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申辩【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1-16 11:19:51 浏览

一、苏格拉底的申辩

1、你以为你是在控告阿纳克萨戈拉吗,我亲爱的美勒托斯?你如此藐视法庭中的这些(陪审)人,竟然以为他们如此没有文化,甚至不晓得克拉左美奈的阿纳克萨戈拉的大作中,满篇都是诸如此类的言论?

2、一个放火者,一个消防员。

3、作者:曾盼(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助理)

4、柏拉图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5、有人向雅典法庭对苏格拉底提起了公诉,他的罪名有两项:一是不信城邦的神,二是毒害青年。

6、所以,雅典人,这一点我已经说得很清楚:这些事情无论大小,美勒托斯都从来“没能托思”过。不过,美勒托斯,还是要请你给我们说说,你为什么认为我败坏了青年?莫非显然就在于你写的诉状中提到的,我教他们不信城邦所信的神,而是信另外的新神灵?难道你不是说我因为教他们这些东西而败坏了他们?

7、公元前399年的某天,苏格拉底端起雅典法庭判给他的一杯毒槿汁的酒,他环顾了一下围在周围的人,神态自若且安详。

8、“我思故我在”?关于“哲学”对“我的追问”从历史上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从“我”作为“主体、客体、灵魂、肉体、意识、精神、现象、实体、实在、心理、时间、空间……”(唯物、唯心)等等角度去追问,亦或说“哲学”就是追问的“我”的学问。???????

9、前文已从时代背景探究苏格拉底被指控的原因。在苏格拉底自我申辩中,他从另一个视角,讲述了一个故事,阐述了自己为何被指控,以及自己为何无罪。

10、文章感悟于:何凡读书俱乐部

11、应该不咋样,就当时人的智慧而言,不然也不会被处死。但他的死与耶稣的死同样伟大,开创了哲学,算是哲学的真正鼻祖,德谟克利特,毕达哥斯拉等虽然比他早,但无法作为鼻祖出现在历史上。他的思想很伟大,他的行为很伟大,他的申辩0分,作为早期民主法院被上百人判死,说明他想到的东西未必能表达

12、这样一来,苏格拉底就抓着游叙弗伦不放了。

13、申辩之意:以死献祭,唤醒人们去“爱智慧”

14、此时的雅典,早已不复伯里克利时期的辉煌与荣光,随处可见的是人性堕落与追名逐利的戏码。

15、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16、奇案:对苏格拉底的审判

17、这些被苏格拉底和仿苏格拉底的年轻人揭下了智慧的面具的人,自然对苏格拉底怀恨在心,这些积怨终在公元前399年爆发,引来了人们对苏格拉底的正式指控。

18、但如果投票结果是有罪,那么原告和被告就要进行第二轮辩论,来确定应该对被告施加什么样的刑罚,因为雅典的大多数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各种罪行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刑罚,

19、至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辩驳方法的差异,能从上面看出端倪,柏拉图扬弃了讥讽方法,明确提出辩驳是为了实现道德改良,促使辩驳的另一方的求知欲望,而且应在友好气氛下进行,把辩驳的内容和主题扩展到广泛的知识部门。

20、他的目的就是证明自己不是智慧的。

二、苏格拉底的申辩读后感

1、有名的就是柏拉图和色诺芬。

2、公元前347年春季(三月?)去世,遗嘱对用于校舍的房产,不许***、转让。留下四家奴,释放一奴隶,财产很少。

3、从中获得利益的人说它公平,而被剥夺利益的人则会觉得不公正,因此正如刘星老师所说:价值判断这东西,有时就是见仁见智。这也导致了某些西方人对待自己认为不好的法律的慎重,以维护理性和秩序。

4、到此,苏格拉底的演讲进入了后一部分,也就是,苏格拉底的临别讲话。

5、然后,游叙弗伦给了一个定义,说「虔诚就是做神喜欢的事。」

6、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角写作多部对话,并对苏格拉底进行辩护,例如《理想国》(开篇即指出对苏格拉底不信神的指控是不合理的,参加对女神的献祭为开场)、《申辩篇》(苏格拉底为自己的辩护,拒绝支付赎金,牛虻等)、《斐洞篇》(苏格拉底死前后一场对话,论述灵魂不死)

7、在不断的思考中,他找到了一种自己拥有而那些“所谓的智慧之人”并不拥有的智慧——无知之知。

8、案例:苏格拉底和游叙弗伦谈虔诚

9、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10、他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11、之后苏格拉底就把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12、公元前387年40岁,回到雅典,开始个人讲学,或说此年建立学院,此前后撰写对话:《普罗塔哥拉》、《美诺》、《尤息德谟斯篇》。

13、“雅典人,我虽然敬重和热爱你们,但我宁可服从那位大神,而不是你们,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只要我能够,就绝不会停止热爱智慧,也就是劝勉你们,用我习惯的说话方式向我时不时碰到的你们当中的任何人指出:‘的同胞们,你们作为雅典人,也就是在智慧和精神力量方面伟大也的城邦的人,居然只去关心如何才能赚取尽可能多的钱财、名望和荣誉,却既不关心也不思考明智、真理以及如何让灵魂尽可能变得好,难道你们就不感到羞愧吗?’

