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7-09 09:24:25 浏览

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

1、他就是甲午战争以来被千人骂、万人唾,“国人皆曰可杀”的“汉奸”李鸿章。

2、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一个重要人物,是推动自强运动的主要主要官员,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的思想比较先进的人,但是清朝进入晚期,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只能是修修补补,维持腐败的统治,造成了时代的悲剧。

3、六年(1867年)元月,双方主力在安陆尹隆河展开决战,湘淮军两大主力“霆”军与“铭”军原订同时发兵,但两军统领刘铭传与鲍超互相轻视,刘铭传为抢功而下令提前单独进击,结果遭捻军痛击,部将刘殿魁、田履安阵亡,刘本人“衣冠失落”,坐以待毙

4、甲午战争使他从权力的顶峰上滚落下来。

5、(其五)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 (其六) 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其七) 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其八)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

6、李:比如现在有一个大臣,他的君主无论谁的话都听,君主身边那些大臣的侍从,经常狐假虎威,借君主的名义干涉大事,要是这样,这个大臣该怎么办?

7、貌似质直,而举动任性,办事糊涂,文武将吏皆不愿与之共事,迹其语言狂妄,似有心疾者,其人实不堪任用。

8、在奏折中,李鸿章愧愤交集,他说道:“敌焰方张,得我巨款及沿海富庶之区,如虎缚翼,后患将不可知。臣昏耋,实无能力。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

9、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10、完颜海瑞∣诗文联赋李鸿章

11、1872年1月,内阁学士宋晋以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局“糜费太重”为由,奏请停止造船,由此引发洋务派和守旧派关于造船工业兴废的一场大论争。在这场论争中,李鸿章坚定地站在曾国藩、左宗棠、沈葆桢等洋务派官员一边,指出:“臣愚以为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船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不得强矣。”针对如何解决造船养船耗费巨款的问题,他又提出“配运漕粮,商人租贷”的变通办法,并主张“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准其兼运漕粮,方有专门生意,不致为洋商排挤”。这就开了筹建轮船招商局之端绪。

12、”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国内无法公开支持改革、在国外却具有鲜明开放意识和现代意识的士大夫,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

13、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14、诗言志,李鸿章晚年所写的“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读来触目惊心,落日旌旗、黄昏晚景中满是一个“孤臣”对“国”与“民”的牵挂与忧伤,诗句文辞背后是一颗老疲无奈、伤痕累累的心。

15、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李鸿章对此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大加赞赏,甚至自愿捐献白银三千两以求入会。这样的行动,能说明他是保守、顽固、守旧的人物吗?

16、【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飘然海外一浮鸥,南北东西遍地球。

17、李鸿章第一站造访的自然是俄罗斯。受到俄国君臣以盛况空前礼遇。但却布下了阴谋陷阱,签定了不平等的《中俄密约》,使李鸿章的历史上又增加了不光彩的一页。

18、6月,大清帝国的洋务总管——恭亲王奕䜣去世,使得李鸿章有痛失知己之感,使他一下子悟通了俞伯牙在闻知钟子期离世就碎琴绝音的道理。

19、离开俄国之后,李鸿章先后到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和美国、加拿大访问。

20、“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21、李鸿章离开日本时候发誓,终生不再履日本土地,一年后李鸿章出访欧美各国,不得不在日本转船,但是已经花甲之年的李鸿章坚持不登岸,在两条船之间支起的舢板颤颤巍巍地走了过去。

22、解决香港问题时,大人物说,“不收回香港,我就是李鸿章”。由之前到其后,一顶“卖国贼”的帽子便在李鸿章头上结结实实,挥之不去。其实,李虽有卖国之名,却足有爱国之实。

23、文字:费琪璐美编:苗雪未

24、普天之下,只有庸常之人既没有过错,也没有称赞。如果有人能让全天下人都厌恶他,那他一定是举世闻名的奸雄。如果有人能让全天下人敬爱他,那他一定是非比寻常的豪杰。但是,全天下的芸芸众是,其中的庸常之辈占了绝大多数,不寻常之人不到百分之用庸常之辈的标准,来评价不寻常之人,能够看到其中的可行之处吗?所以被全天下的人都称赞的,未必就是好人;被全天下的人都诽谤的,也未必不是真伟人。

