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一生简介【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12-14 12:56:44 浏览

一、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1、弟弟思永为此写了副对子调侃他们:“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

2、林徽因是那树昙花吗?年轻的时候,她是那朵白莲,在月光下独自清雅,如今被岁月打理过的容颜不复当年,她选择做一朵昙花,灿烂地开过便作罢。

3、连载|比藤放还甜的CP你确定不来嗑?

4、林徽因在伦敦寓所壁炉前阅读

5、林徽因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由丈夫梁思成设计,墓碑上只刻着一行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6、对于徐志摩身上的文人气息,林徽因很是喜欢,不过后来当听说徐志摩有了妻子,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态度就大不如前,与他分开距离,不过也就是因为此,徐志摩抛弃了发妻张幼仪,不顾她正怀孕,和她离了婚,转而追求林徽因,对于徐志摩的这种做法,林徽因很是不喜,因而此后,她对于徐志摩,一直没有什么爱慕之心。

7、由于她常年上建筑系的课,老师也发现了她的才华,不久后便担任了建筑系助教。

8、我始终相信,我们费心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在成全自我。这是个积累的过程,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从舍得到不舍,又从不舍到舍得。只为了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可以少些牵挂,少些遗憾,不为圆满,但求心安。

9、同年秋天,梁思成与林徽因毕业回国,致力于祖国建筑事业。

10、林徽因所穿的婚礼礼服由她自己设计。她根据壁画图案,复制出了一套公元5世纪到6世纪时期唐代的皇后袍服。

11、1930年林徽因患肺病从东北回到北京,一家住在北总布胡同三号。两年之后儿子梁从诫出生。

12、思成和孩子们也都爱他、信任他、实际上他已经融入了这个家。

13、江一燕:我的全部野心,就是自由的生活

14、父亲,是生命中第一个欣赏她的男子。

15、当时林徽因进宾大时心心念念要去读建筑系,但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校方解释不招收女生是由于深夜绘图太过辛苦,于是只有梁思成顺利入读了建筑系。

16、 徐志摩是徐门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17、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爱得好,“五好女性”林徽因得像一尊偶像,把其他同性映衬得平淡而局促。

18、张幼仪: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19、1953年,北京市开始大规模拆除古建筑,为了挽救这些历史的印记,林徽因夫妇先后与政府人员发生了争论。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当时负责解释拆除工作。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

20、这就是林的故事,反映了她充满波折却又无比幸福的一生!林生于1904年6月。她是中国的建筑师和诗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她一生中有许多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和建筑设计等。她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那么林银辉的星座是什么呢?

二、林徽因的三个男人

1、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2、至于陆小曼,也是悔恨不已,戒了鸦片,深居简出,终生素衣素服,清灯守节,闭门思过。不再踏足社交场所,还为志摩整理一些遗作,出版了几本诗集。

3、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一直被后世“诟病”。在林徽因陪伴父亲考察欧洲时,她便与父亲的好友徐志摩见过面。

4、作为林长民宠爱的孩子,这年林徽因陪伴父亲到欧洲考察。她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辅助父亲工作,接待中外人士。

5、她很快陷入了深度昏迷,再也没醒来。后的话,她终究没能亲口告诉梁思成。当陪伴了她二十七年的丈夫在护士的搀扶下走进病房时,她平静、安详、冰冷,再也没有了气息。

6、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林徽因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4月3日,林徽因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去世后,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秀丽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来是为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人民把它作为一篇独特的无字墓志铭,奉献给它的创作者林徽因。

7、他们的儿子梁从诫曾写道:“母亲在测量、绘图和系统整理资料方面的基本功不如父亲,但在融汇材料方面却充满了灵感,常会从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那时期,父亲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

8、(2)《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作品全集》,林徽因著

9、泰戈尔访华时的林徽因与徐志摩(后排左一)

