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常用的20句名言
1、(孔子名言名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厚,忠厚。实,踏实。华,浮华。大丈夫处世要忠厚,不要轻薄;要踏实,不要浮华。
3、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用我家乡话说:就是不认字但肯干还能吃上饭,不识人连饭都吃不上,强调知人识人洞察人性的重要性。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5、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8、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9、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1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1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6、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8、在君子手下做事很容易,但却难以讨他欢喜: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是不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总是量才而用。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0、译文: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二、孔子都有什么名言
1、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2、学习·孔子·坚持·勤奋
3、鲁哀公五年(公元前年),孔子从蔡国来到叶国。叶国君主叶公向孔子问政,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在离开叶国返回蔡国的途中,孔子遇到一位隐者。
4、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5、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该诗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孔子所说的都被成为齐桓公、管仲等辈,百姓受到恩惠。
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孔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本质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互换,没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3、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4、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1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7、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8、放于利而行,多怨。
1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0、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三、孔子常用的20句名言大全
1、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这里讲的是交友的基本准则。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还一再劝告,只会自取其辱,这里也是一个界线的问题,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不必强求。
4、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5、1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9、增强记忆力:轻松背诵大量中英文经典,一生将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1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6、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7、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8、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9、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0、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四、孔子的10句名言
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3、1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5、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每个生命都有着无限的潜能与力量,爱孩子,就让孩子读经吧!家长的智慧决定,将造就孩子卓越非凡的一生!
6、翻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孔子·论语·宽容·正能量
1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2、(孔子名言名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3、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4、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我很喜欢这段是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各个阶段中的好状态,年少时应该积极向上,勤学苦练,“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成年后自立自强,中年时能明白凡事不可强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年老时成熟睿智,豁达大度。
1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20、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五、孔子的几句名言
1、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3、第十五是讲“交友有义”。就是表示儒者的交友之道很注重情义。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第五是“见利思义,行动果敢”。表示说始终是把理想和道义放第一位, 即使在任何的压力下,都可以坚持操守,不随波逐流。第五条就是讲儒的这个特点。以上是第一组。
7、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选自于:《论语.为政》解读:只学习不会用心思考,就会茫然没有收获;只是苦想,而不用功学习,就会无根据地乱想而使精神不安。引申为:教导人们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0、君子易事而难说,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11、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的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
14、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6、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7、养成好的习惯:坚持每天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论语》
2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