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1-28 14:15:48 浏览

一、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

1、名篇|学术||思想|读书会

2、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的人,也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3、经历年轻时瘫痪,他痛苦不堪,性情异常暴躁,母亲为此担惊受怕,长期的压抑使得母亲在49岁猝然去世。这也就是史铁生的写作动力。

4、一天中午在食堂,牛志强大呼小叫地喊我,我看见他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一脸笑容的史铁生,我赶忙过去寒暄。面对史铁生这样的残障人,我总不知如何说话是好,话轻了,显得麻木;话重了,怕有闪失;不轻不重又拿捏不好,只好以笑对笑,偏过头去跟牛志强打岔。

5、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调节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6、我们对史铁生的结论,仍然不能指手划脚。毕竟,每个人对人生的感悟是不同的。但不容否认的是,他的感悟会给我们很深的启示,会让我们在清夜时扪心自问:“何处可以安妥我的灵魂,何处是我的精神家园?”

7、透析时需要在三个点轮流针刺。长达9年,1000多次的针刺,使得史铁生的动脉和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体内渗毒的血液从隆起的动脉出来,经过透析器过滤掉毒素,再由隆起的静脉回到体内。

8、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9、于是,一个摇着轮椅的小伙子,一天到晚耗在这荒芜的园子里,思考着关于生与死的问题。也许这是自人类有思想以来,一个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形销骨铄的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冥思,穷困潦倒的庄周在濮水边苦想,还有被放逐的屈原、遭受腐刑的司马迁……如许的先贤都曾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从各自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给出了答案。而史铁生在想了几年后,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10、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颠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11、史铁生的写作没有计划。因为精力不济,多数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而已。“我想对读者说的,就是我想对自己说的,都在我的作品里。”

12、征集:摄影画作趣文美食评论视频音频

13、我知道,您走向成功,走过了一段很长、很坎坷的道路,尽管很多次要放弃,但终仍是迈步前行,不曾休息过,不曾止住过步伐。

14、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15、初读史铁生,只是觉得文字很美、很凄凉,并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时间的脚步很快到了初二结束后的暑假。那一年随着身体的发育,我被检查出患有脊柱疾病,父亲带着我在西安各大医院不断检查、,后决定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调节。

16、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17、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获该年度“作家文学奖”和“全国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命若琴弦》还被改编成电影《边走边唱》,经过陈凯歌的精心导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18、问:您觉得哪些书对您影响深?您比较喜欢哪些人的作品?

19、以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扬花;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

20、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爱

二、老舍的简介及个人资料

1、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2、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无论你在空间的哪一个角落,在时间的哪一个时刻,你都可以享受幸福,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

3、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4、他的小屋只有六七平方米,屋里除了床和写字台,剩下的空间仅够轮椅转个小弯。这么个小地方,时常有朋友去看他。在很多人眼里,史铁生的人生堕入低谷,应该变得沉默自闭、绝望无比。

5、1998年患尿毒症,终至透析。病情稳定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随笔集《扶轮问路》和电影剧本及影评集《妄想电影》出版。

6、今天是1月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我想写写我与史铁生的故事。

7、史铁生很不好意思地朝我们笑着,似乎他犯了个淘气的错误。我们问他父亲怎么又让我们进来了,他伸手在窗户上敲了敲,说听见我们的声音,就给了个暗号。

8、以梦对应四季,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9、在这本书里收录的大多是史铁生关于文学的思考。作家谈文学往往比专门研究文学的学者谈起来更好,有时候甚至比作家自己的创作还要让读者激动。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好的读者、好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史家。史铁生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知识,以及作家独有的敏锐。

10、史铁生: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开始想到写作。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这样,它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活着?——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就是说,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当然,用目前流行的话说“这有点儿累”,所以这历程也并不像上面说的那么轻松。

11、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12、我觉得史铁生先生的名字就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史铁生年轻的时候因为腰腿病而身体瘫痪,后来被确诊为尿毒症。但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垮,而是一边和病魔作斗争,一边坚持写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13、您在天堂过得好吗?终于能摆脱轮椅,自由行走了吗?在天堂见到母亲了吧,把您成功的事说给她听,她一定很开心吧。

14、史铁生、吴冠中作品《放下与执着》(插图珍藏版),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15、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

16、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17、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

18、父母和家里亲戚都很纠结,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来征求我的意见。还记得当时我笑着说:“爸、妈,咱做手术,没事,生死各有天命”。于是2000年的九月底,我躺在了手术台上,伴随着全麻而逐渐模糊了眼前的无影灯。

