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1-28 12:16:46 浏览

一、刘备借荆州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

1、按倒牛头喝水——办不到

2、刘备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容其众”和鲁肃口中所称的“与共拒曹操”为由,从孙权“借”得了“荆州”(事实上,仅借了荆州的南郡而已)。

3、刘备的优势在于,早先他曾是刘表亲手指定的荆州新任之主。《魏书》记载,刘表垂危之际,自知儿子们不成器,于是对刘备说:“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但刘备怕落下不义之名,坚决未接受。刘表是汉朝之后公认的荆州的实际主人,他的遗言,是刘备拥有荆州的有力证明。

4、说到这里你还认为刘备是“借”荆州吗?是有“借”无还吗?所谓的“借”只是孙权的谋,所谓“有借无还”只是孙权毁坏刘备形象的措施。刘备其实不欠孙权什么,要说欠,只能说刘备实力不足,不足以碾压孙权,面对江东的盛气凌人,刘备只能迫于无奈地忍。

5、眼下不能和孙权弄僵,联手抗曹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刘备赶紧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为了不与程普争锋,把自己原来驻扎在夏口一带的人马也全部撤出。《江表传》说,孙权和周瑜给刘备指定了一个叫油江口的地方,让他在这里驻扎。

6、孙权一方的优势在于,曹操北撤后,荆州的重镇南郡还在曹军大将曹仁控制之下,周瑜带领一路人马,经过一年苦战,方才占有南郡。

7、当今社会,很多人都遇到过欠钱不还的老赖。数额不大的话,一般人在心里将老赖一顿好骂但也只能自认倒霉;数额庞大的话,很多人就成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讨债”的苦行僧。更有些愤青,遇到这样的老赖时只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果真是人心不古吗?非也。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就有欠账不还的老赖了。

8、而鲁肃在接替周瑜之后,就继续贯彻孙刘联盟的战略,坚持劝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孙权后也只能答应了。后来南郡成了刘备西定益州的门户,刘备以帮助刘璋攻打张鲁为名,从这里杀往汉中,后来又找了个借口,调转枪口拿下了益州。拿下益州之后,孙权派人希望能够要回南郡,但是因为南郡是荆州的门户,战略位置重要,所以刘备就根本没有打算归还,这件事也成了日后孙刘联盟破裂的导火线。

9、暗中使绊子——蔫(nian)儿坏

10、但是,孙权在赤壁之战以前本来就不是很有信心单独打败曹操,所以他也尝到了孙刘联盟的甜头,认为两家联盟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至少能够现有的地盘不会被曹操吞并,然后再徐图发展。所以他就没有听从周瑜的意见,而是将刘备客客气气的送回了荆州,但是孙权同样也没有听鲁肃的,没有把辛苦得来的南郡借给刘备。

11、据《吴录》记载,看到江陵城无法攻克刘备向周瑜建议:“江陵城里粮食很充足,这是攻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城中粮多,足为疾害)。建议让张飞率1000人跟您攻城,您分给我2000人,从夏水绕到曹仁的后面,曹操听说后必然撤走。”

12、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击败曹魏大将曹仁并乘机围困襄阳、樊城,曹操四处抽调兵力去解襄樊之围,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军、徐晃军团、张辽军团等。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差点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之下,曹操联合东吴孙权,让孙权乘机偷袭关羽的大后方荆州,关羽的荆州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吕蒙以可乘之机。后关羽在219年年底,败走麦城,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关羽的错误不在轻率北攻樊城,而在于没有防备孙权违背盟约,没有注意巩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丢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13、解释:刘备在起事之初曾向东吴暂借荆州立足,后来刘备羽毛丰满与魏,吴成鼎足之势,也终未归还荆州,事实上刘备借荆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所以这个歇后语是用来比喻借故占用,拒不归还的人。

14、东吴招亲歇后语有两个版本,分别是:

15、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16、后来,周瑜又到京口去见孙权,建议出兵吞并汉中的张鲁,然后与西北地区的凉州马超军团联合,一起攻打曹操的宛洛地区,孙权也接受了周瑜的这个建议。可是周瑜在返回南郡的途中,却突然病逝了,并且在临终前推举鲁肃接替他的位置,因为鲁肃和周瑜的战略不同,所以攻打汉中的计划也就搁置了。