25、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被一名日本刺客打中面颊,险些丢了性命,象征着他身份的黄马褂被横流的鲜血染红。终,因为这颗子弹,李鸿章替大清王朝减免了一亿两白银。

26、但是,一方面,当时捻军正值势旺,作战快速多变,枯守堵御一时难以奏;另一方面,曾国藩也无法有指挥淮军

27、可能是天意的凑巧。他下榻的地方,正好就是他的老师曾国藩当年因天津教案,受到各方攻击,心情抑郁时的僦居之地。

28、索书号:K827=52/13/2

29、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30、朝汉尉佗犹有志,帝秦新衍竟何名。

31、俾:重要的是得到皇帝的支持,有他们支持就能独揽大权,那还有什么事办不了?

32、李鸿章后留下的几首诗,是在他1896年2月出使欧美等国时写的。《马关条约》签定之后,俄法等列强对日本获取东北三省眼红了,假惺惺地出面干预日本。日本迫于威慑,以三千万两银子“赎辽费”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籍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之机,派李鸿章率庞大使团出席并遍访欧美以与西方列强拉拢关系。李鸿章感激涕零,说,“某当辞华赴俄之日,自知前半生行事,于此已作一大结束。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者,诚为某今日咏矣。”他总以为自己“以夷制夷”方略的英明,殊不知俄国的野心更大,骨子里坏,阴险、狡诈,西方列强各怀鬼胎,无非都想瓜分中国而已。

33、在正统教材中身背“软弱”“卖国贼”“刽子手”恶名的李鸿章,在西方却有“东方俾斯麦”的美誉——这种差异可能不仅仅是“屁股”的影响,更有东西方文化观念和政治需要的因素。而同样身为清末名士的梁启超,在其所著《李鸿章传》中,却也将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并对李鸿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34、几年来,他很少外出拜亲访友,也不喜欢接待有数的几位来访的客人。

35、简介:诗词|国学|传统文化

36、签订《辛丑条约》的本是庆亲王奕劻,签字时奕劻深知一笔落下便千古骂名,纠结不已。这时,李鸿章主动站了起来,说:王爷,还是我来吧。他说了一句让现场所有人都心酸的话:这个天底下难写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名字了。这一段情节并非史实,但“此中有真意”,假中有真,李的性格与神魄从中隐约可见。

37、与此相应的步骤,是李鸿章在1872年初即授意津海关委员林士志“与广帮众商搭雇洋船者”拟议轮船章程九条,并函告两江总督曾国藩,而曾氏同时也命综理江南轮船操练事宜、前福建台湾道吴大廷筹议轮船招商局租赁事宜。

38、【对李鸿章传的评价诗句】可是甲午一战让李鸿章奋斗半生的事业都化为飞灰,生生打断了中国国运再次好转的契机。马关的墨迹未干,李鸿章已经挂上了“李二先生是汉奸”的骂名

39、简单方便,答案基本都是秒回的噢!

40、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41、在德国访问期间,李鸿章下榻于柏林豪华的凯撒大旅馆,德国政府对他款待甚隆,连李鸿章爱抽的雪茄烟,喜欢的画眉鸟,也“陈于几而悬于笼”,居室墙壁上挂着两张照片,左边是李鸿章,右边是德国前总理俾斯麦。李鸿章对德国政府表示感谢,特别提到他们在归还辽东、帮助中国训练军队、购买器械、战船等方面给予的支持。德国政府官员建议李鸿章到医院检查身体,拍X光片,诊断那颗被日本刺客击中左额的子弹残片的位置。他接受了手术,亲眼看见了那颗子弹镶嵌在左眼下的骨头上,大为惊奇,称之为“照骨术”。这是X光被发明仅七个月后的世界医学的。而李鸿章则成为拍X光片的第一个中国人。

42、但他不甘心,也没有绝望。他时时体会着老师曾国藩传授给他的秘传心法——十八条挺经。

43、日本媒体评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44、“这本书一开始并未直接给李鸿章盖棺定论,而是要读者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其为之奸雄与为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万川说道,“我个人觉得这个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评价一个人并不能单纯地说他是好或者是坏,而是应该站在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所处的位置去看待这个人。”