10、林徽因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女子,而在她与梁思诚结婚后,生下一子,对于自己的孩子,林徽因展现了自己母性光辉的一面,那种如春风般的母爱,轻轻地拨动每个人的温情。而能把这种柔情传入读者心中的就是她那首《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11、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2、断续的曲子,美或温柔的

13、而林徽因就如同四月的天气一样,虽然是初春温暖伊始的时候,但是仍旧有着一丝凛冽和傲骨,所以林徽因对徐志摩有的更多的是尊敬和爱戴,就如同她自己在书中表达的一样,她更多敬仰的是徐志摩的才华和能力,是他对文学、对诗歌创作的热情,是他想要为整个中国文化所作出贡献的胸怀,她也坚信徐志摩所做的这些努力对后世有着深刻的、不可替代的影响。而这种坚持和信任,也如同四月的春光一般,不仅照亮了林徽因今后的文学创作之路,也照亮了整个中国近代文学界。

14、1916年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这高等学府里,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15、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6、 她的文学素养,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就足以碾压众人,笑傲江湖。

17、这枚校徽整体造型有点像古代的璧,主体为黑水白山,青龙白虎,上方为八卦中的艮卦,代表东北方位,圆圈内文字为校训“知行合一”,整体流露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18、1920年,在林徽因16岁这年,林父决定带着林徽因到欧洲旅行考察,参加一些国联的活动,在游学伦敦期间,她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这次英国之行决定了林徽因未来的发展方向。

19、林徽因在测绘山东滋阳兴隆寺塔

20、整首诗并没有很强烈的词句,也没有直接表述自己母爱的语句,但是整首诗的行文就如同春风一般,将母爱吹进每个人的心中。

三、林徽因

1、梁思成立志学建筑,完全是受林徽因的影响。他之前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建筑这门学科。

2、陈学勇: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国妇女先觉者)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倘若还要记起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以及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论著还不足以表现她才华的全部,因为那些充满知性与灵性的连珠的妙语已经绝响。倘若还要记起她的坚忍与真诚,那么她一生的病痛以及伴随梁思成考察的那些不可计数的荒郊野地里的民宅古寺足以证明,她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真正的女人。(陈学勇:《莲灯诗梦:林徽因》)

3、 首先,与他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是他生活的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的。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吸烟与文化》。因此,这时期,他创作了象《夏》、《夏日田》其次,此时,他个人生活“照着了一种奇异的月色”。

4、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正式加入营造学社。风华正茂时,他们开启了毕生重要的古建筑研究事业。

5、那个属于徐志摩的角落,林徽因将之囚禁,让蔓草疯长不息,让微雨淅沥不止。她愿意如此为一个消逝的灵魂做着不同寻常的祭奠,但没有人觉察得到,因为林徽因不会让任何人走进那片诗意的净土。她用自己美丽的一生写下一本薄厚恰好的诗集,期待有朝一日在某个世界里与他重逢时,听他讲解前缘后世。

6、“太太们的客厅”就发生在这一阶段。当林徽因被各种家务事缠绕时,朋友们的来访才能把她“解救出来”。

7、总之,我仍觉得志摩是幸运的,在过世以后,这三个女人都这么有情有义地为他,也该感到欣慰了。

8、千万个人心中,就有千万个林徽因,所以对于她的人物性格以及心情故事有所争执亦属平常。就像久远的历史,早已在岁月的风尘中销声匿迹,我们也只能凭借一些书籍典故来探看模糊不清的昨天。

9、林徽因总是这类聚会的焦点人物。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她的健谈是人所共知的。金岳霖和梁思成都只能坐在沙发上抽烟斗,边点头边边赞赏。

10、1920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在伦敦

11、 《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缺陷,也有败笔。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徐志摩的婚姻与爱情