19、2011年1月3日凌晨

20、以声响来对应四季,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三、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

1、问:您的作品涉及残疾人,但又超越了平常意义的残疾。

2、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3、在红卫兵一代中,史铁生也许是极少数能够超越自身,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许纪霖

4、生病后,史铁生胃口依然不减,尤其爱吃肉,他又正好属虎,所以朋友们都笑他,人送外号“食肉动物”。

5、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

6、乘坐公交13路、231路、28路到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站下车即到。

7、“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直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2010年,“轮椅上的巨人”史铁生永远地离开我们,只有他生前写下的文字,仍闪烁着生的光芒。

8、他常常使人忘记他和你不一样,因此,同他说话就无所顾忌。有一次,与他聊天,聊到有些外来妹在城市扎根的事情,我随口就说“或者嫁个瘸腿的”,话出口多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犯忌,先就尴尬起来。我一尴尬,他便也不自在,这局面确是有些难堪的。后来,我在他的一篇小说里看到了一个相类似的细节,一个少女对一个瘸腿的男青年说到一只鸽子的名字叫“点子”,说这名字叫人以为它是个瘸子。这小说是多年前的,这也许说明史铁生早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这种情形在他身上发生已不止一次。

9、1980年代,史铁生是“知青情结”的第一个代言人,作品大受欢迎和推崇,是中国文学界的中坚人物,以真诚著称,也被先锋派作者奉为精神199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是中国文学中第一部真正的宗教哲理小说,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此书反应零落,似乎读者不多。

10、主管我的何教授四十多岁,人很和蔼。他给出了两种调节方案:一是保守矫正调节,但后面很大概率会无法行走不得不坐轮椅甚至会因为压迫主动脉和神经而有生命危险;二是手术调节,但风险大,尽管何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可是我的病情极为复杂,在国内没有先例,他只有60%的把握,坏的结果就是下不了手术台。

11、1998年,下肢瘫痪的史铁生,由慢性肾损伤演变为尿毒症。从那时起,史铁生就只能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透析的病人需要做手术,把肾部的动脉和静脉引到表层。

12、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

13、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需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4、我想,这可能就是心态吧。

15、知道作家史铁生先生去世的消息迟了,说明我离文学界远了。可这仍让我在桌前愣了许久,当时耳边响起一支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是一篇小说,也是史铁生的成名作,我记得发表在一九八二年我供职的《青年文学》上,回首一算已近三十年矣。

16、秋天,作者母亲为了唤起作者对生活的希望,带作者去北海看菊花。所以怀念秋天,以此来告慰母亲,不仅自己要好好活着,还要带着妹妹好好的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17、初,仅是“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史铁生进入了地坛。没有读过史铁生,没有走进他精神世界的朋友也许会哂笑:“逃避是弱者的表现。”但请不要忙于下结论吧。一个人“在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局外人怎能完全体会那种锥心的痛苦呢?健全人的优越感往往让我们对这种所谓的“逃避”指手划脚,然而,我们真的有资格如此吗?所幸,没有人阻止过史铁生去“逃避”,包括世界上爱他的母亲。

18、2010年12月30日下午16点史铁生突发脑溢血,之后经抢救无,于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去世。

19、而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的母亲是秋天去世的。作者深切的感怀母亲对他的爱,在秋天,是怀念母亲,作者是以“怀念秋天”来表达对母亲的愧疚、感谢和无比的怀念,这是作者深层次的感情的抒发。

20、F医生的结论是,这足以证明人的大脑和灵魂是两回事,一个是追踪者,一个是被追踪者。就是说那种灵魂的东西已经存在于你的命运中,你面临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接近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它;如果你试图离开它,也许更糟糕。所以我觉得我的命运就是这样,绝大多数时间是坐在屋子里,看看书,想些事情。世界的空间性对我来说太小了。

四、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300字

1、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2、问:可否谈谈您的创作变化?