45、他再也不想面对这片屈辱之地,这是他的坚持。

46、说实在的,对于维新运动,对于变法图强,他并不反对,相反充满了同情和期望。他从戊戌变法的运动中,依稀找到了自己当年在洋务运动中的矫健身影。所不同的是,他凭借自己70年的阅历与经验,对于康梁这一帮“新进青年”,试图用“快变、大变、全变”的一揽子解决国事的方案,持着极大怀疑与保留的态度。因为他知道,对于一个已经气息奄奄的病人,用一剂猛药促其振醒,无疑只能是加快其死亡及其回光返照前更加痛苦的做法。

47、袁世凯评李鸿章:“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

48、人们常说,政治如战场。政治舞台上的秋风苦雨已经使这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练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身。只不过,刚刚发生过的政坛地震又使他心悸不已,愁肠百结。

49、……俾斯麦是否真的对李鸿章说过如此话语,或者说其语是否此意应思量,但……私以为梁启超在著作中说这话其实是假借他人之口对李鸿章在慈禧手下做事,既想成就一番工业(当好裱糊匠)而又小心翼翼,时刻担心自己会言行不慎而称众矢之的……梁启超还是很高看李中堂的,而清王朝在当时日薄西山的情况下,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打算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对发展……并不存在多少真心实意,而李鸿章所要的是实现发展……从这种角度来说,李鸿章和慈禧在政见上其实存在根本矛盾,而其又不能违背慈禧的意志,所以梁启超说他能理解李中堂的忧愁、牢骚和烦闷……后人看问题只能尽可能靠近历史,完全还原历史真的不太可能(此时又开始担心回答被屏蔽)……点到即止吧?同意请点赞?

50、在历史剧《走向共和》里,李鸿章也是让人感慨的一个人物。任性乱折腾的是别人,收拾烂摊子的却只能是他。

51、可见,甲午战败的刺激,也使李鸿章认识到了改图易辙的必要。他并没有反对维新,反而早就劝皇帝“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

52、完颜海瑞∣诗文联赋李鸿章·引子

53、助您各类考试都拿满分!

54、美国媒体评李鸿章:“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55、甲午战败,对李鸿章来讲,何尝不是一个深刻反省的过程。日本的维新成功与中国致力30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对他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马关条约》的订立,他从日本回到天津的当天,就向处于悲愤激动中的光绪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56、李鸿章抵达美国,同样受到隆重的欢迎和礼遇。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后来这样评价李鸿章:“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性质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古老、人口多的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国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57、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语出梁启超《李鸿章传》“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乃至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

58、“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候”。对于李鸿章这位晚清重臣,褒贬不批评者称之为“卖国贼”,称赞者说他是第的外交家,更有人称其为“东方的俾斯麦”。不论怎样评价,李氏在晚清的重要地位不容否认,正如梁启超评说,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40年的历史就是李鸿章的一部传记。

59、一百年后,李鸿章在冥冥之中忽然惊喜地看到,他的玄孙李道豫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全权大使,当年美国外交部的官员曾为李鸿章画像,一百年后那位美国画家的后裔向李道豫大使献上了先人为李鸿章所作的画像。

6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61、据载,戊戌政变后,慈禧拿着弹章对李鸿章说:“有人谗尔为康党。”李鸿章镇静地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明确地表达了他支持变法的态度。

62、与晚清戡乱名臣曾国藩相比,来自安徽合肥的李鸿章的人生似乎要坎坷和复杂得多。盛赞其“再造玄黄”者有之,痛斥其“丧权辱国”者更不在少数。这种争议之声自然而然地也影响到由其一手组建的“淮军”。

63、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

64、作者仿西人传记体例,而以太史公《伯夷列传》之笔法,叙议结合而评论公允,可谓是李鸿章传记中的经典之作。

65、在正统教材中身背“软弱”“卖国贼”“刽子手”恶名的李鸿章,在西方却有“东方俾斯麦”的美誉——这种差异可能不仅仅是“屁股”的影响,更有东西方文化观念和政治需要的因素。而同样身为清末名士的梁启超,在其所著《李鸿章传》中,却也将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并对李鸿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66、不久,淮军果然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恶战,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让中外人士对淮军刮目相看

67、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去之后,留下了一桩众说纷纭的历史公案。或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或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有感于此,两个月后,梁启超著就《李鸿章传》一书。

68、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时,曾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69、入都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70、李:如果一个做大臣的人,想要给尽力办事,但朝廷上所有人的意见都与他不合,合起来拉他的后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按自己的想法办事,该怎么办?

