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姓名大数据出炉:你的名字正被无数人使用!
有 情 感 有 情 调 有 情 况
一提到名字,大家先关注的是重名问题。
尽管汉字博大精深,但一说到起名字
国人的想象力就开始卡壳。
在两年前曾有机构统计了中国重名多的姓名
高居榜首的“张伟”在全国高达约29.9万人。
要知道,冰岛一个国家的人口也就33万左右。
而近中国首份姓名报告出炉
被无数网友吐槽烂大街的“子涵子萱子轩”还会高调着热下去吗?
以及这些你没关注过的重名问题......
中国人重名整体有多严重?
张伟只是个例,中国人重名整体有多严重?根据全景式分析,中国前100个重名率高的名字,在全国覆盖的人口整体超过10%。
这意味着至少1.4亿中国人,无论你心中藏着多么不一样的风景,给人的第一印象却都是悲催的“淘宝爆款”。从年代看,80后哭晕在厕所,他们的爆款名覆盖率高达17%。而到了00后,这一比例下降到了8%。可见随着大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名字的集中度已经开始好转。
新的情况如何?被无数网友吐槽烂大街的“子涵子萱子轩”还会高调的热下去吗?现在就来揭晓新一年的“新生儿热名榜单”。
新一年的“新生儿热名榜单”
看完榜单,大家有什么感受?
或许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份榜单突出的特点,是几十个名字一眼望过去,有点“傻傻的分不清”。彷佛批量生产的“网红脸”,乍一看都很漂亮,看多了脸盲。
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起什么名字的时候,往往都会上网搜索,这样的商机不会被浪费。如今在网上常看到的,就是商业网站为自己引流所特设的“生肖取名宜忌”和“男孩女孩好名字帖”。这些帖子相互抄袭,内容大同小异。
也许是因为,时代缺什么,人们才向往什么。在经历了这些年的金钱至上、房价高企、拼爹流行、三聚氰胺、9块9包邮……之后,80后一代于苟且中渴望着“诗和远方”。
2016一些有趣的起名之“”
目前中国人口多的十大姓
根据新的调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多的十大姓和人口多的前300名姓氏。李王张刘陈——中国五大姓人口近4亿,好庞大的数字啊!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95,300,000
2、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41%=88,900,000
3、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84,800,000
4、刘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5.38%=64,600,000
5、陈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4.53%=54,400,000
6、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3.08%=37,000,000
7、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29%=27,500,000
8、黄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23%=26,800,000
9、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12%=25,400,000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2.05%=24,600,000
全国部分省市姓氏排名前10位
(一)广西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黄、李、梁、韦、陈、陆、杨、刘、卢、张。
壮族十大姓:“黄、莫、韦、覃、农、蒙、蓝、赵、罗、梁”。
(二)海南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李、吴、符、林、黄、张、周、郑。
(三)重庆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陈、刘、王、杨、周、黄、罗、唐。
(四)山东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孙、赵、杨、陈、徐、马。
(五)福建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六)浙江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林、张、李、叶、郑、吴、徐、刘。
(七)江西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八)内蒙古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杨、郭、孙、高、陈。
(九)湖南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
(十)河南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赵、陈、郭、孙、马。
(十一)广东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陈、李、黄、张、梁、林、刘、吴、罗、杨。
(十二)江苏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陈、李、徐、周、朱、刘、吴、杨。
(十三)北京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杨、陈、孙、高、马。
(十四)湖北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刘、张、陈、杨、胡、黄、王、徐、周。
(十五)天津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赵、陈、孙、高、马。
(十六)宁夏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陈、赵、吴、马、孙。
(十七)辽宁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十八)上海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
(十九)河北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张、王、李、刘、赵、杨、高、陈、马、郭。
(二十)安徽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陈、刘、杨、吴、周、徐、孙。
(二十一)新疆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徐、吴、朱、郭、黄。
(二十二)黑龙江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二十三)四川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王、刘、陈、杨、周、黄、罗、吴。
(二十四)山西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
(二十五)云南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杨、王、陈、刘、赵、马、周、朱。
(二十六)贵州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陈、张、杨、刘、周、罗、吴、黄。
(二十七)陕西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张、王、李、赵、刘、马、杨、陈、吴、郭。
(二十八)甘肃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马、陈、赵、魏、周。
(二十九)青海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张、王、刘、赵、杨、陈、马、郭、吴。
(三十)吉林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小编大胆猜测:你肯定有个朋友叫张伟,00后肯定有朋友叫子涵、子轩,在大街上喊一声这些名字会有N个人回头!姓氏重复没关系,姓名重复就有点太爆款了!你的家人或朋友有以上说到的这些名字吗?
来源:光明网、海外网、微山西
编辑:阿娇
● 上帝遗失的调色板,在江都这个地方被找到了!太美,太惊艳了……
● 泪奔|江都癌症少年没能熬到2017,遗体已捐献!记住小超后的“军礼”
姓刘男宝宝取名字大全
刘赫民
姓刘搞笑名字?
