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12-07 10:33:31 浏览

一、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1、如果他赢得这个官司,就是他所蔑视的雅典民主的胜利,因为这个体制并没有迫害这个城邦的英雄人物。所以他要不断挑衅陪审团,以死证明雅典民主是错误的,而无罪释放只会证明他反对的东西的正确性。

2、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一脉相承,但是思想不同

3、审判制度:定罪与量刑程序相分离

4、苏格拉底比较倔,为了证明神谕的错误,他就始终辩论,辩论越多,得罪的人就越多,吸引的人也越多,年轻的人愿意跟在他身边,看他怼别人。

5、苏格拉底认为,肉体和灵魂是可以分离的,一般的人会将肉体的快乐作为活着的目的,而哲学家会将肉体和灵魂分离开来,他主张哲学家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不要沉溺于肉体的快乐,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灵魂。进而他认为拥有高尚的灵魂的人正是那些有德行的人。

6、他说他的一生是幸福的,没有人会比活得更幸福,因为他真正活过。

7、他也发现了,他确实比其他人聪明,因为他好歹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而其他人还一无所知。

8、审判苏格拉底的时候,由陪审团的500人投票决定是否处死苏格拉底。

9、(3)针砭时政,着意培育俊才,意图振邦兴国。

10、自从我接触了西方的两个人之后,我对孔子就没有了信心。这两个人,一个是苏格拉底,另一个是耶稣基督。一个给我逻辑理性的思维能力,一个给我以人生的信念。在这两个人面前,孔子其实真如文化的侏儒,思想的驼背,立不高,也站不稳。要让我再回到孔子那里,其实已经是很困难了。这种感受,有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样,一个人站在更高的山峰上看过了风景,再要站到一个土堆上来观风景,就会了无生趣。

11、审理程序:投票表决规则

12、这位医生问那些临终的人,他们生前有什么遗憾。

13、他的实践哲学使命的活动有现实的政治目的,表现为以下四点:

14、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虽写下大量有关苏格拉底的文字,但仅仅在《第七封书信》里顺带提及“三十僭主”。虽提到克里提亚,但对其罪行却轻描淡写,对亚西比得更是一字未著。不仅如此,此两人还被安排为大量哲学对话的主人公。同样地,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也仅一次间接提到雅典人对克里提亚、卡尔米德和亚西比得等人的怨恨。不难想见,柏拉图、色诺芬是想要让苏格拉底与其贵族弟子脱钩,以证明其清白无辜。这些人的确犯了罪,但那是其秉性使然,与苏格拉底的薰染无关。问题是,为何柏拉图和色诺芬在克里提亚和亚西比得等人问题上如此讳莫如深?二人到底有何难言之隐?

15、毒性发作后,他躺在床上,平静地闭上眼,等待死亡的降临,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对朋友说:

16、所剩的时间不多了,你们就要指责那些使雅典城蒙上污名的人坚称我是位智者,其实并不是。如果你们再等一段时间,自然也会看到终结一生的事情,因为我的年纪也不小了,接近死亡的日子实在也不远了。但是我并不是要对你们说话,而是要对那些欲置我于死地的人说话。

17、还记得《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吗?

18、同胞们!我告诉你们是谁置我于死地吧!而在我死后不久,天神宙斯将处罚你们,比你们加害在我身上的更加残酷,虽然你们认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需要负责,但我敢事实正相反。

19、老年苏格拉底意识到青年对城邦前途至关重要。他的弟子中涌现一批学术英才,除柏拉图、色诺芬(Xenophon)外,还有后来成为小苏格拉底学派三家的主要代表。他为希腊的学术文化培养了一批俊才。

20、讲到这里,你大概已经有了答案:苏格拉底到底是被雅典的陪审制度害死的,还是他自己一心求死。所以,苏格拉底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雅典的司法制度和民主制度。

二、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

1、除了柏拉图和色诺芬以外,苏格拉底同时代的人为他画的形象就只有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了。他为苏格拉底写了一部喜剧《云》,还在其他的几部喜剧中让他出场。阿里斯托芬是苏格拉底的朋友,但是作为喜剧诗人,他对苏格拉底作了无情的嘲弄,在舞台上出现的苏格拉底成了一个丑角式的人物,实在有损这位哲人的尊严。至于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有关苏格拉底的一鳞半爪,已是相隔两代以后写的了。

