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爱玲散文等
1、我在街上碰见过一次,擦身而过,小贩臂上挽着的篮子里盖着布,掀开一角露出烙痕斑斑点点的大饼,饼面微黄,也许一叠有两三只。白布洗成了匀净的深灰色,看着有点恶心。匆匆一瞥,我只顾忙着看那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食品,没注意拎篮子的人,仿佛是个苍黑瘦瘠中年以上的男子。我也没想到与那年轻的歌声太不相称,还是太瘦了显老。
2、炎樱只打了草稿。为那强有力的美丽的图案所震慑,我心甘情愿地像描红一样地一笔一笔临摹了一遍。生命也是这样的吧——它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所以西洋有这句话:“让生命来到你这里。”这样的屈服,不像我的小说里的人物的那种不明不白,狠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然而到底还是凄凉的。
3、因为拥有一双明眸,或许我可以解救人的生命。假如在许多年之后,我会成为一名医生那么我是否能医治我的病人将那些生命从死亡的悬崖拉回?我想,是可以的,因为我拥有一双明眸。为医者,“观闻问切”,观为第拥有一双明眸,从微小中发现病因,剥丝抽茧从而找到调节的方法。拥有一双明眸,观察成为我大的助手,在入微观察之下一切迷雾消散,漏洞无所遁形,从而对症下药,成就一个医生的辉煌。不知千年前的扁鹊是否也认为拥有一双明眸是他能成为名医的原因之一呢?
4、《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
5、10 《同学少年都不贱》讲的是两位女孩恩娟、赵珏之间的情谊沧桑。故事开端于两人在上海重逢叙当年。恩娟嫁了位犹太人汴·李外,后来移民美国华盛顿,汴·李外成为第一位入阁移民,赵珏则境遇不如恩娟。因是多年后重逢,两人相对当年平等的身世,便见出高低。或者这正是取名《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深意。言语间充满张爱玲式一贯的讥诮,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在轻快的故事节奏里,透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沧桑凄凉感
6、桂花蒸阿小悲秋(张爱玲)金锁记(张爱玲)等(张爱玲)
7、因为拥有一双明眸,也许在多年之后的我可以成为一名诗人。诗,并不是浮于半空之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产物,真正的诗源于生活,源于平民人家的柴米油盐,源于富贵人家的佳肴好酒,源于放牧孩子的山歌,源于花街柳巷的浅唱低吟,甚至是街角醉汉的咒骂,因为真实而打动人心,而诗人则是将这一连串的故事用真诚朴实的句子表达出来的人,只因为他有着细致的观察,只因为他拥有一双明眸。我想我可以是这样一位诗人,因为拥有一双明眸而拥有窥一斑可知全豹的洞察力,用我的笔记录下一个个平凡而汇聚成为不平凡,一如一只破茧的蝶在平凡之后拥有美丽的翼,在诗人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我想当年的白衣卿相,那个叫柳永的男子也是这样的吧。
8、这是句句真言,没有经过一点剪裁与润色,所以不能算小说。
9、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
10、如果电影是文学的小妹妹,那么卡通便是二十世纪女神新赐予文艺的另一个玉雪可爱的小妹妹了。我们应当用全力去培植她,给人类的艺术发达史上再添上灿烂光明的`一页。
11、(原刊1944年8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5期)
12、报纸托着一角大饼,我笑着撕下一小块吃了,干敷敷地吃不出什么来。也不知道我姑姑吃了没有,还是给了房客的女佣了。
13、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出自《张爱玲语录》
14、一个知已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优美的部分――出自《张爱玲语录》
15、《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 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
16、《烬余录》是张爱玲1944年写下的篇幅较长的散文,写在战争快结束的时候,记录的则是两年前香港空战时期的人与事。其中有一句文字常被忽略,却很有趣。张写“究竟防空员的责任是什么,我还没来得及弄明白,仗已经打完了。”
