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12-07 09:59:39 浏览

一、诸葛亮为何要害赵云

1、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当年关羽北伐,怎料先后遭到庞德与徐晃的阻击,并且终落败!本想回城将养,哪知此时的荆州城早就已经姓孙了,探听之后才明白,原来是糜芳投降了。这下子,二爷是进退两难,终死在了回奔川蜀的路上…

2、从地理条件上,蜀军从汉中出发到达陇右地区,远比魏军从长安甚至是洛阳出发驰援陇右速度更快。

3、还有赵云为人正直,没有在朝中拉帮结派,所以没有办法得到群臣的支持,就少了很多发展的空间。没有属于自己的队伍或者帮派,所以少了很多支持的声音。

4、汉中出秦岭褒斜谷到郿县,大约235公里;

5、第北伐时,大臣曾反对诸葛亮与降魏的叛将孟达通好,指出“孟达小子,昔时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耶”。可诸葛亮宁肯不用国内有才之人,对叛将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欲“诱达以为外援”,与书孟达,但孟达“无款诚之心”,始终不愿作为诸葛亮北伐的“外援”朋友,给了无可奈何的诸葛亮当头一棒。

6、原因所有人都知道,是因为马谡。

7、该打不敢打,连主动进攻的勇气都没有,注定了马谡必败。一支消极防御的军队,是没有办法战胜敌人的。要知道张郃可是号称“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对付这种消极防御之敌,真是小意思了。

8、纵观荆州之失全过程,关羽的责任是次要的,主要领导责任应由诸葛亮承担,诸葛亮一生事业没有取得后成功,与荆州战略失误存在直接的关系,荆州地失人亡标志着蜀汉由盛转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意失荆州”。

9、陇右土地肥沃,是重要的产麦区,又盛产好马(陇右的马短途冲刺佳,负重耐力也不差,是上好的战马),夺取此地,可扩大人口、强化骑兵部队,比关中更能增强蜀国实力。

10、魏国的兵制叫作“中外军兵制”,洛阳的“中军”大约10万;洛阳之外主要有四大军区——扬州军区大约6万,荆州军区大约5万,幽并军区大约1万,陇右所属的雍凉军区大约1万多兵力,而且其中主力大部在关中,陇右不过数千人。

11、诸葛亮在汉中做了近一年准备工作,魏国上下仍然麻木不仁,一点戒备都没有,陇右地区无重兵把守。

12、比如,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勇救黄忠,吓得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应战。

13、而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把赵云、邓芝的偏师当成诱敌之军,寄望曹婴和赵云的大战,能让他暗渡陈仓,用全军在三个时辰里攻下魏国凉州六郡。此时此刻,赵云该何去何从。

14、其次,蜀国人才短缺,难以为继。一个想要持续地发展下去,除了英明神武的君主之外,更为重要的便是源源不断的人才。

15、诸葛亮在出兵前,先完成了对魏新城太守、原蜀汉叛将孟达的策反工作,引诱魏荆州方面指挥官司马懿率军平叛,使得司马懿荆州军团主力陷于上庸山地,解除了荆州方向对雍凉可能的增援。

16、诸葛亮提前离开南屏山,让赵云来接自己。丁奉和徐盛见诸葛亮已走,立即乘船追赶,赵云在船尾,一箭射去,射断了徐盛船上的篷索。东吴将士们忌惮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也不敢再追击。

17、魏国无备、自己准备充分,兵力又有优势,北伐自然处于一个有利时机。

18、从地缘上看,关中虽然号称沃土,但之前曹操与西凉马腾韩遂的战争在此造成的破坏严重,还在恢复之中,养不了重兵。

19、前已论述,诸葛亮清楚荆州之重要,然而诸葛亮对守荆州人员方面的严重估计不足,做出关羽守荆州,导致荆州地失人亡。让马谡去守街亭,表面看来马谡失街亭及被斩都是咎由自取,但因此把马谡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是“庸才”的代名词,是不公正。马谡是个人才,街亭之战以前,参军马谡跟随诸葛亮多年,屡出奇谋,克敌制胜,为蜀军立下过大功,比如献计征服孟获,离间魏帝与司马懿。

