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优缺点【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12-11 13:20:57 浏览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优缺点

1、新教育的功能:一是改良个人之天性,二是养成团队合作的好习惯,三是传承的文化,四是成就教师自己的事业,让教师自己感受到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愿意沉下心来将这件事情做好。

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反对孤立的、单独的学校教育,而是将生活和社会都视为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把教育、学习、实践三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3、陶行知提出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先建立良好的习惯。陈鹤琴认为,幼稚园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

4、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5、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6、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7、都反对传统教育中的“读死书,死读书”的观点

8、*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生,并与同事共同过民主生活,以造成民主的学校。

9、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0、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1、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12、外敌入侵致使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机需从培养儿童抓起

13、3年之后学成归来。在众多同学谈理想,谈人生的时候,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目标“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大文豪,多了个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教育家。

14、教师要将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合教学理论教给学生,而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实现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终形成能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促进身心的共同发展。

15、陶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16、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曾经改名为陶知行。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后又改名为陶行知。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与时俱进,发展变化,不断前进。

17、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和全民意识(宏观教育)

18、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19、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20、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有哪些

1、儿童劳动教育的目的是“谋手脑相长”

2、1980年3月,该馆经整理后重新开放,共展出照片120幅,遗物、遗著200多件。

3、提倡民主型、开放型、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新教育(微观教育)

4、当前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突出,高度工业化带来的都市繁华与现代生活方式,使农村青年离村倾向强烈,在农村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离开家乡而不返回,成为一种常态。“回归”的主题,似乎正在被人们遗忘。在此种“趋势”与“潮流”下,乡村振兴战略的真正实现,需要乡村工作者长期的艰辛付出。从的视角,应当赋予乡村工作者强大的工作动能;对乡村工作者自身而言,则要立志做“时代逆行者”,养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素养,怀着振兴乡村的“使命感”,肩负复兴农村的历史重任,“用心”去做乡村工作,才能抗拒城市的喧嚣,深入农村,扎根农村,以苦为乐,此亦是陶行知“爱”的思想的时代体现。

5、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曾经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陶行知从培养人才的高度,将‘‘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塑造能服务于大众的“真人”作为教育培养目标,将“真教师"作为教师学习的楷模。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6、周家庄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7、“教学做合一”这一儿童劳动教育的根本指导方法是由“教学合一”演变而来,之后加上的“做”成了“教”与“学”的中心,“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教学做合一”理论包括三方面:

8、陶行知倡导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国民。“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立”就是能自衣自食,不依靠别人。“自动”就是自己主动是发自内心的意愿,是“天下之乐而乐之”的内在表现。

9、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郭沫若曾经评价陶行知说:“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布莱恩•库朋也曾高度评价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虽经历史的打磨,至今仍不失其教育价值,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本期就让我们走近陶行知,靠近一种思想,重温一种精神。

10、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11、以生活为中心,师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为生活和教育的出发点,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师生要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人人都应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

12、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这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很是有启发。就从小学的课本上来看,教材中的课文越来越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开始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再看课程的设立,多了综合活动、校本课程等综合课;后看学校的制度,逐渐从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律,通过与社区合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校与社区结合,让学习与生活结合。

13、其陶行知提出的“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乡村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等教育思想,对于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作用。陶行知从事乡村师范教育,他希望培养出乡村农人和儿童敬爱的老师。为此,他提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的主张,他说,“我们做乡村工作的人,必先农民化,才能化农民。我们与农民共生活同甘苦,才能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他认为,好的乡村教师,当是“全能型”的乡村人才,第一要有农夫的身手,第二要有科学的头脑,第三要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乡村教师有了农人的身手,能够做农人的工作,就容易做农人的朋友,可以了解农民的困苦艰难和一切问题,进而帮助他们。

14、陶行知认为,小先生制能够解决师资不足、经费缺乏的问题,是穷普及教育重要的钥匙,能够帮助群众在谋生的同时进行文化学习,也能够促进女子教育的发展。

15、“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的教学观。

16、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人民性和广泛性是强烈的。他为人民办教育,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要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他所说的“爱满天下”就是解放全人类,他所说的“平民化”就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性。

17、解放儿童的时间一般的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考试使得儿童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结果就使得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问,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其创造力。因此,“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18、作品名称:出版时间