17、我向来很少有正义感。我不愿意看见什么,就有本事看不见。然而这一回,我忍不住屡屡回过头去望,气塞胸膛,打一下,就觉得我的心收缩一下。打完之后,警察朝这边踱了过来。我恶狠狠盯住他看,恨不得眼睛里飞出小刀子,很希望我能够表达出充分的鄙夷与愤怒,对于一个麻风病患者的憎怖。然而他只觉得有人在注意他,得意洋洋紧了一紧腰间的皮带。他是个长脸大嘴的北方人,生得不难看。
18、小孩是从生命的泉源里分出来的一点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19、可是这时候,外面有人响亮地吹起口哨,信手拾起了喇叭的调子。我突然站起身,充满喜悦与同情,奔到窗口去,但也并不想知道那是谁,是公寓楼上或是楼下的住客,还是街上过路的。
20、我不会做诗的,去年冬天却做了两首,自己很喜欢,又怕人家看了说“不知所云”;原想解释一下,写到后来也成了一篇独立的散文。现在我把这篇《中国的日夜》放在这里当作跋,虽然它也并不能够代表这里许多故事的共同的背景,但作为一个传奇未了的“余韵”,似乎还适当。
二、张爱玲散文等原文
1、有个朋友问我:“无产阶级的故事你会写么?”我想了一想,说:“不会。要么只有阿妈她们的事,我稍微知道一点。”后来从别处打听到,原来阿妈不能算无产阶级。幸而我并没有改变作风的计划,否则要大为失望了。
2、张爱玲,女,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笔名梁京,出生于上海市静安区,祖籍河北丰润,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中国现代作家。
3、这是一层。况且,戏是给人演的,不是给人读的。写了戏,总希望做戏的一个个渡口生人气绘它,让它活过来,在舞台上。人家总想着,写小说的人,编出戏来必定是能读不能演的。我应当怎样去克服这成见呢?
4、《流言》收录《私语》《烬余录》等颇具张爱玲自传性的散文,《童言无忌》《姑姑语录》《公寓生活记趣》等有助于了解张爱玲家人、生活的散文,以及《自己的文章》《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等能更好地理解张爱玲创作的文章等;并收录新发现的散佚作品《炎樱衣谱》《寄读者》。书中所谈的内容并不集中,谈到吃,谈到看书,谈到画,谈到她可爱的姑姑和她热情的朋友炎樱,还有一些序,里面还闪现着那时上海另一个女作家苏青的身影。一点点的,可以渐渐看到那时的上海,那时的张爱玲。
5、我说:“又吹喇叭了。姑姑可听见?”我姑姑说:“没留心。”
6、《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
7、我把这一席话暗暗记下,一字不移地写下来,看看忍不住要笑,因为只消加上“说胡萝卜”的标题,就是一篇时髦的散文,虽说不上冲淡隽永,至少放在报章杂志里也可以充充数。而且妙在短——才抬头,已经完了,更使人低徊不已。篇到底是上海人一年前回上海来,对于久违了的上海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白与胖。在香港,广东人十有八九是黝黑瘦小的,印度人还要黑,马来人还要瘦。看惯了他们,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一代乳粉的广告。
8、写到这里,背上吹的风有点冷了,走去关上玻璃门,阳台上看见毛毛的黄月亮。
9、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出自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
10、夜营的喇叭(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张爱玲)更衣记(张爱玲)
11、戏是给人演的,不是给人读的。写了戏,总希望做戏的一个个渡口生人气绘它,让它活过来,在舞台上。人家总想着,写小说的人,编出戏来必定是能读不能演的。
12、也许每⼀个男⼦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抹蚊⼦⾎,⽩的还是“窗前明⽉光”;娶了⽩玫瑰,⽩的便是⾐服上的⼀粒饭粘⼦,红的却是⼼⼝上的⼀颗朱砂痣。
13、我向来很少有正义感。我不愿意看见什么,就有本事看不见。然而这一回,我忍不住屡屡回过头去望,气塞胸膛,打一下,就觉得我的心收缩一下。打完之后,警察朝这边踱了过来,我恶狠狠盯住他看,恨不得眼睛里飞出小刀子,很希望我能够表达出充分的鄙夷与愤怒,对于一个麻风病患者的憎怖。然而他只觉得有人在注意他,得意洋洋紧了一紧腰间的皮带。他是个长脸大嘴的北方人,生得不难看。
14、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15、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16、点击上方“诗刊社”可以订阅哦