20、第平定南中时,诸葛亮开始并不接受马谡“攻心”战略,采用武力镇压的手段,待遇到严重阻力后,才想起马谡“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建议。

二、诸葛亮怎么害的赵云

1、当时处死了马谡其实已经有点动摇了军心,如果把赵云也处死,估计以后没有人敢上战场去卖命了,还有赵云是刘备留下来的老臣,对于这样一位忠心的臣子,出于私心,也不忍心把他处死的。

2、只是事与愿违,虽然在后期诸葛亮也开始采用屯田的办法来解决粮草不济,以此来对曹魏施行更为猛烈的攻势。

3、此时,在祁山诸葛亮主力,已经完成战役第一步目标,准备执行下一步计划。

4、诸葛亮之所以哭赵云,我觉得有以下这些原因。

5、公元227年,诸葛亮写下脍炙人口的《出师表》,而后辞别后主、进屯汉中,为北伐做后准备。

6、糜芳乃刘备阵营元老人物,他投降仅仅是害怕关羽会追究他供给军需不力之罪!仅仅因为这个,糜芳竟然投降敌方,不但给关羽带来了灭顶之灾,还差点让刘备亡国。

7、现在蜀军有三大优势:兵力优势,以逸待劳,地形有利。别说三个,有其这个仗就有很大把握打赢。

8、在中国古代,君王想要成就霸业,那必须先要搞定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很简单,就三个字,“得人心”,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自古以来都是这道理,倘若得不到人心,终究与霸业无缘,终也只能沦为冢中枯骨,就像三国时期早称帝的人袁术一般!

9、除了人才的难以继任之外,军士们的战斗力弱也是不断战败的另一大原因。

10、汉中经陇南山地到祁山,大约290公里,祁山到天水,大约90公里,这是进入陇右的主要通道。

11、在演义中,还有两件事,诸葛亮特别选用了赵云,显示出对赵云的偏爱,胜过关羽和张飞。

12、以诸葛亮精心训练的数万精兵对付雍凉军区的一万多魏军,优势甚为。

13、在夷陵之战中,赵云救援刘备,杀得吴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陆逊闻知是赵云来了,立即下令撤军。

14、诸葛亮害死赵云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历史上记载赵云是寿终正寝,没有被任何人迫害。赵云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可以说是一位人物,身材高大,姿颜雄伟,有勇有谋,被人称为常胜将军。

15、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16、洛阳经豫西通道到长安,大约370公里;

17、关羽突然北伐,而当时刘备刚从汉中回到成都,并且关于北伐的前期势如破竹,看起来并无危机,等到突然兵败,千里之外的刘备根本无法对关羽施以援手,诸葛亮尽管料事如神,但战争中个人的行动也并非他所能掌控的,并且当时诸葛亮并没有蜀军的兵权,他无法调兵。

18、宋朝司马光说:“诸葛亮自负才能,逆天而行,自取败之也。”诸葛亮朋友司马徽也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天”则是历史规律,只有遵循,无法抗拒。首先,诸葛亮后半生缺乏对蜀汉实力与环境的自知,匡复汉室的时机与实力已不存在:

19、长年战争难得一时平静,而诸葛亮却要连年北伐,也是逆天而行。其次,诸葛亮对自身认识不足。在五次北伐失败之后,六出祁山之前,谯周又奏种种不祥,劝其谨守待时。而诸葛亮不顾一切,坚持出征。六出祁山是他后的北伐,成功寄托在上方谷,然而又是“天不祚汉”,司马父子濒死而得救,诸葛亮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他之后,姜维继承遗志,九伐中原,后也连连失败,三国“分久必合”,一统于晋,诸葛亮和姜维都没有改变蜀汉的命运。

20、然后是诸葛亮,虽然说诸葛亮对赵云并不算多亲近吧,但是我感觉他还是十分看好赵云的,也十分欣赏赵云。可能在诸葛亮眼里,赵云比张飞还有关羽更好一点吧,因为赵云对他很尊敬,不像关羽他们还是不是地冲撞他。

三、诸葛亮害了赵云

1、然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当四川吃紧时,刘备授意诸葛亮将荆州交给心腹关羽,守荆州责任重大,关羽接印,诸葛亮擎着不授,又语重心长地叮嘱半天。这一动作表现了诸葛亮的忧虑,他清楚关羽的致命要害,把孙刘联盟,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一再告诫关羽,后诸葛亮还是听从了刘备的意见,显示出诸葛亮对当时局势估计严重不足。