14、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大帝出生。

15、柏拉图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华丽,论证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深刻,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6、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17、即便终被判处死刑,也只是从容而平淡地留下一句“分手的时候到了,我***,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18、翻开厚重的书卷,世界精彩纷呈。景仰前贤,让梦想拥有坚定的力量。这里是景贤读书会,我是梁水娘,今天我为您分享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19、苏格拉底继续问道:「根据神话,各种神喜欢的东西并不一样,比如在特洛伊战争中,有些神支持希腊人,有些神支持特洛伊人,那么我们怎么能知道神喜欢什么呢?」

20、你看吧,苏格拉底已经知道有人起诉他了,但他对此毫不在意,更关心的反而是找个话题跟人辩论。他心宽得真让人佩服。游叙弗伦告诉苏格拉底:“我来这儿是要告我的父亲。”苏格拉底说:“哦,发生什么事情了?”

三、苏格拉底的申辩电子版

1、后,他的朋友试图提供机会让他越狱逃跑,但是苏格拉底坚决不从。正如他拒绝在陪审团面前提及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来打动他们一样。苏格拉底坚信逃跑就是违抗和损害雅典和雅典的法制,那将是在追求一个错误的目标。法律对他的审判和死刑并无责任;有责任的是那些误入歧途的原告们,是阿尼图斯和美勒托,是他们犯了错误。因此,他服从法庭对他的判决,以此证明他对法制的尊重。

2、因为,诸位,我告诉你们吧,“怕死”这件事无非是自认为聪明,实则不然——不过是自以为懂得自己根本就不懂的东西罢了。因为归根结底谁也不知道,对世人来说,死没准在所有善业中实际上还是大的恩典呢!而大家却害怕死,就好像很懂似的,以为那就是大的恶!然而,这种自认为懂得自己并不懂的东西,岂不就是那种应该谴责的无知吗?

3、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4、好书值得被更多人知道,点个“在看”吧

5、从这个案例,能悟出一个读书的窍门。在读书的时候,不要只顾看情节,还要注意看细节。能够透露出真相的,往往在细节里面。那么,我们去哪里找细节呢?要到背景里找细节。经典著作大多是伟大的思想家为了回答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而写的,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经典著作里的微言大义。

6、于是,他以“马虻”之职责要求自己,不断去叮咬着、审查着、刺激着雅典和他的公民,企图去唤醒他们,让其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由此去追求自身美德与世间至善。

7、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在事物的运动中发现了节奏:青春年老、日夜晨昏、上升下降、欢乐痛苦、幸福灾难,并在节奏中发现,事物在流转与变化中始终保持着深刻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即整体的和谐状态,于是他们尝试用“和谐”解释一切艺术现象。

8、苏格拉底的申辩尽管“失败”了,但它向人们表明,哲学所思考的往往是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没有终答案的,但人们从“认识你自己”开始,到“自知无知”再到“无知之知”的过程中,不断探寻自身美德、追求世间真理的过程就构成了哲学活动本身。

9、这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留给世界的后一句带有哲理的话。

10、但是苏格拉底坚持让他给出普遍性的论述或者说普遍性的定义。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定义与本质,那遇到下一个例子,我们还是不能知道是不是虔诚。

11、在我看来,在审判台上的苏格拉底无意于证明自己是否有罪,他更是借公审之契机,向雅典公民阐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试图去唤醒他们的灵魂。他向雅典公民阐述了自己对神谕的深刻思考——神谕绝非直接表达、浮于表面之意,它像是一个令人难解的谜,遮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真正的意旨要穿过层层面纱后才能理解。

12、但是苏格拉底从来不会轻易放弃。他也不会让对话者轻易放弃,在苏格拉底的追问下,游叙弗伦又说出了一个定义,他这次把虔诚说成「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关照神。」

13、然而,在这座已然沉睡的城邦里,苏格拉底却一直在扮演着“马虻”(叮咬马的苍蝇)的角色——他指出粗糙民主的虚伪与不足;指出人们的无知与愚昧;他甚至指出当权者的昏庸与荒谬。

