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的名言及解释
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4、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5、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6、老子哲学主张人力不可违背自然,不论为人处事或者治国,都要顺其自然。这一点贯穿全书,如,
7、“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9、释义——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感受可以通过命名定义、阐述描绘等方式表达出来,但是人的表达描述,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12、(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13、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4、(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15、过了几天,曾国藩拨给年轻人一笔不小的款项,用于采购必需品,没想到几天之后,手下亲兵急匆匆来报——那个青年才俊是个大骗子,已经携款潜逃!
1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道德经》
18、(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高评价。
19、解释: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20、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二、老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
1、释义:有的人在受宠或者失宠的时候,都会惊慌失措,那种在意程度,就好像在意自己得了大病一样。之所以会特别担忧在意,是因为有一个“自我”存在,如果可以做到无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5、好运气真的不是偶然的,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6、对身边的人,包括你的领导,客户,朋友,同事,都能像对待自己一样,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自己有什么需求就该考虑到朋友有什么需求、客户有什么需求,然后想方设法,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让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保持一致,这样,别人只会帮助你,促进你得偿所愿,而不是阻挠你,攻击你。
7、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8、现实中不是有人捡了很多钱,后觉得没有人看见,几年后也没有看有人找上门来,就忍不住花了,可等花光了,就是这么不巧,就有人找来了,后自己没有钱还,就要坐牢。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
10、《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2、善用人者为之下。
13、曾国藩顿时瞠目结舌。看来,经验是死的,人是活的,太相信自己的感觉,注定要吃大亏啊,凡事还是不要掺杂太多个人的主观判断,多站在客观角度,多方调查了解之后,再做出决定,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了。
14、解释: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15、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我争。这跟佛家的“无欲则刚”殊途同归,与者“舍得”的辩证法也是殊途同归的。懂得不争,懂得忍让,往往却能笑到后。
16、那么老子到底是不是以这种方式隐起来呢?不好说。其实隐还有另外的解释,就是大隐隐于市。老子大可不必走出函谷关隐到不知所踪的地方,他完全可以在社会上以另外一种身份生活,那也是一种隐。另外,他在行为处事上也可以以他自己的方法体现隐的精神。
17、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18、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9、归根结底,人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别人,也不是别人的态度和看法,而是自己的感受。或者说,心底的妄念。
20、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三、老子的名言及解释是什么
1、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道德经》
3、那么这些人,这些忙得只知道赚钱的人,吃饭几乎都是狼吞虎咽,哪里看得出菜都没有洗,哪里看得出菜很脏,只要没有沙子,都吃进肚子了。那么这些就是人害人的现象,不良商家为了赚,不顾别人健康,这样的事,是常有发生的。
4、这句话的意思是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同万物争强斗胜。
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6、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7、(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8、第三个关于老子的故事是说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10、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1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2、解释: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3、比如说,领导因为你表现好,夸奖你,提拔你,你因此感激涕零,不知道何以为报,害怕对方以后冷落自己,同时又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达不到对方的要求,这样思前想后,坐卧不安,那就是受宠若惊。你太在意领导对你的态度,甚至自己生了病都没有这么在意过。
14、做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比较好,贪了多少,都会还多少,这辈子还不尽,下辈子会接着还。为何有些人这辈子一直感觉自己在还债,处处好像欠别人一样,说不定就是上辈子欠别人太多,贪太多,这辈子才会如此。当一个人起了贪念,一定要学会克制住自己,多想一想贪了后的后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万不要觉得贪一点没有关系,贪是很容易上瘾的,一旦贪了,这辈子也就不会活得了。
15、大儒郭继承的教化(秦皇岛市民族学校)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17、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18、“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第四十七章)
19、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20、“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四、老子名言精选以及理解
1、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第二个关于老子的故事是说有个人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3、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为什么情感不一样了?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了,所以,他真正在意那个孩子吗?——不是,他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真正爱的也是他自己而已。
4、“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老子名言名句4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8、自从外卖的兴起,人类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一切都更快的年代,因为省去了很多人做饭的时间。那么这期间,也不乏有些不良的商家,做饭做菜的时候,动了一些手脚,或是不讲究卫生,或是很多菜没有洗就直接做了给客户吃。
9、解释:能了解别人叫做智慧,能认清自我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上多少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终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功成名就之后,就该是时候隐退,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年轻人,让给其他有能力的人了,否则只会遭到别人的猜忌不满,没有好结局。
1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4、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15、清晨的静默|罗大伦博士
1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7、(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18、(感悟)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1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20、1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2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五、老子名言名句大全解释
1、(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2、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3、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知道知足的人,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在西方的观念中,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在中式智慧中,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祸,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规的手段去满足,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或者去抢劫、杀人,走上歪路。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5、于是有的便认为自然才是道与天的根本,有的把老子这个自然的名称,拿它当作印度哲学中的自然,或后世科学上物理世界的自然,愈说愈乱,不知何所适从!如果我们了解在老子时代中,中文单字造句的文法,那么,对于老子所说的:“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就很简单而明白了,他的话,由做人的法标准说起,层层转进,而推到形而上道。
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7、(第三十一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
8、人如果不贪,如果知道知足,那么就不会出现不良的商家,也能不会出现现代人都挤在蚂蚁楼居住的现象。都是有些人太贪钱了,贪得无厌了,家里几代人都用不完,还在贪,还想多赚一些。
9、(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1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释义这句话是老子说的,可以说具有哲理性。前一句"轻诺必寡信"比较好理解,是说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后一句"多易必多难"字面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结合老子当时的语境,我们知道,这句话是说,把事情认为地或者形容地很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前半句话教育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只要许了诺就要认真践行,不要失去了信义,后半句教育我们不要轻视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或者对手,否则我们肯定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缺乏后劲和必要的准备而失败。
13、某年,一个年轻人来曾国藩军营造访,曾国藩观其言,察其行,觉得这人举手投足之间颇具威仪,正气凛然,谈吐不俗,而且对于曾国藩的询问,对答如流,见多识广。
14、“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老子的名言,孟子的名言,庄子的名言,读懂受益一生,值得收藏!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后面会继续分享经典诗词,希望大家喜欢。
17、“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8、《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20、“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