2、苏格拉底的求知理念,比老子相差很大一个层次。

3、老子《道德经》认为,“求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求学的阶段知识是越来越增加的。但求知的过程是物极必反的,当知识达到相当高度后,就进入求“道”阶段。在求“道”阶段,求知的欲望会越来越少。到后来达到没有求知的欲望,就进入了“无为”的境界。

4、他先后几次上战场,是战场英雄,可是他并没有沉迷于名声,就算在战场上,他也随时思考,随时寻找。

5、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真正地活过。

6、实际上,这种方式特别有利于被告人。比如,英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陪审制。当年因为社会治安状况恶劣,所以重刑主义倾向十分严重,即便是盗窃几便士的轻微盗窃犯罪人,也要被判处死刑。

7、2011年1月15日星期六

8、我对自己说:在他们那里你就会马上露原形了,就会发现自己比他们无知了。于是我就拿出几段他们得意的作品,请教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心想他们总能教我点东西。你们相信吗?我几乎不好意思说出真相,可是必须说,在座的诸位几乎没有一位不比他们强,哪一位都能对他们的诗谈出些道理,就是他们本人说不出所以然。

9、也许时间的间隔,使亚里士多德具有了历史的眼光,不像他的老师柏拉图那样五体投地拜倒于太老师的脚下。但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他在哲学根本问题上同他的老师有分歧,所谓“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说真的,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放在一起参照来读,仿佛是旁听一场针锋相对的哲学和政治辩论。亚里士多德提到苏格拉底的话不多,而且散见各处,但对于我们了解苏格拉底不无帮助,因为亚里士多德同当时的苏格拉底崇拜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以一种极为严格的态度来看待苏格拉底对哲学的贡献。

10、苏格拉底好像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于是,他就提出了一个罚金的建议,不过这也有点故意挑衅的味道。因为他建议的罚金数额居然是:1迈那。

11、可是,苏格拉底是怎么想的?当他听到有220个陪审员认为他无罪之后,竟然有些意外,甚至还有点失望。苏格拉底有个学生叫色诺芬,他说苏格拉底的本意是想在法庭上激怒陪审团给他定罪。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仍然有这么多人觉得他是被冤枉的。你说苏格拉底的死能归咎于雅典的陪审制度吗?当然不能。

12、他驳斥指控他的两条罪状,就自己的使命和活动作了长篇剖白,否定那些政治性诬蔑:他是神赐给雅典的牛虻,雅典人伤害他就是伤害他们自己。

13、他年轻时正当伯里克利的黄金盛世,在浓厚的文化气氛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丰富开阔的知识。他年少时曾向伯里克利的老师达蒙学过音乐,修习过几何、算术和天文等学科,17岁时“成为自然哲学家阿凯劳斯的弟子”,师生过从甚密,他29岁时“同阿凯劳斯一起离开雅典去过萨摩斯”,参加对此叛乱之岛的军事封锁。

14、“我试着劝告你们每一个人,不要老惦记那些有实际好处的事物,要时刻想想你们的灵魂。”

15、历来史家对这一西方思想史上的重大冤案与悲剧见解纷纭、莫衷一是,争议在于两个问题:一是控告和处死苏格拉底的真实原因究竟何在;二是如何理解苏格拉之死的意义。这实质上涉及如何评价苏格拉底的政治态度和哲学思想。

16、但大的快乐还是花时间在那里研究每个人,像我在这里做的一样,去了发现到底谁是真智者,谁是伪装的智者。判官们啊!谁会失去大好机会不去研究那个率领大军对抗特洛亚城的人?或是俄底修斯?或是西绪论福斯?或者其他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人。跟他们交谈、联系,问他们问题,将是大的快慰。当然了,那里的法官是判人死刑的,因为住在那里的人在其他方面是比住在这里的人快乐多了,所以他们是永生不朽的。

17、那么,苏格拉底饮下毒酒还是不是为了维护雅典法制的尊严呢?

