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论语大全原文
1、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2、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自大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开开心心,虽富裕却又爱好礼仪的人。”
5、(译文)孔子说:“君子应该亲近忠诚和讲信义的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6、(译文)孔子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9、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10、(1)罔:迷惑、糊涂。
1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子路第十三
1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5、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16、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17、(注释)(1)齐衰:zīcuī,指丧服。(2)狎:音xiá,亲近的意思。(3)瞽者:盲人,指乐师。(4)亵:音xiè,常见、熟悉。(5)凶服:丧服。(6)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7)负版者:背负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8)馔:音zhuàn,饮食。盛馔,盛大的宴席。(9)作:站起来。
18、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9、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20、(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他们跟从,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是为什么。”
二、孔子经典的十句话
1、听读名著:孔子《论语》乡党第十
2、(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3、(译文)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4、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5、理屈辞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辞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6、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7、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8、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后面的《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
9、《论语》是按篇分而不是按卷,《论语》一共有20篇。
10、(解读)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注释)①而:如,如果。②执鞭之士:古代于拿皮鞭为达官贵人开道或为市场守门的人,代指做下贱差事的人。
13、(注释)(1)纲:大绳。这里作动词用。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叫纲。(2)弋:音yì,用带绳子的箭来射鸟。(3)宿:指归巢歇宿的鸟儿。
14、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5、(注释)①泰伯:也写作“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周太王)的长子。他的两个弟弟依次为仲雍和季历,季历的儿子为姬昌。传说周太土预见到姬昌有圣德,就想打破长子继承王位的惯例.把君位通过季历传给姬昌。泰伯为实现父亲的意愿,他与仲雍一起出走到荆蛮之地(今江苏一带),自号为勾吴,立为吴泰伯,成为后来吴国的始祖。周太王死后,季历继承王位,后来传给姬昌,便是周文王。②三以天下让:指;泰伯出走一间天下;太王死后不回来奔丧,以便让季历继承王位二间天下;季历死后也不回来,以便让姬昌继承王位三让天下。③无得:同“无能”无法的意思。
16、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7、(译文)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8、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三、论语全书电子版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译文)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译文)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5、(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6、听读名著:孔子《论语》泰伯第八
7、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8、(注释)①孙:同“逊”。②固:固陋,寒伧。
9、(译文)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10、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2、(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13、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
14、(注释)①至:这里指意念所至。②谷:古代以谷米为俸禄(类似今天的工资),所以“谷”就是指“禄”。
15、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7、(译文)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8、孔子说:(对任何有益的东西)了解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
19、(译文)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20、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四、《论语》全文诵读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听读名著: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4、(译文)(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5、(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6、(译文)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经常使用以暗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水平,也暗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9、(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10、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1、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14、(译文)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8、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9、(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20、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五、孔子的论语十二章
1、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2、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3、(译文)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19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8、(注释)(1)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2)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0、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见《论语述而》)。
12、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13、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14、(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9、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德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20、大逆不道:犯上:触犯长上;反叛: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