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
1、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叮当响(述补式)
2、(1)结构的灵活性:结构的灵活性,是歇后语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典故出处]当代·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4、海捞文物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商业贸易有极大的帮助,它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到世界各地,可以通过它们让我们后人看到当时的那种状况。
5、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歇后语是怎么回事,砂锅是用一种泥土烧制成的,不象金属一样有韧性,稍微一敲,就会破损,所以砂锅被打破,再也不会完整,会破成一地碎片,转敲的话既使不会碎,裂纹也一会很大很长,所以打玻砂锅纹到底,被人们说成问到底。
8、铁公鸡——一毛不拔(名词性短语)
9、苦思冥想,十万个为什么!
10、★它除提供语言通俗浅显的释义外,还配有典型例句
11、④“引”和“注”的凝固性比较弱,中间可以加入其他语言成分,这点类于惯用语和离合词,但由于歇后语是更长的语言片段,其松散程度尤甚。例如:
12、,吹喇叭下乡——没事找事,
13、他因为身体过于肥胖血脂升高,医生让他少吃肉,可是他是一个无肉不欢的人,所以黄连水洗头——苦恼(脑)得很。
14、解释:砂锅打破后,锅体变成两半,一条纹路出现在断裂处的位置,从头到尾,所以是“纹”到底,这里用谐音的方式,变成了“问”到底。
15、饺子破皮——露了馅
16、10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7、故事类,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18、细分的话我们可以把这种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变异,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不但在普通话里与不同的变体,说成:
19、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主谓式)
20、药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
二、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是什么
1、坏处容易产生片面的见解,对知识了解的不,以至于影响对文章或者问题的理解。
2、她们开玩笑不敢对强的小伙子,“雷公打豆腐,找软的欺”,她们就找到了王成义。(《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曲艺》577页)
3、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4、不问青红皂白不问三七二十一耕当问奴,织当访婢不耻下问一问三不知一问摇头三不知一问一个肯十年窗下无人问善问者如攻坚木
5、崔麻子……此番又当了护路队长,死活想狗戴礼帽——装出点大人物的款儿来。(《龙岗战火》81页)
6、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7、打破的砂锅一一纹(问)到底。这句歇后语是根据自然现象而得。字面上理解是说打破的砂锅它的裂纹是从上到下的,所以叫纹到底。纹和问谐音,谜底为问到底。应用此语时主要是形容做事要究根问底,力求明白,不能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8、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9、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0、*将一个词截成两段的例子有:
11、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12、今天讲的这件国宝是石头的,个儿大,沉,特别不好运输,但它愣是让人给运走了。运哪儿去了呢?运到了美国。什么时候运的呢?一百年前。这件国宝就是昭陵六骏。
13、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
14、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5、语出《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16、喻物类,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老鼠上街——人人喊打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17、歇后语还有多种别称,如半截话、缩脚语、解后语、譬解语或俏皮话,各地方言也有不同的称说,如东北的“俏皮嗑”,四川的“言子”,山东的“坎子”,山西的“洋话”,不一而足。本节主要讨论共同语中的歇后语,但其实方言中也有精彩纷呈的特色歇后语,也可能进入共同语(如“萝卜干加盐——外咸(行)”是吴语的歇后语;“矮子过河——安心”“安”谐音“淹”,可能也有方音的影响)。以下对歇后语进行详细的论述。
18、其原意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砂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的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打破砂锅后面是:问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解释: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比喻追根究底。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示例:明高明《琵琶记·几言谏父》:“你直待要打破砂锅,是你招灾揽祸。”下一句是:追根求源
19、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20、养济院里行刺——拿着穷人开刀(连谓式)
三、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裁缝做嫁衣——(裁缝)替旁人喜欢(承前(引)省)
2、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双方各自开出的条件差距太大,湿水棉花——没得谈(弹)。
4、踏尽白莲根无藕,打破蜘蛛网费丝。
5、打破砂锅其实是璺到底,砂锅打破了,是璺到底,这边简单引用为问到底。
6、温端政(1985)指出:“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在表义上只起着辅助作用,在语法上多数情况也是起辅助作用,但在修辞上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102页)这些修辞作用包括:
7、“通”与“嗵”同音相谐。点:本指用鼓槌轻敲,转指指点。嗵:模拟鼓的响声。指稍经点拨,就能明白道理。
8、母亲多是自言自语道:“次次来都是滚水渌脚(急匆匆)咁!”(羊城晚报2009年2月14日B9版)
9、“打破砂锅问到底”为误写,应是“打破沙锅璺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0、★它精选了小学生应当了解、学习和掌握的歇后语4000余条
11、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
