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刊之论的意思
1、误解词语。“逡巡”不是优哉游哉、逍遥游,而是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
2、(解释)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3、(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尚有踊跃于前,懈弛于后,不得已而为狗尾貂续者亦有之。”
4、(示例):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5、(示例):母亲的耳提面命,我时刻不敢忘。
6、(解释):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7、(误用)与“患难与共”不同。
8、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9、(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10、这本著作的结论和观点已是不刊之论.
11、(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2、(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3、提示:贬义词。与“无微不至”的意思有天壤之别。
14、(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15、(误用)常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6、提示:挥,挥笔。不理解为“指挥”。
17、(解释)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
18、释义: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19、(误用):易与“浮光掠影”相混。
20、释义: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二、不刊之论的意思和造句
1、(误用)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解释)时光白白过去。指虚度光阴。
3、(解释):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4、(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5、释义: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6、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
7、释义:意思原是指刻画生动,现指丑态毕露。
8、(误用):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9、(示例)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10、他的做法就是不足为训,但是,他说的话是不刊之论是十分不忍卒读的。以上便是他的文不加点,可见他的无所不能。
11、出处: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
12、(解释):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13、陶寺出土的扁壶上用朱砂书写的“文”、“邑”二字
14、(白话释义):毫无根据的话,凭什么相信呢?
15、(示例)我们能够成功度过此次难关,还要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
16、出处:《汉书·五行志上》:“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
17、释义: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18、(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19、(解释):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达到纯熟的地步。
20、(示例)他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英勇无畏,卓尔不群,获得了所有人的赞扬。
三、文不加点的意思
1、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得当,无懈可击。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不刊之论,汉语成语,拼音是bùkānzhīlùn。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
2、出处: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4、(示例)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5、(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6、(解释):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指虚度光阴。
7、判定文明社会的关键标志是文字,世界古文明中,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都有在5000年前使用的实物证据,而中国的殷商甲骨文距今多3000多年。必须指出的是,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体系,其标志是出现了“形声字”。文字从初级阶段的“象形字”,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形声字”,必须经历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
8、出处:《史记·卷一二货殖传》:“周人既纤,而师史尤甚,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
9、“逡巡”是一个书面色彩很浓的词语,比如,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逡巡而不敢进。”这里的“逡巡”指徘徊不进、滞留。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大阉亦逡巡畏义,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这里的“逡巡”指迟疑、犹豫。在现代汉语中,它的用法与古汉语相近,即徘徊、犹豫等。
10、(误用):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11、释义: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12、释义: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3、(误用)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14、释义: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15、周武王在克商两年后得了一场大病,不能痊愈,太公吕尚和召公奭建议卜问太子即位的吉凶,但是周公不同意,因为武王尚在,却卜问太子即位,一定会让先王不高兴。于是周公设坛,祈求先祖用他的生命换取武王的生命。卜问了三次,都是吉兆,史官便将此内容记录在册,并存放在金滕匮中。果然,武王的病势见好(也可能是回光返照)。
16、(误用)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7、(解释)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细腻生动。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18、(示例):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19、(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20、(示例)他只要一着急,说话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话来。
四、不刊之论的意思读音
1、(误用):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混淆。
2、(示例):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我们这间公司终于落成!
3、漂亮:形容事物出彩,人物或物体好看。
4、(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5、(误用):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6、(示例)对于这种层层盖章的手续,我真是不胜其烦。
7、(示例)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8、释义:指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9、(解释)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
10、(示例):中国人往往给人留下怀恋故土、安土重迁的印象。
11、(解释)谦敬之辞,对方的来访或赠送的字画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
12、“不刊”,谓不容更动和改变。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引申指不可磨灭。再如三国魏曹植《怨歌行》:“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意思是,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的功业,记载在《金縢》里,不可磨灭。成语“不刊之论”,意思是不需要任何改易的言论。
13、(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14、(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5、(误用)错用来表示报复,恩将仇报,以怨报德。
16、他批判形而上学的文章,堪称不刊之论。
17、不久,武王还是去世了,太子即位,即周成王,周公辅政。一些对周公不满的大臣在成王面前进谗言,正在东征中的周公知道后,很是忧虑,虽然对成王有所劝诫,但显然更加重了天子的戒心。有一年庄稼丰收,不巧在秋收前,天降狂风暴雨,庄稼全部倒伏,国人惊恐。成王与大臣慌忙打开金滕,却发现了当年周公为武王卜问的内容。成王极为感动,并深觉羞愧。于是决定以之礼,亲自迎接周公回朝。正当成王出到郊野时,天吹起了反风,把已经倒伏的庄稼又吹直了起来,当年实现了丰收。
18、(解释):没有不干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做。
19、(解释):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20、(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五、明日黄花的意思
1、(解释)什么坏事都干。常有人用于赞扬
2、(误用):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3、(误用)只能用于赞美。
4、提示: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
5、(解释):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6、(误用)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7、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8、(示例):为人要正派,莫做瓜田李下,惹人怀疑之事。
9、“入室弟子”指得到师传、学问或技艺造诣精深者,而且多用于他称,不用于自称。比如,《晋书·外戚传·杨轲》:“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八章:“罗云、法安,史载其各有入室弟子十人。”
10、释义: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后也形容唐突进入,指鲁莽不礼貌的行为。
11、(误用)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12、提示:罄,尽。贬义词。
13、原来秦始皇三十四年,皇帝下旨焚书坑儒。虽然宫中的图书保存完好,民间也有人冒生命危险私藏了少量书籍,但大部分书籍都毁了。到西汉初年,政府着手收集整理前代的书籍,却面临一个现实问题。自从“书同文”后,汉朝人普遍使用隶书和小篆,已经不认识六国文字。幸好当时有些秦朝的博士还健在(如伏生),就由他们将幸存的古籍用隶书写了出来,这个过程叫做“隶定”。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使得中国的文化血脉得以延续。汉武帝时,政府设立“五经博士”,有八家学说被立于学官,分别是:济南伏生的《尚书》;辕固生的《齐诗》、申培公的《鲁诗》、燕国韩太傅的《韩诗》;胡毋生、董仲舒的《春秋》;高堂生的《礼》;菑川田生的《易》。
14、(解释)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15、(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16、(解释):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17、(解释):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18、(误用)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19、不易之论:易:变更。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后者重在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20、提示:“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