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
1、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2、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完全消失,入声字已全部归入到今四声之中,几乎每个声调中都有,但是在很多方言中依然存在。现代汉语脱胎于古代汉语,有很多成语、熟语古时候就是符合声律的(如:高风亮节、感恩戴德、忠君报国、迎春接福、苍松翠竹、、不拘一格、风烛残年、斑驳陆离等等)如果按今四声就不合律了。目前,诗联界仍然奉《平水韵》为圭臬,视其为正宗。因此入声有较为重要的存在和使用价值,我们在欣赏和创作作品时要注意区分和使用。
3、(上联):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4、六言句,第六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冬去山明水秀”,“去”字为仄声,“明”字为平声,“秀”字又为仄声;“春来鸟语花香”,“来”字为平声,“语”字为仄声,“香”字为平声。
5、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
6、这副八言婚联上下联各有四个节点字,其中“气”对“颜”、“风”对“日”、“暖”对“长”都平仄分明,而“喧”对“迎”因都是平声则不合要求,如将“迎”改为“映”就好了。
7、上联是平开头以仄结尾下联则字字与上联相反。横批一般是平仄仄平的组合,上下联是不能互换的讲求对仗工整
8、缁衣,衾角,琉璃,玉杯,红笺,棘矢,秧针,芍药,鹦鹉,吴牛。
9、附二:诗词联常用领字表
10、树榇残霞画稿;花含宿雨诗情。
11、本文参考文献:叶子彤《联律通则解读》
12、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因为先有因后有果。
13、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
14、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15、什么是平仄?对联为什么要讲究平仄?
16、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17、对联从宋代开始流行,到明清两代蔚成风气。是中国古代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从儿童到文人都喜爱的游戏。宋代的对联大多是单句五言、七言,就好像是绝句的一半,其格律也犹如半首绝句。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这种情况,尤其是孟昶的联,上句“新年纳余庆”还用了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
18、从时间上来说,年比月大;从空间上来说,城比院大,也就是在时间、空间和具体事物上一般是从大到小。
19、轻点,轻点,莫惊了天上人。
20、上联的后一个字是仄声(即汉语发音的第四声),下联为平声(一般指第二声)。
二、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左右
1、现在因为古声和新声都有人用(但不能在同一联中混用),所以简单介绍一下:
2、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和某些附加意义的虚词。可分为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态助词(如:着、了、过)语气助词(如:吗、呢、啊、吧等)在联语中平仄和词性都允许从宽。
3、(2)上下联平仄相对,且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律句,三四五六七言都是如此。特殊修辞需要例外。
4、下面再谈一谈四字联。四字联没有固定格式,它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平仄交错,一般上联末字为“仄”,下联末字为“平”。如奉节县白帝城联:
5、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
6、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7、其每个字节的节点必须从严。例如:
8、一般地,对偶句在上下句中同一位置上的字不能相同,而对比句则可以。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都是对比句。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是标准的对偶(也叫对仗、对联)句。
9、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0、在实践中用新四声还是古四声?有争论,有人主张应用古四声,因为自古以来就是古四声,应该承接传统;有人则认为应用新四声,理由是文学应为现实服务,语音变了,对联也应随语音变。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修订稿)第八条指出:“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这是正确的,所以得到几乎所有联界人士的赞同。
11、也许有人会问,我不“一顺边”,如果我“上联收平下联收仄”行不行?回答是:在通常情况下也不行,比如上联平收下联仄收的“春风鸟语花香,夜月琴声书韵”,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对联,如果将上下联调换一下那么就可以了。总之,“上联平收下联仄收”如非特殊情况也是不行的。
