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影视出现在大众面前很碎片化,大众真的能很好理解真善美吗?
在这个碎片化时代,知识的产出和营养已经的不对称,这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特点。若说现在的影视剧所传导的真善美能否被观众很好的理解,那要看观众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悟性。
这是一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是一个内容高于艺术的时代,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名人,无论你的文学素养深还是浅。
我们不妨浏览一下各大媒体上的作品,那些点击率居高不下的往往都是以内容取胜,不是迎合观众消遣的庸俗,就是制造刺激的绯闻。至于说那些有艺术审美的佳作,却很少有人止步浏览。媒体的商业化,使经纪人只唯利益而动,鲜讲作品影响。
在这些碎片化信息中,能够完整阅读的人为微乎其微,大都是泛泛浏览,捕捉几个关键词而已。在这个缺乏信仰的时期,这种文化传导方式,我想恐怕很难起到传播真善美的作用。
真善美往往不是靠灌输而成就其身,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是一个自我体悟、自我品读的过程。没有细节,没有渲染,只靠粗枝大叶式的浏览,恐怕是很难起到传递真善美的作用的。
如今的大容量、快节奏式阅读与视频观看,只是一种精神消遣,是适应娱乐至上的需求。观众无心,也没用意去体悟、理解其中的真善美。
蚌埠13岁女孩收到今年封本科生录取通知书,系西安交大少年班大学生,并获《交通大学西迁》一书。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因材施教,发挥大潜能,这样的孩子才具有持久性。如果是"揠苗助长",虽然短期也可以达到一个咋舌的高度,但这种明显是在消耗一个孩子的潜力,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深刻了解这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能做判断。(1978年少年班)
我们都在发掘神童,都在追求出类拔萃的人,这似乎是一种发泄自我崇拜心和猎奇心的惯用方法了。但社会中的天才毕竟很少,这个比率低到出门捡到黄金,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大多数“天才”,都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努力出来的。(1978年少年班)
看《汉武大帝》里有一个对于霍去病的台词:“刀磨的锋利了,用起来虽然顺手,但也容易折断呀”,暂且让我们相信这是真的神童,并且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并且没有“伤仲永”的事情发生吧。(1978年少年班)
图片来自网络,如牵扯版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逼孩子读书和让孩子快乐成长,小学期间,你怎么选择?
认真阅读问题描述,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是逼着孩子成为一个“小书呆子”,还是任由孩子顺其自然、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人们常常会陷入这样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怪圈,从而产生选择困难症;实际上,很多问题的答案并就是二选一的,我们应该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余地!
笔者的儿子,在小时候由于家庭照顾不善,导致本来虎头虎脑、生龙活虎般的小家伙一下子变得病恹恹的,常常为毛支肺炎缠身。每次病魔缠身都难以,差不多需要住院一个多月,几乎成了规律似的,从2岁至8岁的6年间,每年总要住上2次医院。这个状况,弄得我们两口子精疲力竭,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思虑孩子这样的身体健康状况,我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什么学习不学习的,顺其自然就好;但是老婆并不这么认为,她喜欢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攀比,当儿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情绪上也会变得歇斯底里,诅咒、谩骂、甚至动手殴打孩子。我们之间当时的主要矛盾都是由于对孩子的态度不同产生的,我一直竭力护着孩子,没有原则和底线!
在儿子每年住院调节时,我从不让她陪护,衣不解带,一个大男人一陪就是一个多月。尽管做妈妈的脾气暴躁,但是幼童期的儿子还是会经常想妈妈,她都是每周能够来医院看望儿子一次(医院离家有50多公里,她是高三班主任老师,还要上班);每周一次给我们爷俩送来换洗衣服和一些吃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心地吃顿饭,儿子都特别兴奋,病情似乎也好了不少。在儿子不发病的健康期,学习上越来越吃力,妈妈依然是脾气火爆,作为爸爸的我总是义无反顾站在儿子一边,坚持自己的无底线和无节操呵护;一家人就这么吵吵闹闹的,儿子长到了8岁,已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也许是抵抗力增强了,也许是中医“冬病夏治”发挥了功效,总之在儿子8岁的时候,他的那个特别难缠的毛支肺炎突然除根,完全好了!
