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1-13 10:40:18 浏览

一、苏格拉底之死

1、谷景生: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在能够逃狱的情况下,从容地饮下鸩酒。那么他的这一做法对后世的法治思想有什么样的影响?

2、重点看柏拉图。苏格拉底去世时,柏拉图只有29岁,他并不在场。画家却把他置身于这个画面中,并且以一个老者的形象出现。他所在的位置是一个门洞,对应着画面中一个有纵深感的时空。这里代表着时间。这个舞台剧般的场景是在他的脑后迸发出来的映射。如果从左往右看,可以理解为:在那很长很长的时间以后,柏拉图都在还原和勾勒这个他错过的场景。这是他这辈子逃过的重要的一课。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世界是由向外张望的,缺乏信念扭曲的人们和向内审视充满了勇气抗争的老师苏格拉底这两种人构成的。

3、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控告并判处死刑,很大程度上是与他整天追逐在别人的屁后问这些稀离古怪的问题有关。在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与问题面前,被问者感到无所适从,感到一次又一次的被羞辱,被嘲弄,当这些被问者的数量逐渐增多,并成为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官与陪审团的一名成员时,我们便不难想象苏格拉底的命运。还有一件小事,在一场雅典大败斯巴达人的海战中,政客以海军将领未能收回阵亡将士的尸体为由对几位将军进行控诉,后所有人几乎全被判处死刑,由于苏格拉底也拥有裁决权,他投了反对票,认为这不合法,因此得罪了雅典民主派。

4、哲学王的献身与革命者的献身

5、哲学人ID:philosophs

6、妻子:他不听我的劝说,但向来看重你们这些学生,你们去劝劝他吧。(学生上)

7、老师死后,悲伤的柏拉图游历了环地中海半岛,后他选择继承老师的信念。穿过磨难穿过命运的暴风雨,他写下了《理想国》,并且和他的徒弟亚里士多德开创了雅典学院。

8、入选新华网、香港大学必读书单

9、活着本身毫无意义,生命的所有意义,都是因为内心对超越和挑战的抗争。

10、苏格拉底还认为,法律同城邦一样,都来源于神,是神定的原则。法律初体现为自然法,自然法也就是自然规律,它纯粹是一种神的意志或神有意的安排。后来城邦颁布的法律称为人定法。虽然人定法不像自然法那样具有普遍性,而具有易变性,但是,由于人定法来源于自然法,人们接受和服从人定法的指导就意味着人们接受和服从自然法的约束,也就是服从神的意志。一个城邦的理想状态必须是人人从内心守法的状态,这既是苏格拉底一生的理想和信仰,也是他后慷慨以身殉法的内在动力。

11、感受永远冷峻幽深与澄明(Lichtung)的

12、苏格拉底当着他朋友的面说:“逃脱监狱并不能拯救生命,只是这一刻能拯救我,但是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原谅我自己去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所以他朋友的帮助直接当场就被他拒绝了。

13、读到这里,我想起顾城那句诗: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尘世已再无苏格拉底。

14、在西方文明史上,能与耶稣之死相提并论的仅有苏格拉底之死。劝人向善的耶稣为了替人类赎罪死于十字架上,得以杀身成仁而名垂青史;同样劝人向善的苏格拉底因“亵渎神明”和“腐化青年”的罪名死于雅典监狱被历史铭记。然而,与耶稣的杀身成仁、死而无憾相比,苏格拉底的死更具悲剧色彩,他死于不理解自己的雅典同胞之手,被认为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更是一大悲剧。对于这样的大悲剧,后人理当一探究竟。

15、(古希腊)柏拉图,刘小枫译:《苏格拉底的申辩》,华夏出版社,2017年

16、政敌:我是迈雷托士。(说出自己对苏格拉底的死的看法,然后扬长而去)

17、这段话让笔者想起同样可爱的庄子小盆友,他不愿意作宰相,更愿意像小乌龟在泥巴里打滚。有一天庄子和惠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到池塘里有鱼。庄子说:“鱼儿游得多快乐呀!”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8、苏格拉底曰(敲黑板、划重点)

19、编者按:2020年5月8日,由河北省律师协会行业发展战略委员会、民商业务委员会、文化交流与体育委员会共同主办,邀请希腊雅典XENIKAKIS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德鲁先生参加,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线上“中西法文化探源云沙龙”。现选出部分精彩片段,供大家欣赏。