12、抛开那些夸张的吹捧、泛滥的溢美和捕风捉影的八卦,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

13、林徽因回国后又很快跟梁思成相恋,我想这大概是林徽因想借梁思成来忘记徐志摩吧。在林与梁的感情上,梁思成之父、徐志摩之师,梁启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知道徐志摩还热恋着林徽因,从柏林办完离婚手续回到英国,不见了林徽因,一定会找到国内。也是怕两人旧情复炽,使梁家下不了台,于是送梁、林二人去美国留学,避开徐志摩,想等他们把事情淡忘后再举办婚礼,其实这也是明智之举。其间,志摩还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4、新婚燕尔,夫妻当然是分外恩爱。志摩带小曼回海宁见他父母时,就住在海宁硖石干河街的新居里。那是一幢很西式的两层别墅洋房,前面是很宽的草坪,西面有一口石井。北面是个小花园,有几张石桌、石凳,供休闲用。大门则出在东面,门口是徐志摩的表弟,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题的字“诗人徐志摩故居”。底层是志摩生平的陈列室,前前后前有好几个厅。二楼也有个大厅,一边是徐父母和幼仪及孩子的房间。另一边是志摩和小曼的新房,里面的陈设都用了浪漫的粉红色。新房外面是一个接待厅,也用作书房,这个就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眉轩”了,是根据小曼的字取的。

15、在民国时期的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16、 徐志摩与诗本来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时期他虽然写了那么多诗,但现今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的也仅有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但从尚能见到的有限的诗篇中,还可以约略窥见徐志摩初期诗作的状况和他的思想印痕。

17、光我们知道的,喜欢他的就有徐志摩,梁思成。徐志摩当年喜欢林徽因喜欢的可以算是的深了。写过多的诗句,而且就算在领婚姻结婚以后,他依旧还是对林徽因丝毫情感不减。也有人说其实林徽因喜欢的是徐志摩,只不过是因为两个人的一些差距,所以终没有在一起。

18、这部书林徽因没有署自己的名字,但书中的全部文字都经过她亲自加工润色,甚至直到生命的后阶段,林徽因还在为保护北京城的城墙而奔走疾呼。

19、在生命的后时刻升腾为苍穹之顶不灭的烟花

20、少年时期的林徽因不仅仅满腹才气,而且还长得特别有气质,当时有很多富贵人家的子弟都沉迷于林徽因的美貌,上门提亲的人数不胜数。但此时的林徽因却与徐志摩情投意合,相互许下承诺,愿此生相伴左右。徐志摩还不惜和自己的发妻离婚,抛弃自己年幼的儿子与林徽因出国。等到徐志摩向她求婚时,可能是怕自己落入母亲的下场,她婉言拒绝了徐志摩的求婚。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林徽因写下许多爱恨情仇的诗句都是为了怀念她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四、林徽因的一生简介及子女情况

1、而男人们,却把她当做解语花,争先恐后挤进她的“太太客厅”,他们都是那个年代出色的男子,胡适、徐志摩、沈从文、萧乾、金岳霖、李健吾、朱光潜等等,把这样一批优质而成功的异性聚拢身边,至少,她不是个虚妄的女子。

2、泰戈尔访华时,徐志摩全程担当翻译。两位诗人一见如故,吟诗、论诗一直到天明。

3、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4、 此外,他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这得力于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仅与众不同,而且,他能把看来比较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象《毒药》、《白旗》、《婴儿》是三首内含哲理的散文诗,他也使出了艺术想象的本领,依仗这种特别的感受力去描绘事物。

5、我觉得徽因和志摩的关系,非情爱而是浪漫,更多的还是文学关系。

6、 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

7、建筑史学者郑孝燮有个很好的比喻,说他们像双打选手,配合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8、而第二到四节则是写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圆月、鹅黄、新芽、白莲、还有那树间盛开的花、梁间呢喃的燕,这一切美好的景象,就是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喜爱,倾尽时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来比喻自己的孩子,可以看出孩子在林徽因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也更加传达出那种不可抑制的母爱。而后那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是让自己的母爱之情达到了高,其实后这句话不仅仅是说孩子是自己的爱,是自己心头暖宝宝,是自己的希望,我觉得也是在说母亲会给孩子多的爱,多的温暖,大的希望。而人间四月天本就是世间美好的时间,而这种美好的时间就如同母爱一般,永远温暖,永远明媚。