19、山海工学团创办于1932年的上海郊区,是陶行知乡村建设理想的又一个实践。

20、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优缺点是什么

1、杜威:教育理论的重心分为儿童,活动以及经验三部分。

2、校庆特辑|各院部举办9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3、出版时间:1936年11月初版本扩展资料陶行知纪念馆:

4、时的教育状况,对新教育、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做过比较深入的讨论。

5、陶行知说:新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对于教育,要有信仰心、责任心、同理心、要有开辟精神和试验精神。

6、陶行知说,的教育家,“一是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另一个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勇于实践和探索。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拓精神。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辐射给他人或其他地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7、杜威:自工业革命后,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8、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是教育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

9、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10、*不能用人的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希望你们能用人的长处,而又帮助人克服短处。

11、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12、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13、陶行知儿童劳动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4、出版社:上海大众文化社

15、学做真人(德育、发展)

16、*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17、我们需要学习的行知精神:一是无私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先生的名言,他的一生忠实地履行了这一名言。二是艰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务实精神。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的十分重视社会实践的理论。四是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

18、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19、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20、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四、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看法

1、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来改名为晓庄学校。在这所学校中,陶行知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希望从乡村教育入手,寻找改造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出路。

2、为此,陶行知大力提倡儿童自治,他在《重视儿童自治》中提到:“积极办法,重在儿童自治。如巡察团、图书馆、园艺、音乐等,皆可指导儿童逐一组织。即以园艺一项而论,儿童自身经历之后,于以知爱护物力、重视劳动。”同时,他也为抗战“教学做”做努力,组织小孩子建立工学团,“工便是养活自己,学是了解自己,而团便是保护自己。”瑏瑤指导儿童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学习,自己生利。在劳动中认识到农民的辛苦,在劳动后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儿童们的人格就在不断动手动脑中建立起来。

3、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局限性在于: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混淆了教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教育同实践的本质区别,抹杀了教育、学校、教学的特殊性,否定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理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5、新教师要有要有试验精神

6、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7、小先生教会别人学会知识,也同时教会别人成为另一个小先生。

8、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又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

9、新教师要有开辟精神

10、三新教育、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

11、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12、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因为他是杜威的学生,所以弄明白杜威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思想就会很清楚,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13、在学校里培养学生自治

14、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幼儿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理念,高境界是理念的提升。

15、多元文化之争促使陶行知批判吸收中西方文化的合理内核,以奠定儿童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6、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7、《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从陶行知600多万字的著作中,精心挑选了约200篇基本也是较为重要的教育名篇,其内容包、括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师范教育思想、幼儿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思想和德育思想。旨在通过阅读陶行知这些较为重要的教育篇章,能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较为具体、真切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应用于平时的工作和教学实践中,以期推动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8、出版时间:1928年4月初版本

19、家长愿意把子女送来入校求学

20、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五、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感悟

1、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2、特点是丰富鲜明的:他认为实践是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创造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基本特征,实践即是其核心内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正值中国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陶行知就极力主张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试验教育。然而,尽管清末以后废科举、兴学校,引进一系列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理论与方法,但从总体来看,学校教育并未脱离传统模式,读书做官、书本至上、鄙视实践等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所以教育非但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更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陶行知有三大教育理念,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儿童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劳动生活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5、陶行知认为新学生要有健康的身体:将强身健体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主动地加以落实;要有独立的思想:不人云亦云,具备依据事实作出判断的素养;要有独立的职业意识:能在多样化的实践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依据自己的考分来决定学习什么。

6、陶行知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他以人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和勉人。他形象地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7、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主张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并把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8、教学相长,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9、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10、陶行知出生于安徽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天资就比较聪慧。23岁那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之后跑哀悼美国留学,拜于大教育家、大哲学家杜威门下,研究现代教育。

11、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行是知之始

12、杜威: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13、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14、陶行知先生知识渊博,他用他的才华和毕生精力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创造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有如下三方面

15、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6、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17、实现乡村振兴,建立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社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需要一大批热爱乡村,具备服务农村农业技能与素养的乡村振兴人才。而乡村振兴人才只拥有“科学的头脑”还不够,还应学会大限度地贴近农民,发现农民的需求,进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那么,如何做到“贴近农民”呢?陶行知提出的“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思想极富启发意义。通过掌握“农夫的身手”,先让自己变身为“农民”,在与农民同甘共苦中理解农民,与农民成为朋友,进而了解农民的各项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科学的头脑”。这些思想对于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18、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19、出版时间:1932年4月30日初版本

20、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