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革裹尸的意思
1、(夜读)请珍惜那个怕你的人
2、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3、解释:形容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4、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5、上大将军: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6、一起来玩成语接龙游戏吧
7、(拼音):mǎgéguǒshī
8、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9、马革裹尸的意思用马的皮裹着尸体。人已经死了。是实实在在战斗在疆场,后战死。
10、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连绵,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何必一定要用马革将遗体运回家乡呢。这句诗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原文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白话释义: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11、马援的家族依旧活跃在东汉王朝的舞台上,他的女儿后来成为皇后,并以贤德闻名,为国为民做了许多事情。马援的其他后代子孙,也多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立下了功勋。
12、马裹革尸组成,马革裹尸:革:皮,意思是在战场上牺牲了,就用马皮把尸体裹(包)住运回来。形容为国作战,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决心
13、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意为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4、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5、勋鉴是有功德之人看的意思。多用于政界,文界。马革裹尸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的意思,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16、(大意)马援说,现在北方边境还有匈奴等外敌在骚扰,我想主动申请前去抵御。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征战,死于沙场,用马皮收尸回来安葬,怎么能因为年老就在家中等着儿女来伺候呢?
17、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18、别部司马: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19、所以“何须”的意思是“没必要”的意思
20、建武十七年马援被征入朝任虎贲中郎将。马援关心国事,遇到该说的话,从不隐饰回避。他在陇西时,发现币制混乱,使用不便,就上书给朝廷,提出应该像过去一样铸造五铢钱。虽几经周折,但刘秀见他言之有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天下百姓从此得益很多。
二、马革裹尸的意思打一生肖
1、马援却是一个例外,他的兴趣不在于读书,而在于要做一番大事业。这个大事业具体是指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两个字“定乱”。
2、马援有着十分传奇的家世,以及同样传奇的家风。
3、赴汤蹈火是进入热汤中跳入火中。这只是一种比喻,实际未必这么做。是干什么事情前的决心。可以说是赴死的决心。但实际并没有死。
4、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5、差到一定程度,小人就有机会了。
6、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7、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8、(出自):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9、谢谢你的关注马革裹尸管还的意思是指古代壮士出征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换是壮士牺牲在疆场,尸体挂在马鞍上拖回来。何须是不用的意思。何须马革裹尸还。不会牺牲在疆场。也预示着成功系数很大,把握十足。信心满满。必能凯旋而归!
10、在这场战争中,有多少士兵战死战场,马革裹尸,留下家人无限的伤痛。
1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源自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
12、身为军人,为了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13、“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1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连绵,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何必一定要用马革将遗体运回家乡呢。
15、Dieonthebattlefield
16、(注:视频与下面内容不完全对应)
17、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18、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这讲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他是去越南平定祸乱,临行前所说的话,有句评价他和班超的诗:“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勋鉴: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19、却有那么一个异类,还在以老迈身躯,伏于马鞍之上,率领大军飞驰于战场,保卫着来之不易的太平与新兴的东汉王朝。
20、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百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度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道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内葬,那倒无需考虑容,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三、马革裹尸的意思
1、成语解释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
2、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3、捐躯疆场以泽量尸决一死战肝脑涂地赴汤蹈火马革盛尸战死沙场粉身碎骨
4、建武二十五年(49年),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平五溪蛮叛乱,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5、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6、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jueshuo),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
7、一个是既成事实,一个是事前决心。这是本质区别。
8、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9、偏将军: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10、粉身碎骨(fěnshēnsuìgǔ)
11、闭上眼,那马革裹尸,凄凉悲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12、八校尉:汉武帝时期开始在京师设置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后沦为低级官员。
13、(来源:西宁市委组织部)
1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5、这是***主席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元帅请示***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16、“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忠骨”意思是因为战斗而牺牲的战士的尸体。整句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