9、另外,林银辉的性格和双子座一样坚韧。抗战初期,林过得很艰苦。她和丈夫一起逃亡,吃了很多苦,但她仍然坚持学习,为中国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

10、在留言区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吧

11、优雅的林徽因甚至不惜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声,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扩展资料林徽因经历:

12、倾慕而不动心,陪伴而不拥有。

13、而梁思成本就热爱美术,于是二人决定一起去西方学建筑。

14、女儿的离开让林徽因很伤心,她担心自己病重看不到她的归来。

15、白落梅代表作,300万册纪念版。作者亲自修订并重新做序,新增18000字全新内容,附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小传。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16、诗集:《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别丢掉》、《雨后天》。《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莲灯》、《秋天,这秋天》。《忆》。年关》、《你是人间四月天,《吊玮德》,灵感》、《城楼上,《静院》、《风筝》、《记忆》、《无题》、《题剔空菩提叶》

17、 在事业上,她依然是一个高标。在自己的领域里叱咤风云,和丈夫站在同一个高度。

18、1921年,18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19、关于林徽因对建筑事业的笃定与热爱,她的儿子梁从诫说:“母亲爱文学,但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往往是灵感来时才欣然命笔,更不会去‘为赋新词强说愁’。然而,对于古建筑,她却和父亲一样,一开始就是当做一种近乎神圣的事业来献身的……作为一个古建筑学家,母亲有她独特的作风,她把科学家的缜密、史学家的哲思、文艺家的激情融于一身……在她眼里,古建筑不仅是技术与美的结合,而且是历史和人情的凝聚。”

20、说着就把存折给了林洙。第二天,林洙到银行里去取钱时,发现上面写着梁思成的名字。以后林洙每次要还钱时,林徽因总是把话题岔开。此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林洙才搞清楚,林徽因给她钱的时候,营造学社早就停办了,这其实就是林徽因自己的钱啊

五、林徽因的一生简介及作品

1、推送原创新作难忘百年经典

2、1953年10月,林徽因当选为建筑学会理事;并任《建筑学报》编委。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代会。

3、东北大学现在所使用的校徽就是在林徽因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4、写得真好,是啊,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但不是所有的记忆都是花开,也有晦涩与凋残。就像不是所有的过往都是美好,还有许多我们想要擦去却擦不去的残痕。

5、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6、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叔叔林觉民。

7、林徽因一生中有3个追求者,他们分别是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金岳霖,字龙荪,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梁思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

8、1954年6月,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9、在学建筑之前,林徽因小试牛刀,为北京《晨报》增刊设计了一个中国式钟楼正立面作为封面,虽然设计手法还比较稚嫩,但她热爱建筑的劲头已经表现出来了。

10、12岁的林徽因(右一)

11、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12、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这个时期,她的文学作品不多,在她若干诗稿中,迷惘、惆怅、苍凉、沉郁已代替了战前那恬静、飘逸、清丽、婉约的格调。诗中时时流露出了关怀祖国前途、命运的情愫。

13、1921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

14、五十年代后期,林徽因已经去世,追悼会上,他为她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挽联。

15、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16、携一身诗意,带一生追寻

17、萧乾: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萧乾:《才女林徽因》)

18、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19、林徽因在操劳中身体每况愈下,在李庄,林徽因肺病复发,卧床不起,但她并没有垮掉,因为她和梁思成正在完成一部由中国人自己书写的建筑史,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她将自己后半生的重要时光倾注于中国古建筑的寻访与梳理,终于用时两年协助梁思成写就中英文版《中国建筑史》。

20、1930年,林徽因因肺病不得不回到北平医治。而在东北工作三年后,梁思成也回到了北平,东大建筑系交由童寯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