17、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一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一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18、斗争是动人的,因为它是强大的,而同时是酸楚的。斗争者失去了人生的和谐,寻求着新的和谐。倘使为斗争而斗争,便缺少回味,写了出来也不能成为好的作品。
19、张爱玲作为“讲故事的新人”,一方面沿袭了古代的小说模式,以小说的说书人自居,草草交代后,便退居故事之后,以全知全能的视角对小说进行详尽的叙述。
20、《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一些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改名为《半生缘》。
三、张爱玲散文全编
1、《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2、 论卡通画之前途:
3、拥有细致的观察,我仿佛看见了日后成就在萌芽,因为拥有一双明眸,我便拥有了细致的观察,于是拥有了将生命从死亡边沿拉回的能力,明眸含笑,死神绕道。因为拥有一双明眸,我便拥有了细致的观察,于是拥有了将平凡化作雨露滋润人心的力量,明眸含笑,鲜花满楼。
4、而绍兴戏在这个地方演出,因为是它的本乡,仿佛是一个破败的大家庭里,难得有一个发财衣锦荣归的儿子,于欢喜中另有一种凄然。我坐在前排,后面是长板凳,前面却是一张张的太师椅与红木炕床,坐在上面使人受宠若惊。我禁不住时时刻刻要注意到台上的一阳一光,那巨大的光筒,里面一蓬蓬浮着淡蓝色的灰尘——是一种听头装的日光,打开了放射下来,如梦如烟。……我再也说不清楚,戏台上照着点真的太一阳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凄哀。艺术与现实之间有一块地方叠印着,变得恍惚起来;好像拿着根洋火在一阳一光里燃一烧,悠悠忽忽的,看不大见那淡橙黄的火光,但是可以更分明地觉得自己的手,在一阳一光中也是一件暂时的东西……
5、前两年看到一篇大陆小说《八千岁》,里面写一个节俭的富翁,老是吃一种无油烧饼,叫做草炉饼。我这才恍然大悟,四五十年前的一个闷葫芦终于打破了。
6、仿佛要发生点什么,却什么也没发生。结果的确什么也没有发生——“就这样就完了”,张爱玲在此另起一段,六个字里用了两个“就”,就冷酷的葬送了那个春天的桃花盛开的萌芽着爱的情感的晚上。
7、五四遗事——罗文韬三美团圆
8、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9、期待或者说遇到生命中那个对的人。这段话源自张爱玲的小说《爱》。
10、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差一段)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
11、或许我们都曾经辉煌过,在暮年是一个总结人生的休养的年代。人总要经历老年,经历死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不该象那个老女人那样痛恨老年人,因为你自己也要经历那个年代,到时谁来照顾自己来怜惜自己?于是她选择了躲避,不想让旧时的亲人挚友看到现在的苍老的自己。就如同我不想让外人看到自己憔悴的容颜。大自然还在继续,容颜不可能经得起大自然的考验,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在青年时期多去反省,多去思考,多去感悟,多一份宁静,少一份浮躁,相信对你的人生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12、《迟暮》,作者是张爱玲。《秋雨》,作者是张爱玲。《论卡通画之前途》,作者是张爱玲。《牧羊者素描》,作者是张爱玲。《牧羊者素描》,作者是张爱玲。《心愿》,作者是张爱玲。《天才梦》,作者是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作者是张爱玲。《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作者是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作者是张爱玲。
13、他走到公众厕所的门前,顺手揪过一个穿长袍而带寒酸相的,并不立即动手打,只定睛看他,一手按着棍子。那人于张惶气恼之中还想讲笑话,问道:“阿sir是为仔要我登牢子?