姓刘的搞笑名字可以叫刘一手,刘光光,刘不留,刘口水,刘鼻涕,刘能,刘不能 ,刘不住,刘乐乐,刘笑笑,刘不安,刘侠,刘冰,刘一水,刘留,刘遛,刘购,刘磊,刘不下,刘罗锅,刘昵,刘眼泪,刘祝,刘香香,刘不佳,刘海,刘柱,刘不 挤, 刘不扶,刘顺水,刘顺嘴,刘莫,刘腿,刘点,刘不开……
姓刘,富字辈,起个男孩名字跟女孩名字?
男:刘富翔刘富茗刘富廷刘富彦女:刘富昕刘富颖刘富恬刘富真
刘姓男孩取名刘玄业
刘玄业liúxuányè繁体:刘玄业 五行:火水木简体笔画:655繁体笔画:1551349天格:大吉人格:凶地格:中吉外格:凶总格:大吉 刘玄业的姓名测试结果:天格数理16(土)[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厚重)厚重载德,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吉)人格数理20(水)[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屋下藏金)非业破运,灾难重重,进退维谷,万事难成。(凶)头脑灵敏,心机深沉,谋事多虑,处事态度有消极之倾向,适合研究开发的工作,不管学历高低,大都有文学或技艺方面的才华,若被天运生助者,成功率相当大,被克则多官讼是非。地格数理18(金)[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铁镜重磨)显达,博得名利,且养柔德,功成名就。(半吉)总格数理33(火)[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旭日升天)旭日升天,鸾凤相会,名闻天下,隆昌至极。(吉)外格数理14(火)[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破兆)家庭缘薄,孤独遭难,谋事不达,悲惨不测。(凶)天、人、地三才6108(土水金)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成功运被压抑,不能有所伸张,徒劳无功,身心过劳而病弱,常有不满。(凶) 1、总论:这是一种白手起家、克服艰难而成功的配置。凡事不可太任性太急躁,保持人和处事成功较快,若只顾前进,会带来许多后顾之忧。天运五行属木时,可成功成名。 2、性格:有聪明的头脑和才华,一时怀才不遇也不必感叹,凡事应谦和待人,不要过份自大,多冷静思考,不要急于一时,以免遭到别人的反感与打击,造成创业的阻力。 3、意志:意志坚定,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处理事情容易冲动,时常因欠考虑,而导致内外不和。 4、事业:如先求稳定再求发展,可平安无事,若好高骛远,欲速则不达,会因急功而失败。 5、家庭:与父母意见不和,白手起家,妻子有助力但时常闹意见。 6、婚姻:男娶精明勤俭之妻,婚后多争执;女嫁好胜寡和之夫,婚后不和睦,婚姻有危机。 7、子女:子女个性较顽强,长大后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虽有孝心,但表现却相反。 8、社交:好胜自大的个性,常引起别人的不满,凡事多替人着想,多忍让而得人和,定能成功。 9、精神:外表似乎乐观,其实内心不安定,凡事困扰多,精神烦闷又不平不满。 10、财运:早年劳碌,中年后财原甚丰。但天运五行属金时,劳而无功。 11、健康:易患胃病、神经痛、骨折等。 12、老运:晚景财源不缺,但欲望太高,精神仍不安定。取名建议:姓氏:刘;笔划数:15;五行是:火以下刘氏姓名考虑了三才五格吉凶、数理评分、读音字义等因素刘姓男宝宝起名刘政劭(90分)刘宬溯(90分)刘舰霆(95分)刘钊立(90分)刘灿纲(90分)刘至弘(90分)刘憬举(93分)刘洋亦(96分)刘献中(96分)刘祖正(90分)刘津竹(96分)刘夏召(90分)刘晓应(92分)刘礼溯(100分)刘芷可(90分)刘夏溶(90分)刘滨澳(90分)刘航铭(90分)刘鸿溪(90分)刘铧霆(95分)刘庭州(96分)刘鸿嘉(90分)刘勋蒙(93分)刘镇营(90分)刘琼升(96分)刘恩纲(90分)刘泽月(90分)刘骋之(90分)刘涛与(100分)刘刚石(90分)刘丛郡(100分)刘鸽方(90分)刘一驿(97分)刘尚宏(90分)刘议庆(95分)刘航百(96分)刘青劭(90分)刘衡凝(93分)刘有可(90分)刘忆恺(90分)
刘姓男孩如何起名?
昊天 思聪 展鹏 笑愚 志强 炫明 雪松 思源 智渊 思淼晓啸 天宇 浩然 浩鑫 文轩 鹭洋 振家 乐驹 晓博 文博 昊焱 立果 金鑫 锦程 嘉熙 鹏飞 子默 思远 浩轩 语堂 聪健 浩宇 鑫鹏
2014年9月22日10点58分刘姓男孩起名,求帮助!!
