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朗诵【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12-19 12:37:55 浏览

一、道德经全文朗诵

1、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2、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4、知其白,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故为天下贵。

6、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7、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0、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

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5、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九章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17、7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20、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二、道德经全文朗诵在线听

1、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

3、(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4、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5、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6、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

7、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8、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

9、当今之人,失了慈爱只剩下勇敢,失了俭朴只追求扩增,失了谦卑只顾去抢先,离死亡不远了!

10、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1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12、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

13、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4、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ei),或挫或隳(huī)。

15、译道,通常不显露其名份。存在的本原即道的本体,虽然精渺微小,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他。王侯若能持守他,万物会自动归顺。

1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7、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18、六亲不和,有孝慈﹔昏乱,有忠臣。

19、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20、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三、道德经全文朗诵mp3

1、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

2、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7、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9、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10、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

11、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2、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13、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14、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5、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注释:反,反向、相反。理解:反向运行,是道的运动方向,微弱细小,是道的吸收应用对象。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又产生于无形的东西。这里无形的东西,可以是无形的宇宙能量等等(第十四章,三种基本的东西),也可以是智慧生命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本章和第四十二章的上半部分相连接。

16、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所以,圣人不是靠自己的作为,就不失败;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丧失。

1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现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zhǎng)。夫(fú)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8、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19、秉持上古之道,可以把握当今万有,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大道的要领了。

20、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四、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3、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4、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5、❖欢迎分享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

6、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shèn)终如始,则无败事。

7、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8、《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多的文化名著。

9、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10、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

1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3、我愚人之心也哉,沌(dùn)沌(dùn)兮!

14、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15、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16、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7、致虚极,守静笃(dǔ)。

18、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9、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20、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五、易经讲课全集免费听

1、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2、尽量使心灵空虚到极点,坚守清净。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看到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尽管变化纷纷,后都各自回到他的根本。返回根本叫做静,也叫使命。使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不认识常,而轻举妄动,必定有凶险。认识了常才能宽容,能宽容才能大公,能大公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身不遇危险。

3、译小,人口少。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器具也不使用。人们畏惧死亡而不远行迁徙。虽有车船,却没有地方使用;虽有军队,也没有地方部署。

4、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5、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6、译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

7、(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10、译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11、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12、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4、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6、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17、(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18、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19、圣人在天下,以其气息使人心浑然纯朴。百姓们全神贯注,凝视凝听,圣人则把他们当婴孩看待。

20、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