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12-13 14:36:17 浏览

一、老子道德经全文

1、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3、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4、圣人不为自己积攒什么:既然一切都是为了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了;既然一切都已给了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了。

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8、真到了被迫打战的时候,要能够用奇谋去作战,首先自己真正的作战实力不能让敌人知道,同时打仗将军不要张扬不要斗狠,要明白骄傲的军队一定失败,悲愤的军队必定获胜。

9、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1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1、如果我们一刀切开从侧面去看《道德经》,就会发现其实《道德经》是由五层组成:

12、政治宽松,人民就淳朴。政治苛刻,人民就狡诈。灾害啊,幸福就在它身边,幸福啊,灾害就藏在里边。谁知它后会怎么样?它没有定论。正常的可能变为反常,善良可能变为妖孽。人们的迷惑,由来已经很久了!因此圣人虽是方正的但不是切割的,虽是锋利的,但不伤人,虽是坦直的,但不放肆,虽是光亮的到不刺眼。

13、第这个世界是由道创造出来的,然后由德来进行供养;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

1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

16、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17、在老子的眼中,宇宙或者说世界并不是由所谓的神或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一个他命名叫“道”来创造的,并且道创造后由“德”来供养。

18、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二、老子道德经81章全文

1、用兵者有言:"我不敢主动地举兵伐人,而只是被动地起兵自卫;我不敢冒犯人家一寸,而宁肯自己退避一尺。"这样,就不用列队,不必赤臂,不需武器,因为天下没有敌人了。

2、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3、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

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7、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9、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10、《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11、《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

12、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所以,丧失了大道,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这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这才强调礼法。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

14、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它所处低下,便为百川。

15、《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6、(解释)和解深重的仇怨,必然还会有遗留的仇怨,这怎么算作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虽然拿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强迫人家还债。只拿着借据的是有德的人,只管收债的是无德的人。天道对人无所偏爱,经常帮助有德的人。

17、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8、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19、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2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三、老子道德经全文多少字

1、(翻译)圣人没有一己之心,而是一心为了百姓的心。

2、谁掌握了规律,天下人就会归从于他,归从他不会有什么妨害,都能过上宁静祥和的生活。然而各种生活享乐的诱惑,往往使人们半途而废。规律这个东西说出来平淡无味,观之又看不见,听之又听不到,可运用起来却是无有穷尽。

3、然而人要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他自身为法度。

4、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5、治理要用正道,用兵打仗要用奇变,治理天下要不有意做什么事。也就是要掌握正变与无为之道。

6、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8、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为什么情感不一样了?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了,所以,他真正在意那个孩子吗?——不是,他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真正爱的也是他自己而已。

9、(翻译)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

10、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11、圆满的却像缺少什么,但它的作用却不会衰竭。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却没有穷尽。直的好似弯曲,巧的好似笨拙,善辩的好似不会讲话。运动能抵抗寒冷,安静能减轻暑热,清净无为能做天下的基本准则。

12、正直的好像弯曲,聪明的好像愚拙,善辩的好象口讷。

13、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1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15、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6、《老子》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度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17、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

18、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9、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2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四、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拼音

1、《老子》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2、《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4、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

5、《老子》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8、人民不好管,是因为统治者人为造事,所以不好管。

9、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10、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11、所以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如果不敬重老师,或者不爱惜其资财,那么,再有智慧也是大大地迷失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奥妙啊!

12、《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4、规律永远处于一种虚无状态,这种状态幽微无形,天下没有人能够支使它。王侯饿能遵循规律去处理政事,万物将会自然而然地顺服,天之气和地之气就会相互交合而降为甘露,这不用人去指令,它会自己均匀地洒向大地。人类开始活动,也就呈现了各种物质。名称被确定了,也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打个比方,普遍规律与天下(万物的特殊规律)的关系,就好像江海与河川的关系一样,是互相贯通的。

15、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6、《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7、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1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9、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20、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宴席,像是登上了欢乐的舞台。

五、老子道德经全文

1、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

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

5、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6、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

7、办事追求圆满,不如及时停下。刀刃打磨的锋芒毕露,其锐利却不能长久。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守得住。富贵而骄横,会自取恶果。功成名就后隐退,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8、五光十色,使人眼花;过多的乐声是人耳聋;过多的美味使人口伤;纵情的起马打猎,是人心放荡发狂;保存珍贵的东西使人提心吊胆。因此圣人只为吃饱,不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抛弃那些取得这些。

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高尚的品德,表现于遵循道。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没形没影的。它是那样的扑朔迷离,但其中确实又有其内涵;它是那样的幽深而博大,但其中确实又有其特性。它的特性难以认知,但它又确实真实地存在着,并且总是能让人得以应验。从远古到现今,道的影响从未消失过,也只有凭借它才可以去了解探索万物的本质。我凭什么知道初期的情况呢?就是凭借它。

1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解释)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次的,人们看不起他,统治者不值得信任,人们自然就不相信他!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啊,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

14、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15、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6、“道”使万物得以产生,“道”使万物得以畜养并繁殖,物质使万物得以成形,环境使万物得以成长成熟。因此天下万物没有不尊崇“道”和重视“德”的。“道”被尊崇,“德”被重视,并没有人下令要他们这样,而是万物本身自然而然地要永远去这样做。所以是“道”使万物得以产生,“德”使万物得以养育,道和德使万物生长发展,使万物成熟,使万物得以养护。道和德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帮助了万物却不依赖它们,成就了万物却不做它们的主宰。这应该说是高尚的品德。

17、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四 章

18、(解释)人民不怕死,怎么能用死来吓唬他们?如果使人民经常怕死,对那些捣乱的人,我把他们抓来杀掉,谁还敢?应由专管杀人的人去杀。要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正如同代替木匠去砍头。要代替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19、(解释)治理大国好象煎小鱼(或者做小菜)。用道来治理天下,鬼也不起作用。不是鬼不起作用,就是它起作用也不能伤人。不是它起作用也不能伤人,圣人也不伤人。这样双方互不伤害,所以能彼此无事。

20、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