18、第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结果,任何事情,都会有结果,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结果好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对于不好的结果,也要有勇气去面对。

19、苏格拉底没有抱怨,没有大吵大闹,依然很平静,他问监刑官该如何做,对方告诉他,喝完毒酒,好在狱中散散步,有利于毒性发作,等到毒性发作之后,再躺下。

20、他相当于西方的孔丘,不仅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新的时代,还因为他们都一样没留下任何作品,他们的思想都是通过弟子记载下来的。

三、苏格拉底被杀

1、在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审判和处死,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一样,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这两次审判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当时都没有法院案宗或任何其他正式记录,起诉方面也没有正式的诉状留下。有关审判的全部情况都是他们两人的忠实弟子后来转述的。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他们同时代人关于他们受审和处死情况的独立和客观的记述,甚至连一鳞半爪的暗示也没有。

2、在另外一些人眼里,苏格拉底是一位行为举止怪异的人,甚至有点患了癫痫病的样子,苏格拉底相貌丑陋,并且总是衣衫褴褛,赤着脚走路,满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整日游走在雅典街头找人辩论,经常说的他人哑口无言。他很少喝酒,但是酒量奇大,从不喝醉。他用灵魂控制着自己的肉体,抵制着欲望,就是爱情也是“柏拉图式”的。从这些描述看,苏格拉底身上有未来斯多葛派和犬儒学派的影子。斯多葛派认为品德是重要的,犬儒学派则鄙视富人们的生活。苏格拉底整日衣衫褴褛正好符合这一点。

3、回首苏格拉底的一生,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注重精神的生活,他家有钱,可是苏格拉底却不在乎物质上的享受,喜欢赤脚行走。

4、我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辩护生存。因为不管是我还是任何其他的人,在审判或打仗时,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逃避死亡,都是不对的。在战时,一个人如想逃避死亡,他可以放下武器,屈服在敌人的怜悯之下,其他尚有许多逃避死亡之策,假如他敢做、敢说的话。

5、我一个接着一个地考察人,并不是没意识到自己激起的敌意。我也曾为此悔恨、畏惧,但我不能不这样做,因为我应当首先考虑神的话。我心里想:我必须把所有显得智慧的人都访问到,把神谕的意义找出来。我对你们不能不说实话,公民们,我向你们发誓,凭着大神发誓,我看来看去,发现那些名气大的人恰恰是愚蠢的,而那些不大受重视的人实际上倒比较智慧,比较好些。

6、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雅典司法制度中的定罪与量刑程序的关系。

7、这世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代价。

8、公民们,就是这一查访活动给我树立了那么多凶险毒辣的敌人,也是这一活动使我得到了"智慧的人"的称号,因而受到人们的诽谤。因为旁观者总以为我既然指出别人缺乏智慧,那个神谕的用意是说,人的智慧没有多少价值,或者根本没有价值。看来他说的并不真是苏格拉底,他只是用我的名字当作例子,意思大约是说:

9、审理程序:量刑辩论制度

10、其实,即便他定罪阶段的机会丧失了,苏格拉底也未必一定要面对死刑的命运。

11、老子的人生结局则是辞官回乡,得以善终。

12、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苏格拉底又以他的实际行动表示了对法庭的蔑视而更进一步激怒了陪审团。他首先是拒绝提出反建议,认为“提出任何刑罚一举本身就是承认有罪。”继而他又狂妄地建议的刑罚是宣布他是公民英雄,在今后余生中由市政府免费供他一日三餐!而按惯例,只有值班的市政议会成员、外国使节、公民、奥林匹克优胜者和保卫城市和民主的功臣才享有可以在市政厅免费用餐的殊荣。

13、直到监刑官把毒酒递给他,他还平静地问,能不能用一点酒,祭奠一下神明。

14、因为他觉得自己没罪,逃跑不符合自己的作风,再说,他觉得哲学就是预习死亡,所以作为哲学家,怎么能在死亡面前逃跑呢?