12、10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3、(1)作为篇章单位的歇后语:
14、出自南朝范晔《后汉书》: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15、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16、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17、烧火棍——一头热(名词性短语)
1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19、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20、徐庶进曹营——(徐庶)一言不发(承前(引)省)
四、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是
1、[产生年代]现代歇后语答案是:打破砂锅——问到底解释: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比喻追根究底。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打破沙锅问到底(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意指打破沙锅也要找到它的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2、“严”与“盐”同音相谐。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形势危急。
3、马未都:《国宝100》从选题到做了两年时间,整个博物馆的团队都在努力。原来我是参照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有代表人类文明进程的100件文物,他们的400名专家用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一个工程。我们跟他们比起来显然人力、物力都要弱很多,所以辛苦。好在再辛苦也完了,节目录了100集,既有音频又有视频,现在书又出来了,书的好处就是随时可以翻翻看,音频、视频找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4、语出然《艳阳天》第一一五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永远是我们人民的天下。
5、讲义|甘于恩:粤语词汇与南粤民俗
6、这道题目很难,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是一个很好奇的人,对于每件事我都想知道,而且打破沙锅问到底,好奇心很重
7、(2)诙谐性:“诙谐是指言语中对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态度”(温端政,19113页),粤语的说法则是“搞笑”。不少歇后语都很能体现出民间语言创新的智慧,于嬉笑之间将这种老百姓的语言幽默展示得淋漓尽致。主要表现在如下这三点:
8、半两棉花——免谈(弹)
9、你这是六指儿搔痒,额外多一道子。(《李自成》一卷下687页)
10、歇后语在韵律上前后两部分通常会有所停顿,停顿的作用相当于“是”、“等于”。但在语用时前一部分往往可以独立运用,后一部分隐去不说(故称为“歇后”,“歇”即“略”也),熟悉歇后语的听者(即具备文化背景者)即可意会,当然亦可以前后两部分一起使用。
11、猫哭耗子——假慈悲
12、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见棺材不落泪。
13、盐店掌柜的——咸(闲)人(的字结构)
14、耗时两年多推出新作《国宝100》
15、也有说应该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下面。就是比喻解答问题应该追根究底。
16、10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7、张大春书法,左为“赢”的楷体,右为金文。
18、草把做灯——粗心(芯)
19、(2)谐音。这部分有的是完全同音,有的只是音近。例如:
20、①取材相同的“引”,具体说法不一定完全一致。如:
五、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造句
1、②前一部分描述的虽非奇特意象,而是现实的事物,但因为后一部分的注解别有情趣,也可能产生妙趣横生的果。如“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2、竹笋出土——节节高
3、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4、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半部解释说明,像谜底。在一定的语境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后半截“歇”着不用说,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5、满招损,谦受益,意谓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6、打破沙锅问到底(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其原意是“打破砂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砂锅的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7、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8、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9、此外,还有少数用其他方式构成的歇后语,如“礼义廉——无耻”,“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前者属于截取,后者则是截取加谐音;“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则运用了析字手法(加双关)。
10、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11、十万个为什么歇后语,如下:
12、在一般叙述性的语言中,可以使用歇后语单独充当句子,对事物、现象的性质、状态进行描述,如:
13、问:《国宝100》的创作是个很大的工程吧?前前后后历时多久?遇到过哪些困难?
14、“麻秆打狼两头怕”实际上是一句歇后语,前部是“(用)麻秆打狼”,后部则是“两头怕”(暗含“两头不讨好”的意味)。但是,重大新闻或国际新闻,以及社评等,过多使用歇后语就不太合适,当然在带有评论性的采访中亦偶尔可见歇后语,如:
15、你的儿子才高中毕业,我们招收的是大学生,冻豆腐——难办(拌)啊。
16、“动”与“冻”同音相谐。脑子:本指头部,转指脑筋。指做事之前要考虑考虑。
17、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1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主、宾)
19、昭陵墓旁边本来有一个长廊,这个长廊多少有点像我们过去的光荣榜,把皇帝生前的业绩都写在上面,这青石高浮雕的昭陵六骏就安放在这上面。大型石雕有圆雕、浮雕两种:单独存在、四周可看的就是圆雕;依附于石头上面凸起的叫浮雕。昭陵六骏是中国文物史上有名的浮雕。六骏是六匹马,它是有原型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喜爱的六匹战马,是辅佐他爹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时所乘的坐骑。
20、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