2、在刘备的猛将中,张飞虽然勇猛,但是太糙了,太冲动了,而且喜欢喝酒,一喝酒就误事,一喝酒就打人,自己后也死于这个。而关羽太高傲,什么都不看在眼里,唯我独尊,因此,总是不能很好的贯彻诸葛亮的作战方针!而且,经常是阳奉阴违,消极执行,你看华容道,失荆州都是如此。因此,诸葛亮不能大用他们,而赵云勇猛善战,长坂坡万人丛中全身而退,威震天下,而赵云的性格又是沉着冷静,敢于任事,是一个综合素质都好的一个名将,因此,像赤壁大战接自己,刘备东吴成亲等一招失误全盘皆输的大事,是不能让关羽,张飞去的,只能派赵云!

3、蜀汉开始的军队是由刘备、诸葛亮从原来带领的并将和刘璋的部队糅合在一起组成的,而当时的关羽又需要镇守为关键的荆州,必定会分走一波主力。

4、刘备是一个多虑的人,从“单骑救主”可以看出赵云是忠于刘备的,然而他并非刘备的结拜兄弟,因此刘备还有一丝顾虑;刘备虽然信得过张飞的为人,但是深知他缺乏谋略,所以也排除在外。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身在东吴,刘备担心他会将荆州奉还给东吴,所以也没有选他。

5、乘敌立足未稳、疲惫不堪,趁张郃主力未到,应当以优势兵力主动出击。此战若是魏延指挥,凭他的胆气,张郃不用等到3年后中伏被射死,街亭就是张郃毙命之地。

6、演义里对于诸葛亮用兵如神的刻画,还有在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上。此事,也可谓是张冠李戴,不曾发生过在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而是发生于吴国的孙权和魏国的文聘之间。

7、赵云的能力,足以完成任务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惜乎。

9、在能够自保的前提下,谋求在局部对魏国形成战略优势,进而扩充自己实力。

10、马超去世,诸葛亮说,我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没有哭,但是,赵云去世,诸葛亮哭了。

11、次年春,诸葛亮大举攻魏,史称“首出祁山”,占尽天时地利。

12、除此之外,赵云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会被重用。众所周知,赵云一直忠心于刘备,他是一个舍身取义的武将,也是一个低调的忠臣,对内部官职的斗争并不感兴趣,他只想把自己的能力用到武力上,因此,他根本不在乎那些所谓的高官厚禄。如果说蜀国是一个团队,赵云就像整个团队的保镖,他认为自己任务就是保护好整个团队,并没有想过向其他方面发展。诸葛亮需要的是谋士,而赵云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大将,在领导方面不占优势,难以担此大任,所以诸葛亮会带着他去打仗,不会给他升官的机会。

13、诸葛亮多用赵云,一方面是赵云不计较得失,乐于服从安排,又才华横溢。另一方面,尽管刘备多听从诸葛亮建议,但毕竟众人是忠刘备。尤其在刘备的核心团队中,张飞虽然敬重士人,尊重诸葛亮,但关羽却自视甚高,并不容易轻易调遣。在刘备为数不多的大将中,诸葛亮能够自如调动的大将,其实只有赵云。

14、蜀军以山地步兵为主,骑兵数量少。就算以突然袭击攻取了长安,也没有能力迅速机动堵住各处进入关中的隘口。封不住隘口,关中平原无险可据,魏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进入关中平原与蜀军决战。如此,蜀军将陷入被动。

15、马谡这一败,意味着北伐到此结束,魏军援兵可以源源不断进入陇右,这仗也就没法打下去了,只能退兵。

16、虽然电影里面没有他被杀的场景,死是赵云的收场,谁都没有出卖他们而是诸葛亮定计策是让赵云在凤鸣山牵制曹婴至日落,张苞和关兴率大军直取中原六郡,功成后在回师救赵云。只可惜张苞、关兴没能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完成任务反糟大败后被杀,没了援兵赵云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