12、(2)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13、古人论诗的平仄时有个标准,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同样适用于对联,因为“二四六”处在音步的位置,所以必须论其平仄交替。如果有的联文节奏点不是“二字而节”,就不适用“二四六分明”,而以节奏点论平仄的交替。如挽叶挺联:
14、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一般算两字为一组)
15、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16、中国古代的诗歌经过长期地发展,由杂言、四言,及至唐宋,格律诗定型为五言和七言。因此,我们把五言和七言符合声律节奏的句子叫做律句。
17、这副习作联上下联的前四个字为一个成语式的短语且有的语音停顿,因此“辣”字与“乐”字就必须平仄分明,然而它们却都是仄声,像这种情形,可将下联的“喜怒哀乐”改为“喜怒哀荣”,让“荣”字跟“辣”字一平一仄相对就可以了。
18、对联例话(5):对联的平仄(上)
19、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20、既然是“双轨制”,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新声和旧声。新声的标准就是《新华字典》,声标分别是“―∕√\”,比较好办。古声的标准是“平水韵”。南宋时期,山西平水人刘渊,编过一部供科举考试时专用的官韵书,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107韵),平水,是当时平阳府城(今山西临汾新绛县),因城西南汾水的支流叫“平水”而得名。到了金代,王文郁把刘渊书中同用的韵加以归并,又编成一本书,叫《平水新刊韵略》(106韵)。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等人奉敕编著《佩文韵府》(106韵),成为后来通用的韵书。如有此类工具书,方便使用;如果没有此类工具书,只要弄清“古入今平”的常用字即可,实际上常用的不过百字,记在心里,可以免除翻检工具书的麻烦。(古入今平常用字表,见附四)
三、对联上下联的平仄区分
1、农历春节张贴春联时,春联一定要用红纸书写,这同汉族人尚红的习俗有直接关系。汉族人崇尚红色源于远古先民的日神崇拜。古人观察到,太阳位于南方时,烈日如火,其热如夏,其色赤红。古人认为,南方是太阳的正位,是夏天的所在;夏天万物繁茂,生机勃勃,于是,人们就对代表南方和夏天的红色产生了特别亲切的感情,红色就有了富贵、吉祥、喜庆的象征意义。汉族人尚红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甚至也影响到了其他民族。
2、逢友鞠躬双握手;呼朋促膝两谈心。
3、韵母ao、lao:着勺芍
4、擎马列旗,走中国路,一百年/探索,理论创新凝特色;
5、(口诀):d、t、n、l、b、p、m,与ie(耶)相拼除爹入。
6、(口诀):大哥好自私,与ei(A)相拼古皆入。
7、一般地,同一半联中的平仄要相连出现,而两个半联中的平仄要分别与另半联的平仄对应出现。比如,上联中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则下联中相对应的位置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8、介词一般与名词、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因其无实际意义,故允许词性和平仄从宽。
9、月照窗前,溪头红雨,夏雨喧荷,迎风水榭,晓风残月,无雨冬晴。
10、例联:柳眼桃腮舒化日;
11、针织城/极目/骋怀,欣晋杏葳蕤,琼楼栉比,五风十雨钟灵秀;
12、五千里云天在望,一腔热血为招魂。
13、五不能不论
14、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一类的词。(如:啊、唉、喂、哦等等)在联语中允许不计平仄。
15、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16、如果你对于格律诗规则还不太了解,我们则强烈建议你,从现在就开始就去学习和了解一下诗词格律的基本常识。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我们总会在各种书写环境下遇到格律诗的创作,比如自撰春联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任务。
17、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
18、黄/土地,红/手印,改革长铭小岗村。
19、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20、(口诀):d、t、n、l、z、c、s,与e(鹅)相拼古皆入。
四、一二三四声怎么分平仄对联
1、阳平——从低到高向上升
2、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3、他说仄来我说平。细敲平仄费心机,
4、所谓平仄,就是汉字声调的两大类型。汉字的读音是不断变化的,元代以前的读音同现代的读音是不同的,所以就出现了古声(旧声)和今声(新声)的区别。