休闲时间参考回答:刘宝宝是:甲午年癸酉月丙申日癸巳时正财格6岁顺行大运命主身偏弱,须顺扶助之,是以印木生身、比火帮身为喜用神。忌金水。八字五行什么不缺,只论衰旺喜忌。因此起名字需用木火之五行字义为妙。结合三才五格参考推荐命主:刘---智博(木木大吉);刘---智翔(木木大吉);刘---文彬(火木大吉);刘---彬诚(木火大吉);刘---文晖(火火大吉);刘---国炜(火火大吉)。以上名字均符合八字五行喜忌,总格评分:96---100分,仅作参考希望对网友有帮助
刘姓男孩帮忙取个好名
刘俊杰刘志龙刘睿涵刘子涵你可以采纳一下,
一百大姓新旧对照及起源(前50姓)
追根姓氏起源,探寻姓氏文化
“新”与“旧”,分别指《人民日报》2006年1月11日报道的姓氏排序及1987年5月3日报道的姓氏排序。新100大姓中,有86姓的排列次序与原100大姓不同。其中,原100大姓落选5姓:汤、易、黎、乔、文。新增5姓:韦、严、施、牛、洪。全起源于河南者40个,部分源头在河南者43个,合计源于河南的姓氏共83个;不源于河南者17个。
(原排名1)/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一大姓,占全国总人口的7.4%,源于河南鹿邑。
起源简述: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yáo),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长官),其后裔历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侯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亦即树上结的果)充饥,因而保全了母子的性命,然后到苦(gǔ)县(今河南鹿邑县)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躲避殷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原排名2)/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二大姓,占全国总人口的7.2%,源于河南卫辉、洛阳及山东泰山等地。
起源简述:王姓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有出自子姓之王、出自姬姓之王、出自田姓之王,大抵都是王族的后代,故号曰王氏。其中,世系清晰、繁衍昌盛的是出自姬姓、源于河南洛阳的王氏。东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在东周任司徒,被时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出自姬姓之王还有两支:一是周文王姬昌第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系王族,故以王为氏;二是战国时魏国(祖先姓姬)公子无忌之孙卑子,当魏国被秦灭掉后逃往泰山,被时人呼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出自子姓之王形成早,是比干的后代。比干为子姓,是商王太丁之次子,被殷纣王杀害后,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其守陵墓的子孙,以本为王族之故而改姓王氏。出自田姓的王氏,是齐王田和的后裔。田姓齐国于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子孙被废为庶民,但仍被齐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此外,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氏及赐姓、冒姓王氏。
(原排名3)/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三大姓,占全国总人口的6.8%,源于河南濮阳。
起源简述:黄帝之孙挥,夜观弧星(即弧矢星,共9颗,在天狼星东南,其中8星如满弓,一星像矢,在大犬、船尾两星座内,很像上弦的弓箭),受到启发,创制成弓箭,对当时刚进入父系氏族制的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在都城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被古帝颛顼任命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并赐为张姓。“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与官名“弓正”及古星名“弧”均密切相关。
(原排名4)/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4大姓,源于河南鲁山、偃师及陕西凤翔等地。
起源简述:远古陶唐氏部落领袖尧(祁姓)的后裔中,有个人出生时手纹象“刘累”二字,于是便取名刘累。刘累为夏朝第13帝孔甲驯养两雄两雌4条龙,被赐姓御龙氏;后因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怕孔甲治罪,便携带家眷自住地(今河南偃师)南逃到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其子孙以其名字中的“刘”为姓氏,就是中国早的刘姓。刘累后裔有一支被封于杜,国君杜伯于西周宣王时被杀,其子隰叔逃到晋国,任士师(法官),后以官命族为士氏。隰叔的曾孙士会,春秋时任晋国大夫,奉命出使秦国,因晋国内乱而不能返,数年后才回国,其留在秦国(都城在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子孙,恢复先祖姓,自为刘氏。此外,东周匡王姬班的小儿子被封于刘邑(在今河南偃师南),以邑为氏,也称刘氏;西汉刘邦赐娄敬、项伯为刘氏;还有匈奴族刘氏和北魏独孤氏改成的刘氏。
(原排名5)/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5大姓,源于河南淮阳、洛阳。
起源简述:舜在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他们居于妫汭(妫水弯曲的地方),生下的孩子便以水名为姓氏,姓妫。商朝末年,舜的33代孙遏父投附周国,担任陶正,因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姬昌、姬发父子欢心。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陈国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于公元前479年后一位国君陈闵公时,被楚国灭亡。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陈氏。春秋时,陈厉公的儿子完,在陈国任大夫,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10世孙田和,夺取姜姓齐国政权,建立田氏齐国,又传8君184年,至16世孙齐王田建时,被秦始皇所灭。田建的二儿子田轸出逃至颍川(今河南许昌、长葛一带),改姓陈。这支由田姓改成的陈氏,比以国为氏的陈氏晚200多年,其血缘始祖也是妫满。此外,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493年随北魏孝文帝迁至洛阳,后改为单姓陈氏。
(原排名6)/源于山西
当今第6大姓,源于山西洪洞。
起源简述:杨氏出自姬姓,来源有二:西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于周幽王时被封于杨(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建立杨国,为侯爵,春秋时为晋国所兼并,杨侯的子孙以国为氏,即杨氏。再就是晋武公(姬姓)之孙突食邑于羊舌(包括铜鞮、杨氏、平阳3个县),称为羊舌大夫,其后代以邑为氏,即羊舌氏。晋灭杨后,将杨国旧地封给羊舌肸。羊舌肸是突的孙子,字叔向,在晋国任大夫,是著名的贤臣,他的后代以新的封邑为氏,也称杨氏。
(原排名8)/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7大姓,源于河南潢川。
