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1、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
2、齐缗王知道了这件事后,认识了人人品,饶了他一次。接着。南郭先生买了个新竽,开始重新做人,练习吹竽。经过7年时间,他成了世界上有名的音乐家,被请到皇宫,这时,齐缗王与南郭先生见了面,激动万分,从那以后,他俩就像亲兄弟一样,南郭先生天天吹竽给他听,齐缗王在朝上天天表扬他。他们过得快快乐乐,开开心心,正因为这样,所以齐缗王才把统治得如此美好!滥竽充数7南郭先生逃走以后,遇上很多人,路上的人都议论纷纷,有人说:“你以前混在乐队里,现在混不下去了,要多想想。”还有一位小孩的妈妈对孩子说:“别学他在乐队里滥竽充数,将来对你没有什么好处。”有一位好心人对他说:“赶快走吧,齐湣王会派人捉你的。”
3、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滥竽充数成语故事2成语典故
4、真才实学(zhēncáishíxué),汉语词语,意思是真正的才能和学识。后常用于形容人富有才能及学识。
5、货真价实是一个成语结,读音是huòzhēnjiàshí,意思是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原是旧时商业用语,用以招徕生意。引申为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6、想着想着,他就走上前去,接下皇榜。看守皇榜的士兵立刻将南郭先生带进宫。皇宫可真大呀,南郭先生跟着士兵转了半天,转得头都晕了,才见到皇上。他见了皇上之后,就到自己的寝室休息,准备第二天的演奏。
7、东施颦(拼音:Dōngshī xiàopín)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早见于《庄子·天运》。
8、竽是古代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多管乐器,有点像笙,南郭先生把它抱在面前,模样装得特别认真,一副乐师的派头,所以别人一点儿也看不出他不会吹竽。为齐宣王演奏的时刻到了,三百名乐师一同吹响竽,声音洪亮,气势很大,响彻王宫内外。齐宣王十分高兴,大喜之下,给三百名乐师很丰厚的待遇。南郭先生又惊又喜,从此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生活得安定富裕。就这样,他在乐队里顺利地混了许多年。
9、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0、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缗王登机座垫,当了皇上,齐缗王跟他父亲很像,也很喜欢听吹竽,可是他听吹竽的方法很独特,要一个一个的跟他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1、(八點·伴)寓言小故事——画蛇添足
12、三百吹竽的人: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难道其中没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吗?他们对先王必是感激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能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热闹。对齐湣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保夕。
13、他问阿土:“您还想到城里参赛,当一个大歌星吗?”
14、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15、将作品中文字表面的意义和文字深层的含义融为一体,这里可以借用一句话:“文以载道”,几乎每一个古代寓言的本意都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说明道理。
16、其实,南郭先生并不会吹竽,只是在人群中间拿着竽装作会吹的样子。就这样,大家都以为南郭先生是会吹竽的。
17、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8、想到大王在朝堂之上的威严神色,南郭先生不禁打了个寒战,脑门上已沁出了汗珠儿。他的腿像筛子般抖起来,再混下去的话,且不说早晚要露馅,这欺君之罪……我岂能担当?三十六计走为上……
19、可是有一天,赵王想听很高昂的曲子,于是宫殿里就响起了火山爆发似的琴声。南郭先生听了,想到:“虽然我是古筝队的,可是我连古筝都没有碰过一下,这下可好了,这么大的声音,我弹一下也没什么嘛!”于是,南郭先生也使劲的弹着古筝。只听“嘣”的一声,南郭先生的琴弦断了一根,他丝毫没有发觉,继续弹着,古筝发出刺耳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南郭先生才发现不对劲了,为什么所有人都看着他?南郭先生越想越害怕,汗珠一颗一颗往外冒。后,南郭先生只得灰溜溜的跑了。
20、过了不知多少天,南郭先生认为自己很厉害了,就骄傲自大起来,无论谁劝说他,他也听不进去。
二、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翻译
1、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溜走了。
2、(邂逅语)南郭先生吹竽;红薯粉掺在藕粉里
3、但是让我感动的是,还有朋友对蛋蛋妈不离不弃,甚至还会有打赏和留言,在这里,蛋蛋妈携蛋蛋对大家的厚爱表示由衷的谢意!!!