14、苏青,1914年苏青出生于浙江宁波。上世纪40年代,上海日据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
15、将来的平安,来到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
16、五四遗事(张爱玲)相见欢(张爱玲)纸上电影:半生缘(张爱玲)
17、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藉口――出自《张爱玲语录》
18、百万写作者的写作指南
19、论写作(张爱玲)烬余录(张爱玲)道路以目(张爱玲)
20、当然哪,环境越艰难,越显出父母之一爱一的伟大。父母子女之间,处处需要牺牲,因而养成了克己的美德。
四、张爱玲爱散文
1、这一幕乡气到极点。本来,不管说的是什么大户人家的故事,即使是皇宫内院,里面的人还是他们自己人,照样的做粗事,不过穿上了平金绣花的衣裳。我想民间戏剧可一爱一的一点正在此:如同唐诗里的“银钏金钗来负水”,——是多么华丽的人生。想必这是真的;现在是成了一种理想了。
2、广为流传的中篇小说成名之作为长篇小说《倾城之恋》。
3、在民初李涵秋的小说里,这时候就应当跳出一个仗义的西洋传教师,或是保安局长的姨太太(女主角的手帕交,男主角的旧情人。)偶尔天真一下还不要紧,那样有系统地天真下去,到底不大好。
4、这句话出自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18岁时的创作散文《天才梦》,这被她视作自己文学生涯中的“处女作”。该散文为当年的上海《西风》杂志获奖征文,当时的张爱玲尚为香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原刊《天才梦》,1941年上海西风出版社出版。
5、一天,我们饭桌上有一样萝卜煨肉汤。我问我姑姑:“洋花萝卜跟胡萝卜都是古时候从外国传进来的吧?”她说:“别问我这些事。我不知道。”她想了一想,接下去说道:“我第一次同胡萝卜接触,是小时候养叫油子,就喂它胡萝卜。还记得那时候奶奶(指我的祖母)总是把胡萝卜一切两半,再对半一切,塞在笼子里,大约那样算切得小了。——要不然我们吃的菜里是向来没有胡萝卜这样东西的。——为什么给叫油子吃这个,我也不懂。”
6、不能留言点赞就请点下在看
7、(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被窝》《 秋雨》《 读书报告四则》《 牧羊者素描》《 心愿》《 华丽缘》《 表姨细姨及其他 “嗄?”?》《 爱 》《忆胡适之》《 海上花列传序 》
8、为什么常常要感到改变写作方向的需要呢?因为作者的手法常犯雷同的毛病,因此嫌重复。以不同的手法处理同样的题材既然办不到,只能以同样的手法适用于不同的题材上——然而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经验上不可避免的限制。有几个人能够像高尔基像石挥那样到处流浪,哪一行都混过?其实这一切的顾虑都是多余的吧?只要题材不太专门性,像恋爱结婚,生老病死,这一类颇为普遍的现象,都可以从各各不同的观点来写,一辈子也写不完。如果有一天说这样的题材已经没的可写了,那想必是作者本人没的可写了。即使找到了崭新的题材,照样的也能够写出滥调来。
9、《张爱玲散文》是2000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爱玲。
10、张爱玲的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1、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
12、在民初李涵秋的小说里,这时候就应当跳出一个仗义的西洋传教师,或是保安局长的姨太太(女主角的手帕交,男主角的旧情人。)偶尔天真一下还不要紧,那样有系统地天真下去,到底不大好。篇有女同车这是句句真言,没有经过一点剪裁与润色,所以不能算小说。
13、风水先生(我爱张爱玲)
14、看风景的人像是远道而来,喘息未定,蓝糊的远山也波动不定。因为那候忽之感,又像是鸡初叫,席子嫌冷了的时候的迢遥的梦。
15、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的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题记
16、文学洛神萧红:牛车上(小说)
17、他走到公众厕所的门前,顺手揪过一个穿长袍而带寒酸相的,并不立即动手打,只定晴看他,一手按着棍子。那人于张煌气恼之中还想讲笑话,问道:“阿是为仔我要登坑老?”
