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经典名句及感悟
1、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道可道,道”、“上善若水”、“无为而无不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经典名句,它们都出自《道德经》。这些智慧能量满满的文字,渗透在中华文化中传递千年,历久弥新,哪怕随手翻出来一两句琢磨一下,都能有所收获,这就是《道德经》的魅力所在。
4、(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5、4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6、《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老子的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
8、(名句赏析):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9、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10、——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12、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4、(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15、对其中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印象尤其深刻。因为老子用这两句话相互对照,点明了学习《道德经》的基本方法路径。展开谈悟道与求学对比有较大不同。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悟道的基本目的不同,与常态学习知识的目标相反。正常的知识获得,是积少成多,天天都有进步,日日都有增长。而学习《道德经》,体悟大道的目的正好相反。是在现有基础上天天削减。
16、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17、《道德经》中十大名言,谁读懂谁受益
18、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9、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二、道德经经典名句及感悟250字
1、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出处原来在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2、这不是一句自我鼓励,或者是心灵鸡汤的话,而是来源于近看《道德经》的感悟,《道德经》要告诉世人的真相。
3、(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4、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名句赏析):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谁能让浑浊的流水静止下来?只要能静下来,水自然会清。
8、——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9、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10、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答;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中的名句第一章道可道,道。
1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12、——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13、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4、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5、《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17、★读《道德经》心得体会总结
18、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19、(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20、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三、道德经经典名句及感悟摘抄
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名句赏析):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3、《道德经》读后感800字范文6
4、——老子《道德经》道德经中比较经典的句子随便什么都可以,只的比较有镜花水月7o圯:你好。
5、(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6、如果一定要一句话来体现道的本真,那就是无欲,本真,任自然。
7、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8、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9、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10、(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11、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12、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老子的思想社会蓝图是“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宋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整本书让我动容的一段,这是老子的理想,是一位智者对他心中有价值的生活方式的描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不知道要如何实现,但就是给出了这么一个梦,这是人对未来的期许,是人对社会本身的关注,很美好。道德经读后感范文6今天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13、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4、(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1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1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8、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19、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20、处理困难的事情必然从容易处下手,处理大事也必须从细微处开始。所以,圣人从不好高骛远,而是大处着眼,小处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成就了大业。
四、道德经名句精选及感悟
1、2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
2、(名句赏析):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3、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4、(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的人。
5、那是一种怎样近乎神性的人性本色啊!他为同伴所弃,他极度虚弱,疲倦和孤独,外界物质上存在的困境是那么的巨大,一切看起来他必死无疑,但是他没有选择放弃,他"极其小心地让自己镇静下去,刚强地打起精神",他"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另外找到一丝毅力,更坚强地划着"。他,一次次挣扎,意识渐渐模糊,但心中的毅力没有不见,那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应该就是一定要活下去的念头吧!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主人公的人性光芒依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6、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7、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8、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诸多经典,若是每一天都翻来覆去的看,纵然熟悉,却也会有枯燥,放下,再拿起,才是趣味无穷,小别胜新婚。对于道德经,犹有这种感觉。
10、《道德经》第十三章: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1、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由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12、结合上面的小案例我们更容易理解,老子倡导的“无为”,是“为”到才能到达的一种境界,俗语中的“熟能生巧”、哲学三大辩证法规律中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也都具有类似的概念,这些概念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具备这种能力的状态。
13、本人认为老子之道;一是作为自然之规律的“道”,生老病死,春夏秋冬,日升月落,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14、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5、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16、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睿智高于聪明。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而这其中重要的还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正确,才能内心明达而自明明他。"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1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8、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19、(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20、——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五、道德经经典名句及感悟图片
1、(译文)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4、道书告诉我天、地、和万物都是同出,同生的。没有什么先后的情形。都是由一种或一个神秘的能量诞生的——我自己命名的。谁又是这个神秘能量的先驱者?我不想过度地探求,但我意识到一点,凡事都有一个因。由于各自对因的不同理解,才有了各自的说法或思维下的思想。这是其一。
5、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昏乱,有忠臣。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8、(名句赏析):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9、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11、(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12、点评:善的人品,应该就和水一样。水怎么样呢?水的品格就是,默默地滋养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永远停留在人们厌恶的,卑下的地方,却无怨无悔,默默无闻。人如果能有水这样的品格,就接近于“道”了。
13、(感悟)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14、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5、(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6、——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7、(译文)使心灵达到虚的,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9、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