4、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5、三月中小学主题班会课件教案,承包你整个月!班主任必备!
6、(4)必:一定,必须,总是。
7、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8、忽然,窗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伴随着两个人低沉的争论声。南郭先生走近窗户,侧耳聆听。“队长,您是否知道,我边上那个南郭处士根本不会吹竽!”“嘘!”队长压低了声音,“我早就看出来了!”“那您就听之任之?他靠装模作样,却拿着跟我们一样的俸禄和赏钱,对其他乐师公平吗?我……我要去乐官那儿告发他!”“唉,算啦!何必砸了人家饭碗?难道你不知道大王的为人吗?想当年,要不是大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就凭南郭那几句花言巧语如何能蒙骗他?再说了,那负责选拔的乐官早已收了南郭的贿赂,你去告发又有何用?宫里头就这风气,浑水摸鱼者又岂止南郭一人?睁只眼闭只眼算啦!”两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了。
9、寓意: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
10、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11、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1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13、——点个『在看』,迎来一天好心情——
14、为了给孩子增加知识面和锻炼理解力,近吧,我每晚上会给他讲一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如果不嫌弃,大家一起听吧!献丑献丑!
15、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16、“噗!”一位评委的喷笑声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
17、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没有真本事,靠欺骗别人获得自己利益,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18、家长高压政策会让孩子心生畏惧的举动和措施,只有宽严并济的教育方式才是比较妥当的。
19、南郭先生四处打听会吹竽的大师。终于,他打听到在楚国的马鞍山住着一位老先生,吹竽的本领很高,人称“竽仙”。不过他的脾气很古怪,从来不收徒弟。南郭先生想:这是我脱胎换骨的好机会,我一定要拜他为师。南郭先生收拾好行装,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马鞍山下。只见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像一条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南郭先生气喘吁吁的爬上山,来到老先生的住处,向老先生说明了来意后,便恳求老先生收他为徒。老先生见他态度如此诚恳,便说:“我一生深居马鞍山,从未收过徒弟。既然看你如此诚心,那我就收下你吧!”南郭先生心里乐开了花。
20、近义词:浑水摸鱼(húnshuǐmōyú)也说混水摸鱼。比喻乘着混乱捞取利益。出自老舍《四世同堂·惶惑·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马上去浑水摸鱼;管什么上海开仗不开仗。”扩展资料成语典故
三、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拼音版
1、(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2、有个南郭先生,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便混了进去,一混就是好几年,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当了国君,齐湣王也喜欢听音乐,但他不喜欢听合奏,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他便让挨个演奏给他听,这时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就悄悄的溜走了。
3、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4、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南郭先生,由于他不学无术,又不求上进,所以连饭都混不上了,他正在愁眉苦脸时,机会来了。
5、齐宣王很高兴,请他加入了。与乐队合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坐在300人组成的乐队里。
6、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糊弄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7、继续坑蒙拐骗,想从汉文帝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陆陆续续制造了一些骗人的事件。不料,终被人识破并向汉文帝告发,文帝命令司法官员审查,后,新垣平被诛灭三族。
8、《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又好讲排场,常常组织起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让他们一起吹给他听。有个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也趁机混日子。后来,齐湣王接替了王位,他喜欢让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一看可傻眼了,只得趁别人不注意,偷偷溜走了。
9、意思: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
10、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11、父母要学会利用合适的机会和方法,把正确的是非观灌输个孩子。
12、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3、南郭先生心中忐忑不安,正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但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克制住心中的紧张,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迈着小碎步走上大殿。
14、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15、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尤其爱听三百人一起合奏,合奏的人都有奖赏。有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人不会吹竽,可是他也想得到奖赏,他想要滥竽充数,于是他来到国王面前吹嘘自己,齐宣王就让他加入了吹竽的队伍。从此,南郭先生过上了滥竽充数的生活。时间在流逝,齐湣王即位了,他只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只好连夜逃走了。
16、三百个吹竽的人: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难道其中没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吗?他们对先王必是感激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能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热闹。对齐湣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保夕。
17、滥竽充数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成语故事4(出处)
18、故事讲诉了南郭先生自作聪明,混水摸鱼,获取报酬,靠骗人来赚钱,后只能落荒而逃。我为南郭先生感到悲哀,如果南郭先生学会了吹竽,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留在了皇宫了呀?我以前也没有体会到这个道理,还自己做了一回“南郭先生”。
19、300人一起合奏,我只要装装势不出声,国王根本听不出来的。于是,第二天,他便来到国王跟前,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这个世上会吹竽的高手,如果你不收我,你会后悔莫急的!”
