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是什么人【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12-25 11:02:42 浏览

一、叔本华是什么人

1、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一出生开始,就走下坡路,痛苦指数一直增加,直到死亡,痛苦才结束。

2、而在所有这些优良品质中,能直接带给我们幸福的就是愉快而美好的心境,因为这一品质所带来的好处是即时呈现的。一个欢乐、快活的人总是有他快乐的理由,这理由就是:他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只有这种品质,才可以完全补偿其他任何一种内在素质的缺失,而不能被它们替代。

3、 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他吸取了佛学思想,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已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才能领悟意志的本性;只有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后忘掉一切,进入空幻境界,才能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伦理思想 叔本华从其“求生意志”的哲学前提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求生意志,是不可遏止的盲目冲动和欲求;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这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求生意志支配的。

4、对于人来说,只要拥有了健康的体格、高尚的品质、杰出的才智、优雅的气质和开朗的心境,那么生活总会充满着愉悦和满足——所以说,幸福是修行得来的。

5、《好了歌》: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6、有些人就像蚂蚁一样殚精竭虑的敛金聚宝,他们头脑简单,满口奋斗,却完全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奋斗。这些人只知道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方法,却对那个目的毫无概念。叔本华讥讽说:“这样的一生,尽管他有着真诚执着的追求,也仍然像头戴锥形小帽哗众取宠的小丑一样愚蠢。”

7、在《论生存的痛苦和虚无》中,叔本华认为人连动物都不如。在世界芸芸生灵当中,人是不幸的。人的“人生”比猫的“猫生”、狗的“狗生”、猪的“猪生”痛苦多了。

8、但到了老年,人们就会知道,在这个世界本就没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

9、但因为,在人们在感知世界的同时,欲望会如影随形,无尽的欲望导致的痛苦和无聊是幸福的两大敌人。痛苦和无聊在欲望的两端,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但欲望无法被满足就会痛苦。痛苦和无聊的对立是外在客观,和内在主观之间的对立。艰苦的外在环境导致了痛苦,而当一个人富足之后,就难免感到无聊,而无聊会导致我们从外界去获取新的刺激来满足我们的欲望。

10、毫无疑问,人格才是重要的东西。拥有健康,并把它保持到临终的那天,这不是大的福事吗?拥有智慧,并且日积月累,使它随着年岁而增长,不也乐在其中吗?修持德性,不为邪欲所动,拥有多的美德,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11、“超人”,不是美国电影英雄的那个超人。尼采的“超人”,是指在抛弃上帝信仰之后,人该拿什么作为精神支撑呢?那就是这种“超人”理论,自我意志训练,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强者”,不要仅仅依赖上帝而生存。

12、生活犹如一出舞台剧,人格决定了我们的演技。有些人凭借地位、荣誉而得以扮演王侯将相,有些人则只能当小人物,但是这一切只是外表的不同而已,脱下戏服后,大家骨子里都不过是一些对命运充满了忧虑的可怜演员——所有人都有下台的那一刻,夸耀自己的戏服不正是另一种沐猴而冠吗?

13、“hausfreunde”一词表达得相当准确,因为这种朋友是居屋、家庭的朋友更甚于居屋主人的朋友,因此,他们更像是猫,而不是犬的一类。

14、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15、因为到了人生的后半部分,我们多多少少都清楚地了解到:所有的幸福都是虚幻的,而苦难才是真实的。

16、庄周、嵇康、邵雍不好富贵,并非自命清高,夸名自大,自欺欺人,而是明了了养生之道、达生之术的缘故,他们知道幸福在于修行自我,而不是逐求外物。

17、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追求大概分为三类:世俗之乐;灵魂之乐和肉体之乐。

18、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叔本华全集》已出版7卷。 哲学思想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形成于黑格尔活动时代的后期,他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 。

19、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20、在所有的,社交、聚会的主要消遣就是打牌。打牌反映了社会交聚的价值标准,但同时也标志着思想的破产。因为人们彼此之间没有思想可以交换,他们只是交换纸牌,并想方设法赢取对方的钱财。真是可怜的白痴!

二、叔本华经典50句名言

1、记住这一忘却那八就是“难得糊涂”。复旦女神陈果教授解释说,“聪明”指的是智商,“糊涂”指的胸怀;“难得糊涂”不是不聪明,而是不计较。你看那“长城今犹在”,却“不见当年秦始皇”,人生有什么放不下?何必自找不快?

