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窥园【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1-15 12:52:48 浏览

一、目不窥园

1、(释义)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2、以:依据,按照。

3、(拼音)mùbùkuīyuán

4、(反义词)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5、沥尽心血拼音:(lìjìnxīnxuè)解释: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用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褒义拓展资料示例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臧克家《老舍永在》)造句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人各有志,但一个时代总需要一些拥抱理想的人,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心向学问。

6、全神贯注的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7、mùbùkuīyuán

8、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多含贬义):~可乘之机。

9、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10、目不窥园的故事(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出处)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汉书·董仲书传》

11、管窥(guǎnkuī)

12、上天高高在上隐藏自己显示自己的威严,同时给人们降下仁爱,突出体现了其君权神授的理念,所以君主作为承天命而管理的人。

13、(近义词): 威武不屈、坚强不屈目不窥园(拼音)mù bù kuī yuán(解释)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目/不窥园

14、(拼音代码): jzbq

15、(出处)《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6、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7、作者简介:吴志涛,衡水桃城区人,热爱衡水历史文化,本土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播者。

18、公历2021年|1月21日(夏历十二月初九)|星期四

19、成语)目不窥园(全拼):mùbùkuīyuán(释义):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出处):《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例子):董江都~,隐居求志,天人三策,伟大光明。(清·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况》)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开心。

20、目不窥园,拼音是mùbùkuīyuán,出自《汉书·董仲书传》,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在句中一般用作谓语、定语、状语。(解释):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出自):《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示例):董江都目不窥园,隐居求志,天人三策,伟大光明。◎清·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况》。(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二、目不窥园的意思

1、想了解更多成语故事可关注我们哦!

2、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3、窥:瞥看。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4、进退: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指言行适度。

5、董仲舒,广川人也。少 / 治《春秋》,孝景时 / 为博士。下帷 / 讲诵,弟子 / 传以久次 / 相授业,或 / 莫见 / 其面。盖 / 三年不窥园,其 / 精如此。

6、目不窥园的主人公是董仲舒。西汉时期,董仲舒年少时读书刻苦,经常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埋头学习,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成为了儒学大师,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7、西汉时期,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他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能歇歇,他决定在宅后修筑一个花园,让孩子能有机会到花园散散心歇歇脑子。

8、目不窥园:拼音是mùbùkuīyuán,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9、(解释):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0、它初的意思是董仲舒致力于汉代的研究。三年来他没有时间去看花园里的风景。以后使用隐喻使自己沉浸在研究中,不因外交事务而分心,描述奉献精神和努力工作。

11、近义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12、有人劝他出去走走,不要老跟家里读书,他回答:“我不去玩,只顾读书,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讨论诗书。”后来他成为有名的高等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13、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彻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唱着慷慨雄壮的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流动的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生也不敢再说要回去。

14、审核|翊薇统筹|秦川飞鸾集

15、呕心沥血,初的描述是形容耗尽了头脑。不仅描述了艰苦的努力和精力,还描述了事业,工作,文学和艺术创作的辛勤工作。呕:呕吐;呕沥:液体点滴滴滴,像汗水一样。

16、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而他三年都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目不窥园”这个词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7、董仲舒通过总结继承先秦时期儒家学说的主要政治思想,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哲学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董仲舒认为古人制定的治国理念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些理念是圣人根据天道提出的,必须认真遵循。

18、随着年龄的增长,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遍读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书籍,终于成为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

19、心猿意马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20、目不窥园,拼音是mùbùkuīyuán,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在句中一般用作谓语、定语、状语。《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三、目不窥园是注意的指向性还是集中性

1、他搞这些研究已经很久了,目不窥园,终于成功了。

2、后来,人们把他的事迹概括为一个成语“目不窥园”,教育人们,读书做学问要专心致志、不能分心走神,否则什么都学不好学不精。

3、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4、原文: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

5、(近义词)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6、心无房骛,形容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7、授业:教授学业。

8、文言版《说文解字》:窥,小视也。从穴,规声。

9、(本篇预计2分钟读完)

10、释义: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的学习精神。

11、mù bù kuī yuán

12、《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3、目不窥园,窥,窥视,观看的意思。园:花园的意思。语法上分析它属于主谓短语,主语是“目”,谓语是“不窥园”。短语的断句可依据其结构来判断。例如

14、窥睨(kuīnì)