随着儿子身体健康的完全好转,一家人的一块大心病也就随之了却,我们开始更加注重儿子的学习成绩。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儿子落下了太多的功课,虽然在陪护时,我也不时给儿子补课,但是由于儿子精神状态不好,能够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在升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儿子是班级倒数第二个,学习成绩可谓一塌糊涂了。我是一个脾气特别好的爸爸,也特别有耐心,知道儿子学习基础差,也知道老婆有点虚荣还脾气暴躁,所以在辅导孩子学习方面,我独挡一面,不允许老婆插手;每天接送儿子上学和放学,每晚陪伴儿子复习与做作业,在我慢条斯理的精心呵护下,儿子学习成绩一点点开始进步,三年级上学期末,他已经进步到了班级中游水平,升四年级时已经是班级前10名!再后来,儿子学习开始顺风顺水一路凯歌,中学一直都是学霸,高考直接考入本省仅有的两所985大学之一,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孩子童年到底快乐不快乐、和爱不爱学习,关键在于家长,尤其是做父亲的够不够资格!不是要自夸,我的儿子大学即将毕业,但是我在他的心目中,我一直都是崇拜的偶像,没有之一!
看过《天道》以后你对丁元英,刘冰,叶小明,冯世杰,肖亚文,欧阳雪等人是怎么看的?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电视剧《天道》乃影视剧中,极其罕见的一部上乘经典佳作。作品改编自豆豆创作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由于拍摄时作者亲自担任编剧,因此在台词对白上,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动。
或书或剧都值得体验,不虚时光。好比一扇天窗,推开它你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更能让你有所思考并有所觉悟,而这些思考与觉悟,都是来自你灵魂震颤的深处。而人活着,不正是需要思考与觉悟吗?剧中除了王志文饰演的丁元英,以及左小青饰演的芮小丹外,其余的主要几个演员鲜为人知,然作品的经典,似乎对谁来扮演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你问题中提到的几个核心人物。
丁元英剧中的男主人公,自称是后山人,做的却是前堂客的事。自认为半卷书的学问,但可以和五台山高僧讲经论道。
成立了狼嘴里夹肉的私募基金,用文化属性打开中国股市密码,疯狂的提款后内心产生了负罪感,觉得自己是一个精神病人。于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在没有观念与主义的冲突中,进行一场自我救赎。
寄居古城期间,因为自身独特的魅力,让刑警芮小丹为之动情。为酒店老板欧阳雪指定稳賺不赔的股票,为死刑犯王明阳归宿无处安放灵魂。既会扒拉吃饭的铜板,也能看穿人的内心世界。
更是拔刀见血血以所谓杀富济贫不道德的招式,为贫穷的王庙村打开了一条致富路。
丁元英在剧中,说的夸张一点,就是即将证得混元大罗金仙的准圣,离圣人只差一步之遥。但已经可以演化事物的天道了,且遵从着圣人看透不说透的准则。
一场不解决造血的杀富济贫,他从开始便看到了结局,像运作一个编好的程序,稳步推进丝毫不差。
丁元英在叶晓明等人的眼中是高人,但他们眼光终究有限,丁元英已超越了高人,而是德才兼备的圣人。
肖亚文丁元英私募基金的助理,公司解散后继续北漂,是一个得体大方睿智冷静的白领。为人思维清晰精明能干,善于抓住机遇为人生布局。同时也能掂量出自己几斤几两,在利益取舍与选择中进退自如。
芮小丹太遥远,欧阳雪又靠的太近,只有肖亚文是刚刚好的距离。在她身上的规避了二人的缺点,诠释着女人那种,真正的只远观而不可亵玩矣。
肖亚文是充满智慧的女人,不急不躁沉着冷静,在她身上找不到兵荒马乱,对事情分寸的拿捏恰到好处,有着敏锐的目光与精准的判断。
格律诗被起诉后,欧阳雪通过大哥丁元英的指点,去北京找肖亚文做代理律师。对于王庙村的计划她本来是个局外人,但经过分析与判断抓住了机会,从而使自己的人生瞬间翻盘。
丁元英说肖亚文素质不错,有圣人的这个评价足够了。
欧阳雪古城一家饭店的老板,从小家庭变故遭遇比较辛酸坎坷。从跪地磕破头谋生到摆摊卖馄饨,其中的滋味是不足与外人道也。后来拉拢芮小丹开了一家饭店,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股票获得收益后,对起初不怎么看好的丁元英开始由衷的敬佩,并对其以大哥相称。因碍于情面参与了王庙村的扶贫计划,但缺乏肖亚文的眼光与判断力。
看不透圣人丁元英的禅机,在公司遭到起诉后,被叶晓明拉着选择了屈膝和谈。终还是在大哥的指引下化解了危机,坐回了让自己可以踏实安心的饭店。