2、叔本华没有后代。叔本华家庭优越,品质卓越超群,他不需要为生活低头奔波。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母亲在当时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作家。但这种生活条件上的优越感并没有让叔本华感到快乐,自幼他性格孤僻,一生充满痛苦与孤单,这种性格造就了他的悲观主义。

3、(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

4、叔本华: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5、叔本华是唯意志论者。在他看来真实存在的只有意志。人能够做他所想做的,意思是说人的意志是真实存在的。人不能要他所想要的,意思是说意志的对象是虚幻的,不是真实的存在。真实存在的只有意志本身。

6、所以,每个人的天性都会引导他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客观世界符合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就是说,他会做好充分的防范和准备以应对自己易遭受的那种苦难。聪明智慧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和烦恼的自由,追求宁静和悠闲,也就是追寻一种安静平和、纯真简朴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带来的骚扰。

7、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这本书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8、一个众人和万物都不曾在他眼里时时显得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人,是没有哲学才能的。

9、人生多半是痛苦的,乐观主义者的错误在于对生活进行毫无根据赞扬,把它过分地理想化,他们将快乐视为人生中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人生毕竟还是不如意的多,一旦快乐没有降临到乐观主义者的头上,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大的不公,从而错失生存的目标。那样的话,倒不如颠倒过来的好,把人生视为对痛苦的净化过程,痛苦才是人生的基调:人生是痛苦的,而我要在痛苦中找到快乐。

10、虽说小农也是偏于喜静不喜闹的,但这只是人们诸多性格里的一种,实在说不上灵魂就有多么充实。当然有许多概念也不能因为有破绽就彻底否定,比如“他是一个好人”,并不因为他也有缺点,就可以说“他不是好人”。

11、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12、老年时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叔本华

13、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14、此外,在我们全部的经历和磨难中,只有构成我们感觉意识的东西才是永恒持久的。人的个性几乎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在不断地发挥着作用,而其他方面的影响则是暂时、偶然、转瞬即逝、并且易于受到各种机遇、变化的制约的。正因此,亚里士多德才说:“长存的不是财富,而是品格。”

15、尼采的“超人”理论:尼采反基督教,反上帝。他认为这是一种“奴隶的宗教”,它销蚀了人类的骨气和信心,使人驯顺畏缩,耽于自卑而不能自拔。用什么去填充摈弃基督教后的那片思想虚空呢?尼采提出了“超人”一说,尼采的超人是一种斯巴达武士式的,受尽极度艰苦历练的,意志坚强的人。

16、唯意志主义,把意志当作世界本原和发展动力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50年代后流传于法、英和北欧一些。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和尼采等。叔本华主张生命意志论,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提出&#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是第一位的,一切都应成为意志的工具;他还认为人生也是意志,即生命意志,它为欲求所困扰,由于欲求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因此,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正由于此,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具有悲观主义色彩。

17、叔本华的悲观虚无主义根源于他的时空模式,由于时空模式的多重性,人就不可能完全认识世界万物,只能受世界万物的支配。既然这样,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就是悲观的,因而人应该无所作为。尼古拉·马勒伯朗士是法国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是法国天主教天主教奥拉多利修会的神甫,神学家和哲学家,十七世纪笛卡尔学派的代表人物。

18、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19、一个人自身及其固有的东西,即一个人的个性和所有与个性有关的东西,是直接与他的幸福有关的因素。其他一切都只是间接的因素,因此其作用和影响是可以消解和清除的;但个性的影响却永远无法消除,这就是为什么由个人品性激发出来的嫉妒情绪是难平息的,因此它也是人类小心、谨慎隐藏深的一种情感。

20、强有力的阻碍人们发现真理的障碍,并非是事物表现出的、使人们误入迷途的虚幻假象,甚至也不直接地是人们推理能力的缺陷。相反,是在于人们先前接受的观念,在于偏见。这些虚假的先验之物——对抗着真理。它们就好像是把船只吹往与惟一的陆地相反方向的逆风。对此,船橹和风帆是无能为力的!

三、叔本华是什么人尼采

1、风格是心灵的外观。

2、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3、他提出两点重要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没有“我”就没有表象;“世界作为意志”,从无机物到有机物都是意志。叔本华认为世界由意志派生,意志是一种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和对生命的欲求,它作为世界的内在涵蕴和本质,是自在之物,是永恒不灭的,一切生命世界都是反映意志的镜子。生命意志这个大圈框住了所有表象之物。人的全部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4、『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5、Schopenhauer,Arthur

6、叔本华是小农喜欢的哲学家之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因为他的观点很深刻,甚至刻薄到偏执。小农这种顽固保守的花岗岩脑袋,需要这种振聋发聩的“雷语”才能打开脑洞,在矫枉过正中获得一些认知启迪。哈哈,完全就是一枚“贱骨头”,不削不转呀。