15、“学习”就是“学+习”,“习”是不断回顾,复习。就像小鸟一样,学会飞,然后要不停地飞,才能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外面春暖花开,但是他(董仲舒)都不看,只用心学习,这就叫“专心致志”。“知进退”就是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感情的统治是压迫,君对臣要有“义”。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归根结底是一种爱。文言词汇积累——“或”•代词,表示有人,有的。例:或莫见其面;或立或卧;或笑或哭•连词,表示选择或列举。例:跌下悬崖或峭壁•副词,表示不肯定,也许。例:或能免乎?或异二者之为

16、盖14三年不窥园,其精15如此。进退16容止非礼18不行,学士皆19师20尊之。

17、(拼音): jiān zhēn bù qū

18、目不窥园来自《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翻译成现代文是说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目不

19、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

20、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四、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1、释义:董仲舒,广川人。年轻时研究《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有的学生竟然没有见过他。董仲舒三年不看园圃,精心钻研学问到如此的程度。

2、目不窥园意思就是特别专心,埋头苦读,不被外面的世界影响心不在焉就是干什么心都不在这里,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3、窥间(kuījiān)

4、春天来了,园子里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哥哥姐姐们邀请他到园子里玩,可他手捧竹简,只是摇头,继续看书。夏天的鸣蝉,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大雪,他看都不看一眼,埋头苦读,心无旁骛。在园子里待了整整三年,竟然连园子的花草都没看过一眼,不知道园子里种了些啥东西。长大以后,他成为一代儒学大师,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5、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6、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7、做学术就应目不窥园而不能送故迎新。

8、(出自):《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9、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甚至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10、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1、您的转发就是对我大的支持

12、《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目不窥园”。后用以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例句:为了考上研究生,他半年以来目不窥园,废寝忘食,把家庭妻子都搁在了一边。

13、原文: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4、目不窥园:成语,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15、第三年,后花园建成了。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父母叫董仲舒去玩,他只是点点头,仍埋头学习。中秋节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原来董仲舒趁家人在赏月之机,又找先生研讨诗文去了。

16、出处:《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专心读书,“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7、有人劝他出去走走,不要老跟家里读书,他回答:“我不去玩,只顾读书,就算我出去,也只是和其他人讨论诗书。”后来他成为有名的高等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18、关键在于要有坚强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坚决要达到目的的恒心,此外全都是小的细节

19、盖:句首语气词。

20、董仲舒广川人也。少3治4春秋孝景6时为博士下帷8讲诵,弟子传9以10久次11相授业或13莫见其面。

五、目不窥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1、(出处)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汉书·董仲书传》

2、黄帝四七一七年|岁在庚子|己丑月|己巳日

3、所以“目不窥园”的意思: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4、某一天,他无意间走到窗前,发现风光绚丽,很是惊诧,忙问家人,这是何处。家人说是自家花园,已经修筑三年。他不由感叹,时间之短暂,三年中专注于学习都忘了向外看一眼。

5、《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遂以“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的苦学精神。足不下楼:好像不是成语,

6、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但是他三年都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7、“目不窥园”的作者是班固。目不窥园:(解释)窥:观赏。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相近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反义词)心猿意马、心不在焉。(出处)《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8、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邻居、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小伙伴们叫他,他动也不动低着头,在竹简上刻写诗文,头都顾不上抬一抬。

9、出自: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

10、以上供参考。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应该是目不窥园目不窥园,拼音是mù bù kuī yuán,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在句中一般用作谓语、定语、状语。成语出处《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1、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12、他关起门来潜心研究《红楼梦》,目不窥园已经好几年,后终于成为当世的红学家。

13、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4、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大儒,他嗜书好学,专治经典。家人为了让他读书之余心情愉悦,便在书房修了一座花园,花园里四季姹紫嫣红,芳香不断。而他却不一直不曾抬头看过,甚至没踏进花园一步。

15、(出处): 《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16、足不下楼,形容脚不下楼 ,就是不出门,一味地呆在屋子里。

17、目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书传》,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18、(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20、董仲舒是西汉人,当时的经学大师,我们今天称之为哲学家、思想家。《汉书》记载:“董仲舒,广川人也。”广川指当时的广川国,是汉朝的一个诸侯国,包括德州、衡水一带的地区。董仲舒少年时聪明,从小酷爱读书,一年四季,每天清早一起床,就捧起书简来大声朗读。要不是父母经常提醒,连吃饭、换衣服都忘记了,真可谓废寝忘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