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1-09 10:35:31 浏览

一、道德经经典名句

1、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八章》

4、(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第4章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9、第14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0、(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11、善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1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3、——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14、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1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6、“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17、道可道,道;名可名,名。

18、经文:六亲不和,有孝慈。

1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

20、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二、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1、所以,人要向水学习,包容一切,因为不争而化育一切。懂得了这四个字,做人就不会那么多棱角,做事就会懂得迂回,人生就会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势而为。

2、——第五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3、(解释)柔弱会战胜刚强。鱼儿不能离开水,的秘密,的虚实、弱点,不能随便让对手知道。

4、(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5、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6、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但正是在这看似荒唐的言辞后面,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7、(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8、学到的知识少,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学到的多,反而会使人产生迷惑。这句话是指学习,应当能够专而不应当繁杂。

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0、(译文)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1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2、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13、(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1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5、(解释)品德高尚的人从不表现自己有德,这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离开德;品德一般的人好表现自己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表现。品德高尚的人顺应自然却不以为然,品德一般的人做什么都觉得自己了不得。

16、8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7、(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9、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20、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三、道德经经典名句及感悟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经·第七十章》

2、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3、这句话似乎对我们来说难以理解,其实这句话也印证了老子一直以来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也算是老子对于人世间一切规律的一种概括,我们可以去深读这两句话。

4、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5、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6、(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7、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9、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答;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中的名句第一章道可道,道。

10、——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11、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第七十七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2、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解释: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14、目前16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1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17、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18、(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9、(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20、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说这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四、道德经经典名句50句

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2、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3、(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6、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9、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12、(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13、(解释)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1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6、(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1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8、第7章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0、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五、道德经经典名句

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如您喜爱本文,请转发给更多朋友。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5、9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8、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0、(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

11、(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3、第22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说话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定要中心。

1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6、(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17、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18、(解释)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用自我夸耀,别人也会认同你的功劳;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

19、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丧失了大道,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才强调礼法。

2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