20、苏格拉底是被判处了死刑,但苏格拉底所留下的问题却成为后世永恒讨论的主题。为什么当时作为民主典范的雅典城邦会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二、苏格拉底之死油画

1、妻子:你为什么不走!(号啕大哭)你这个野猪、豪猪、花猪、光猪、蠢猪、笨猪、乌克兰小乳猪、猪八戒!我上辈子,下辈子,上下辈子都没有见过你这样的人!要是你被流放,我还可以带着孩子跟随你,现在他们判处你死刑,你不逃走,难道要丢下孩子和我不管吗?

2、啊…先生们,你们投票赞成把我处死,我有几句话想对你们说。

3、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来自苏格拉底故乡的安德鲁律师,为我们解读这位号称“西方圣人”的伟大先哲从容赴死的殉道壮举!

4、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苏格拉底是伟大的智者,他的死亡为何被称为“价值万千”?

5、苏格拉底何许人也?

6、苏格拉底的学说的确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

7、后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是为什么苏格拉底不离开雅典,因为雅典曾明确表示过,如果他们的处理与判决不能使苏格拉底感到满意,他完全离开雅典,避免死刑,而如果他不选择离开,就必须接受雅典法庭的判决。

8、当他说完这段话后,克利托说:“现在,苏格拉底,你是否要为我们和你的孩子留下些指教——我们还能为你做些什么事吗?”

9、其次,苏格拉底把一般流行的意见评判为无知无识,也让那些民主党人对他充满怀疑。

10、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11、妻子:苏格拉底!克力同和你的朋友们为你筹到了赎金,并买通了守卫,我们赶紧逃走吧!

12、在古希腊,法律被视做城邦的基础,具有女神般的尊严,可以说是城邦真正的保护神。在此神灵的保护下,古希腊的城邦按法律治理,任何人的地位都不得高于法律。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应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使人民同心协力,使城邦强大无比,严守法律是人民幸福、城邦强大的根本,他的价值远远高于个人的生命。

13、穿越回古代雅典,调查组到时苏格拉底穿着整齐面带安详地躺在牢房内,旁边有一个空酒杯,旁边有许多新增脚印。经检查该酒杯残留少量的毒酒,初步判断苏格拉底死于毒酒。

1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15、这是一幅能够从左右两个不同方向看的画,方向不同看到的内容也不一样。

16、作者在柏拉图的位置又签下了名。

17、在二千四百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遭遇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大冤案,但他用生命捍卫了思想的尊严,在监狱中演出了一场令后代人心灵震撼的生离死别。他的忠实学生、门派传人柏拉图,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哲人临终前的言谈举止,令我们瞻仰到这位知识精英面对死亡时的优雅和高贵。

18、原因是,他一生都在根据法律的规定去做对的事情,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他那么尊重法律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去知法犯法和去触碰法律的底线呢?他没有这样去做。

19、倘若你们想杜绝指责,的方式只有尽可能地成为一个好人。——这,是我对你们后的忠告。

20、为何而死帮助我们思考为何而生。为自己而活,在今日之中国,这种自由(个人)主义思想依然缺乏土壤。但情况有所好转,比如今日90后在服装、爱好、生活习惯、创业(尚未发现思想)的叛逆。

三、苏格拉底之死

1、《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历史油画。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倡“认识自我“,是希腊自由,科学精神的体现。当时希腊城邦混乱,武士掌权。为控制文人,给苏格拉底按了一个蛊惑人心的罪名。为信仰,为证明自己清白,他拒绝用钱自救,毅然赴死。画中,他平静地端着盛满毒药的杯子,向学生一一告别。体现了忠于信仰的精神。是后来基督受难,忠于信仰的精神之先驱。画作正是表现了这种艺术宗旨,忠于信仰。

2、我们都是知道,雅典所谓的民主事实上的公民的民主,而公民在雅典城邦所占的比重少,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移民和未成年人都是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的,所以就民主的范围而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就希腊的民主的性质而言,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不具有普遍性;