5、杨中涛,本名杨秀付,籍贯湖南省凤凰县。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考入首都师大中文系书法专业,师从当代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欧阳先生所招收第二届书法硕士。近来来致力于传统书法史和经典碑帖教育教学。
6、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
7、我挡你推,却因喜好,冷面也非真厌恶;
8、平仄是汉语汉字的声调。就中古汉语而言,平声是指平声,仄声是指上声、去声、入声。中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就普通话而言,平声是指阴平、阳平;仄声是指上声、去声。春联的平仄规则是指春联用字的声调必须平仄交互。春联的对偶规则是指春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句式和语法完全对称。本质上,这种形式上的基本特点或基本要求,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视角来看,体现的恰恰是对音乐的和谐之美以及建筑的对称之美的美学追求。
9、名城多胜事,遥想关侯跃马,鲁督挥兵,唐相传经,明臣奋笔,勋猷昭史乘,文韬武略擅风流。
10、明代以后对联越写越长,到清代更出了“天下第一长联”,互相比赛。从孙髯翁180字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开始,到李善济392字的四川青城山长联。现在可查到的高纪录是清代钟耘舫的.江津临江城楼长联,1612字。对联平仄规则3巜马蹄韵》
11、上联六字均为仄声,显然不合声律。
12、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13、二字属对法的规则,亦须按天文,地理,人伦,器物等词的属性来对,如:菊月对梅天,奇侠对逸民。这里的“奇”和“逸”均属形容词,一定要和“侠”和“民”等名词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词组”。
14、词去对形容词,词性要归类,如“打”对“敲"
15、如果联文中有领字,不管是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均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点,而且领字本身不拘平仄相反律。例如蒲圻翼江亭联:
16、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17、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18、上联的第一个短句中的“有情”音步为平平,那么接下来的二个短句中的第一个音步的“骀荡”必须是仄仄,其它处都必须是如此处理,我们通常把上下联的平仄相对称为相拗,以上这种平仄交换称为交替。一副好联,必须做到上下相拗,句中交替,才能产生轻重、缓急、回旋的音乐感,吟诵时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19、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20、三句式句脚为:平平仄;仄仄平。
五、平仄分别是第几声
1、建/特区,拓/新程,振兴共享太平世;
2、本联“说什么”“更何须”为三字领,统领6两个分句。
3、“上联末字要收仄”与“下联末字要收平”是创作对联的通行原则,也是辨识上下联的基本依据,征联活动中的“征上联”或者“征下联”都是依据这个原则来提供“出句”的。
4、山衣草履渊明趣;缓带轻裘叔子装。
5、孝悌忠信礼义廉,没有铜钱可做来。
6、一副对联上下联的后一个字,一定要一平一仄,这是不能轻易动摇的原则。如果上下联尾字全平或者全仄,对联界的行话称为“一顺边”。例如:
7、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8、五言句,第四字的平仄要交替。例如:“山河增秀色”,“河”为平声,“秀”字为仄声;“大地播春晖”,“地”字为仄声,“春”字为平声。
9、春联菱形斗方:新年快乐
10、薜荔裳,寻山屐,玉条脱,琥珀杯,飞白书,偃月刀,草色深,金井梧,茉莉霜,吴藕嫩。
11、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12、看望听想读览喜溯怅怕任待问凭叹嗟念试应将须对莫正总奈但料似算更真并怎方尽况渐倘虽
13、春联是对联的特定形式,主要用于春节期间的书写和悬挂。要拟定一副严格意义上的古典型春联,你需要具备基本的格律诗知识,比如要知道汉字的平仄声调,要了解“五不论,六分明”的要求,以及对仗手法(上、下联要词性相同,句式相同,平仄相反等等)的基本规定等等。
14、平仄对立(平仄相对、平仄和谐)是对联的六大基本规则之了解并掌握对联的平仄,是写作、欣赏、品评对联的重要条件。在平仄问题上,联界尚有不同的意见,这里尽可能讲主流观点,有争议的地方,也稍加说明,目的是启发读者多加思考。
15、本联的“看”“欣”为一字领,统领三分句。
16、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17、另外,对联要避免“三同调落脚”,即上联用三仄声收尾,下联三平声收尾。总之,“失替”、“失对”、“同声收尾”、“上平下仄收尾”、“三同调落脚”都属于影响对联节奏美的失调现象,初学者应该尽量避之。
18、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19、对于春联的悬挂,传统的规定是:如果我们是面朝着大门,则上联应该悬挂在大门的右侧,下联应该悬挂在大门的左侧。春联的这种悬挂方式,其实就是沿袭了我国古代书写行序自右向左的习惯。
20、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