起源简述:帝舜时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伯益后裔中的黄夷,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故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贡献,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认为自楚国郢都到黄国有九百里之遥,不会有什么危险,因之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原排名7)/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8大姓,源于河南巩义及山西洪洞。
起源简述:赵姓早的一支是夏桀(都斟寻,在今河南巩义西南)臣赵梁的后代,但因世系已不可考,故史书另有说法。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他的9世孙造父,在桃林(今河南灵宝)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驯好以后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远至昆仑丘,见到西王母,乐而忘返,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在今江苏泗洪县南)徐偃王造反的消息,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鎬京,及时发兵打败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将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称为赵氏。
(原排名9)/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9大姓,源于河南汝南、汝州、洛阳。
起源简述:帝喾之子后稷(名弃),被帝舜封于邰,别姓姬氏,其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历13王,至周平王时,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传至第18世孙邕,秦朝在其地置汝南郡,于是以周为氏。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民百姓,迁至惮狐(今河南汝州西北),亦被当地人称为周家,于是他们便以周为氏。此外,北魏献帝次兄原为普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族姓为汉姓,将其改为周氏。
(原排名10)/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10大姓,源于河南濮阳及江苏苏州。
起源简述:姬姓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有3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历。太伯、仲雍为了让位给有才干的弟弟季历,以给父亲采药为借口,远奔东南沿海一带的吴越地区,后太伯被当地土著拥立为领袖,建立吴国。孔子称赞太伯主动让贤的行为“可为至德”。太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承君位,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公元前585年,仲雍的19代孙寿梦正式称王,后逐渐强盛;传至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打败,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国王族子孙避难四散,为不忘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早的吴氏是古帝颛顼之臣吴权的后代,出自今河南濮阳。
(原排名11)/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11大姓,源于河南安阳、淇县及江苏泗洪。
起源简述:古代东夷族首领伯益(嬴姓)有个儿子叫若木,被夏后氏封于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传32代,历夏、商、周,至西周穆王时有徐君偃。徐君偃在疏导河道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自认为是得到了天赐的祥瑞,顿时产生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于是便自称徐偃王,带领周围拥护他的36国诸侯,起兵反周。周穆王得到消息后,迅速调动军队讨伐徐偃王。徐偃王见民众遭殃,不忍生灵涂炭,便收兵弃国,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复封偃的儿子宗为徐子(即子爵),让他继续管理徐国。徐国传至宗的11世孙章禹时,于公元前512年被吴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徐氏。此外,西周初被周公旦分给鲁国作为种族奴隶的“殷民六族”第一为徐氏。这支徐氏形成于商朝都城(今河南安阳、淇县),早于以国为氏之徐。
(原排名12)/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12大姓,源于河南濮阳、淮滨及山东博兴。
起源简述:主要有三,分别出自姬姓、芈姓、田姓。周朝卫国始祖姬封的8世孙卫武公姬和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儿子名耳,任卫国上卿,食采于戚(在今河南濮阳东北),生儿名乙,字武仲。武仲以祖父的字为姓氏,就是孙氏。春秋时,楚国国君蚡冒(芈姓)的玄孙名敖,字孙叔,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人,官令尹,是楚国著名的贤臣,史称孙叔敖。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姓氏,也称孙氏。春秋时,陈厉公(妫姓)之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5世孙名书,字子占,任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邑乐安(今山东博兴),赐姓孙氏,从而形成又一支孙氏。
(原排名14)/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13大姓,源于山东邹县及河南洛阳。
起源简述: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六个儿子,第五子名安,为曹姓。西周初,安的裔孙挾被封于邾,建立邾国,附庸于鲁。邾国建都于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东南纪王城),至战国中叶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又去邑为朱氏。又,鲜卑族渴烛浑氏、可朱浑氏在河南洛阳一并改为朱氏。
(原排名19)/源于河北
当今第14大姓,源于河北邯郸。
起源简述: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有才干,善用兵,尤其是善用骑兵。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阏与(今山西和顺),他奉命救援,先侦察敌情,继以急行军赶往,据高临下,大破秦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今河北邯郸市西北有马服山,因赵奢葬此而得名。赵奢的子孙以其被赐之号为姓氏,即马服氏,后又省“服”为马氏。
(原排名13)/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15大姓,源于河南淮阳、郾城及安徽阜阳。