71、《李鸿章传》是由梁启超所著的书籍,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72、简介:设计|手作|非遗|生活|文创

73、三审:周立明终审:刘雄飞

74、深刻的惋惜,中肯的评价。真实再现晚清版“国进民退”,重温背负百年历史黑锅的晚清改革总设计师!

75、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建立了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76、李鸿章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77、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差异:克己与任性

78、他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真正尝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滋味。

79、应该辩证的看待他,李鸿章有爱国心,在签定对外不平等条约时他有许多顾忌,他因时代的局限和自身的懦弱而放弃了对外的雄心,其实他是没有认识到那些问题。他虽然足以说被千万人唾弃。但他的洋务运动,富强祖国的决心永远不会变。谢谢聆听。

80、团结出版社/换个角度看文化

81、余杰的著作曾经谈过这个问题!应该从他当时的背景去客观的谈!不能:“是卖国贼”一句话否定就算了!他做出的很多现在看来不正确的事情是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所迫使的!也许固然跟他的人格有关,但人是不能脱离当时的背景而存在的!

82、万川博士先后在政府、企业、学术部门工作,具有哲学、管理多学科背景。在此之前也有幸邀请万川老师前来读书会分享过《道商范蠡》、《曾国藩传》等书,获得粉丝们的一致好评。

8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84、但是由于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而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

85、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

86、政敌攻击、国民的唾骂,从“坐镇北洋,遥执朝政”,一变而被赋闲京师,做了一个伴食宰相,犹如从云端跌落地表,他的心情怎么能够平静呢?

87、在晚清四十年中,没有人比李鸿章对中外关系的影响更为巨大;这些年中,虽然新人辈出、新鲜事物辈出,但一切浮云散尽后,你会发现李鸿章还在原位屹然不动,他与慈禧太后两人,是仅有的凭借个人影响力就能左右各国对华政策的人。

88、权去势移,门生故吏也纷纷叛离。

89、1896年4月3日船抵越南西贡,本来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曾打败侵略越南的法军,却匪夷所思地签定了《中法会定越南条约》,战胜国却签失败之约。此时的越南已沦为法国殖民地。李鸿章顺道西贡受到越南总理、国王的款待,难免尴尬而感慨,于是作诗《寄越南王诗》:

90、他在到荷兰、英国看到近代的科学繁荣的景象时写了两首诗:

91、李鸿章可谓地地道道的悲剧性人物。然而,他的悲剧并非个人悲剧,而是悲剧、民族悲剧、时代悲剧的缩影。对此,梁启超相当中肯地评价道:“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也说他是“水浅而舟大也”。

92、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93、梁启超所写的《李鸿章传》里记录有一个动人的情节:中日甲午海战后,李鸿章赴日谈判遇刺,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不能再劳心费神。李听说情况后慷慨地说:“有难,议和之事刻不容缓,我怎么能拖延时间耽误国事呢?就是死,现在也不能做手术!”遇刺第二天,有人看见他官袍尚有血迹,说这是为报而流的血啊,李鸿章听后老泪纵横,说:“如果我的性命能换来的利益,我会义不容辞。”和俾斯麦见面的时候,尽管双方都已是失势失意之人,李鸿章心心念念地还是的改革与复兴大业。

94、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具有世界眼光、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

95、励志把这片贫瘠的土地,用自己这双高大的臂膀:托起来这个苍茫贫瘠的大地、谁主沉浮…?是***托起来了!驱走黑暗、带来光明…!

96、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死后追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97、《荀子》的疆国篇中,曾经借孙卿子与范雎的谈话这样总结说:秦自秦孝公以来,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商鞅路线,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98、梁启超《李鸿章传》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99、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100、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早期近代化企业的一个典型,也是李鸿章自诩的“开办洋务四十年来得手文字”。从对它经营管理和人事制度上的剖析,可以概见集团政治运作在经济领域中的诸般特点:一是从创办到衰落,淮系集团要员始终保持着对它的控制,并为此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二是当其面临外部势力(如湘系集团)争夺控制权的挑战时,其内部的离心力马上又能转化为向心力而一致对外;三是作为“官督商办”的经营样板,淮系集团中凡是有近代管理经验的菁英,均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参与过招商局的管理,并由此引发,拓伸向近代化领域的其他部门,如煤铁、电信、纺织等,从而使淮系集团在近代化事业的开拓方面,相对其他集团来得更为宽广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