17、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不畏牺牲,为了打败美国野心狼,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18、建武四年马援携带隗嚣的书信到洛阳,在宣德殿拜见了刘秀。刘秀对马援说:“你周旋于二帝之间,现在见到你,使人大感惭愧。”马援道:“当今世道,不只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在选择君主。臣如今远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刘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罢了。”马援道:“天下反反复复,窃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现在见到陛下,宽宏大量,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刘秀佩服他的胆识,认为他与众不同,于是决定接受马援的归附。不久,马援随刘秀南巡,先到黎丘,后转到东海。南巡归来,刘秀又以马援为待诏,日备顾问。马援要回西州时,刘秀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相送。马援回去后,向隗嚣报告了东行的情况。隗嚣同意归汉,派长子隗恂到洛阳去做人质。
19、马革裹尸:(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造句: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昔日马革裹尸的悲惨已经不在,幸福生活来临了。我宁可马革裹尸,也不愿忍辱偷生。
20、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四、马革裹尸的意思解释
1、四征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2、(解释):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3、拼音:(mǎgéguǒshī)
4、孩子学习与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和研究
5、马革裹尸(读音):mǎgéguǒshī(词义):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词性):褒义词。(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造句):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6、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援传》(马革裹尸)拼音:(mǎgéguǒshī)解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褒义词。马革即马皮。出处: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援传》近义词:马革尸还、赴汤蹈火、决一死战、背水一战、战死沙场、捐躯疆场。反义词:临阵脱逃
7、何须马革裹尸还翻译: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原文:《出塞》(作者)徐锡麟(朝代)清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翻译: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8、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9、古代的将军封号有多种,属武将官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设将军封号;另一类则是临时性封号或杂号将军。汉代军职由低到高依次为: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现简要介绍如下:
10、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1、意思: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12、(出自):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13、如果说,战时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是军人的荣誉;那么,平时忧军备战、尽瘁事国就是军人的核心价值。
14、何须马革裹尸还上一句是:只解沙场为国死。出自徐锡麟《出塞》。《出塞》(作者)徐锡麟(朝代)清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15、(夜读)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16、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17、这是***主席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元帅请示***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18、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19、我宁可马革裹尸,也不愿忍辱偷生。
20、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五、马革裹尸的意思及出处
1、马革裹尸:(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造句:
2、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王莽的堂弟王林任卫将军,广招天下豪杰,选拔马援为掾,并把他推荐给王莽。王莽便任命马援为新城大尹。更始二年新朝灭亡,马援和时任增山连率(增山,地名;连率,王莽新朝官职名,相当于汉代太守)的哥哥马员一起离开了各自的任所,逃至凉州避难。建武元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马员到洛阳投奔刘秀。马援则羁留在西州,受到陇右割据势力隗嚣的器重,被任命为绥德将军,参与隗嚣的决策定计
3、这样主谓宾俱全,所以短语归属于“主谓结构的短语”。
4、成语翻译dieonthebattlefield
5、这些事情马援不知道吗?以他的头脑,不可能不知道,他还知道,按照当时的标准,他早就有回家享福的资格了。问题是他要是回家享福去了,谁来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6、"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7、(出处)《后汉书·马援列传第十四》:“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8、建武二十年马援带领军队凯旋归来,朋友故旧多欢迎慰劳。以智谋出名的平陵人孟冀也来祝贺。马援对他说:“我希望你有善言勉励我,你反而同众人一样么?过去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才封了数百户;现在我只有微小功劳,却食邑三千户,功劳小而赏赐厚,何以能长久呢?先生有什么能帮助我呢?”孟冀说:“我还没有想到呢!”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部侵扰,我想请求去讨伐,男儿应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着尸体回来安葬,哪能睡在床上守着妻子儿女呢?”孟冀说:“真正的烈士,就应当是这样的!”孟冀对马援大加赞赏。这就是“马革裹尸”故事的出处。此时马援已经年近花甲,但仍然心系,壮心不已。
9、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马革裹尸的精彩造句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妨呢。
10、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11、(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2、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13、在知其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词义可知:马皮(主语)+包裹(谓语)+尸体(宾语)
14、出自韩愈《进学解》,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尽。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1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青山连绵,处处都埋着忠义之士的遗体,何必一定要用马革将遗体运回家乡呢。这句诗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父亲曾说过“誓死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褥作亡国奴”,他做到了,我们只有坚持战斗到底,才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17、(示例):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18、(出自):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19、这是一个悲剧的爱国故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公道不在皇帝与小人手中,而在历史之中。
20、白话释义: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