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的名言名句
1、中医药五大特色: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调节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
2、余浩:为何老中医总是提醒要少吃水果
3、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4、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5、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眩晕》)
6、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
7、凡病气重,则小便必涩;病气苏,则便溺渐通。
8、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痰饮》)
9、《了凡四训》第8集: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
10、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
11、——〔清〕程杏轩《杏轩医案》
12、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13、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4、刘力红:我心中的君子(糙米养生)
15、不为良相,必为良医。(邵登瀛《四时病机》绍諴序)
16、气属阳而无形,血属阴而有形。(明·张介宾《类经·经络类》)
17、【关于中医药的名言名句】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18、出处:明·高明《琵琶记》二二出:“(末白)公公病里莫生嗔,(旦)宽心保病身。(合)正是:药医不死病,佛化有缘人。”
19、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20、风者善行而数变。(《素问·风论》)
21、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22、脉有要诀,胃、神、根,三字而已……此乃诊家大法。(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脉法金针》)
23、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
24、刘力红:三分治,七分养,寒气入侵百病生
25、肺为水之上源。(清·汪昂《医方集解·清暑之剂》)
26、——〔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27、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28、医之为书,非《素问》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论》自序)
29、10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30、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32、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民族如此使劲消灭自己的民族医学
33、伤寒和温病,这篇文章讲得全
3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35、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36、我还是喜欢穆帅说的:除了上帝就是我...我来这里就是教大家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练的...(登陆英超)狂吧,呵呵...当然还有阿布在与弗洛伦蒂洛对话时候说的:你们伯纳乌7号多少钱?呵呵,狂吧...
37、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38、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好方法
39、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素问·至真要大论》)
40、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果。
41、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42、其下者,引而竭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3、春天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中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海涅
44、安谷则昌,绝谷则亡。(金·李杲《脾胃论·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
45、天赋中药材,御赐磐五味。
46、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47、10气证饮水,血证不饮水。
48、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9、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素问·举痛论》)
50、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51、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52、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53、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
54、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55、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56、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57、【关于中医药的名言名句】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58、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59、发扬神农精神,传承国药精粹,打造世界品牌,健康天下百姓。
60、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脉度》)
61、医之道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62、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63、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患
64、中医“治未病”“三强调”特征:强调以人为本,防重于治,强调形与神俱,和谐平衡,强调天人合法自然。
65、——〔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66、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清·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67、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素问·至真要大论》)
68、——〔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
69、——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70、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71、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72、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晋王叔和《脉经序》)
73、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7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清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75、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76、《本草纲目》中曾引据了古今经史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诗人的诗词著作。
77、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78、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79、当品位员工,做品质中药,创品牌企业。
80、肺而唾腥;卫虚则寒入脾而吐涎沫。
81、诸有水肿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汉·张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82、治病先调气,久病要开郁.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证,腑病责脏用,脏病则腑用.
83、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清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84、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85、弘扬中药文化,创造民族品牌。
86、济世中药材,经典磐五味。
87、山清水秀出好药,磐五味里品人生。
88、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明李梃《医学入门习医规格》)
89、医生之本,柔心济世。
90、你不是懒,而是身体太虚了!
91、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
92、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93、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94、阴中有阴,阳中有阴。(《素问·金匮真言论》)
95、胃乃六腑之本。(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病机赋》)
96、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97、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8、磐五味,来自大盘山的问候。
99、补汤宜用熟,泻药不嫌生。(明·傅仁宇《审视瑶函·用药生熟各宜论》)
100、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