20、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四、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
1、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
2、我们也很推荐每晚睡前,由父母给孩子读故事,共享入睡前的亲子时光。
3、比如可以多给孩子念有诚实寓意的故事,问一问孩子对故事主人公不诚实的有什么看法。然后再根据对孩子的回答进行引导,要让孩子明白,不诚实的人是无法得到大家的信任和喜爱的。
4、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有一些南郭先生出现。比如:不久之前,在我的英语补习班里,老师特意安排了一节课来让我们背诵英语课文和单词。一开始,老师问:“会背的请举手。”结果大家齐刷刷地举起手来。紧接着,我们一起背起了英文课文,大家嘴巴动的是那么整齐,好像大家都有心有灵犀似的,这时我发现我的同桌嘴巴是乱动的,他在滥竽充数。背完之后,老师让同学一个个背,只见他双手合十念叨道“老天爷,保佑呀!千万别让老师叫我背呀!”结果,还是怕什么来什么,老师还是请了他,他紧张得满脸涨得通红,他又慢慢吞吞地站起来,老师问东,他答西,各种张冠李戴,背得稀里糊涂。他不就是现实版的南郭先生吗?
5、从此,南郭先生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了一个吹竽家。
6、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7、◎这样经过层层筛选、考核,后招聘的人,自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佼佼者,非但滥竽充数者不能混入,就是低能者也休想侥幸取胜。
8、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9、此时,齐湣王发现吹竽队里少了一个人。于是,他问士兵:“南郭先生去哪里了?怎么没来给本王吹竽啊?”士兵说:“启禀圣上,南郭先生不见了。”“大胆!赶快去给本王抓回来南郭先生!”齐湣王生气地说。
10、人们笑得更欢了,连主持人也笑弯了腰。
11、当时有个南郭先生,对吹竽一窍不通,但他听说了齐宣王的情况,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吹嘘自己吹竽吹得有多好。齐宣王听了很高兴,就让他加入了那三百人的乐队。这样,南郭先生混在那三百人中间,每次演奏只是装作会吹竽的样子而已。
12、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了那次学校举行的古诗文比赛。前一天老师让大家一起背诵古诗,所有人都流利、快速的背了出来。然而到了第二天,老师提背时,有些同学流利的背了出来,有些同学却支支吾吾什么也背不出来。
13、给予孩子奖励和惩罚措施
14、秋天,树叶落下来了,南郭处士能吹出一首曲子来了,但是,依旧很难听,可他并不灰心,继续练习吹竽。
15、(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16、平时不要实行“高压政策”
17、(寓意)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18、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很显然,三百人一起吹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有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存在,更有可能存在浑水摸鱼、做做样子的人。但因为人数太多。
19、(出处)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20、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外出,回来时发现路边有个卖橘子的小摊贩,他卖的橘子看起来个个色泽诱人,光滑无比。我跟妈妈说:“妈妈,那个叔叔卖的橘子真好看,一定很好吃,我们买两斤回家吃吧!。”妈妈看了看那诱人的橘子,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哇,这橘子卖相不错,买两斤吧!”我们挑了十五个橘子,刚好两斤。回到家,我们把橘子洗干净,全部切开——呀!十五个橘子里竟然有六个是坏的!我不禁感叹:“现在的商贩们啊,为了赚钱,以次充好,把烂的橘子加工过后,继续拿出来卖,要是有人不小心吃到了,后果不堪设想。”
五、滥竽充数文言文