3、克利托不再说什么,他对站在不远处的一个男孩点了点头。这个男孩跑了出去,过了很长时间他带着一个端着毒药的男人走了回来。苏格拉底对来人说:“好吧,朋友,关于这类事情你一定知道得很多,我该怎么做呢?”那人说:“没别的,你只须将毒药喝下去并来回走动就行了,当你感到双腿沉重时就可以躺下了。”

4、在雅典的荒烟蔓草里仿佛游荡着一个光辉的身影,苏格拉底,这个不死的灵魂在永不疲惫地捎带着神的圣谕,不住地向来去匆匆的人们发送着理性的光环。他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5、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神圣的理想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的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惟有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才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是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未曾察觉的美德,忠诚的是于他自己热爱的城邦,于他一生遵从的法律,于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6、(实体店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大成名店2楼)

7、“闲暇时难得的财富”。点评:可我还在加班。

8、推荐书目丨柏拉图《苏格拉底之死》、尼采《悲剧的诞生》

9、“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火”。广告:步步高打火机,哪里不会点哪里。

10、然而,中国的历史明贤中,不缺乏耶稣一样的殉道者,却少有苏格拉底一样的人物。五四以来“我们引进西方“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而“德先生”的核心即是自由。而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苏格拉底主义。

11、据记载苏格拉底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

12、所以70岁的苏格拉底在他的心中,永远是一个强壮的有力的形象。

13、人的一生不仅是你眼前真实的景象,也同时是你内心信念勾勒的途径。能怎么活,主要看你能怎么想。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当你收起软弱,你会发现大雨滂沱,万物苟且而活。背水一战,涅槃也必须得在大火烧尽得那一刻。

14、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

15、在苏格拉底看来,正义存在于“主体”之中,有城邦的正义,个人的正义。城邦的正义是城邦内在的秩序,是由个体之间的优化组合构成的秩序。一个人的正义,也是人的内在秩序,即理智控制欲望和情感,就是个人的正义的状态。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具有对称性。个人的正义得益于理性的控制,城邦的正义也是如此。然而在现实中,每个人不会天然地认识自我,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因此,城邦正义的实现需要内在的某种控制力,正像个体灵魂中的理智控制欲望和情感一样。柏拉图在这里引入了“哲学王”的概念,他认为,哲学王应当承担实现城邦整体正义的责任。

16、但也有例外,比如胡适,胡先生名言:不要问你能为做什么,要问能为你做什么?

17、听了女神的话,苏格拉底的一生都在以批判的态度寻求智慧,所以得罪了很多人。请想象一个场景:你走在大街上,春光灿烂,正准备去星巴克买咖啡,突然有个鼻孔朝天的老头拉住你,问你“什么是快乐”?你惊魂未定,随便回答道:“快乐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他便问:“快乐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吗?”你又回答:“快乐就是抽抽烟,喝喝酒,组团副本打魔兽。”苏格拉底继续说:“我问的是快乐,你给的是一窝快乐。什么是快乐的本质呢?”这时你已经开始不耐烦了。不论你怎么回答,苏格拉底都会绕回到“你没有回答什么是快乐”这个问题上,直到你抓狂;但有的时候也能够帮助你自己得出“快乐”的真正含义。这种方法就是“dialego”,(高中老师用来吓人的)“辩证法”的雏形。

18、苏格拉底因为守法而死,但却是为了求得正义。为了求得正义而“服从”哪怕是不正义的法律,苏格拉底的就义和革命者的就义(那种为实现正义而“颠覆”旧秩序的行为)其实是不同的意思。

19、作者:(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

20、“我将***,而你们继续活。谁更幸福,只有神知道”。神曰:别来问我。

四、苏格拉底之死是多数人的错吗

1、安德鲁:其实,近期这个案件被整个法律界又重新引起了重视。2012年左右,雅典和来自于其它的法官和律师,又真正地去复审这个公元前399年的案件,重新研究了苏格拉底之死的谜底,或者说,都想知道他的死亡是否还有其它的因素。

2、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深刻体现了苏格拉底对程序正义的遵循。把追求实体正义作为目标,想把理性变为现实,恰恰是不理性的表现。因为认识是相对的,正义也是相对的,没有的正义。退而求其次,只能努力去实现“看得见的正义”,即程序正义。

3、“比如因为眼睛是很娇嫩的,就用眼睑来保护它,好像两扇门似的,当必要用视觉时就打开,而在睡觉时就闭上。又使睫毛长得像帘幕,免得风伤害眼睛。在眼睛上面用眉毛做一个遮檐,使头上流下的汗不会妨碍它。使耳朵长得能接受所有各种声音,而又从来不会被阻塞住,使所有动物的门牙都长得适宜于咬东西,而后面的臼齿则适宜于从门牙接受食物并且来咀嚼它。”

4、调查员:我明白了。能让我见见他的学生们吗?