17、而蜀军从汉中进入陇右(出祁山即算进入陇右地区)只需要14天,再进至天水急行军需要2天。

18、再者就是时机问题,赵云跟随刘备时,正是刘备危难的时候,手上无兵可用,赵云基本就是守护着刘备,没有实操掌控兵权,待到刘备有兵可用,又是人才众多,直到后期无人之时,赵云已是满头白发。

19、刘备死后,诸葛亮加大了工作量,由原先的政事,变成现在的军政。对于叛徒糜芳,刘备在生前没有对他采取措施,就连诸葛亮后期也没有对糜芳采取锄奸行动。为什么?一来,孔明要走联吴抗曹之路,二来顾虑到刘备面子…

20、城内的壮丁兵勇们也都在田间劳作,尚未返回。出城应战只怕是死路一条,而闭城坚守只怕也是难以抵挡。

四、为什么说诸葛亮害死了赵云

1、关羽出兵取樊城,随后水淹三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曹操是吓坏了,甚至准备迁都。可是司马懿看得清楚,他知道在魏蜀吴三家都不希望关羽走得太远的情况下,他一定走不远。

2、“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这是当初刘备得到诸葛亮所发出的感叹,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诸葛亮也的确是一转了刘备起初的劣势。

3、政军统帅的诸葛亮不善于纳谏,不能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以致做出多次错误决策:

4、据史料记载,李严是被自己作死的,重大的一个原因是,蜀军北伐时,李严本负责粮草押运,因碰到大雨天道路泥泞,他怕耽误工期受到处罚,就怪罪诸葛亮北伐,迫使诸葛亮退兵,转而又在刘禅面前说,军中粮草充足,不知为何诸葛亮要退兵?在此情景下,诸葛亮将李严给他的书信拿给刘禅看,并趁机弹劾李严,结果李严被废。

5、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主要之数伐曹魏,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是封建中国士子“为师”、“为将”、“为相”的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化身。诸葛亮一生辉煌,鲜少有人论及他的失误。然而,为什么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先灭亡?细读《三国演义》及《三国志》后不难发现,诸葛亮也有不审时度势、穷兵黩武、用人失误等多方面的缺憾。领导对组织管理的好坏具有决定性影响,是组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目标的领跑者。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在领导行为上的战略失误、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当用人、不善授权、不善纳谏等领导过失,导致蜀汉先灭亡。诸葛亮的种种管理失误为现代中高层管理者带来诸多启示。

6、只可惜在后来,关羽和荆州发展起来的三万精兵全数被东吴歼灭了,而蜀汉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一部分精兵又在夷陵之战损失殆尽。

7、首先,罚不平。关羽华容道放曹操,事先立下军令状,但因刘备求情“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赎罪”,诸葛亮就饶了关羽,放纵了关羽,以致后有荆州之败。

8、于是,他命张郃率魏军主力大约4万继续西进救援陇右,命郭淮率约5千精兵从陈仓狭道实施奇袭,迂回祁山蜀军侧背,自己率2万人马进至郿县,压制赵云。

9、事实也真如周瑜所料想的那般,曹操所携带的兵马也不过在二十万。而且当周瑜所携带的三万精兵和刘备的兵马在与曹操的第一次碰撞时,便是孙刘大获全胜。

10、因此,当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出兵北伐的时候,他有两个战略选择,西北方向的陇右和北方的关中。

11、后做出令关羽攻打樊城的决定,结果樊城未下而荆州失守,关羽败亡。刘备听说关羽被杀,执意出川讨伐不该讨伐的东吴,破坏联吴抗曹战略决策,诸葛亮仅点到为止也没有拒理力谏,以致刘备之败。本来刘备进位汉中王后,诸葛亮应建议立即调整兵力部署,加强荆州的防卫力量,才是执行隆中决策的正确方针。诸葛亮战略失误,使荆州地失人亡,因而夭折了隆中战略。

12、“以逸待劳,以饱待饥”,这无疑是对曹魏好的选择。只要固守要害,坚守不出,任你有近妖的才智,也终将会因为粮草断绝的问题退兵而去。

13、有学者曾评价诸葛亮的北伐,“总体上可谓略有小胜,然得不偿失,劳而无功。”

14、之后曹操更是各种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做俘虏做到这份儿上,可见关二爷的确是个人才。

