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6-12 09:58:12 浏览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1、但是:范仲淹压根儿没去过岳阳楼!

2、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胡金波:我觉得范仲淹这样文人的形成跟北宋这个历史时期是分不开的。宋朝偃武修文,是因为五代时期大多武人立国,所以宋朝就拼命抑制武人,这倒是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同时宋朝也是一个经济富有的朝代,虽然范仲淹幼年丧父,但他母亲改嫁的老朱家很有钱,供他读书。他母亲对他很严苛,这种教育对他的性格形成影响很大,所以范仲淹的好家风是因为母亲的培养,在读书中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范仲淹主导了“庆历新政”,《岳阳楼记》中也有了“庆历四年春”的语句,但其实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那个时候范仲淹已被贬官,所以要联系他被贬官的心情来解读这篇文章。

4、四段的排比句写出迁客骚人的感慨,一悲一喜,一暗一明。

5、第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6、这样的美文却非范仲淹临景即兴而作,而是远在他乡受朋友所托而赋。那他为什么能写出《岳阳楼记》呢?

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吧。

8、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有的是因为典型的人物,有的是因为曲折的情节,有的则是因为传世的名言而广为人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因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而独领风骚。千年后的今天,再次重温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依然能够感受到他跳动的脉搏、沸腾的热血、火热的忠君爱国情怀,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他的胸襟和他的赤诚。欣赏这篇名文,既能领略到文章之美,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人格之美。

9、▲夏钰苏:说到范仲淹,我就想到范公堤。身为大丰人,范公堤可以说是我们的母亲堤。他为百姓带来福泽,说明他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人,还会真的做实事,为百姓做贡献,是真正的言行典范。我想起我们大丰的梅花湾景区,就和范仲淹有关,据说梅花图案来自于范仲淹老家土灶上的梅花图案,这说明我们大丰和范仲淹的不解之缘,同时我们也要传承他的这种精神。

10、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良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11、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12、▲冯晓晴:说到范仲淹,其实我们大丰人还是很熟悉、很亲切的,感觉他就像是我们自己人一样,因为大丰人都知道“范公堤”。我之前写作《百里槐花香》,很多人不理解,我们大丰港的堤坝哪里有百里,十几里就顶破天了,其实那里的“百里”指的就是历史上的范公堤,或者说,是从长江沿岸一直延伸到这里的范公堤,这不是现实的描绘,这是历史。关于槐花,有人说,这花长刺,漫天飞舞,有什么好的。我说,那也代表了我们大丰人的精神,所以我觉得我们大丰人骨子里都有范仲淹的这份精神。

13、▲惟真:我觉得为了我们大丰的道德风尚建设,应该首先培养出一批的母亲。有了的母亲,才能有的小孩,终改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14、作者心忧天下,先吃苦,后享乐,表达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15、久哥以为,这篇文章的文眼并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是“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比较委婉地表达了三层含义:我和藤子京是同道之人,我们都是“二忧先生”;我们虽然身处江湖,但是,依然心系皇上。藤子京很,他是因为受我的牵连而被贬逐。

16、他的好友滕子京也是和他一样拥有抱负的人,因受到排挤,被贬到岳州。仅仅一年就能够做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可见滕子京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当他重修岳阳楼之时,就希望自己的好友做一篇记。

17、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18、滕子京的战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的宽阔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诗人的伟大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20、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21、《岳阳楼记》的音乐美——正声雅乐

22、赵孟頫的画中,参与斗茶的有四人,其中一人在提壶点茶,点好了三盏,正在点的是后一盏;另外三人神情专注地在鉴评,有正在举盏啜饮的,有刚吮吸一口还在舌边翻滚辨味的,有已徐徐咽下而在品其回味的。

23、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24、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极尽笔墨描写了岳阳楼和洞庭湖奇丽的风景:

2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说出了仁人志士的心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道出了古代士大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26、《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

27、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助词,的。

28、《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9、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30、闻一多主张诗歌应该有“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其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具有这“三美”。

31、中国古典建筑讲究对称之美。第三段和第四段就对称。作者分别写了两种天气、两种景色、两种心情,就像建筑的虚实、高低、明暗一样,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可以说文章的结构符合建筑美学,起承转合、层次清晰,有呼有应、浑然一体,衔接得如同岳阳楼般严谨、凝重、庄严、华妙。

32、范仲淹在该文中,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近千年来,这句格言一直影响、教育着后人,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廉洁自立,自强不息。他的忧乐观内容博大精深,蕴涵了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忧患意识、入世精神。

