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刊之论
1、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2、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差强人意指勉强使人满意,与失望是反义词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与沉重没有必然的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形容比较熟练,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与炎热没有必然的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3、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误用:“五一”长假,来黄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4、不刊之论的意思是,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此处的是为这的意思)谓不刊之说”。(示例):这可以说是不刊之论,我有同感。 ◎孙犁《万国儒小引》
5、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含褒义。误用:他拿了人家的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了他。
6、不刊之论的词性是名词。
7、周末学成语|万人空巷、门可罗雀
8、没有不形之论,有不刊之论。
9、出自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10、(解释):说的话有道理。
11、七手八脚形容好几个人一齐动手,也指人手多,干活忙乱的样子。误用:集合的号声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着行李。
12、(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13、(白话释义):毫无根据的话,凭什么相信呢?
14、不刊之论,汉语成语,拼音是bùkānzhīlùn,刊:削除,修改。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得当,无懈可击。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15、(译文):所以中兴在创业难,这是不可改变的说法。
16、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17、气冲牛斗牛、斗:牵牛星、北斗星,泛指星空。形容气势极盛,上冲星空。误用:西湖胜迹中能让中国文人气冲牛斗的,是白堤和苏堤。(可用“扬眉吐气”或“引以为傲”等。)
18、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
19、比如周厉王无道,激起“国人暴动”,赶走了厉王。但是天子虽不在位,却无法行政。《史记》记载由当时的周公和召公(分别是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后代)共同摄政,史称“共和”,今天的国体“共和制”,取的就是这个意思。但《竹书纪年》说当时只有一位大臣摄政,他叫“共伯和”,简称“共和”。“共”是其封国或氏,“伯”是其爵位,“和”是其私名,这个说法得到了一些佐证。在西周晚期青铜器“师臼簋”、“师兑簋”、“师嫠簋”的铭文中,有一位地位极高的人物“师龢父”或“伯龢父”,经郭沫若先生考证,就是“共伯和”。“龢”字早已简化成“和”,但“和”本义为“应和”;“龢”本义是音声、乐器的“和谐”。所以“和而不同”初写为“龢而不同”。
20、成语词条: 不刊之论 成语发音: bù kān zhī lùn 成语释疑: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成语出处: 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成语示例: 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也。(严复《原强》) (其中~代表本词条:不刊之论)
二、不刊之论的例句
1、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2、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贬义。误用:这个医疗小分队,每到一处,跟当地群众都是一团和气,不摆架子。
3、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4、QQ:3049779830(发信息、广告请加QQ咨询)
5、秣马厉兵与严阵以待是一对近义词,四个选项,只有B项中的两个成语为近义词,故当选。
6、成语词条:不刊之论(浏览数:37)成语发音:bùkānzhīlùn成语释疑: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成语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成语示例: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也。(严复《原强》)(其中~代表本词条:不刊之论)
7、为虎作伥伥: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帮凶。误用: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笔。(句中这帮家伙就是行凶作恶的坏人,不是帮凶。)
8、狗尾续貂指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误用: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以狗尾续貂之感。
9、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
10、(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11、每天七点半,虫在这里陪你上岸
12、很遗憾,孔壁和汲郡的竹书都面世不久便毁于兵火,但是这两次发现都堪称中国历史上重大的考古事件,影响深远,既启蒙了学术,又留下诸多谜团。
13、始作俑者俑:古代用以陪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开始发起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误用:他是这种新文学体裁的始作俑者,应当在当代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14、逆水行舟比喻不前进就要后退。误用:我学数学进步较快,而学语文却如逆水行舟,进步缓慢。(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
15、孙犁《万国儒小引》:“这可以说是不刊之论,我有同感。”
16、不刊之论(bù kān zhī lùn)
17、这里,刊,不是书刊,是削除、修改的意思,因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就是不必修改。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得当,无懈可击。亦作“不刊之说”。
18、晋武帝咸宁五年(279),汲郡人不准偷盗了战国时魏襄王的墓。盗墓贼只关心金银器,但官府在清理时,发现了数十车竹简。晋武帝很重视,便指派束皙、荀勖、卫恒、和峤和杜预等学者整理。其中有《周易》、《穆天子传》等文献,但重要者是魏国的编年史书,于是命名为《竹书纪年》。在这本史书中,发现了有些记载与《史记》等传世史书不合。《晋书·束皙传》说:
19、(误用):常被误用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20、西汉时已经有纸张,但不适合书写,直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竹简和丝帛才被取代,但是它们的影响还在。一束竹简称为“篇”,一张帛书称为“卷”,今天的作家还用这些名词分隔作品的章节。
三、不刊之论造句
1、(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2、(解释):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法的准则或榜样。
3、(区别):词义不同。不经之论(bùjīngzhīlùn):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谈论。不刊之论(bùkānzhīlùn)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举例):现在有种看手相的书,里面大都是些不经之论。勇谋相较,谋取为多,勇谋相搏,谋着多胜,此为不刊之论。
4、投稿邮箱:wx@bsxw.cn
5、不久,武王还是去世了,太子即位,即周成王,周公辅政。一些对周公不满的大臣在成王面前进谗言,正在东征中的周公知道后,很是忧虑,虽然对成王有所劝诫,但显然更加重了天子的戒心。有一年庄稼丰收,不巧在秋收前,天降狂风暴雨,庄稼全部倒伏,国人惊恐。成王与大臣慌忙打开金滕,却发现了当年周公为武王卜问的内容。成王极为感动,并深觉羞愧。于是决定以之礼,亲自迎接周公回朝。正当成王出到郊野时,天吹起了反风,把已经倒伏的庄稼又吹直了起来,当年实现了丰收。
6、严复《原强》:“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也。”
7、(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8、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9、独到之处指与众不同的见解。误用:塑料有不受酸碱腐蚀的独到之处,这是钢铁所不及的。
10、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误用:他观察敏锐,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应用“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1、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12、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幽王当为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