15、刘备兵败当阳,前途未卜,诸葛亮为了联合江东孙权,孤身一人出使东吴,说服孙权和刘备联合抵抗曹操。

16、库叔认为,马谡死的一点也不冤枉,因为他犯了一个军人不能容忍的错误。

17、陇右平均海拔在1000多米,其与关中分隔的界山——陇山海拔更是达到2000米,对海拔仅500米的关中平原成俯视之势。蜀国一旦夺取陇右,一能与汉中连成一片,对魏国形成包围,并呈居高临下之势,战略态势将极为有利。

18、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之后,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汉中,开始谋划北伐。

19、长坂坡一役,为免罗平安遗失刘备妻儿的死罪,赵云单枪匹马杀入曹营救回甘夫人和幼主刘禅,从而一战成名。

20、而诸葛亮虽然不能真的料敌制胜于千里之外,他也还是很具备军事才能的。

五、诸葛亮害死赵云了吗

1、作为一个专业的历史研究者,章太炎也并非信口开河,他在文中也表述了支撑自己这个观点的理由:

2、文聘苦思之下,寻得妙计,立刻让城中的百姓和士卒们全部隐匿起来,自己也躲在府衙之中,不肯露面。

3、.赵云是刘备的眼线

4、攻取陇右有极大的战略价值。

5、其后诸葛亮虽然休养生息数年,蜀汉的军队数量有所恢复,但是没有经历过太大战役的兵士们又怎么可能具备太高的战斗能力。

6、周瑜先是分析了一下曹操的形势,认为他根本不可能坐拥八十万大军,所率领的中原军队多只有十数万,而且是久经战场的疲惫之师,即便是得到了刘表的遗产,也不会太多。

7、理由之李严与诸葛亮都是刘备的托孤大臣,同样执掌军事,结果李严却被废为平民,章太炎认为诸葛亮是以“严明法律”打击政治的对手。

8、一定不能亏待自己的两位嫂嫂;

9、既然,曹魏与蜀汉之间的战争是必然要打起来的,还不如将主导权拿捏在自己的手中,以攻为守,但这也并非以弱抗强的根本之策。

10、这里只讨论演义,按照先后顺序排列。

11、理由之一是诸葛亮作为谋士远见卓识,足智多谋,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此一个颇有远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怎么可能看不出关于所面临的危机,但他知道关羽的危机却不设法救他,显然是有别的考虑,因此章太炎认为,诸葛亮料想如果关羽不死,将来一定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阻碍他在朝中主政,因此想借机除掉他。

12、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13、每日早起晚睡,凡是二十仗以上的责罚,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一日所食不到几升。如此这般地操劳,他又怎么可能长寿。

14、其次,赏不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与邓芝为疑兵,因诸葛亮错用马谡,北伐失利。赵云、邓芝在兵弱敌强的形势下,“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退军无损失,却被诸葛亮贬为镇军将军。

15、刘备跑到荆州的时候靡芳也一直跟着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家有钱,在哪里生活都无所谓。曹操南征的时候刘备遭遇了长坂坡兵败,家眷再一次流失在战场上。这时候赵云单枪匹马冲到敌占区救她们,而靡芳看见之后居然告诉刘备赵云北上投敌!他知道赵云的勇武,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刘备舍弃赵云,再次为曹操除掉大敌,幸好赵云在长坂坡大发神威,带着阿斗安然无恙回到刘备身边。

16、这样,魏军在关中方向也不过集结了6万多兵力,并无制敌把握。

17、其实演义中罗贯中把每个人都描画的很神,主要还是为了要深入人心为主.而真实历史上诸葛亮的确是人天才,而赵云也不差,不要认为赵云没有列入五虎将之一就认为他不被刘备信任,地位还不如魏延,那是错误的理解,历史上赵云是个禁军统领,而这个职位是管内政的,非亲信是不能担任这个职位的.所以历史上刘备是信任赵云的,而赵云为蜀国立了不少汗马功劳.当然我们还是要以真实的历史为主.

18、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蜀汉的大权和重责都担负在了诸葛亮的肩上。

19、第一件事,诸葛亮南屏山借东风,让赵云接应。

20、许多人都曾记得《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其中无不表露出诸葛亮惊人的才识,可这件事却是与诸葛亮毫不相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