14、认识你自己并非你的肉体,而是你的灵魂,它是一切善、美、正义与虔诚等美好德行的栖息之所,唯有不断去追寻这些美好的德行,发觉自己的道德本性,这就是“爱智慧”(philosophy)——哲学的应有之义。(英文“哲学”一词philosophy是由古希腊文词汇演化而来,本意为“爱智慧”,故哲学又称为“爱智之学”。)

15、在他看来,自己不但无罪,还是雅典人的恩人,他东奔西跑,和遇到的各色人等讨论虔诚、节制、正义、勇敢之类的德性,都是为了这些人灵魂的健康,是为了让他们真正关心自己的生命。

16、游叙弗伦想了想,说:“做神喜欢的事情就是虔诚,做神不喜欢的事情就是不虔诚。”

17、一丝平静的笑容闪现在苏格拉底的脸上,这个70岁的老人淡淡地说了一句“分别的时刻来到了,我们会各走各的路,我***,而你们继续活着,哪一条路更好,只有神才知道。”

18、于是,苏格拉底就开始跟各色人等交流,这里有达官显贵,有各行各业的智者,通过交谈,苏格拉底发现,这些被公众认可的智者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经过苏格拉底的论证,他证明神谕真的是正确的,神说他是智慧的人,说白了也就是,苏格拉底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他有智慧,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智慧,而那些被认为有智慧的人,连这点都不知道。

19、分析:苏格拉底审判案中的疑团

20、申辩之谜:苏格拉底为何甘愿赴死?

四、苏格拉底的申辩免费阅读

1、而我,诸位,在这方面兴许也与大多数人大相径庭,如果非要说我更智慧那么一点点,大概就在于此吧:既然我不大懂得冥府里的事情,我就认为自己不懂。但我却深深地懂得,对那些(比自己)更高的——无论神还是人——行不义,不服从他们,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恶和耻辱。

2、他说如果按照自己的所作所为给雅典带来的贡献来说,他不但不该接受任何刑罚,反而应该得到城邦的奖赏——让他这个穷人终生得到城邦的供养,像奥林匹克那样享受免费的饮食。

3、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 《飨宴篇》《斐德罗篇》

4、这就是他眼中的「哲学」这个词的含义。

5、他在上层社会的年亲人中发展辩证技能的努力——尤其是对道德习俗、宗教和政治行为的刨根问底的技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疑虑。但直到雅典与斯巴达交战期间,他的行为才终于被认为是具有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性的。

6、公元前399年,希腊雅典,在这座世界上早的民主制城邦里,501名陪审员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审判。70岁的苏格拉底被指控“不敬神、败坏青年”的罪名。

7、要点:苏格拉底的“反问法”

8、感悟:陷我们于无知的是我们的已知

9、(古希腊)柏拉图著程志敏译

10、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11、苏格拉底如是说——“我曾在德尔斐神庙里问过:‘有比我更有智慧的人吗?’神灵回答道:‘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

12、这个人正好去起诉自己的父亲杀死了一个奴隶。

13、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14、本期《丽人书单》要和大家分享的书是

15、(注:以下为苏格拉底与美勒托斯的对话,黑字为苏格拉底语,棕色字为美勒托斯语。)

16、“而如果你们中有人要争辩,说自己的确关心那些东西,那么,我不会放过他,也不会离开他,而是立马质问他、省察他、盘诘他。如果我认为是劝诫“私下”碰到的人,而不是公开教育。他并没有美德,反倒冒称自己有,那我就会责备他,说他把价值大的东西当作不重要的,却把微不足道的东西视若珍宝。我碰到任何人都会这样做,无论是青年还是老者,无论是异乡人还是本城同胞,当然尤其要针对本邦人,因为你们在族类上与我亲近。

17、和谐说虽然不是专对文学现象而发,但是它作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对其后文学的发展却有着深远的影响,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以前,西方文学精神基本上隶属于“和谐”这一范畴。

18、故事源于一则神谕。苏格拉底的朋友凯瑞丰从德尔斐神庙那里带回来一个神谕———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智慧的人。那时的人们,对神谕笃信不疑,但苏格拉底却心有惶惶,他自知自己并没有什么智慧,又如何能成为世界上智慧的人?但神不会说谎,为此,他开启了一段“证明自己无知”的漫长之旅。

19、但是如果他成功的话,同时也就证明了,祭祀的话,也就是神的话是错的。可神的话又是不容置疑的。

20、零基础也能读懂的哲学入门书|《一本书读懂50部哲学经典》

五、苏格拉底的申辩

1、既然苏格拉底自认为无罪,且按照当时雅典律例,只要他放低姿态,让亲友乞求陪审团的怜悯便可有生的机会,为何他却甘愿赴死?