17、在社会心理学里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应——“登门槛应”,也叫“得寸进尺应”。

18、与赤壁之战的成语有,不计其数,知彼知己,以少胜多,草船借箭,火烧连营,敌强我弱,以弱胜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调兵遣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9、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三按着脑袋往火坑里钻——憋气窝火

20、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二、刘备借荆州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

1、“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事件。

2、鹌鹑要吃树上果——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3、八个钱算命——哪能包你一世

4、刘备的举动让孙权也吃了一惊,但又不能拒绝。刘备于是到了京口,开门见山说出来意,孙权没有思想准备,让刘备先别急,他和属下们商量商量。

5、由上可知,荆州问题完全是孙权在无理取闹,刘备占有荆州也曾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并非依靠孙权的恩赐。反而是孙权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初想让刘备镇守荆州,替他看大门,充当防御曹操的第一道防线,形势稳定后又后悔,怕蜀国据有荆州会对他造成威胁,才一再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拒绝归还荆州,毫无理亏之处。

6、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备以一个亲戚和盟友的身份到了京口去见孙权,希望它能把手中的南郡的南半部分借给自己。而这时候随着刘备的壮大,孙权阵营中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鲁肃为首的亲刘派,鲁肃是孙刘联盟忠实拥护者。在赤壁之战以前,孙权帐下包括张昭等人都被曹操吓破了胆,一心一意的只想着投降曹操,而在孙刘联合打败了曹操以后,这群人看到了联盟的好处,所以也就希望能保持这种联盟的状态,从而他们的。

7、夏水是汉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江陵一带,刘备的具体作战方案无法考证,但他提出的以另一种思路打破战场僵局的想法是有价值的,被周瑜所接受,周瑜后来给刘备增兵2000人(以二千人益之)。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虽然孙刘联盟,但战场上以吴军为主导,指挥权也在周瑜手中,刘备所部只能充当协同的作用。

8、“借荆州”一说完全是孙权的不厚道,当时刘备立足荆州,取得益州,觊觎汉中之地,而曹操重心偏向西北,久北方压迫的孙权终于可以喘口气,然而看到刘备发展那么快孙权眼睛发红,便敲起了如意算盘,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这分明就是强盗行为,刘备怎么可能答应?但是为了孙刘联盟的继续,刘备还是忍痛割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9、(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10、刘备借荆州一—有借不还。历史上并无借荆州之事。在曹操重心偏向西北的时候,东吴抽出手来,以“借荆州”之名向刘备讨要整个南郡和荆南4郡,讨要半个南郡要“还”整个南郡外加四郡。

11、刘备和孙权都是赤壁之战中的胜利者,作为孙刘联盟的双方,对无主之地荆州显然都拥有获取权。但战前双方并未就荆州归属问题有过协议,因此对荆州归属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双方在荆州问题上都有自己的优势。

12、三思而后行,不啻是谨慎处事、大胆创新的法宝。

13、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

14、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15、下一句是“有借无还”。赤壁之战后,刘表占据的荆州7郡被魏蜀吴瓜分,曹占南阳、襄阳,孙得南郡、江夏、武陵,刘有长沙、零陵、桂阳。

16、孙权的行动很果断,丝毫没有考虑联盟另外两方刘备和刘琦的感受,比如江夏郡太守,原本由刘琦担任,程普再去当太守,是内讧。换成别人,早就去吵架了,但刘备经历过也看到过太多这样的事,他丝毫不以为意。

17、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18、事情说到到此,可以说刘备与孙权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借与不借之说,只存在一个协议,甚至可以说孙权在借刘备的地盘。

19、有史学家猜测:刘备借荆州南郡不还,让东吴很是不爽,终害得兄弟关羽、张飞身首异处。后来,刘备为报兄弟之仇,举倾国之兵攻吴,又被陆逊设计火烧连营,终病死在白帝城。所以说,欠账一定要还,不然因果循环,终无善业。

20、东吴招亲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孙刘联合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后,刘备借东吴荆州暂驻。周瑜设计赚备入吴招亲,欲以之为人质索回荆州。不料吴国太(孙权母)见备英姿出众,曰"真吾婿也",遂将其小女(权妹)嫁给刘备,是为孙夫人因以"东吴招亲,弄假成真"比喻有违初衷,弄巧成拙。

三、刘备借荆州歇后语是什么?

