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囫囵吞枣造句
1、(húlúntūnzǎo)
2、(相近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3、时代与潮流有它精华的一面,但也有其糟粕的一面,我们不能对其一概囫囵吞枣。
4、(造句)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
5、融会贯通(rónghuìguàntōng)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透彻的理解。
6、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六周时间囫囵吞枣所有的材料来获得一个全年的学分,长期来讲,你将发现这将对您的孩子有害。
7、老医生听后,忍不住笑道:“你这个方法可不怎么样。吃梨子只嚼不咽倒还可以做到;吃枣子不嚼而咽,却很为难。而且你那样囫囵吞枣,也没尝到什么滋味啊!”
8、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某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大夫。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学生无话可说了。
9、语义说明比喻理解事物笼统含糊,或为学不求甚解。贬义。使用类别用在「学习敷衍」的表述上。例句0许多基本概念的学习是不能囫囵吞枣的。0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0读书不可囫囵吞枣,方能体会其中精华所在。0我们读书时不可囫囵吞枣,才能了解书中大意。0有些老师不重讲解,只让学生囫囵吞枣地一直读。0认认真真地看一本书,胜过囫囵吞枣地看十本书。0这么重要的知识,学生还不懂,怎能囫囵吞枣地就略过呢?
10、◎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1、◎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囫囵吞枣的意思及成语故事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
12、(基本解释)囫囵:指整个儿的东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习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
13、举一反融会贯通,贯通融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寻根究底,咬文嚼字
14、9)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5、(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16、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囫囵吞枣造句3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17、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18、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19、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
20、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二、囫囵吞枣的意思
1、寓意: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
2、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3、7)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4、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5、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6、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
7、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嗓子。”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8、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9、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10、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2、所以,囫囵的意思就是整个儿。
13、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14、17)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15、(解释)不多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思考仔细,笼统的接受。囫囵:整个儿。
16、2)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17、(囫囵吞枣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1)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2)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3)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4)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6)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7)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8)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9)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10)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8、(成语出处)宋代的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初无二致,正是鹘仑(囫囵)吞枣。”
19、含英咀华(hányīngjǔhuá)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20、从小型但仔细塑造出来的样本入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不能囫囵吞枣一味求大。
三、囫囵吞枣造句子简单
1、.............................................................................................................................
2、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3、“我的方法就是,对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去吃。比如吃梨子,只在嘴里嚼,不咽下肚去;吃枣子,不用牙齿咬,整个儿吞下去。这样,就有益无害,既不伤牙齿,也不伤脾胃了。”
4、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5、你看,我可以把枣子整个儿吞下去,说完,傻瓜就使劲地吞,枣子一整个儿一整个儿地吞,吞得他直翻白眼。
6、从前,有个医生向病人介绍梨和枣的性能时说:生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对脾有坏处。而红枣正好相反,能健脾,却伤牙齿。这时有个人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吃了这两样东西有益而无害。在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则不嚼一口将其吞下去。这样以来,既不伤牙,又不伤脾,能一举两得。
7、(歇后语):馋猫吃耗子;大蟒吃猪娃
8、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9、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10、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11、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12、(释义):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13、(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14、(释义)把枣儿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5、近义词成语解析: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16、(拼音)húlúntūnzǎo
17、一天课余时,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枣子和梨大吃了起来,这个时候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个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使劲嚼着梨和大枣,就劝他们说,孩子们,虽然梨有益于牙齿,但是吃多了也会伤胃的。而枣子呢,是有利于胃的,它是温性的水果,可是吃多了会损坏牙齿,因为它太甜了。
18、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19、(举例造句):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20、(1)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还可以,吃枣却难了,囫囵吞枣,怎么受得了呢?”
四、囫囵吞枣造句二年级
1、12)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2、(拼音代码):hltz
3、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4、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5、反义词:细嚼慢咽析毫剖厘条分缕析
6、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能囫囵吞枣。
7、(灯谜):吃枣子不吐核
8、(成语解释)不多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不思考仔细,笼统的接受。。囫囵:整个儿。
9、✦关注这个公号,变成别人眼中博学多才的人✦
10、以下就是这一张图画:书是这样写著:大蟒蛇将捕获的猎物囫囵吞枣般嚥下去。
11、古时候,有一位喜欢自作聪明的人。一回,他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有益。老医生对他说:“水果各有各的特性,每种水果对人的身体都有益处,但吃多了,也会带来害处。比如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就会损伤脾胃。枣子,对脾有健补作用,但吃多了,对牙齿又不利。所以吃什么东西都要适量!”
12、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有一个死心眼的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13、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14、囫囵吞枣呢,出自朱熹的《答许顺之书》。囫囵吞枣说的是把枣子整个儿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现在呢,我们都用这个成语描述人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就笼统地接受。
15、(辨析)~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不能。
16、爸爸讲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让我囫囵吞枣的了解了一些。
17、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果的。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囫囵吞枣怎么造句
18、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9、童书绘本共读孩子心中的故事大王
20、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
五、囫囵吞枣造句一年级
1、小明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2、(正音)囫;不能读作“wù”。
3、饱经风寒的他已经饿了几天了,得到食物的他囫囵吞枣地吃了起来。
4、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果的。囫囵吞枣造句4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5、(释义)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6、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而不能囫囵吞枣。
7、(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8、◎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9、húlúntūnzǎo
10、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
11、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12、陪伴宝贝度过精彩的童年!
13、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14、(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15、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16、(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17、13)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18、(拼音):húlúntūnzǎo
19、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20、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