7、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旌旗遮屿浦,士女满闉闍。

8、日脚斜穿浪,云根远曳蒲。凝风花气度,新雨草芽苏。

9、1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10、绿秧科早稻,紫笋拆新芦。暖蹋泥中藕,香寻石上蒲。

11、“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在自己死前的日子里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王阳明之所以这般自信和激昂,皆是他的心学智慧使然。“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王阳明大气磅礴一生的真实写照。

12、《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日) 冈田武彦 重庆出版社

13、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

14、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15、百度文库就有,是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整合。"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16、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17、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18、雨来萌尽达,雷后蛰全苏。柳眼黄丝缧,花房绛蜡珠。

1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学贵得之于心。

20、北大杨子的通识类作品,深入浅出。虽然只有第14讲是王阳明,但要真正了解心学,也需要掌握理学的大背景和儒学发展至心学的脉络。

五、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1、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2、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4、语言诸夏异,衣服一方殊。捣练蛾眉婢,鸣榔蛙角奴。

5、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撑着活下去的。没有了大义可以选择苍生,如果连苍生的代言人于谦都落个鸟尽弓藏的结局,那么路在何方?像庄子那样身如不系之舟,脱离这“曳尾于涂中”的苦海?两千年来,的人都这么做过,刘伶醉酒,阮籍狂狷,他们真的快乐吗?

6、有位朋友经常因为生气而指责别人。王阳明告诫他说:“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7、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8、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

9、注重儿童个体差异

10、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11、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2、这“四句教”既然被阳明先生视为其心学的宗旨,那它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呢?

13、点题: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14、 《五百年来王阳明》 郦波 上海人民出版社

15、2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16、有了关于“心即理”的根本观点,有了关于“理”是德道良知的观念,王阳明豁然开朗了。也就是在“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开始形成了他的富有创新意义的哲学观点。他的这个根本观点,是沿着陆九渊“心学”的路数走而悟出来的“心学”心成果。这是跟朱熹的“理学”不一样的“心学”新的理论成果。使陆九渊的“心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宋明理学发展的新阶段。王阳明讲学图

17、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18、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19、伊予一生志,我尔百年躯。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

20、王阳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展现出来的禅学。还有“致良知”其实就是佛学中讲到的菩提(菩提:智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