15、这些分歧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的分歧,而是牵涉到雅典人当时所享有的民主和自治的权利的基础本身。苏格拉底所宣教的“智者统治,别人服从”的极端蔑视民主和自治的学说,都是与这种权利背道而驰的。

16、虽然苏格拉底是为了唤醒雅典的愚昧促进雅典进步,而批评雅典的传统宗教和思想。但他的行为过激得达到被法院处死的程度,这与中国的老子得以善终相比,他的行为和思想水平还差了许多。

17、为了找到答案,他不喜欢大自然,反而喜欢到人群里去,因为草木无情,教不了什么,可是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却能教他很多。

18、第二轮的投票,大多数人都投了让苏格拉底死的票。

19、第一轮投票,票数相当,可苏格拉底却觉得惊讶,他继续讲“大实话”:

20、随着探索的深入,苏格拉底名气越来越大,他向人问问题,往往能让人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原来自己真的无知。

四、苏格拉底有名的一句名言

1、当时的投票表决规则,其实对苏格拉底也是有利的。

2、第真希望我没有花那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3、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大约20岁时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后跟随苏格拉底8年,是苏格拉底的忠实信徒和亲密朋友。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诬告并处死,株连到柏拉图,柏拉图被迫离开雅典流亡国外,达12年之久。

4、但是斯东令人钦佩的是他在70高龄之后,为了继续从事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理论探索,居然重新拣起大学时代的希腊文学习,以求能够不必依靠译文而直接阅读希腊哲学的经典著作。把言论自由起源探索到希腊古典文明时代,是因为斯东认为“古代雅典是思想及其发达的自由空前发达的早社会,在它以后很少有可以与之相媲美的。”但是他越是学习希腊文,希腊诗歌和文学,“越是爱上了希腊人,苏格拉底在法官面前受审的景象越是教我痛心。作为一个民权自由派,我对此感到震惊……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污点。在这么一个自由的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的原则)呢?”

5、在对待人之必死的死亡态度上,苏格拉底不知比孔子高明了多少倍。那个口口声声回避死亡问题的孔子,只会反复地对人讲:“未知生,焉知死。”一生不敢面对死亡的孔子,虽然寿终正寝,却也只比受到审判而被处死的苏格拉底多活了三岁。但是,那境界的高低,何止天壤云泥之别。

6、雅典民主还做过其他傻事,仅举两例说明。

7、“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8、B解析:材料强调“好人”,而不是“神”,故A项错误;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表明了他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B项正确;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追求永生,体现的是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故D项错误。

9、公元前三九九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的一个人民法庭判处死刑。其时,雅典人正在装点海船,准备次日前往提洛岛祭祀阿波罗神。传说当初雅典王子提修斯自愿作为七对被迫献给米诺牛的雅典童男童女之前往克里特岛,决心解脱强加在雅典人身上的诅咒。在临行之前,雅典人许愿说,如若他们返还,将每年前往提洛岛祭祀阿波罗神。对此种神圣的宗教祭祀活动,城邦依例认真对待。为城市洁净,一律暂缓处决死囚。苏格拉底乃被投入监狱,等待祭祀结束后处决。其间,弟子们轮流探监,陪伴老师度过后的日子。于是,便有了柏拉图记载苏氏狱中言论的那几篇的对话录。约摸一个月后,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在众位弟子面前饮下毒鸩,从容就死。

10、下一步,我要向你们预言到底是谁判我的罪,及你们未来的命运如何;因为人在将死之际,通常就成了先知,此时我正处于这种情况。

11、在后的“辩词”中,苏格拉底说:

12、以我的现状而言,年纪又大,跑得又慢,已经被二者中跑得较慢的死亡追上了,而我的原告虽然身手敏捷,但由于行不义之事而被跑得较快的罪恶追上了。我离开这个法庭的时候将去受死,因为你们已经判我死刑,而他们离开这个法庭的时候,事实本身判明他们堕落的、邪恶的。他们接受他们的判决,就像我接受我判决。”(同上书,第29页。)还说:“如果人死时毫无知觉,而只是进入无梦的睡眠,那么死亡真是一种奇妙的收获。”(同上书,第30页)后苏格拉底说:“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到了,我***,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同上书,第32页)

13、他也不喜欢讲道理,只喜欢骂人,对敢于创新,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向来就是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什么“朽木粪土”、“小人哉”,这种作风使得现在他的传人也是充满了脏言秽语。除了骂人,一点道理也不会讲。

14、但这个罪名毕竟不够给力,得有些尺度更大的罪名才行。既然克里提亚、卡尔米德和亚西比德等一大批贵族青年追随苏格拉底,后来又对城邦犯下了大罪,为什么不能说他“败坏青年”?我们并不是因为他参与了屠杀民主派才起诉他的。但这种指控看似绕过了“宽恕法令”,却毕竟仍有点牵强。起诉者既不敢把真实动机抖露出来,只好将就用一个看似间接的罪名。这应该是第一轮投票判他有罪者不占多数的主要原因。