起源简述:帝舜的后裔妫满,于西周初被武王姬发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用他的谥号为姓氏,就是胡氏。胡姓还有两支源于周代国名:一个为姬姓胡子国,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公元前519年,国君髡(kūn)在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时战死,国被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即胡氏;一个为归姓胡子国,在今安徽阜阳,公元前495年被楚国灭掉,国君豹被俘,子孙以国为氏,也称胡氏。此外,北魏献帝的大哥原为纥骨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胡氏。
(原排名18)/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16大姓,源于河南登封、陕县及陕西宝鸡。
起源简述:早的郭姓人是郭哀,他为夏禹(都今河南登封)驾车,因住在外城而得姓。郭姓还有两支系虢姓所改。西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东虢、西虢,开国君主是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姬叔、姬仲。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姬叔后裔姬序又被周平王封于北虢(都今河南陕县李家窑),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灭亡。西虢在今陕西宝鳮东,公元前687年为秦所灭。姬叔、姬仲的后代以国为氏,即虢氏。古代虢、郭字异音同,通用,后来,虢氏便转而为郭氏。
(原排名16)/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17大姓,源于河南淇县、洛阳。
起源简述:商朝贵族比干(子姓),冒死给商纣王提意见,被剖腹挖心致死,其妻陈氏怀孕逃到牧野长林石室(今河南淇县西南、卫辉西北深山密林中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坚。周武王灭商后见坚,以其居长林而生,赐姓林氏。东周(都今河南洛阳)初期,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妾所生之子)名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姓氏,也称林氏。此外,鲜卑族原有丘林氏,随北魏孝文帝迁至洛阳后,改为林氏。
(原排名17)/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18大姓,源于河南信阳,洛阳。
起源简述:西周晋国开国君主姬叔虞的11世孙姬万,食采于韩(今山西河津东北),后3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战国初期,韩厥的7世孙韩虔(即韩景侯)同晋国的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国,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于公元前375年韩哀侯时灭郑,迁都新郑(今属河南),于公元前230年被秦国灭亡,末代君主韩王安被俘,韩国子孙复以国为氏。亡国后的韩国遗民,有一部分逃到陈、楚境内淮河与长江之间的一些地方(今河南信阳和湖北北部),当地人的口音把韩读作“何”,后来又从读音误写成何,于是这些韩姓人就变成了何姓。此外,鲜卑族原有贺拔氏,随北魏孝文帝迁至洛阳后,改为何氏。
(原排名15)/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19大姓,源于河南新郑及山东长清。
起源简述:黄帝(居轩辕丘,即今河南新郑)有臣叫高元,曾作宫室,为高姓之始。但因高元无世系可考,故姓氏书大都以高傒为高姓始祖。周朝齐国始祖吕尚的6世孙齐文公赤,有子名高。高之孙名傒,与管仲一起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即齐桓公),任齐国上卿,食邑于卢(在今山东长清西南),以祖父的名字为氏,就是高氏。
(原排名21)/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20大姓,源于陕西韩城及河南洛阳。
起源简述:春秋初,嬴姓伯益后裔秦仲的小儿子康,被周平王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经常大兴土木,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梁氏。匈奴休屠族拔列兰氏,归鲜卑族拓跋氏政权,随北魏孝文帝迁到河南洛阳,于496年被改为梁氏。
(原排名23)/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21大姓,源于河南新郑、淮阳、开封。
起源简述: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靜将小弟姬友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西周的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的谥号为桓公,故史称郑桓公。郑桓公在周幽王时任司徒,预感到将要发生变乱,便采纳太史伯的建议,于公元前773年把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郐国与东虢之间,史称“虢郐寄孥”。后来,郑桓公在“犬戎之乱”中牺牲,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之机,于公元前769年攻灭郐国,又于公元前767年攻灭东虢,建立新的郑国,都新郑(今属河南)。郑国共历23君、431年,至郑幽公时,于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子孙播迁于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原排名20)/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22大姓,源于湖南湘阴及河南洛阳。
起源简述:古帝颛顼的曾孙重黎,在帝喾时任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被帝喾命曰祝融。后重黎被诛,由其弟吴回继任火正,仍称祝融。祝融后裔有一支于西周初受封建立罗国,为子爵,建都于今湖北宜城县西,后徙今湖北枝江县东北,又迁今湖南湘阴县东北,约于公元前690年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即罗氏。鲜卑族叱罗氏,随孝文帝迁到洛阳,于496年被改为罗氏。
(原排名22)/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23大姓,源于河南商丘。
起源简述: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墟。不久,武庚与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起兵反叛,后被周公姬旦镇压下去。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子姓)顺从周朝,没有参加武庚叛乱,因此,周公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他,建立公爵宋国,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让他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的宗祀。微子启卒,弟衍立,是为微仲,微仲卒,子宋公稽立,以后世代相传,共传36代、700多年。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联军攻灭,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
