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20 17:26:44 浏览

一、老子道德经

1、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2、层次越低的人越复杂,境界越高的人越简单。做简单的人,吃简单的饭,过简单的日子。

3、层次越低的人越复杂,境界越高的人越简单。做简单的人,吃简单的饭,过简单的日子。在复杂的世界里,学会以简驭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舒适。生活的智慧,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回归本真,平平淡淡才是真。

4、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5、江海所以能為百谷,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6、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7、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8、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9、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10、(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11、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

12、大道废,才提倡仁义;智巧出,才产生伪诈;家不和,才显出孝慈;国不宁,才大讲忠信。一个社会,德讲不下去了,才讲仁义,已经是有心的作为,不是自然的流露了。仁义讲不下去,才讲礼,要大家矫揉造作一番,勉强的东西变成了社会的共识,人的.内在精神也就被戕害得差不多了。——老子

13、受到宠爱或污辱都感到惊恐,重视身体就象重视大的祸患。为什么说受到宠爱或污辱都感到惊恐呢?受宠本来就是卑下的,得到它当然惊恐,失去它也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什么叫做重视己身就象重视大的祸患?我之所以会有大的祸患,是因为我有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够以贵己身的态度去对待天下,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能够以爱己身的态度去对待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

1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道产生统一体,统一体产生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第三者,第三者产生万事万物。万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在交冲中得到和谐。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家”.“寡人”.“不*”这些词儿。而王公们却用这些词儿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贬损它,它却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却受到贬损。人们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宗旨。

1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17、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读精彩文章

18、——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19、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次的,人们看不起他,统治者不值得信任,人们自然就不相信他!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啊,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

2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二、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老子《道德经》

2、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3、道永远没有固定的名称。朴虽然小,天下没有谁能支配它。到侯王的如果能守着它,万物将会自动归从。天地之气相合,就会下雨。人们没有指使它,它却自然均匀。开始有制度就要有名称,名称既然有了,就要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险。比如道为天下所归,就像江海为一切河流所归一样。

4、搞不懂,也不知所云。老子PK道德经那不就是自己PK自己吗!如果李耳老兄想PK阴阳五行学说,相信他还没有那个本事。如果让他自己去PK自己,那么理由又是什么了?难道是越活越湖涂了吗!

5、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6、诸如此类.......

7、道生之,德蓄(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道德经》

9、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10、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则以喪禮處之。

11、假如我有点知识,我就在大道上行走,怕的是走邪路。大路很平坦,而人却喜欢走捷径。朝政很腐败,农田很荒芜,仓库很空虚,而穿着锦绣衣服,带着锋利宝剑,吃厌了精美饮食,占有过多的财富,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多么不和乎道呀!

12、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14、是以圣人被(pī)褐(hè)怀玉。

15、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16、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17、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能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了巧和利,盗贼就能自然消灭。这三条作为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认识有所从属:保持朴素,减少私欲。

18、——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昏乱,有忠臣。

20、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老子道德经讲解

1、富贵而且骄傲自大,会给自己埋下祸根;成功了就退下,这才合乎天道。如果做人做事都是:盈、锐、满、骄,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结果。

2、解读老子道德经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yxxdg4GsU1dzT2klZDEeQ提取码:LHYI

3、善言无瑕(xiá)谪(zhé);

4、1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5、处世之方:层次越低的人越强势,境界越高的人越随和

6、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7、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8、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9、30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0、(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11、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

12、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1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mò)身不殆(dài)。

14、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15、全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咱们所说的物理世界.应该分开来解释,是自,然.自是自己指道这个本体,然是对的意思.也就是说到法自然是指道这个本体效法的是它自己固有的运动规律.

16、19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17、是以圣人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8、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19、天下柔弱的东西,能驾御天下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里面。我因而认识到无为的好处。无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的事很少能够比上得上它。

20、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四、老子道德经全文朗读

1、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

2、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3、《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4、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5、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6、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7、(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8、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9、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10、是以圣人执左契(qì),而不责于人。

11、司马迁的《史记》说他是周王室的史官,即"周守藏室之史",关于这一点,多部典籍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他是"柱下史"的,也有说他是"征藏史",但实质上区别不大。

1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即"道"首先生出"一",“一”再分为“二”,"二"就是阴阳,"负阴而抱阳",即阴阳结合,以达到"冲气以为和",即生万物。

13、《道德经》作为中华文化元典,常读常新。“三全本”《道德经》是当代学者对《道德经》的又一种新的解读。《道德经》用词简洁,不易理解,再加上老子由于逆向思维而产生的一些看似反常的观点,即使有注释和译文,也不太好懂,因此“三全本”《道德经》大多数章节特别增加了“解读”部分,详细分析讲解本章重要的或疑难的问题,表达译注者的新解感悟等等,为理解《道德经》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和途径。

1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15、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16、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17、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天下竟没人懂,没人实行。言论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主心骨。由于人们的无知,所以才不了解我。了解我的很少,效法我的就可贵了。所以圣人穿的虽不好怀里却揣着美玉。

18、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1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0、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五、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1、天有好生之德,究竟是损还是益,关键是看对族群的和谐是否有利,对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否有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辈子的志业。

2、(翻译讲解):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正直的好似弯曲,灵巧的好似拙笨,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3、在《史记》中,只提到两件老子的事迹:

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5、(译文)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6、天道循环。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世间万物,莫不如此。你想守住刚,太刚则易折,你想守住财富,富不过三代,你想保住权力,新生代早就迫不急待。

7、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8、(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0、抛弃学问才能免除忧患。应诺与阿斥,相差有多少?善良与丑恶,相差有多少?人们所怕的,就不能怕。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还没有个尽头!众人都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好象春天去登台眺望美景。唯独我自己淡淡的无动于衷,好象还不会发笑的婴儿。疲倦啊,象是无家可归!.众人都有余,只有我好象什么也没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混混沌沌啊!人们都是那么清醒,我却混混迷迷,人们是那么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辽阔无边啊,象大海,无尽无休啊,象大风。众人都有能耐,唯独我愚笨无能。我和人们都不一样,是因为我以得了道为贵。

11、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人死后身体是僵硬的。万物草木活着时是柔软脆弱的,它们死后就变得枯槁了。所以僵硬的属于死亡一类,柔软的属于生存一类。所以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僵硬就会被摧折。僵硬的处于下降状态,柔软的处于上升状态。

12、做人随和圆融,说话做事永远给别人留余地,不死板教条钻牛角尖,别人才会对你有好印象,有了好印象自然会有好人缘,人缘一好路就越走越宽了。

13、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14、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15、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有灵,洼坑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为天下的首领。他们都是从得到一才能达到的境界,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台。所以,贵以*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不*”。这不是以*为根本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追求过多的荣誉就没有荣誉,不想做高贵的美玉,要做坚硬的基石。

16、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17、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18、——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9、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0、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