7、叔本华的意思是,只有把握现在,才能开创未来。就人生好比一场旅途,重要的不是后的终点,美重要的在于沿途的风景。

8、人们感觉到丧,是因为对人生有了思考;人们受制于丧,是因为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或者得出“人生没有意义”的结论。

9、因此,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程度,他们对于生活或多或少地只感受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在青年期,他们感觉被众人抛弃;及至年长以后,却感觉自己逃离了众人。

10、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11、叔本华说,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和无聊,我们必须源源不断地追求外在刺激,比如追求各种无意义的社交、消遣和娱乐,还有人喜欢八卦,到处搬弄是非。而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只能依靠内在的力量,也就是丰富的精神思想,因为精神越是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真正的智者会寻求没有痛苦和愤怒的状态,追求闲暇和自由,过上一种平静、质朴和不受人打扰的生活。于是,对所谓的人类生活有所了解之后,他们就会选择独处。

12、我们这个世界之善可陈,到处充斥着匮乏和痛苦,对于那些侥幸逃过匮乏和痛苦的人来说,无聊却正在每个角落等待着他们。

13、叔本华认为,让人与动物真正区分开的,是强大的感知能力,而不是理性,感知能力表现为精神力量,它的充沛给我们带来了智力上的乐趣,感知能力越强,所获得乐趣越大,比如那些不带任何私欲去体验这个世界的人,也可以通过强大的感知能力,也可以获得快乐和幸福,比如参与有价值的工作、高质量的社交,和温暖的家庭聚会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14、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15、人们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16、叔本华以一贯优美而直击灵魂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他一生的智慧,这本书从1860年出版以来,次被再版,成了很多人的枕边书,被很多人奉为指导人生的“圣经”。

17、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

18、叔本华的钟摆理论:他认为人生如同上好弦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叔本华认为因为人有意志,所以就会有欲求和渴望。而欲望只会带来痛苦。因为如果人有欲望而得不到满足,这是痛苦的。要实现任何一种欲望的过程,都要遇到的麻烦和困难,这也是痛苦的。就算欲望后实现了满足,也只是暂时摆脱痛苦,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聊和空虚。何况人并不只有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欲望,满足了一些,其他的也满足不了。旧的欲望刚刚实现,新的欲望又产生了。因此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19、“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这个观点出自叔本华的著作《人生的智慧》一书(韦启昌先生翻译的版本)。原文如下:......相比之下,一个人的高贵本性正好反映在这个人无法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乐趣,他宁愿孤独一人,而无意与他人为伴。然后,随着岁月的增加,他会得出这样的见解: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这话说出来虽然让人不舒服,但安吉奴斯——尽管他有着基督徒的爱意和温柔——还是不得不这样说: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

20、我国民谚因此有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从“悲观主义”中接受了生活本来就存在诸多不美好这个事实,我们反而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与痛苦。同样的状况,乐观者却能看到,纵然有八九不如意,好在还剩一二让人满意。

四、叔本华是什么人格

1、叔本华出生于1788年,是德国哲学家,不是犹太人。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他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的代表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2、一个成功的演员,终还得依靠演技,而不是角色,生活也是如此。健全的人格才能够保障幸福,如若一个人生性贪婪,嫉贤妒能,心狠手辣,那即使他是世上富有的阔佬,也会感到不幸。

3、对很多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灯塔,让我们终身受益。

4、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5、要做到这一点,人们必须先学会一些掩饰技巧,以及如何在情势恶劣的时候仍然装出一副高兴的外表。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打牌也是一种败坏道德的行径,因为它的整个目的就在于充分运用每一种诡计和机巧来赢得本属于别人的东西。

6、叔本华哲学思想中表象的含义:

7、对人的分层叔本华:将人分为三个层次:具有共同人性的群体,具有个性的个体,具有天才的人;尼采:将人分为:弱者,强者,超人。主要成就叔本华: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之一。尼采:唯意志论继承者,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叔本华:崇尚天欲天求,否定世人的各种纷争;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生存意志;永恒的解脱是彻底否认生存意志,彻底禁欲,甚至断绝生命之源。尼采:肯定人的欲望,认为欲望与怒火都是显性的情绪表达;认为人生的本质是强力意志;永恒是不断显现强力意志的生命力。

8、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麼我把自己看成是——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9、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生的后半部分,犹如一个乐段的后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减少了奋斗和追求,但却包含了更多的安宁和平和。

10、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一个人越是智力低下、庸俗贫乏,就越喜欢与人交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此外别无他选。