1、南郭先生上任的第一天,早晨一醒来,便找来两三颗大豆,把孔用大豆堵上,啊不,是“搪塞”上。去到宫中表演,他用力地鼓着腮帮子,活像一只巨型的青蛙,用脚跟着别人打拍子,吹得比谁都“认真”,要是真的发出了声音,也只能是他一肚子的坏水的“哗啦”声。每天齐宣王都会赏个五十两银子,南郭先生慢慢地发了财,他的眼里不再是眼球,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2、这则寓言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没有真本领,滥竽充数,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到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3、齐王一听,欣喜万分,如获至宝。从此南郭先生就过起了滥竽充数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即位了,他可不喜欢300人合奏,只喜欢独奏。没有真材实学的南郭先生只好连夜逃走了。
4、要求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处士傻了眼了,自己没这本事啊,只好赶紧溜之大吉,否则脑袋搬家。滥竽充数的寓意和道理3滥竽充数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5、我们想要成功,就要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6、有一天,师傅对南郭先生说:“南郭,你已经超越我了,可以去当吹竽家了。”南郭先生恋恋不舍地告别师兄弟,踏上了去王宫的路。
7、(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8、滥竽充数一般是形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间凑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这个成语故事中,滥的意思是混杂,失实,引申为蒙混之意。
9、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国君叫齐宣王,他喜爱音乐,特别喜欢听竽合奏。吹竽的队伍越庞大,他听得越起劲儿。有一个南郭先生,既没有学问,又不喜欢劳动,专靠吹牛拍马屁混饭吃。他听到齐宣王要组织一支大乐队的消息后,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说自己是吹雨的高手。
10、“大家想听你唱歌,所以派我当代表……”鸭子恳切地说。
11、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办事。滥竽充数成语故事9今天,我读了一则故事名叫《滥竽充数》,读了之后我深有感触。
12、齐国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他的宫里有三百个精通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又讲究排场,所以每次都让这三百个乐师一起吹竽给他听。
13、于是他要吹竽的人,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许多人都吹过了,轮到南郭先生吹的时候,他只好偷偷地走了。
14、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2鸭子的寓言故事
15、在这个朦胧的月夜,全村的鸭子浩浩荡荡地聚集在小河里,在它们中间,是意气风发的阿土。和着摇曳的水波,他大声唱着歌,唱那些像鸭子叫一样聒噪的歌。阿土的歌声将很多人都吵醒了,他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浮现出笑容。
16、(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17、好的习惯是从小就要养成的,发现孩子错误行为及时纠正。
18、阿土不出所料地落选了。带着前所未有的挫折感,阿土回到了村子里。从此,村里再也听不到阿土的歌声了,他每天只是机械地重复着照料鸭子的过程。
19、(同韵词)三薰三沐、义夫节妇、三翻四覆、连类比物、乘隙而入、动心娱目、骈首就戮、临危不顾、丑类恶物、贪位慕禄、......
20、我一直以为这则故事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可是仔细一想,我也做过南郭先生一样自欺欺人的事。老师讲完《金木水火土》问:“会不会?”我怕丢面子,就跟同学们上说:“会。”老师讲完古诗的意思问大家:“大家明不明白?”,我一知半解,装模作样地说:“明白。”班上像我一样怕被骂就不问老师的同学还真不少……这些自欺欺人的事都属于“滥竽充数”。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会检验一切,到头来,吃亏和后悔的总是我们这些自欺欺人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