1、只是,由于江陵在孙权手中,刘备向益州发展就无路可行,这才是刘备借荆州的大目的(当然还有其他好处)。

2、我们暂且不论荆州是否真的由刘备“借”来,反正得到荆州是一个妙棋,其后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好处。许多精通棋道的人都知道,常常一个妙,活了一盘棋。刘备的此举,无疑就是如此。

3、②东吴招亲 —— 上当一回。

4、歇后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通过一句诙谐幽默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一些有意思的歇后语,今天我们就来试试歇后语吧,图中给出上半句,你来猜下半句哦!看看你会几个?

5、借半个南郡被夸张成“借荆州”

6、《三国志》鲁肃传:“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借之。”

7、“借”与“给”是不同的概念,“借”是要还的,但考察一下汉末三国的历史,“借地盘”的事似乎比较稀罕,还没有过“好借好还”的例子,从刘备一方来说估计也没有过“借”的概念,地盘拿来了也就归自己了。

8、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该典故出自三国,刘备遭遇惨败向孙权借荆州以立足,但是后来一直没有归还。

9、曹操下江南,开得凶,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10、所以在刘备到孙权的地盘京口的时候,周瑜就建议孙权把刘备软禁在江东,为他修建豪华的宫殿,用'美女玩物'来消磨他的意志,把刘备和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分离开,然后试图招降他们,或者是直接用刘备作为威胁,进攻刘备在荆州的地盘,把刘备集团吞并之后孙权基本上就可以和曹操划江而治了。

11、谋略也好,布局也罢,都需要放远眼光、抬高眼界,不能就事论事,唯有从全局的高度、长远的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才能避免一招臭棋满盘皆输的局面;

12、刘备不答应,孙权于是发兵攻打刘备、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部分,即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13、毕竟,荆州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得到已属不易,焉能轻易放弃?

14、《三国志》程普传:“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

15、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16、荆州,古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中国旅游城市,园林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轻纺织基地,素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历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国时期,荆州为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

17、我们有一句歇后语,叫做'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很多不明就里的人,都认为刘备这事儿办的很不地道,人家借给你东西是相信你呀,你怎么能辜负一个信任你且对你有恩的人呢?事实上,刘备这身饥荒背的是有点冤枉的,这就好像是当初借了个蛋,结果却被人说成是借了只老母鸡。

18、在东汉末年,荆州不是一个城池,而是一个很大的地域概念,具体说就是东汉的13个州之一。下辖南阳郡(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郡(湖北东部)、长沙郡(湖南东北)、桂阳郡(湖南东南)、武陵郡(湖南西北)、零陵郡(湖南西南)等7个郡,曹操南下荆州之前南阳郡被其占去大部,江夏郡被孙权占据一部,其余尽归刘表父子所有。

19、但即使是“借”,当年“借”出去的也只是半个南郡,而后来夺回去的却是数个郡,刘备亏大了。

20、《三国志》吕蒙传:“(鲁肃)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四、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的下一句

1、(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2、经过周瑜、刘备等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到建安十四年(209年)下半年,曹操看到江陵再守十分困难,决定撤出,回防到襄阳。周瑜带伤指挥作战,迅速攻下江陵及其以东长江沿线的许多重要据点,从柴桑到夷陵的长江防线基本上被吴军占领。

3、有曹仁坐镇江陵这一仗并不好打,孙刘联军前后攻了一年多。看到江陵城一时难以攻克,周瑜便指挥人马去占江陵上游的夷陵,即今湖北省宜昌市,在夷陵大破曹军,此战中年仅30岁的年轻将领吕蒙脱颖而出,被孙权任命为副军长(偏将)。

4、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刘备借荆州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登门槛”技术的精彩运用。

5、这种印象的形成,主要源自《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剧对后人的影响,它给人灌输的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6、(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7、江东内部对此事的看法出现严重分歧,身在江陵的周瑜听说刘备到了京口,写密信给孙权说:“刘备是个枭雄,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不会久居人下。我建议把刘备留在吴地,给他修宫室,让他整天吃喝玩乐,使他与关张二人分隔起来,我趁机发起挑战,大事可定(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

8、周瑜死后, 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竭力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荆州南郡“借”给 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据六度君所知,这荆州南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荆州七郡中兵家钟爱之地。此处六度君不无怀疑鲁肃是刘备安插在东吴的奸细。孙权虽有担忧,但从大局考虑想想也对,就把荆州南郡暂时“借”给了刘备,一则让刘备充当抗曹的战略前哨,二则以此向刘备表示友好。

9、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1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1、后来刘备进占益州,孙派人去讨还荆州(南郡),刘备怎么可能归还呢?