11、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12、梭伦认为获得善终的人才算得上是幸福的

13、其实,快乐应当是幸福的路标,只有快乐才能让我们尝试到幸福的滋味,渴望获得它;也只有快乐才能让我们摸清通往幸福的路线图,并沿着它一直走下去。如果一份工作让你感到持续的痛苦,那么我相信这些痛苦终也不会积累成幸福;相反,如果某件事业使你感到快乐,那么这些点滴的快乐终会引导你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14、那些寄希望于未来,为之奋斗并仅仅生活于未来的人,对那种即将来临的事物总是翘首以待、急不可耐,仿佛这是某种一经到手便可获得幸福的东西,尽管那些人聪明绝顶、气度非凡,严格地说,不过像人们在意大利看见的短尾猿,一种希望终得到它的冲力支撑着他们,使他们始终急急忙忙,紧追不舍。那事物总是恰好在他们的前面,而他们则一直试图得到它。这种人就其整体存在而言,他们置身于一种恒久虚幻的情境之中;继续不断地生活于一种短暂的临时状态,直到终走完其人生的旅途。

15、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16、因贫穷而产生的痛苦还有救药,因富有而出现的厌倦、无聊和抑郁却难以调节。对于前者我们只需让他们在物质上充足即可,对于后者却还要医治他们的精神。

17、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18、人类所能犯的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19、惟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着坚定不移之确信的人才能称之为“骄傲”。任何想假装高傲的人不一定就能骄傲,他多半会像其他人一样,很快地丢弃掉这个假装的个性。——叔本华

20、哲学家叔本华63岁时成名。叔本华出生于1788年,是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博学多才,会7种语言,家庭富有但终身未婚,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都少人问津,直到1851年63岁时出版了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一上市即售罄,终于成名。

五、叔本华是干什么的

1、他列举了意志先于理性,理性服役于意志的12个论据,断言依靠理性或逻辑思维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即意志),只有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的途径。

2、他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人受盲目的求生意志的支配,不断追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苦恼和烦闷。

3、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祖籍荷兰,生于但泽(今波兰的革但斯克)一个银行家家庭。早年在法国受教,后随父母游历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1809年进入哥丁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1年转柏林大学,1814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后因与G.W.F.黑格尔竞争惨败而离开讲坛,靠父亲遗产过离群索居的生活,死于法兰克福。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叔本华全集》已出版7卷。

4、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5、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6、因此,我们既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应该沉流于对往事的追悔惋惜,而应该牢牢记住:唯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总之,无论是未来还是过去都不及我们所想像的。同样的物体,由于间距,在肉眼看来要小一些,但思想则可以把它想像得很大。只有现在是真实可行的;它是富有现实性的时刻,正是在这的时刻,我们的生存才是真实的。

7、叔本华:越是智力低下、庸俗贫乏,就越喜欢与人交往

8、(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

9、青年与老年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前途无量,后者濒临死亡。

10、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多的苦恼。

11、一个人生活的苦与乐,更多是取决于我们的感知方式,我们感受能力的类型和程度,而并不是苦乐本身,所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主要因素,而且贯穿一生的,是他的自我,也就是他的内在构成。一个人内心的满足或者痛苦,是由他的情感、欲望和理性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的环境只能间接影响你的幸福。换句话说,外在的财富,物质和名誉地位,只是你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终的目的。

12、在文中引用别人的语言,显然是充分认同这个人的观点,从而借用它来表达自己与之相关或者相似的意见并且互相对应。

13、亚瑟·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14、在我年轻的时候,当房门响起敲门声时,我会很高兴,因为我想:幸福就要来了。

15、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叔本华

16、我们都活在过去的经验和念头之中,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世界的意志和人的意志,是大圈套小圈的关系。世界意志涵盖所有。

17、叔本华有一段关于锻炼身体的论述很有意思,他说:很多人不喜欢运动,在他们身上,外在的静止与内在的躁动间会出现致命的失衡,因为人体内部,永不停歇的运动同,样需要外部锻炼的配合。即便是一棵树要想蓬勃生长,也需要借助风的洗礼。

18、尽管尼采的超人或强者理论,受到元首的追捧...他的妹妹代替他整理书籍出版,成为作家。妹妹享受了他的名声带来的荣华富贵。他本人呢?并没有受到什么实惠,尼采从小身体虚弱,长相猥琐,终生未娶,晚年几乎都卧病在床,一辈子过着孤僻和痛苦的生活。

19、所以,如果快乐来敲门,我们一定要敞开大门欢迎它的到来——快乐的出现从来不是不合时宜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为是否接受它而顾虑重重、踌躇犹豫。我们想先弄清楚自己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感到高兴和满意,然后又担心精神的愉悦会打扰我们严肃的反省和深切的忧虑。快乐是直接、即时的收益。它是幸福的现金,而不是像别的东西那样只是兑换幸福的银行支票。

20、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