欧阳雪身上有坚韧刚强的品质,敢想敢干有不服输不甘落后的冲劲,正义也不缺乏做人的良知。缺点是能力单一不能超出饭店,遇事犹豫不决,也有人性软弱的一面。如果用丁元英的文化属性阐述,欧阳雪身上也有弱势文化的影子。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出于人性本能的需要,欧阳雪从心理上对芮小丹存在依赖,但人真正依赖的只有自己,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殿堂。这样才不至于,当某一天失去他人的依靠而崩溃绝望。
欧阳雪说拼命的挣钱,就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有尊严。钱的确可以换来风光体面,但用金钱打造起来的尊严,是不堪一击。
叶晓明古城经营着一家悬挂转让招牌的音像店。芮小丹的到来,让恰逢生意惨淡的他成了王庙村计划的原始股东。论能力水平在冯世杰与刘冰之上,但叶晓明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只是些小聪明。而正如丁元英所说,评价一个人仅仅用聪明显然是不够的。
丁元英的每一次动作,虽然起初他自己也看不透其中玄机,但事后往往能第一个反应过来。《天幕红尘》有一句话评价叶晓明合适不过,那就是进商界狼性不足,入佛门又六根不尽。身上缺乏成就大事的魄力,对事态的分析存在局限性。
当听到格律诗被起诉的枪声后,他是第一个提出跑路的人。后只能识趣的对丁元英说了一句,自己没见过大场面,让您见笑了。
叶晓明的聪明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缺乏经商的头脑,但仅仅是做个体户的材料,能看出事态发展的趋势,但往往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缺乏对先机的把握与预知能力。而这也是他音响店倒闭的原因。
冯世杰古城一家汽车修理兼美容的老板,在王庙村算是混的好的一个,所以被人们称之为能人。在这个光环头衔下,也一直想为村里做点事。因为芮小丹定制音响机柜,从叶晓明口中得知了高人丁元英。于是借音乐故意找茬,目的是为了和高人搭上关系,为贫穷的王庙村指点一条生路。
芮小丹的“鸿门宴”上,让他更加意识到丁元英就是所谓的高人。后来用一袋红枣与一顿简单的农家饭“贿赂”了芮小丹,终于请来了眼中的高人。王庙村顿时红火起来,家家有活干日子也有了奔头。
冯世杰是个善良朴实的人,待人真诚没有花花肠子。后来格律诗公司被起诉,他没有叶晓明的能力更看不出玄机,同样无奈又不甘心的选择了退股,但宁愿自己吃亏也要保住村民的利益。
后,肖亚文执掌格律诗,无论是迫于需要还是万不得已,冯世杰的善良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出发点是为了村民的利益,这是一份难得的大爱,如果将其仅仅放在王庙村里对比,冯世杰也算是强势文化的代表。
刘冰古城一家商厦贩卖音乐唱片,和叶晓明一样入不敷出面临倒闭。刘冰当过服务员开过出租车,什么都干过却什么也没干成。《红楼梦》里说晴雯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其实也是刘冰的真实写照。
听说冯世杰与叶晓明请了高人,要干一番事业,便以自己认为的一段唱片交情,找到了丁元英。后来也幸运的成为了,格律诗公司的原始股东。开车公司的宝马车,享受着自己加封的办公室主任,让他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然而,一个人的收获与所得,是直接与能力以及付出相挂钩。刘冰至始至终不明白这一点,他没有叶晓明的水平,也缺乏冯世杰的质朴厚道。对于加入格律诗的初衷,也仅仅为了从中牟取个人利益。作为一个股东对于公司的发展与前途,没有过丝毫考虑。
刘冰既无知又势利,遇事从不掂量和反省自己,总是一味的抱怨他人。身上又有十足的小人作风,丁元英初担心掉下去而患上精神绝症的人,说的就是无知的刘冰。只有自己觉到悟到的才是自己的,相反没有觉到悟到,就是给了你,你也拿不住。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刘冰的结局是注定的,一个患上精神绝症的人,便丧失了任何生的希望。
以上就是问题中,我对几个人物的粗浅了解与看法。
再来看,什么是扶贫之道?什么又是致富之道?其实这二者之间只需要明白一个,就全部清楚了。
所谓的扶贫,一个扶字就说明了贫的软弱状态,贫没有独立行走的能力,需要人的搀扶与帮助。但是这个扶只能是暂时的,是帮助贫站起来并独立行走的过程,并不是贫一直的依靠。
是通过扶让贫知道自己有能力站起来,扶的过程中,为贫送去的是站起来的信心与希望,而不是贫未来人生的拐杖。
丁元英对于王庙村所谓的扶贫,真正目的是输入市场经济生存的观念,而不是拯救。丁元英即使是圣人,也救不了他们,能救他们的只有自己。
所以说,扶贫先扶智。这就是真正的扶贫之道也是致富之道。要想富先修路,不仅仅是修一条光滑的水泥路,更重要的是修思路,而有了思路才能有出路,出路有了何愁不富。明白了吗?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
一个热爱读书喜欢码字的人,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等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