(原排名24)/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24大姓,源于河南唐河、南阳、卫辉。
起源简述:黄帝之子25宗,得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在今江苏邳县西南),因而为任姓。任姓建有10个国家,其第一为谢国。任姓谢国在今河南唐河、南阳一带,夏、商时国力微弱,几乎是默默无闻。西周末期,周宣王将其舅父申伯从今山西、陕西之间移封于谢,以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并派召伯等大臣带兵先行灭掉谢国,在其旧土上营建了谢邑,作为申国的新都。谢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即谢氏。公元前688年,申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即申氏,而居于都城谢邑者,有的以邑为氏,也称谢氏。此外,卫州(今河南卫辉)卫人谢偃之祖孝政,在北齐做官,本为鲜卑族,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
(原排名26)/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25大姓,源于河南方城及湖北随县。
起源简述:古帝尧,初居于陶,后被封于唐(今河北唐县),故称陶唐氏。尧死后,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在今山西翼城西建立唐国。夏代,丹朱裔孙刘累迁于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西周初,周成王灭唐,将唐国旧地封给弟弟叔虞。后来,又改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侯,负责对尧的祭祀。唐侯所建之唐国,在今河南方城县,于公元前505年被楚国灭掉,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唐氏。古代还有一个姬姓唐国,在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县镇,春秋时被楚国所兼并,子孙以国为氏,也姓唐。
(原排名25)/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26大姓,源于河南新郑及山西河津。
起源简述:传说黄帝之子昌意有个儿子叫韩流,其后代以他名字中的“韩”为姓氏,是为中国早的韩姓。但是,姓氏古籍记载世系较详的是出自采邑名和国名的韩氏。西周晋国开国君主姬叔虞的11世孙姬万,食采于韩(今山西河津东北),后3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战国初期,韩厥的7世孙韩虔(即韩景侯),同晋国的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国,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初都平阳,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又迁都新郑(今属河南),于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末代君主韩王安被俘,韩国子孙“复以国为氏”,扩大了韩姓人口。
(原排名32)/源于山东
当今第27大姓,源于山东邹县、定陶。
起源简述:帝颛顼的玄孙陆终,娶鬼方氏妹女嬇为妻,女嬇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其第五子名安,得曹姓。西周初,安的裔孙曹挾,被封于邾,建立邾国(都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附庸于鲁。战国中叶,邾国被楚国所灭,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即邾氏,有的恢复祖姓,仍姓曹。再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叔振铎,西周初被封于曹,建立曹国,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南)。曹国于公元前487年被宋国灭掉,子孙以国为氏,也姓曹。此外,在原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也有一个曹国,为“昭武”诸国之一,一度属唐管辖。曹国人来中国,有的就以曹为姓。
(原排名35)/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28大姓,源于河南登封、许昌、鲁山。
起源简述:上古有一位高洁清节之士叫许由,相传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在今河南登封)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许由的后代,以其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早的许姓。西周初,炎帝后裔伯夷的裔孙姜文叔被封于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许国,为男爵。许国在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迁徙:公元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3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又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至战国初期,传到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又形成一批许姓居民。
(原排名34)/ 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29大姓,源于河南邓州。
起源简述: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商高宗武丁封其叔父于邓(今河南邓州市),建立侯爵邓国,赐姓曼。曼姓邓国在周朝时是南方较为重要的异姓诸侯国,春秋时因得罪楚国,传至邓祁侯时,于公元前678年被楚文王灭掉,子孙以国为氏,就是邓氏。
(原排名30)/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30大姓,源于河南安阳、淇县及安徽萧县。
起源简述:“萧”作为姓氏,俗作“肖”。西周初,分封给鲁国作为种族奴隶的商朝(都今河南安阳、淇县)遗民“殷民六族”有萧氏。但因其无世系可考,故姓氏古籍及萧氏族谱均主张“萧”系以国为氏。公元前682年夏,宋国在攻打鲁国时,猛将南宫万被鲁国俘虏,后被放回。次年秋,宋湣公带南宫万外出打猎,因博(一种赌输赢的游戏)而发生争吵,湣公怒,用侮辱性的语言说:“过去我尊敬你,可今天,你不过是个鲁国的俘虏!”南宫万在羞恼中抓起棋盘将湣公打死,接着又打死大夫仇牧,杀太宰华督,更立公子游为君。宋国诸公子大都逃到萧邑(在今安徽萧县西北)。萧邑大夫叫大心,是宋国公族(子姓)子弟,他和诸公子组成一支军队,于当年冬天击杀南宫万之弟南宫牛和新君游,立湣公弟御说为君(即宋桓公),又贿赂陈国,将逃到陈国的南宫万抓回,剁成肉酱,报了国仇。因此大功,大心受封在萧地建立萧国,称为萧叔,为宋国附庸。萧国于公元前597年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萧氏。
(原排名27)/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31大姓,源于河南新郑、荥阳。
起源简述:春秋后期,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史书说他“能断大事”,当时子产为政,许多大事都同他商议。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冯”为姓氏,就是冯氏。再就是周文王姬昌后裔毕万封魏,称魏氏,魏氏子孙又有另封为华侯者,华侯之孙长卿,食采冯城(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因以为氏,形成又一支冯氏。