13、耳提面命拉着耳朵当面教导,形容教诲恳切,要求严格。误用: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14、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误用:这些打着私营企业家旗号的人,也是鱼目混珠,其中有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也不乏骗子。(应用“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15、(误用):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16、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17、(解释):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18、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误用: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是“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19、解释:经:正常,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荒诞没有根据的话
20、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误用:有的年青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四、不刊之论的反义词
1、(释义)刊:削除,删改。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可见“刊”的本义是“剟”,“删”的本义也是“剟”,“不刊之论”即不删之论,这个成语与古人使用竹简和木牍有关。
3、不刊之论,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kān zhī lùn ,刊:削除,修改。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得当,无懈可击。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中文名不刊之论拼音bù kān zhī lùn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注音ㄅㄨˋ ㄎㄢ ㄓㄧ ㄌㄨㄣˋ快速导航
4、(典故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5、万人空巷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误用: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6、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7、(示例):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的行为,这些不足为训。
8、判定文明社会的关键标志是文字,世界古文明中,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都有在5000年前使用的实物证据,而中国的殷商甲骨文距今多3000多年。必须指出的是,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体系,其标志是出现了“形声字”。文字从初级阶段的“象形字”,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形声字”,必须经历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
9、风起云涌“风起云涌”常比喻多样力量或事物并起,发展迅速,声势浩大。误用: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长江,以风起云涌之势迅速地歼灭了盘踞在江南的国民党军队。(可用“风卷残云”。)
10、C.才疏学浅:胸无城府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贬义。误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家小店不仅装饰一新,而且转变了服务作风,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12、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13、(示例):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14、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100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其中有律、令、式等有关秦国法律的内容,还有部分医学资料。
15、(误用):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16、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多指执著追求而不考虑过多。误用:有的领导干部经不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诱惑,生活腐化,把党的教导和人民的期望置之度外。
17、竹简和木牍是中国文字的早期载体,竹简是用竹制成的长条薄片,木牍是比竹简略宽的木片。《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始皇帝),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也就是说秦始皇每天要看的奏折文书大概有100多斤。秦代尚无造纸术,虽然有可书写的丝帛,但成本极高,所以文书一般写在竹简或木牍上。有人说简牍的重量远大于纸张,所以秦始皇一天看的奏折并不多,所谓“学富五车”,应该没有多少书。然而看一眼出土的战国到秦汉的竹简就可以知道,它们其实既薄且轻,上面的字多为细如粟米的隶书,所以100多斤竹简的阅读量是惊人的,而且费眼睛。
18、醍醐灌顶醍醐:纯酥油,由牛乳提炼;灌:浇顶:头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彻悟。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误用: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可用“晴天霹雳”。)
19、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误用: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块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20、形容极其少有。误用:可以断言,所有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没有得到过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指各类辞书)指教的,。(不是没有的意思。)
五、不刊之论怎么读
1、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子。误用: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古人的某些言论犹如不刊之论,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3、汉·扬雄《答刘歆书》:“这真是可与日月齐辉、不可更改的文章啊!”
4、不刊之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bù kān zhī lùn ,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5、建国后出土的竹简(多为楚简)
6、(近义词)不易之典、天经地义、不刊之论、颠扑不破、不经之谈
7、扬雄,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的辞赋家。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就是后人对扬雄在西汉文坛上所处地位的评价。
8、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原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9、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经得起检验。
10、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11、(解释):没有不干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做。
12、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全。对人对事要求无缺。误用: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句中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13、(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14、(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15、周六和周日,每天两个成语(7:30)
16、(1)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2)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2)(示例)故中兴难於创业,是谓不刊之说。——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这可以说是不刊之论,我有同感。——孙犁《万国儒小引》学问之士,倡其心理,事功之士,窃之为术,而大有功焉。故曰:民智者,富强之愿。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随着大家艳羡的目光流于字里行间,“不刊之论”四个字渐渐地在大家的心里凝聚沉淀出来,作者生花的妙笔让人叹服!、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成语辨析(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17、(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8、上行下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误用: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父母的要给子女做出表率,上行下嘛。
19、刻字、刻章叫“刊石”,印刷术发明后,刻制书版叫做“刊版”,以后又引申出“刊登”、“刊行”、“刊印”、“刊物”等,这些词组都有因刻版而印行的意思。但今人容易把“刊”简单理解为“发表”或“出版”,于是就把成语“不刊之论”理解为“不能发表的言论”,导致误用。正确的用法如:“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20、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