15、这话就是说,你们不要老想着什么名啊利啊的,你们的灵魂比这些东西更重要。

16、我们且来看看雅典所信奉的是什么神祇。古代希腊的人民除了信奉奥林匹亚山上的神祇以外,整个城邦还信奉自己专有的神祇。在雅典是“说理”女神倍多和议会之神宙斯阿戈拉奥斯。这是雅典民主的象征,苏格拉底不信奉这两个神祇是出于他对雅典民众和议会制度的蔑视。公元前404年独裁专政克里底亚斯的主要副手查尔米德斯是柏拉图的叔伯(舅),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曾表示在议会上讲话有些胆怯,苏格拉底教训他道:“有智慧的人也不会使你害羞,然而你却不好意思在一批笨蛋和傻瓜面前讲话!”然后他一一列举这些笨蛋和傻瓜是“漂洗羊毛的、做鞋的、盖房的、打铁的、种田的、做买卖的、或者在市场上倒卖的,他们除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外什么也不是……而你却对这些……人讲话感到胆怯?”

17、成功思想上的层次差距

18、后人心目中的苏格拉底的哲人形象大部分是柏拉图所创造出来的。直到今天,我们无法知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有多少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有多少是柏拉图妙笔生花的结果。柏拉图原来想从事戏剧创作,但在一见到苏格拉底之后就拜倒在这个老头子的脚下,转而从事哲学的探讨,为了表示决心,还烧掉了所写的悲剧诗作。可是他并没有丢弃他的文学才华。正是靠柏拉图的文学才华,苏格拉底才得以在西方文明史上占据不朽圣人的地位;但也是靠苏格拉底的如簧之舌,柏拉图的著作才得以世代传诵。

19、苏格拉底说:难道你不认为我一辈子都在进行着这件事情吗?

20、后我去访问工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确实一无所知,相信会发现他们知道很多好东西。这一点,我可没有看错。因为他们确实知道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在这一方面他们比我智慧。可是,公民们,我发现那些能工巧匠也有同诗人们一样的毛病,因为自己手艺好,就自以为在别的重大问题上也很智慧。这个缺点淹没了他们的智慧。所以,我就代表神谕问自己:你情愿象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没有他们的无知呢,还是愿意既有他们的智慧,也有他们的无知?我向自己和神谕回答道:还是象我原来那样好。

五、苏格拉底为什么死刑

1、控告者后要求将苏格拉底判处死刑,根据当时雅典法律,法庭允许被判罪的人请求宽恕、以流放代替死刑,这样也就达到将当权者憎恶的“牛虻”逐出雅典的目的。

2、老子主张不争、尚柔,主张不与人相争,做事要柔和。这样的做法是不吃苦的。这是比苏格拉底更高层次的做法。

3、古希腊卓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苏格拉底一生不断探索真理,因为善于辞令,常常把那些自认为知识渊博的浅薄之辈驳得目瞪口呆,因此他在广大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可不幸于公元前399年被民主派贵族以煽动青年、污辱雅典神的罪名当众受审,处以死刑。

4、而且,如果定罪和量刑程序合二为也会导致没有办法进行真正的量刑辩论。因为被告方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定罪问题的论证上,而无法在定罪问题尚无结论的时候,花费更多精力在量刑辩论上。在有限的庭审时限内,律师必须在无罪辩护和量刑辩护中进行选择,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5、在平时的情况下,宽容的民主制度可以允许这位哲学家在市场上大放厥词,甚至可以把他当作笑料,但是一旦雅典民主政体本身的存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像公元前411年,前404年、前401年两次被独裁专政所推翻和一次有被推翻之虞的时候,雅典的民主派不免慌了手脚。尤其是在独裁专政政权的中不乏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如克里底亚斯之流。因此即使在独裁专政被推翻,民主政体得以恢复之后,看到苏格拉底依然纠集一批年轻狂妄的富家子弟于他门下宣扬反民主的学说,老笑话就不再可笑,恼羞成怒的雅典民主派就再也坐不住了,由三个公民出面,对他提出了控告。

6、但对于那些赞成我无罪的人,我愿意趁此时法官正忙着,我还有赴刑场之际,跟你们谈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我死前陪着我吧!

