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及翻译【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12-21 12:10:59 浏览

一、老子的名言及翻译

1、(翻译):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2、(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7、(翻译):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这个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却没有能实行的。所以圣人说:那为国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为国受难的,就是天下。这些正面肯定的话,听起来好像反话一样,不容易理解。

8、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9、老子作为我们古代的大文学家,他给我们留下的著作是多的,喜欢的话到百度搜索一下很的。

10、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永远尊敬他。

11、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译文)治大国像是烹小鱼,不能总是翻动、多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12、(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13、译文: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16、出自《论语·学而》(译文)不怕别人不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7、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1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20、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二、老子的名言及翻译注释

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出自先秦《老子》第一章。

3、——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4、(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5、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

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7、“治大国,若烹小鲜”

8、译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0、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2、(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13、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4、征服别人的人是强人,征服自己的人是伟人。——老子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16、(翻译)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17、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三、老子庄子名言及翻译

1、“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5、——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6、出自《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不仁义的人虽然富有和尊贵,但对于我来说,他们轻得如天边的浮云一样。

7、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8、(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0、道可道,道;名可名,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3、“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14、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5、——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6、这是淮南王临死说的吧?在精神中虚拟出一种幻化的境界,让意志清闲安适,自由自在的在逍遥的道路上来去,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痛苦,也不存在快乐的死去。人从无中来,回归于无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19、道有三宝,若能执道之三宝,大道不难修矣。道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20、道者,天地之祖,万物之宗也。其形也虚,其象也无,其性也自然。天地因之而生,日月因之而行,人物因之而成,不以人之好恶而改之,它是天地万物一切变化中永恒不变的。

四、老子的名言及翻译带出处

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3、外欲之人,贪于世事,外求华饰欲乐,贪名求利,对名利取之无度,整日奔波于名利之中,以致心中不静,而生烦恼,身心皆疲。

4、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0、“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其实,只有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去甚,去奢,去泰”,就是去掉过分的意义,看上去普通,但若作合适的联系我们就会感觉很有道理。比如我们在生意或者事业很好的时候,我们想进一步发展,计划往往做得很有野心。然而时势是变动的,当下有利的条件不会持续几年甚至一年。所以计划的时候不仅是个展开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控制收缩的过程。

11、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12、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3、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一章》(译文)知道了但装作不知道,这才是高明。不知道却装作知道,是真有毛病。圣人没有这种毛病,因为圣人以这种“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为病。就是因为他们把“强不知以为知”当作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

16、(翻译)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17、展开全部“Ifyoudonotchangedirection,youmayendupwhereyouareheading”“生大材,不遇其时,其势定衰。生平庸,不化其势,其性定弱。”——老子老子也就一部道德经了呢

18、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老子》名句及翻译

1、“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2、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3、(翻译):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6、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7、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8、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法“道”,而“道”只是法自己而已。

9、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老子《老子第八章》

10、衣食本为保命、养命,若有人为求衣食,终日奔波拼命,以致衣食得来,而病疾却至,乃至早亡,却又何苦呢?

11、(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1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的名言警句篇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15、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

16、(翻译):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17、(翻译):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正直的好似弯曲,灵巧的好似拙笨,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18、(翻译):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9、内欲者贪于进修,穷寻真理,自以为无所不知,总是找人争执、辩论,不虚心,不请教,以致烦恼而生。

20、是“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这个命题让人又想到了辩士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论。“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