(原排名38)/源于山东
当今第32大姓,源于山东苍山、曲阜。
起源简述:夏朝第六代国王少康(姒姓)的小儿子曲烈,被封于鄫(今山东苍山县西北),建立鄫国,历夏、商、周三代,于公元前567年被莒国所灭,太子巫逃到鲁国(都今山东曲阜),做了官,以原国名为姓氏,并去掉邑字,成为曾氏。
(原排名31)/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33大姓,源于河南洛阳及陕西咸阳。
起源简述:相传,上古时的帝颛顼,曾任命重为南正以司天,黎为北正以司地,后总称掌天地之官为“重黎”。据说重和黎为兄弟,是颛顼的曾孙。重黎的子孙世袭其职,至商朝被封于程(即洛阳上程聚,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建立程国,为伯爵,称作程伯。西周末期的周宣王时,重的裔孙休父(时称程伯休父)因入朝任司马,不再担任掌天地之官,他的子孙以封国为氏,就是程氏。此外,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有一支在晋国形成荀氏,荀氏支庶子孙食采于程邑(在今陕西咸阳市东),以邑为氏,也称程氏。
(原排名44)/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34大姓,源于河南上蔡、新蔡及安徽凤台。
起源简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封功臣昆弟,将弟弟叔度(周文王第五子)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蔡叔度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受命帮助、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子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管叔、蔡叔对此不满,串通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周公兴师讨伐,把叛乱镇压下去,杀武庚、管叔,放逐蔡叔。不久,蔡叔度死于迁所。其子姬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周公便派他到鲁国辅佐自己的儿子伯禽。由于胡在鲁政绩卓著,周公复封他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春秋时,蔡国受楚国的逼迫,曾多次迁徙,平侯迁新蔡(今属河南),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为下蔡,于公元前447年被楚国灭掉,子孙以国为氏,就是蔡氏。
(原排名39)/源于江苏
当今第35大姓,源于江苏徐州。
起源简述:古帝颛顼玄孙陆终的第三子篯(jiān)铿(即彭祖),是个大寿星,自尧时举用,后被封于彭(今江苏徐州市),建立大彭氏国,至商代,被高宗武丁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
(原排名52)/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36大姓,源于河南固始、洛阳。
起源简述: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子毕公高的儿子伯季被封于潘(今河南固始),建立潘国。潘国于春秋时被楚国所兼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潘氏。此外,鲜卑族原有三字姓破多罗氏,493年随北魏孝文帝迁至河南洛阳后,改为潘氏。
(原排名33)/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37大姓,源于河南太康、洛阳、巩义。
起源简述:西周初,周武王把帝舜的裔孙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妫满的11世孙诸,字伯爰,他的孙子涛涂,因功赐邑阳夏(今河南太康),以祖父之字命氏,就是爰氏。春秋时,爰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爰、辕通用,故爰涛涂又写作“辕涛涂”。涛涂的玄孙辕颇徙居郑国,至秦末,裔孙辕告避难居于河、洛之间(黄河与洛水之间地区,即今河南洛阳、偃师、巩义一带),告的小儿子辕政,于西汉初去掉“车”字旁,开始以袁为氏。
(原排名28)/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38大姓,源于河南沁阳。
起源简述:在西周初的大分封中,周武王姬发的二儿子被封在商代邘国旧址(故城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称作邘叔,建立邘国。邘叔的子孙以国为氏,姓邘。因古代邘、于同音通用,后来有的去邑为于氏。
(原排名29)/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39大姓,源于河南临颍(一说为山东定陶)及山西翼城。
起源简述: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在今河南唐河南),称为飂叔安。飂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学过驯化龙的本领,熟悉龙的习性,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北)。一说今河南临颍县境有豢龙城,相传即董父封邑。再就是春秋时,周朝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到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做官,与籍氏一起主管晋之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以职为氏,也称为董氏。
(原排名51)/源于陕西
当今第40大姓,源于陕西凤翔。
起源简述:春秋时,秦国有一位大夫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国人,因避乱逃到西北部的戎(古族名)。他原在戎做官,后降秦,受到秦穆公的礼遇和重用,在公元前623年伐戎王的战役中,为秦国(都今陕西凤翔东南)扩充地域、西霸戎夷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子孙以其名为姓氏,形成由、余二姓。
(原排名41)/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41大姓,源于河南温县。
起源简述:古帝颛顼玄孙陆终之长子昆吾,名樊,为己姓。他有个儿子于夏代中叶被封于苏(又称有苏,在今河北临漳县西)。西周初,昆吾裔孙忿生,被周武王任为司寇(掌管刑狱及纠察的官),因能公平量刑,善教百姓,受封于苏国。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温县西南),故此后苏亦称温。公元前650年,苏(温)国为狄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苏氏。
(原排名49)/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42大姓,源于河南叶县。
起源简述:春秋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戌在与吴国军队打仗时战死,楚昭王将其子沈诸梁封为叶邑尹,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南)。因楚邑大夫皆称公,故沈诸梁被称为叶公。叶公勤政爱民,靖难救危,后以封邑为氏,就是叶氏。此外,古代有一个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东汉时曾遣使来中国建立友好关系,该国人来中国定居者,都以“叶”为姓。