3、本文选自马未都新书《背影》

4、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5、夏天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

6、欢迎留言说说你成长中的小故事。

7、文章中多次被您提到过的母亲一定是您一生中强力的助推器,她体谅您、关心您、安抚您、激励您。如您在文章中说的一样,您没有珍惜母亲对您的爱,直到她死了您才明白。而这也可能是大部分做儿子的真实情况——只知道享受母爱,却没有对母爱表达过什么;对母爱只知道索取,却没有付出……

8、建议大家有空时去看看 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9、作家王安忆第一次去看他,以为史铁生会讲述自己的悲惨人生,感慨命运无常。结果史铁生从头到尾都在和他聊饺子。王安忆说,史铁生的乐观和率真,让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都自愧不如。

10、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1、说到这儿,我真是有些惭愧,因为我很少能照顾到读者。所以,“源源不断地有好作品奉献出来”这话我实在是不敢当。

12、经历过伤痛,就明白了人生

13、史铁生身体不好,也因此惜时如命。2001年,通过E-mail,我们的交谈方式算不得直接,然而当我看到他熟悉的语言展现在电脑屏幕上,仍然感受到一种力透纸背的真诚。

14、后来无意中我又看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病榻重读竟别有一番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苦难和生死的人,才能从文字中超脱出来获得力量。这次我才读懂了他文字背后的那种苦涩与坚韧,“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暗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看这些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句话第一次看到时就深深的印在了心底。这个男人是硬气的。读到那句“职业在生病,业余在写作。”被深深的打动了。一种自嘲,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接受。

15、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16、史铁生:我写作的题材不限于残疾人,我也写过插队的、街道工厂等其他不相干的。另外关于残疾我也有一些看法。我的残疾主题总是指向人的残疾,而不是残疾人。一切人都有残疾,这种残疾指的是生命的困境、生命的局限。每个人都有局限,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局限中试图去超越,这好像是生命根本的东西,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到这里。

17、史铁生: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

18、《灵魂的事》囊括了作者对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有一回记者问到史铁生的职业,他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并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19、问:您还常去地坛吗?平常您都还有什么爱好?

20、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五、史铁生简介及人生经历

1、问:您的作品中常常有一种伤感,正是这种伤感和厚重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和您的读书与思考有关吧?

2、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3、写作经历,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4、当时跟随史铁生的文字,我的思绪飘得很远:要是以后不能完全康复了怎么办?要是我的余生也得在轮椅上度过又该如何?我的爱情会是什么样子、会有女孩喜欢我吗?……后来我想:为什么史铁生的文章如此打动人心?或许是他的文章总让我们想起自己,想起他人。我们都在时光的罅隙里苟延残喘,可是我们都还有一个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5、问:您在《病隙碎笔》里强调:“写作需要真诚。”

6、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7、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8、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

9、于是父亲从学校图书馆给我借回来了一摞又一摞的书,姐姐给我带回来很多报刊杂志。那段时间,我读了很多名著。国外的有司汤达的《红与黑》、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国内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甚至还有父亲不让我看而我偷着看的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梁晓声的《泯灭》。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报刊杂志,比如那时流行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参考消息》等,后来甚至还看了一本《厚黑学》。

10、季羡林读书会QQ群:262398364

11、问:《务虚笔记》思辨性很强,有些章节完全可以看作“冥思录”。

12、《秋天的怀念》为什么要怀念秋天?

13、后记:昨晚与妻说,我要写一篇自己的故事,妻子说:好啊,你应该多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应只写一些看似高大上却没有烟火气的文字。我回应:嗯,这么多年我感觉自己一直背着个壳,外表光鲜亮丽,但里面已有些斑斑驳驳。写完此篇,希望我能真正放下,去策马奔腾。后,祝所有看到此篇的人余生都能康乐自在。

14、这么多年,我一直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如今工作结婚生子后,我才从这一段经历中全部释然,也明白了这个世界有白天但也需要黑夜,有时太亮堂的一个世界,往往也会因为它的光亮而带来一种迷茫或者遮蔽,有时候恰恰要等到所有的光线全都消退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才会开启我们另一只眼睛,看到平常我们在白天或者在灯光下看不到的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15、《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文章。该书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自己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第三部分写自己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16、生活就是这样,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某件事而壮烈死去,而会因为某件事兴高采烈、认真地活着。

17、命运从来可以摧残一切光鲜皮囊,却杀不死坚强灵魂。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艰难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用微笑,努力让它们变得柔软。聪明的人是能认清生活的真相,而睿智的人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热爱它,这正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18、而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和母亲一起看菊花的经历,作者认为“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他明白了要好好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19、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2010年12月31日逝世。1967年初中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常年透析。病情稳定后,出版有随笔集《病隙碎笔》和散文集《记忆与印象》等。作品多次获奖。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散文《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20、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人度化了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