33、范仲淹对滕子京千里求文之举很感动,当晚以邓州好酒招待信使,开怀畅饮到二更。安排信使休息后,范仲淹乘着酒兴,于花洲书院秉烛执笔,参照岳阳楼形势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状物写景,一气呵成岳阳楼记的前半部分。景物铺衬好了,接下来该抒发心情了,他便把奏折中的核心观点融化到文章中去,便成了《岳阳楼记》。范仲淹见把奏折理情融入《岳阳楼记》中,竟然浑然一体,天工妙成,很是得意。心想,自己的感触写到这篇文章中,比呈给一个昏庸的皇帝还好,于是他把奏折付之一炬。故此后人不见范仲淹的那份奏折,唯《岳阳楼记》传留人间。

34、于是借题发挥,将岳阳楼及其大观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由洞庭湖上阴晴之景引起的「览物之情」入手,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35、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36、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37、▲刘力田:我觉得分析《岳阳楼记》离不开分析作者范仲淹,而分析范仲淹的性格,离不开他的时代背景。范仲淹的高尚道德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我觉得和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范仲淹幼年丧父,是母亲抚养了他,他母亲教会他的勤俭和奋斗,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因为范仲淹母亲曾经改嫁,所以后来他并不轻视改嫁妇女,主持的“义庄”也多次资助改嫁妇女。同时,虽然范仲淹丧父,但他母亲并不教育他一定要出人头地,给他过大的负担。

38、《岳阳楼记》的绘画美——浓淡相宜

39、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40、有人认为范仲淹在赞美贪官滕子京,这会给孩子们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但其实范仲淹大部分篇幅是在写景和劝诫友人,希望做官能够把百姓放在心里。实为劝诫,并不是赞美。

41、康定元年(1040年),在众人的期待之中,范仲淹回到中央,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他虽是文臣出身,却在军队管理上也颇有才华。到任后,范仲淹改旧制、修要塞,操练军队,不仅在军中发挥着军师一般的作用,还安抚边疆百姓,妥帖安置了归降的外族。

42、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4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4、常自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做宰相,就做良医,一心为民造福。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作者才能创作出格局宏大的千古绝唱。

45、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46、【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这篇《岳阳楼记》据说是范仲淹根据滕子京赠送他的一幅画《洞庭晚秋图》而写的。“文中有画”是这篇文章的显著特色。作者调动了众多的景物,分两大类着色:一是霪雨、阴风、浊浪、日星、山岳、薄暮、虎、猿等;一是波澜、天光、沙鸥、锦鳞、岸芷、汀兰、长烟、皓月、浮光、静影等。有白天的景色,有夜晚的景色。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画。景物布局有高有低,有远有近;状态有动有静,有虚有实,无不曲尽其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不是一幅单纯的山水画,而是寄托了作者感情的画卷,可以说是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画卷。这篇《岳阳楼记》总共才三百六十多字,哲理精深,文情并茂,感人肺腑,确实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美文。

47、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48、至于《岳阳楼记》,读的倒不是很多,因为我阅读多的还是现代文,很少读古文。但即便如此,《岳阳楼记》中还是有两句话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极大地影响了我。有人问我,为什么退休后选择在明德书院?我说,我要做一个义工,为我们大丰的文化传承和道德风尚贡献一份力量。我想,无形中也是范仲淹这句话激励了我。

49、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50、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51、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52、第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53、为了巩固政权,改良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54、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55、作者以叙事形式写起,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文做引导。

56、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5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8、滕子京修缮完毕岳阳楼,让范仲淹写一篇记,还给范公寄了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凭借着这幅山水画,结合自己为官近40年的经验,一气呵成,笔走龙蛇,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

59、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60、范仲淹教子也有一套,范氏福泽一直延续800年,至今他的子孙后代都很兴盛,而且很有成就。前人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然而范仲淹的家族一直到今天都长盛不衰,秘诀就在于一直重视知识特别是品德的教育,这种家教之风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提倡“好家风好家训”,范仲淹的家风家训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先请张文峰为大家朗诵一下这篇文章,然后大家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认识的范仲淹和《岳阳楼记》。

61、凭空杜撰,或者装作到过洞庭湖,照搬现成的材料,拼凑出一篇来,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一般的应酬之作,似还将就。

62、范仲淹以身作则,是一个爱国诗人,在文中托物言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人不应该被外物所奴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我们我们要做一个有气节的文人,心怀。这些思想内涵对每个时代的人其实都具有警示意义。