2、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很多人都会挂在嘴上。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但很多能背诵苏格拉底金句的人,恰恰是要被苏格拉底狠狠地批评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3、第亚里斯多德揭示了艺术模仿的创造特质。亚里斯多德认为,艺术创造就是把事物的存在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例如诗人把事物的实体存在转换为语言符号的存在。因此,艺术模仿不只是对实在世界进行复制和抄录,而是在自然事物基础上的自由创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自然。

4、经典与解释·你可能还想看

5、如果投票结果是无罪,那么就没有第二轮了。被告就被当庭开释;

6、他说:“我尝试着劝你们中的每个人,不要先关心‘自己的’,而要先关心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变得好和智慧。”

7、于是苏格拉底就跟游叙弗伦说:「哎呀,太好了,你简直是我的大救星啊,我正好被人起诉『不敬神』,如果你能告诉我应该如何信神、什么才是『虔诚』就再好不过了。」

8、海勒丰回来,就把这话告诉了苏格拉底。如果你是苏格拉底,当你听到神谕说你是世界上聪明的人,你会如何反应?很多人会欣喜若狂吧,赶紧发个朋友圈,好让大家点赞。那么,苏格拉底是怎么反应的呢?

9、在我看来,苏格拉底的眼里,死亡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做不义的事,以不智慧为智慧。他宁愿死,也不愿不义或不虔诚,终选择相信自己的信仰和精神,保持哲人灵魂的纯洁,以自己的所思和所行为自己申辩,为哲学申辩,从容而平淡地赴死,只留下一句——“分手的时候到了,我***,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10、苏格拉底毕竟只是一个过渡人物,他虽然扭转了古希腊文学研究的方向,但对一般文艺问题缺乏思考,对具体文艺问题的研究更嫌单薄,这与古希腊人丰富的文艺实践是不相称的。他未竟的事业是由柏拉图接续,并由亚里斯多德后完成的。

11、正是因为这样,苏格拉底不但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典范,还被称为是哲学家的守护天使。

12、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柏拉图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13、“因为照你的说法,在特洛亚平原战死的那些半神,尤其忒提斯之子(阿喀琉斯),或许就该是一帮平庸之辈喽?!忒提斯之子睥睨危险,不愿忍辱偷生,那时,他一门心思要杀死赫克托尔。这位母亲作为女神,就我所知,大致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儿呀,如果你替友伴帕特罗克罗斯而向凶手复仇,杀死赫克托尔,你自己也会死,’她说,‘因为你的大限在赫克托尔之后立即就会到来。’然而,他听了这话之后,丝毫没有把死亡和危险放在心上,反倒更怕因没有替朋友报仇而像一个卑鄙懦弱的人那样活着,‘那就让我立即死去吧,’他说,‘只要能够对行不义者施予惩罚,以免留在这里,在弯弓般的舰船边遭人嘲笑,成为大地的负担。’你不会认为他顾虑的是死亡和危险吧?”

14、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406年,两年后,随着雅典的衰落,苏格拉底再一次发现他面临着强大的反对势力。在斯巴达胜利者的压力下,雅典成立了一个30人团为雅典的新政府起草法律。但是这个30人团很快就蜕变成哪个一个横暴的寡头统治集团,他们专断地迫害以前拥护伯利克里民主秩序的人,为自己聚敛财富。仅仅过了一年,这个寡头集团就被暴力推翻了,雅典重新建立起了民主秩序。但是很不幸,被推翻的寡头集团里有一些人是苏格拉底的好友,尤其是克里提亚斯和查米德斯。这使它又一次因诛连而获罪,如同先前在阿尔西比亚德斯的案中他因为是叛徒的老师而被入狱一样。这时候人们对苏格拉底的愤怒已经发展到对他的不信任。

15、那么,诸位,请你们跟我一起来考察,他的话在我看来何以就是那个意思。而你,美勒托斯,回答我们!正如我一开始就请求过你们的,即便我以自己惯常的方式作出论证,也请你们一直都记住,不要对我起哄。

16、色诺芬是历史学家,对苏格拉底的记叙没有柏拉图那么强的文学性,更为真实和客观,著有《回忆苏格拉底》

17、公元前366年狄奥尼索斯二世继位,狄翁(狄奥尼索斯二世的姐夫)逃离,柏拉图怅然离开叙拉古。

18、凯瑞丰问阿波罗神的祭司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呢?」

19、也就是认定苏格拉底是不是有罪。

20、随后,游叙弗伦再次尝试,说:「虔诚就是做所有神都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