(原排名40)/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43大姓,源于河南南阳、新蔡、洛阳、开封。
起源简述:炎帝裔孙伯夷(姜姓),帝舜时任秩宗(掌宗庙礼仪的官),后又辅佐禹治水有功,于虞、夏之际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建立侯爵吕国,称吕侯。“吕”不仅是地名,而且比喻辅佐的大臣,有赞誉褒奖之义。伯夷的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吕氏。吕国于公元前688年被楚国所灭。南阳吕国有一分支,在今河南新蔡,史称东吕,春秋时亡国。东吕的子孙以国为氏,亦为吕氏。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复姓叱吕氏改为吕氏;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后周,将三字姓俟吕陵氏改为吕氏。
(原排名47、45)/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44大姓,源于山西芮城及河南开封。
起源简述:公元前661年,毕万在晋国攻灭霍、耿、魏三国的战斗中有大功,晋献公把魏国旧地(在今山西芮城北)赐给毕万,作为他的封邑,命为大夫。后来,毕万家族势力强大,其子孙以封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53年,毕万裔孙魏桓子驹,与韩康子、赵襄子联合攻灭知伯,三分其地,桓子之孙都,正式建立魏国,称魏文侯,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至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魏王假被俘。亡国后的魏国国民,以国为氏,又形成一批魏氏,从而扩充了原以邑为氏的魏姓人口。
(原排名43)/全源于河南
当今第45大姓,源于河南淮滨。
起源简述:西周初,周公姬旦第三子伯龄被封于蒋(今河南淮滨县东南),建立蒋国。春秋时,蒋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蒋氏。
(原排名58)/源于山东
当今第46大姓,源于山东临淄。
起源简述:公元前672年,陈国(妫姓,都今河南淮阳)厉公的儿子完,因避内乱,逃到齐国(都今山东临淄北),不欲称本国故号,又以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田为氏,称田完。
(原排名53)/ 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47大姓,源于河南新郑、陕西西安及河南洛阳。
起源简述:杜姓始于黄帝时发明酒的杜康。但因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故一些姓氏书认为杜氏系以国为氏。西周初期,刘累后裔在原唐国者被移封于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建立杜国,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入朝为大夫,受人诬陷,无罪被杀,因失其国,部分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杜氏。此外,鲜卑族原有三字姓独孤浑氏,493年随北魏孝文帝迁至河南洛阳后,改为杜氏。
(原排名46、47)/ 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48大姓,源于山东临淄、江苏南京及河南开封。
起源简述:炎帝后裔吕尚(亦称姜牙),因辅佐周武王灭商之功,于西周初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建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被称为齐太公。吕尚死后,子吕伋立,是为丁公。“丁”是长第之次,一说是谥号。吕伋的子孙中有一支便以“丁”为姓氏。丁氏还有三支系其他姓所改:三国时,吴国(都今江苏南京)宗室孙匡,违背军令,被孙权所罚,“别其族为丁氏”;北宋(都今河南开封)有无赖子于庆,想攀附宰相丁谓,有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来果然得意;明初有西域人鹤年,回族,其曾祖父阿老丁,祖苦思丁,父职马禄丁,又有从兄古雅谟丁,自曾祖父以下其名末一字皆为丁,于是,他入中国后便以丁为姓,叫丁鹤年。
(原排名47)/ 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49大姓,源于河南平舆及安徽临泉。
起源简述: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有沈国,在今河南平輿北,为子爵,称沈子国,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公元前506年被蔡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沈氏。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芈姓)封于沈邑(治今安徽临泉,后移治今河南沈丘),后以邑为氏,也称沈氏。此外,还有少昊金天氏后裔所建的沈国,在今山西汾河流域,春秋时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也姓沈。
(原排名60)/ 部分源于河南
当今第50大姓,源于陕西岐山及河南南阳。
起源简述:传说中的炎帝,号烈山氏,亦即神农氏,因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县西),以水命姓为姜。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
作者:谢钧祥
印象河南网·图文编辑
…………………………………………………………………………………………………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姓氏文化活动
郑氏文化节|家谱展评|郑姓源流|泰国联谊|任姓文化|姜姓源流|任氏爱心行|任家古宅|贾氏联谊|钟姓成立大会|比干诞辰|百姓史志|黄国故址
关注后,在平台对话框回复,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例1:回复汉字“李姓”即可查看【李姓起源】
例2:回复汉字“张姓”即可查看【张姓起源】
例3:回复汉字“林姓”即可查看【林姓起源】
......
【相关阅读】
▼
望族传承智慧的密码
点击图片 · 阅读全文
↓↓↓
刘姓男宝宝起名!谢谢!
刘姓男孩的名字大气,响亮更能体现出阳刚之气,可以给人沉稳,正直的气概。推荐去中夏传播给刘姓男宝宝起名。中夏传播易经起名网是国内知名的易经起名机构,网站创办于2010年。口碑值得信赖。宝宝专业起名网站点击这里刘姓男宝宝可取名参考如下:刘川名字极为简单,好记又便于男孩进行书写,“川”字是出自于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山川的磅礴及雄伟气势特点,由此寓意着男孩可以如同山川一般坚强无畏,具有高端大气的感觉,搭配姓氏“刘”,名字读起来大气好听,容易朗朗上口。刘彦“彦”字选自于诗句“吴中盛文史,群彦今”,其本意指的是俊彦,彦士,指的是有德行,有才学的人,由此暗喻着男孩有才学和德行之义,属于寓意用字,与姓氏“刘”搭配发音响亮大气、朗朗上口。寓意着男孩出类拔萃、廉洁无私之意。刘梓豪“梓豪”的读音为“zǐ、háo”,与姓氏“刘”组合,读起来大气又好听,音调起伏有序,“梓”代表着有朝气蓬勃、自强不息的寓意,放在名字中读出来也会给人大气的感觉。“梓”指豪杰,比喻男孩可以成为各个方面能力都出众的人。“刘梓豪”是个好听到爆炸的名字。要想了解更多关于起名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中夏传播。中夏传播专注易学研究十八载,发扬国学文化,严谨。同时多年国学理论研究,遍解玄学数术,证悟三才五行思维,精通阴阳易理,专业;更是潜心培养后继易学人才,门下弟子众多,专业性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