6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

64、范仲淹一直想重新获得仁宗在政治上的信任,机会终于来了。

65、提起范仲淹当时写《岳阳楼记》,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值得一读:说范仲淹与滕子京同在朝中为官,志同道合,后因二人竭力拥护搞变法,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因此相继被贬为地方官。范仲淹被贬到邓州后,建学府,重农桑,兴水利,惩贪官,几年间便把邓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一派盛世景象。可他没想到一方富了,八方逃荒乞丐涌向邓州。面对这种情况,范仲淹感触颇深,他想到仅仅治理好一方是不行的,只有整个富了,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动笔向朝廷写一份奏折,论述施政之道,强调为官者应以天下为公,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忧乐为己任的胸怀气魄。谁知这奏折刚写好,滕子京的信使便到了。

66、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可斋杂槁》尤焴原序:“文正《岳阳楼记》,精切髙古,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确实典重,凿凿乎如五谷之疗饥,与世之图章绘句、不根事实者,不可同年而语也。”

67、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6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范仲淹心境的真实写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情怀的体现。这就是文豪,这就是名篇,所写之景皆是心中之景,每字每句都是时代强音。

69、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皇祐四年(1052),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70、元编《宋史》称赞范仲淹“为官清正,所至有恩。为人忠厚,乐善好施,治家严谨”。从青年时代起,范仲淹就慨然有志于天下。为官几十年,每到一地都注重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成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71、的确,《范文正公集》中内容涉及茶的诗作仅有三首。至于题目中带茶的诗作,仅是这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而已。

72、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73、电视剧《清平乐》对范仲淹的屡次被贬有着形象地刻画,每一次入京,他都云淡风轻,每一次出京,他都谈笑自若,对于心怀天下的人来说,无论身处何方、身居何职都是在为国尽忠,所以无所谓成败、无关乎悲喜。真实历史中的范仲淹亦然,到了垂暮之年的他,屡遭磨难,壮志未酬,但心胸依然豁达,放不下的唯有他的君和他的民。

7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挥笔岳阳楼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自托胸臆范仲淹再论古仁人心怀天下巴陵郡政通人和洞庭湖气象万千

75、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76、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

77、▲这篇是「多聊茶」第肆佰柒拾叁篇常规文

78、话不多说,我们从题目读起。

79、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80、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8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82、语文课本看重文章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文中景物描写“浩浩荡荡”的壮阔;“春和景明“的喜悦之情;”阴雨霏霏“的悲伤之情。

83、《岳阳楼记》的人格美——忠君爱民

84、在任期间,他本来只用监督好盐业,却主动上书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以保护沿海民众的家园和盐田。之后,朝廷便任命范仲淹为兴化县令操办此事。可惜不久他又丁母忧,回到应天府。

85、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86、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连词,表顺接。

87、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88、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有些版本作“浮光耀金”。

89、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90、这样看来《岳阳楼记》有其特有的文学价值,也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还能教会孩子努力探索,明辨是非,可以保留在课本。

91、在新赋中,魏明伦解释了“知难而上”的原因:高山仰止,焉敢班门弄斧;名楼扩建,确需新手操觚……斗胆应邀,知难而上者,兹因时代变迁,风骚各异。天下已非帝王之天下,岳阳乃是公民之岳阳。

92、这位朋友问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为何会写出岳阳楼记?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本人在创作《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教育人生》这本书的时候,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说实话,范仲淹到底到没到过岳阳楼,已经是一个历史疑案,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我就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历史文献,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范仲淹成年后没有去过岳阳楼)范文正公幼年坎坷,青年跎蹉,中年发迹,老年成名,他这一生波澜壮阔,主导庆历新政,抗击西夏,出将入相,达到人生。但是范公一生清贫,艰苦朴素,助人为乐,急人所难,是改革和宋学先锋。

93、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94、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95、劝诫滕子京做一个像自己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96、***同志1957年读《宋史》时感叹:“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朝的曾国藩。”

97、而让范仲淹的声誉达到一个高潮的,则是他在庆历年间参与的新政改革。北宋不缺能人,也不缺眼光独到之士。的冗病早就到了改革迫在眉睫之时,所以范仲淹在一番推辞之后还是担起了参知政事的大任,开始逐步推行改革。

98、章岷作为建州浦城人,自然熟悉甚至擅长此道。北宋建国之后,建州茶升列贡茶。建州的斗茶习俗,也借此机会推广到全国范围之内。

99、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100、我认为上述四点是范仲淹不临岳阳楼而能创作出《岳阳楼记》的重要原因。至于这篇文章能够流芳千古,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符合传统文人的主流价值取向。通俗来说,就是文章的思想品质高尚,传达的是正能量,不怨天尤人,把自己置之度外,积极用世,忠君爱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巳”,后启王阳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及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统文人以天下为己任,忠君爱民,忧劳家国。而《岳阳楼记》表达的正是这种思想,这是为历代传诵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