5、苏格拉底之死的评价:苏格拉底死后两个月后,雅典人幡然梦醒,于是给苏格拉底平反,并将指控苏格拉底的原告判处死刑。并在苏格拉底曾经讲学的广场上树立的苏格拉底的铜像,以示纪念。苏格拉底之死,为后人留下了的话题,苏格拉底的思想,更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苏格拉底都有一大批崇拜者。与一些人类的大宗师一样,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极大的。他的行为与智慧,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这些著作都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

6、他的理由:我是被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力和。当法律失去,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才能有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

7、(网店地址:打开淘宝APP搜索“本心如荷”)

8、年轻的苏格拉底向的智者普罗泰哥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的问题。他以一种对哲学的崭新理解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纪元,通过他的教诲产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产生了犬儒派等新学派,并通过他们一直影响到希腊化罗马时代。他貌不出众,但言谈话语富有魅力,他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公元前399年,他被人控告有罪,罪名主要是两项:不敬城邦所敬的诸神而引进了新神,并败坏了青年,结果被判刑。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

9、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10、宋振江:刚才这段话很感人。苏格拉底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怎样信仰法律?什么叫信仰法律?什么是信仰?

11、另外,张爱玲在小说《倾城之恋》里感叹: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法容身的。但总有个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12、硬壳精装,锁线工艺,堪称具收藏价值的版本

13、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就很牛掰。当时的大希腊范围,包括意大利南部到北非,并囊括了诸多群岛,产生了四大“教派”:南帝毕达哥拉斯(此人作为邪教教主颇有盛名),北丐泰勒斯,东邪赫拉克利特,西毒克赛诺芬尼(感觉像个药片的名字*大雾)。他们都试图争夺武林盟主的地位,解释“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个问题。

14、但就是这样一个怪咖,确是整个人类聪明的一个人,把哲学从天上搬到了人间,成为了西方道德哲学的创始人,恰如孔子创立儒家、释迦牟尼创立佛教,顺便说一句,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人类群星闪耀时呀。

15、所以长期以来雅典民主制度在被肯定为西方民主政治源头的同时也一直被诟病,甚至成为了后期雅典衰落的一个原因之尤其再加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更是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不堪一击的重要例证,以至于苏格拉底之死也要归咎于雅典民主制度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6、至于苏格拉底蛊惑青年,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罪名实际出于政治目的。公元前406年,雅典对没有出手援救生还者的海战指挥官予以审判,苏格拉底作为元老委员会成员,是坚决反对不依法律而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集体审判的人。受他影响的朋友,有一些是反对民主政体的人,这些人参与了公元前404年推翻雅典民主政体的运动,其中包括克里底亚和阿尔西比亚德。但事实上,苏格拉底从来没有参与三十僭主的任何政治活动。柏拉图和色诺芬也在多处文献中(包括《会饮》、《斐德罗》),向世人说明,阿尔西比亚德的妄为与苏格拉底没有关系。

17、你们显然认为我缺乏无罪论证、所以应该被判处死刑,不过这不是真的。我之所以被你们判处死刑,是由于我的无礼和不配合,因为我拒绝用如同其他受审之人的、取悦你们的方式,为自己辩解。即便我将因此迎来死亡,也丝毫不后悔。

18、同洞穴故事一样,我们不应当将柏拉图的“哲学王”理解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不应当将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理解为“人治”。哲学王同样是一个比喻,是城邦的理性的化身。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囚徒走出洞穴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人人具备理性的世界。要人人具备理性,需要哲学王(理性)的教化和引领,因为他能够带来真实的认知和自由。在那个时候,当人人站在太阳下清晰的看到这个世界,看到自己的时候,就是哲学王统治实现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哲学王的统治,就是理性的统治。

19、(新浪微博:打开“新浪微博”APP搜索“本心如荷书店”)