18、女人的活动范围有限,所以的女人比的男人更。同时,一个坏女人往往比一个坏男人坏得更彻底。
19、凭空制造出这样一双眼睛,这样的有评判力的脑子,这样的身一体,知道细致的痛苦也知道快乐,凭空制造了一个人,然后半饥半饱半明半昧地养大他……造人是危险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处于神的地位。即使你慎重从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给他筹备好了,还保不定他会成为何等样的人物。若是他还没下地之前,一切的环境就是于他不利的,那他是绝少成功的机会——注定了。
20、《迟暮》是张爱玲1933年发表在圣玛利亚年刊上的第一篇散文。以下是我分享的张爱玲的散文《迟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张爱玲散文等摘抄
1、经老夫人介绍过了,表兄妹竟公然调起情来,一问一答,越挨越近。老夫人插身其间,两手叉腰,歪着头眱着他们,从这个脸上看到那个脸上。便不是“官家”,就是乡下的种田人家,也决没有这样的局面。这老夫人若在京戏里,无论如何对她总有相当的敬意的;绍兴戏里却是比较任一性一的年青人的看法,很不喜欢她。天晓得,她没有给他们多少阻碍,然而她还是被抹了白鼻子,披着一绺长发如同囚犯,脑后的头发胶成一只尖翘的角,又像个显灵的鬼;穿的一身污旧的大红礼服也和椅帔差不多。
2、正当此际,那个对门的他,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对她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
3、grammatology
4、《茉莉香片》是张爱玲的一篇中篇小说。它主要描述了从小都没有得到父爱的聂传庆,在碰到本能成为他父亲的言子夜的女儿言丹朱,聂传庆从小是个怯懦,变态的男孩,有三分像女孩子。言丹朱想帮助聂传庆。聂传庆是个仇恨的人,待一切都是悲观的角色。他心里总是有种很无奈,却很沉重的压抑。故事就是围绕着聂传庆和言丹朱所发生的一些寻常且又与众不同的事儿发展的。从中体现了“生之艰难,爱之凄凉”的风格。
5、“呜!”一抽一下去,一下又一下,把孩子一逼一在墙根。孩子很可以跑而不跑,仰头望着他,皱着脸,眯着眼,就像乡下人在田野的太一阳一里睁不开眼睛的样子,仿佛还带着点笑。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缺乏舞台经验的人往往来不及调整面部表情。
6、在外滩看见一个警察打人,没有缘故,只是一时兴起,挨打的是个十五六岁的穿得相当干净的孩子,棉袄棉裤,腰间系带。警察用的鞭,没看仔细,好像就是警棍头上的绳圈。
7、 到底是上海人:
8、 1943年张爱玲一生中重要的两部作品集是中短篇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9、我喜欢索朴,可是我只能从描写现代人的机智与装饰中去树出人生的素朴的底子。因此我的文章容易被人看做过于华一靡一。但我以为用《旧约》那样单纯的写法是做不通的,托尔斯泰晚年就是被这个牺牲了。我也并不赞成难美派。但我以为难美源的缺点不在于它的美,而在于它的美没有底子。溪涧之水的一浪一花是轻挑的,但倘是海水,则看来虽似一般的微波粼粼,也仍然饱蓄着洪涛大一浪一的气象的。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因此容易被人看做我是有所耽溺,流连志返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保持我的作风,只是自己惭愧写得不到家。而我也不过是一个文学的习作者。
10、一条小路,银溪样地流去;两棵小白树,生出许多黄枝子,各各抖着,仿佛天刚亮。稍远还有两棵树,一个蓝色,一个棕色,潦草像中国画,只是没有格式。
11、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12、《金锁记》是作家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4年上海《天地》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13、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14、我知道人们急于要求完成,不然就要求刺激来满足自己都好。他们对于仅仅是启示,似乎不耐烦。但我还是只能这样写。我以为这样写是更真实的。我知道我的作品里缺少力,但既然是个写小说的,就只能尽量表现小说里人物的力,不能代替他们创造出力来。而且我相信,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
15、创世纪(张爱玲)多少恨(张爱玲)封锁(张爱玲)
16、无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们把小孩看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笑又可一爱一的累赘。他们不觉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么认真的眼睛,像末日审判的时候,天使的眼睛。
17、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具有传奇性。张爱玲的传奇则通过两性关系、家庭婚姻的表现,深入挖掘人性内部的特质以及洋场上的混乱环境。具体从题材和表现手法上表现了其创作的传奇性。
18、沿街的房子,楼底下不免嘈杂一点。总不能为了这个躲上楼去罢?(原刊1944年4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19、《倾城之恋》《 多少恨》《金锁记》《 殷宝滟送花楼会》 等
20、晚上十点钟,我在灯下看书,离家不远的军营里的喇叭吹起了熟悉的调子。几个简单的音阶,缓缓的上去又下来,在这鼎沸的大城市里难得有这样的简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