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十大成语典故【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1-08 12:11:43 浏览

一、常用的十大成语典故

1、(人物)三人(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2、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人京奏事,正遇明成祖北征未归,故只好晋见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立即向朱棣进言:解缙趁皇帝不在私见太子,失人臣之礼。猜忌心极重的朱棣极为愤怒,下令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

3、孟母见小孟轲知错,舒了一口气,指着机上的断绫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功到才能成。你不好好上学,就跟这些断绫一样,怎么能成材呢?”

4、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是指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成语典故篇9(高山流水)

5、◆一般老师和老师差在哪?8张图告诉你!

6、《三字经》中的10句经典名言释义,对孩子太有教育意义了!

7、(成语注音):一ㄋㄨㄛˋㄑ一ㄢㄐ一ㄣ

8、(绣被)唐·李商隐:“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宋·刘骘:“霓裳犹未解,绣被已成堆。”明·陈子龙:“何堪绣被焚香夜,面面衡湘带晓风。”

9、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0、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11、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12、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13、东吴名将陆逊之后陆抗,有勇有谋,很年轻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

14、(举例造句):其人如玉,空教掷果盈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明·梅鼎祚《玉合记·诇约》

1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6、(成语故事)西汉时期,西域大宛国出产一种名马可以日行千里,被称为“西极天马”或“天马行空”。汉武帝派使臣带上金银珠宝去换这种千里马,大宛国国王毋寡杀了使臣侵吞财物。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率军讨伐大宛国,取得西极天马3000匹。

17、(出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18、孟轲小时候也很贪玩。一天,孟母正在织布,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孟轲却逃学跑回家。孟母见了,气得浑身发抖。她把小孟轲叫到跟前,说:“孩子,穷人无本,力气是钱。娘每天没日没夜地辛苦织布,赚(zhuàn)钱供你上学。可是,你却逃学。”说着,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织布机上的绫(líng)子一刀剪断。

19、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20、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成语典故篇4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成语典故篇5“城狐社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二、成语典故都有哪些

1、(成语故事)王熙凤酒后无德大骂平儿,事后觉得自己的行为过火,就向平儿道歉。李纨、探春等来拜访她们,她们与王熙凤说已经成立一个海棠诗社,要求增拨开销,并拉王熙凤入社,做一个铁面无私的“监社御史”。王熙凤看出了她们的目的,也只好做顺水人情了。

2、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3、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4、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5、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6、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7、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8、“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9、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10、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12、 庄周梦蝶 ( )

13、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14、(出处)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5、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16、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17、(释义)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18、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后来老人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9、这样一本经典著作,如何才能让孩子有兴趣阅读呢?不如先试试为他们讲下面这10个成语的典故吧。

20、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

三、十个典故成语

1、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2、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实际上天是不是圆的不一定,但地一定不是方的。

3、拔苗助长,东施颦,铁杵成针,竭泽而渔,唇亡齿寒,不耻下问,邯郸学步,囫囵吞枣,班门弄斧,三人成虎。

4、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5、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6、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秦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来李斯见到了秦始皇,建议秦始皇扩张自己的领土,受到秦始皇的重用。终辅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

7、世说新语》中有10个成语典故。

8、(拼音)gùtóubùgùwěi

9、低年级必备,快速记忆形近字!

10、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11、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12、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13、刘邦出生:司马迁撰写的《高祖本纪》说,刘邦出生时有非同寻常的奇事异相。刘邦的家乡沛县丰邑 地势低平,多湖泊沼泽,池塘水洼。话说有一天,刘邦的母亲刘媪在水塘边休息,困顿睡着了,梦见与神不期而遇,一时天色昏暗,雷电交加。刘太公匆匆跑去看,只见有龙在刘媪身上显现。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来的男孩就是刘邦。

14、(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15、有关洛阳的十大成语典故

16、(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17、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18、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种鸟,叫作比翼鸟。这种鸟只有一只眼,一个翅膀,所以两只鸟合作才能起飞。后来就被形容爱情。这种鸟在《山海经》和《尔雅》中有记述,但现实中没见到过。

19、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20、(用法)作宾语;指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四、各种成语的典故和意思

1、这个典故首先出自《后汉书安帝纪》:冯翊言甘露降频阳、衙,颍川上言木连理。冯翊说天降甘露,颍川上报有树木结成连理。这与爱情无关,而是当作祥瑞上报。当然这些祥瑞应该是编造的。

2、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来泛指订立简单的共同遵守的条款。

3、难兄难弟:用“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好,难分高下。今多反用,讽刺两人同样坏。

4、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5、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来选去,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6、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门神的故事二:《西游记》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於是它阴魂不散,天天到皇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8、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请求责罚。

9、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大的。

10、可是,事与愿违,人们见了她那种怪模样都避得远远的。后来人们用“东施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果很坏的人。成语典故篇14(庄周梦蝶)

11、(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12、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3、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14、谢鲲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如今这个刘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势力相当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15、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16、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17、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18、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19、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20、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终统一了中国。

五、常用的十大成语典故是

1、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2、这个故事肯定是假的,不过不论真假,”连理枝“这个词是出现了。

3、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4、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几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5、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6、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成语典故篇6三人成虎

7、秦相吕不韦叫门客编著《吕氏春秋》,书成后公布于咸阳市门,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给千金。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8、“的、地、得”的用法口诀详解,搞定它们分分钟的事!

9、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负荆请罪……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起来读!

10、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1、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2、(释义)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13、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4、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一开始,它指有名声而没本领的人。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己的人。

15、第24期:(文化公开课)经典|《孟子》中的10个成语典故回复24

16、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17、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18、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19、一次宫中选拔人才,官员们推荐了许多有名的人,魏国的皇帝说:“让卢毓来选人,我不要这些只有名声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名声就像画在墙上的饼,不可以拿来吃。”

20、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