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高中【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12-15 12:40:12 浏览

一、论语十二章原文高中

1、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译文:(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而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好:喜爱,爱好。

7、(注释)①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为一军。②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8、(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9、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反面论证)

1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答司马谏议书》课文重点知识挖空练习+答案(校对版)

14、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学好论语,对学习文言文帮助很大,要认真学习论语,并且要会背诵。

17、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8、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9、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禺笨,也要照你的话去做

二、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学者何?先学书本,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再学他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6、《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11、子夏曰:“博学而笃①志,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张》)

12、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3、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4、(助记)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15、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7、亲爱的微友们,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75篇,解释及赏析发布完之后,接下来是小学必背古诗文!希望微友们持续关注并转发!

18、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1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三、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笔记

1、附2:君子之道(改编后的《论语》十二章)

2、(语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3、(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6、(语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7、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9、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11、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5、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6、勇者无惧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远关乎时空,亦关乎视野,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8、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四、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进也。”

2、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3、士:有抱负的人。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5、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6、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10、(语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随着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高考曾经要背的64篇古诗文增加到75篇,古诗文特此为大家一一更新。

13、(语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1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一篇课文,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句,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了解各则语录内容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层面的目标。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近年来语文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题与教材联系日趋紧密,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更加注意回扣教材,夯实基础。今天小文为大家整理并校对了课内文言文,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重点知识,助你查缺补漏,固基提分!

1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

20、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五、七年级论语十二章

1、注释:好:喜欢,爱好。乐lè:以……为乐趣。

2、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3、●配套资源丰富,功能。双色版阅读方便,含文白对照、名师批注解读、文言知识积累等,还将配备朗读音频。

4、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6、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7、(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0、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1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2、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可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改变志向。”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3、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4、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5、译文:孔于说:“各位小同学,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16、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

17、《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

1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19、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20、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