20、如果是前者,那死亡无疑是一场无梦的酣眠,是一种绝妙的受益。倘若一个人被命令在一生中,去找出那些比无梦的酣眠更加快乐、更加美好的日夜,他的答案一定是屈指可数的。所以如果死亡是一场无梦的酣眠,那死亡,一定是一种绝妙的受益。

五、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

1、苏格拉底是枉死的。柏拉图在《游叙弗伦》中记述了苏格拉底受审前,与宗教家游叙佛伦的一番谈话。游叙弗伦因家仆的意外死亡,控告他的父亲慢神,苏格拉底就向他讨教什么是敬神,什么是慢神。但游叙弗伦的回答却表明,他其实并不明了敬与慢的本质。雅典的宗教家尚且不明了敬神、慢神的本质,雅典普通民众却认定了苏格拉底慢神的罪名。

2、他还觉得现在死(70岁)是好的年龄,因为此刻他是雅典佳辩手,没人说的过他,要是以后老了,反应迟钝了,也许会被驳倒。

3、克赛诺芬尼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一”和“神”。话说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到了希腊,改名换姓:“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见《老子》四十二章)

4、相反,在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述中,苏格拉底常常献祭,常常说是神明指教了他,说人是神预想的对象,人应当了解自己认识的局限,不要夸耀,因为有智慧的当属神。苏格拉底说,他不曾是任何人的老师,不曾传授任何人知识,他只是像马虻粘在马上,刺激懒惰、迟钝、肥大的马,就像唤醒昏昏沉沉生活中的人,而这一切都是神的旨意,是神赋予自己的使命。

5、一个正派的公民,任何时候都要守法;服从规定的法律制度,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义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6、我很清楚,我的时间已到,与其继续留在世上,不如从纷扰中解脱出来、安然地死去。这就是为什么神的声音没有警示我回头的原因。

7、粗粝生活vs当时奢靡的享乐主义

8、再次就是雅典民主的方式,抽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谁来掌握权力有时候不是靠能力也不是靠威望而是靠抽签的运气,所以很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9、“人有两耳一舌,多听少说”。疑问:这是史上话多的人的告诫?

10、(古希腊)柏拉图,王扬译:《理想国》,华夏出版社,2012年

11、组员(演员):徐晓钊(饰:学生)、杜翼然(饰:调查员)、李倩(饰:苏格拉底的政敌)、朱思雯(饰:苏格拉底的妻子)、邹鹏(饰:苏格拉底)、胡珺骁(饰:苏格拉底的学生)

12、这幅作品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

13、71幅房龙亲笔插图重新上色,全彩印刷震撼呈现

14、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

15、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同他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而他个人的命运同雅典的命运是不可分的。他为了祖国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国则用死刑酬答了他的贡献,成全了他的哲学。苏格拉底没有丝毫的激愤、畏惧或是悲哀,而是依旧用他智慧的语调诚挚地奉劝着一切。他明白他是神的使者,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他还有他生命未完成的部分,而死恰恰能给他一个的结局。

16、第一哲学家ID:firstphilosopher

17、苏格拉底是法律的殉道者。信仰就是可以为你所尊崇的目标和事业牺牲一切,甚至生命。

18、柏拉图在讲述那个重回洞穴、失败了、被杀掉的哲学家的时候,一定会想到他死去的老师苏格拉底。摆脱桎梏的哲学家本不必重回洞穴,他重回洞穴是为了拯救被囚禁的同伴。不是所有真正的哲学家都愿意承担这种的责任:“看别人干尽不法,但求自己得能终生不沾上不正义和罪恶,后怀着良善的愿望和美好的期待而逝世,也就心满意足了。”大部分的哲学家是这样的。但是,作为王的哲学家,需要某种为了整体而自我牺牲的责任。

19、调查员:想必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和朋友了。那你们在苏格拉底死前一定见过他吧。你们没有帮助他逃脱吗?他对死亡究竟抱有怎样的态度?

20、有一天,苏格拉底又在外面发呆、喝酒或者和别人抬杠了,回到家里,他老婆,骂道:家里没米没盐,小孩没有奶粉,你也不去赚钱,整天废话啰嗦!然后朝他一盆水泼过来,淋成落汤鸡。苏格拉底淡然道:打雷后必有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