12、汉末三国初期,荆州初当然属于汉朝朝廷所有。三国初期,荆州牧刘表占据了此地,在此苦心经营多年,割据一方,事实上成为荆州的第二任主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刘表此时已病死,他儿子刘琮主持荆州大举。刘琮是个十足的废物,就此归降曹操,荆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13、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掩面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4、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

15、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话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事实上真是刘备借了整个荆州没有还吗?并不是。刘备所借的荆州,只是荆州的一部分。

16、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是有借无还、一借不还。

17、(来源:晋江歇后语例话)

18、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19、此事首先要从荆州说起。荆州,是战国秦汉以来的行政区划之与豫州、青州、扬州、兖州、梁州、雍州、冀州、徐州合称为“九州”。三国时的荆州并非是指一座城,而是一个地区,由占武陵、零陵、桂阳、长沙、江夏、襄阳、南阳等几个郡组成,汉末三国时期荆州下辖郡数目曾发生多次变化,从七个到十二个不等,《三国演义》笼统称之为“荆襄九郡”。

20、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五、刘备借荆州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鲁肃考虑得更加长远,赤壁大败后曹操把主攻方向放到了东线的合肥,目前正整顿人马以谯县、寿春、合肥等为基地向孙吴发起攻势,荆州虽然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全力以赴保东线,现在没有力量增兵荆州,所以不能和刘备闹翻。只要孙刘联盟在,曹操就不能不有所忌惮,在荆州一线就得保持足够的兵力,这样东线的压力可以减轻。

2、后鲁肃等人的建议被孙权接受,孙权决定撤出南郡,把这里让给刘备。对孙权来说让地盘只有这一次,所让出的其实只是刘备实际控制的公安等以外的半个南郡。

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借荆州是三国时赤壁之战后的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后来,刘备得到蜀川后并没有交还南郡,后来在孙权发兵、在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交还部分,即只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4、他首先提出“借”荆州南郡这个较小要求,然后再实施“不还荆州”这个较大部署。

5、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是迫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的形势(“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

6、事情是这样的:公元208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况下,准备率领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病故,曹操大军攻占新野,荆州新主刘琮投降。当时除了江夏还掌握在刘琦手中,荆州大部已经被曹操控制。

7、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上说:刘备在起事之初曾向东吴暂借荆州立足,后来刘备羽毛丰满与魏,吴成鼎足之势,也终未归还荆州。比喻借故占用,拒不归还。说明了是刘伟当时跟刘表借出了京东,在刘宝死后,他占领了荆州,根本就没想到归还。

8、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9、用权、用谋、用战甚至偷袭,凡是可以得到荆州,孙权可以都去尝试,所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成了孙权用谋毁灭刘备人设的前沿阵地,以此争取百姓的支持,可是也确实看出了孙权的不厚道。无奈“君王之道,霸者行迹”。

10、投稿邮箱:jjsqxx@1com

11、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

1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3、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14、(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15、无私援助往往可拉近心灵距离,增进彼此友情友谊。而“借”与“还”却常常伴生着尴尬、无奈、冷漠和背叛,许多事实都一再证明这个不是规律的规律确有实在的现实性。

16、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17、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

18、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所以位于荆州北部的南郡和江夏郡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达程度都强于南部四郡,特别是南郡的重要性几乎等于整个荆州。曹操在撤回北方的时候基本上放弃了南部四郡,但命大将曹仁率重兵驻守南郡

19、刘备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于是他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作了东吴的娇客。

20、“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歇后语我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当然人们所熟知的这个歇后语背后的典故是根据《三国演义》得来的,就是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之地,后孙权借了,刘备在占据益州后,却不肯将荆州之地归还,而是据为己有,终孙权只得发动战争从刘备的手中夺回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