7、雅典历史上,有很多人是被起诉以后潜逃,让司法抓不到的,普罗泰戈拉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选择主动自我流放。

8、西方文明史上,除了对耶稣的审判和处死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审判,像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一样给人带来如此深刻的反思。苏格拉底饮鸩自尽,杀身是否成仁?他是为了什么而牺牲的?为了他的学说,还是信仰?古代雅典是思想及言论自由空前发达的社会,为何会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雅典怎么不忠实于自己的原则?

9、(4)他教育的对象以青年居多,想用他的哲学塑造年轻一代,以寄托他的理想。他在雅典的街头巷尾、竞技场所谈论时,周围常簇拥许多青年子弟,教育青年如何培养他们的美德常是他的谈话主题。

10、苏格拉底同朋友和学生们说,具有哲学精神的人不惧怕死亡,但是不能自杀,因为自杀是违法的。他还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说人就好比是囚犯,时间就好比是牢狱,囚犯不能私自逃出牢狱。他还把人比做牛马,把神比做牧人,没有牧人愿意自己的牛马死去,这些解释带有的基督教思想。

11、要解开谜团,还得对雅典民主作个考察。事实上,前5至4世纪的激进民主是苏格拉底审判的一个极关键的因素。何谓“激进民主”?Democratia。从字面上看,它很像democracy,但内涵并不同。这是一种由群众通过公民大会、公民法庭等直接行使军事、政治、外交、法律和祭祀大权的氏族民主。其与现代民主的大区别是:公民不仅参与军政首脑的选举,而且直接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在现代民主中,公民只是选举出议员和行政首脑替他们立法和行政,并不参与也不可能直接参与立法和行政。换句话说,希腊民主是直接民主,现代民主是间接民主。直接民主只有在共同体规模很小的条件下才是可能的。

12、苏格拉底的名声固然是由柏拉图一类拥虿构建起来的,但在文明史上,一个大哲人竟然被法庭判刑处死,终究还是一件的事。

13、反之,如果死是从这里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说法如果正确,那么所有的死人都在那里,判官啊!那又有什么是比这个更伟大的幸福呢?因为假如死者到了阴府,他就可以摆掉那些把自己伪装成法官的人,而看到真正的法官在黄泉当裁判,像弥诺斯、刺达曼堤斯、埃阿科斯,特里普托勒摩斯,及其他一些半神半人,跟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

14、公民们,即便你们觉得我下面的话很夸张,也请你们安静地听一听,因为那话并不是我说的。我要告诉你们,那是一位值得你们尊敬的人物说的。我要为你们引一位值得信任的证人来作证。

15、苏格拉底被告上法庭,可是他有什么罪呢?

16、他在申辩中说,自己一生,做的事情都是正当的,如果人家要他闭口就可以放过他,他也不会答应。

17、由上可知,当时审判他的一个重要根由在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及其社会影响,撼动了当时的一些政治信条和传统道德观念。他对当时民主制的抽签选举办法和当权者不满,确实有所批评,但并不从根本上反对民主制,而是意图通过选贤任能来改良它,其实他对贵族寡头制和僭主制则是从根本上反对的。

18、法治要求慎用死刑。在大卫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中,主人公裸露的瘦弱身子衬托出坚强的意志,一边高举左手对弟子们谆谆教诲,一边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酒杯,老师的淡定无畏和学生的聚精会神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本是恐怖的死亡场面,震撼人心。

19、后只剩一个机会了。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以后,雅典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神明的活动,所以死刑执行就要延期。就在这个空当里,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历史上的故事。一群苏格拉底的朋友、学生前来看他,不断地劝他抓紧机会出逃,甚至已经帮他准备好了资金,规划好了出逃路线,但这后一个机会,苏格拉底也放弃了。

20、结果,我一开始同他谈话,就不能不想到他实在不智慧,尽管很多人以为他智慧,他也自以为智慧。因此我就试图向他说明,他自以为智慧,其实并不真智慧。结果他恨我了,当时在场的一些人听到我的话也恨我了。于是我就离开了他,心里暗想:好吧,尽管我并不以为我们人中间有谁知道什么真正美、真正好的东西,可我还是比他好一点,因为他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