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1、荀子,儒家现实主义派代表,继承并发展早期儒学的“礼乐”思想,并吸纳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兼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自然论,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色彩的天道观。
2、主张“克己复礼”,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3、③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的结合;
4、(解析)A.定材料反映了元朝将读书人单独编户,并没有说阻断了读书人上升的空间.B.材料看不出元朝对读书人的待遇有没有实施.C.南宋遗民的记录,过于偏激,认为儒生的地位仅仅高于乞丐,这是对元朝统治者不满的一种表达.不一定符合社会现实.D.材料不能反映出原政府推行歧视儒户的措施.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宋元时期儒家思想演变的基本特点来分析材料.
5、义利思想。“义”是道德教育的高行为准则。儒家德育思想中的“义”要求人们的言行举止应符合道义的标准,要与社会内在规定性的道德规范相一致,“义”与“仁”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一以贯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关于“义”的道德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做到“见利思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旨在强调“义”对一个人道德修养所起的内化作用。儒家学说对“义”的追求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道德追求,也标识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禀赋。
6、|标签:高考历史考点专练
7、C.未涉及学官教授的内容,故C项错误;
8、宗教元素的存在,让儒家思想对所有人都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9、C.设置刺史属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与官吏选拔无关,C项排除;
10、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11、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12、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13、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
14、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5、“中庸文化”是孔孟(儒家思想)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6、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团结;
17、D.察举征辟,儒释道并重
18、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19、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20、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礼说,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来的思想,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通过“仁”、“礼”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2、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3、(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4、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5、儒家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7、李运: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8、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9、B.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正是因为B.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即大一统的需要才回改变对汉初的黄老思想的支持而推行已经适合大一统要求的新儒学。虽然儒家思想内容有了新发展,但这个发展主要还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需要而服务的。
10、仁爱思想。“仁”是道德教育的高道德原则,是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极其重视道德人格教育,针对人生第一课,孔子作出明确回答,“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5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是一种大爱,把仁爱视为人的本性使然与道德价值追求。仁爱精神是儒家学说的灵魂所在,彰显了孔子仁爱思想的本质内涵,将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孝悌是“仁”的本原,是实现“仁”的道德前提,也是成为“仁”的根本之所在。儒家德育思想十分重视家庭德育在孩子道德人格培育过程中的教化与引导作用,以“孝”作为“仁”之本,注重孝道的培养与传承,从而达到归仁的境界。
11、(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12、B.实行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C.儒法已合为一家
13、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14、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15、(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16、对于中庸精神与书法的影响,“中庸精神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国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此外,中庸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一直发挥着或隐或显的作用。
17、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为历代儒客尊崇。
18、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周礼制定之地洛邑成周,乃中国儒学之祖庭。
19、(解析)A.时期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是确立和完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故A项正确;
20、B.经糅合改造成为正统思想
三、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度文库
1、A.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
2、(解析)从材料来看,孔子的思想传承下来不断发展,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都是体现出家国同构的思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不准确,父子间的关系不存在等级问题;
3、“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道德教育的首要目标。儒家德育思想将育人和培育品行放在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仁君。“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2)强调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君子”都应以“仁”的道德原则约束自己,以“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儒家德育学说积极倡导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追求精神世界,塑造“君子”理想人格,培养“君子”型人才。
4、B.蜀地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5、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6、D.儒释道并重是在隋唐时期,D项排除.故选B.
7、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
8、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9、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10、孔子思想的主要核心是仁和礼。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仁: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11、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12、②从本性而言,人的爱都是“推己及人”的。因此,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先爱自己和亲人,在此基础上再把这种爱推及他人。也因此,儒家极重孝道,尊重祖先。这其实是儒家主张从爱自己的源头,爱自己的至亲至近之人开始。一个人,只有能爱自己的亲人,才有余力和能力去爱更多的人。
13、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14、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
15、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16、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17、在人性论上与孟子相对立,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君子、小人都一样,“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
18、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19、儒家文化在元代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专门设立“儒户”阶层,“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
20、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
四、先秦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1、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2、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尊儒的主要措施.
3、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B项错误;
4、(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5、(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6、(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7、(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把儒家思想灌输到法律之中,使汉律的概念更为准确”可以看出汉代法律走向儒家化,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能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把儒家思想灌输到法律之中,使汉律的概念更为准确”.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
8、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
9、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10、B.崇儒尚法,霸王道杂之C.设置刺史,分区监察
11、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仁是《论语》的核心思想。
12、在西周,周天子通过分封制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又通过宗族长来统治各自宗族的人民。其中,分封对象体现的是尊,宗族治理体现的是亲。就这样,周朝高统治者按照亲亲尊尊的原则、通过制礼作乐,建立起统治秩序。
13、C选项错在“建构”两字,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早在西周宗法制就已经建立.
14、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15、注:文章发表于《理论导刊》2020年第7期
1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17、C.三省六部制隋唐才确立;故C项错误;
18、①把你的爱扩大推广,就是仁。《论语》里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把“仁”细化并实践的出来,就需要“仁义礼智信”五常德。“仁政”是儒家的主要政治理念,它通过“礼乐并重”来实现。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没有“仁”作为核心,“礼乐”就只是空架子。事实上,“礼教”只有以“仁爱”为内核时,才是真正符合儒家精神的“礼教”。
19、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20、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董仲舒、汉武帝
五、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的儒学很杂,包括先秦各家思想、巫蛊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的差异。”据此推断,该学者强调董仲舒的儒学()
3、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4、(4)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5、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为历代儒客尊崇。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儒家中道思想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主体,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
6、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7、在汉代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的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8、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9、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是目的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就是强调发展必须围绕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进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才是科学的发展,违背人民根本利益就不是科学发展。
10、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素,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
11、这套思想是老百姓的麻醉剂,是统治者的遮羞布,对老百姓极尽糊弄,对统治者极其友好。这也就是往后两千年,无论王朝如何更替,儒家思想一直稳坐钓鱼台的原因。
1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13、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14、D.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5、(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16、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的必修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17、孟子的“仁政”说,虽已转到新兴地主势力的立场上,但其“仁政”说是建立在“民为贵”、“君为轻”的基础上的,过分突出了小农利益,因而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赞赏。历史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封建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儒学随之有了恢复生机的条件。
18、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19、A.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
20、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