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简介【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1-31 12:13:48 浏览

一、谭嗣同简介

1、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为了的新生牺牲了自己年轻生命,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改良思想及其勇于献身的精神却激励着后人。

2、这哪里是送别哥哥?这分明是一个爱国少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热血生命来帮助仁人志士去挽救!

3、君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至二十八日,京朝人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4、菜市口刑场,临刑的谭嗣同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赴刑。

5、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6、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公元1865年3月10日出生于北京。他生长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官僚家庭,受过严格的封建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其父亲谭继洵曾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从小胸怀大志,为人潇洒,文章新奇开放。父亲向来为人谨慎经常教育他,因此父子俩关系比较紧张。谭嗣同从10岁起即从师于笃好经世之学的欧阳中鹄,后在侠客大刀王五门下学艺。他鄙视科举,好今文经学,很欣赏颜元、龚自珍、王夫子、黄宗羲等人的著作。自公元1884年起,他开始漫游了西北、东南各省,行程达八万余里。这不仅使他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也使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民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从而产生了挽救民族危亡,为振兴祖国而献身的念头。

7、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8、电影《谭嗣同》剧照627团全体官兵倾情出演

9、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10、谭嗣同从小就痛恨外国势力侵略中国,决心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他和康有为等人提出变法的主张,却遭到了封建顽固派的激烈反对。谭嗣同看出变法的艰难,对朋友们说:“就是杀身灭族,我也不会改变主张。中国只有闹到新旧两党流 血遍地,才有希望。不然真是要亡国了。”

11、到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想开懋勤殿设顾问官,指令谭君起草诏书,先派太监拿出历朝皇帝的遗训给他,(大监)转达皇上的话,说康熙、乾隆、咸丰三朝都有开懋勤殿的先例,叫他查出引入诏谕中,因为皇上将在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向西太后请示。谭君退朝回来,就告知同事说“我现在才知道皇上真的没有权了。”

12、浏阳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人文。4月,浏阳步行街,行人如织。一片喧嚣中,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格外显眼。

13、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14、留一一指作者自己。政变发生,作者就做了牺牲的准备,并在劝梁启超出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指光绪帝)"。

15、谭嗣同本是完全有机会逃脱的,比如其父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早已致信让他避祸;即使在政变发生后,他也完全可以像梁启超一样避居日本使馆,但谭嗣同坚辞不受,并说:

16、“每年都有不少人自发去故居或是谭嗣同墓瞻仰。”谭嗣同故居馆长任伶俐介绍,不少“谭粉”由于多次前来,更是和故居的工作人员成为了朋友。“谭嗣同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却长盛不衰,永存人们心中。”

17、解释:望门投止一一看到有人家就去投宿,形容人在逃亡途中的惶急形状。张俭一一东汉末年高平人,曾做过东部督邮。因为弹劾宦官候览,被候览反诬为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性,都冒着危险接纳他。这句是设想出亡的康,梁等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救护。杜根一一东汉安帝时郎中,成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装进口袋,在殿上摔死。幸而执法人手下留情,载出后苏醒过来。太后派人探视,他装死三天,目中生蛆。后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这里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

18、“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9、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由于梁启超的参加,《时务报》的影响迅速扩大,几个月间销量即达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梁启超的名声也随之日重。

20、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二、

1、戊戌年九月,由于形势急剧恶化,谭嗣同冒险劝说袁世凯设法救皇上的计划失败后,慈禧太后很快发动政变,将光绪软禁,并四出捕杀维新人士。

2、在故居中发现不一样的谭嗣同

3、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4、接下来的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5、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6、被捕前谭嗣同与妻子李闰诀别,谭要她告诉后来的人们他为什么而死。李闰说说:可是我们还没有孩”。一向强硬的谭嗣同一下子哽咽了,他抱着妻子说一句绝望的话:这样的,多一个孩子不是多一个奴隶吗?在行刑时,顽固派也对他特别照顾,想以谭嗣同的惨状吓阻后来变法及反清人士,其他人行刑都是用的快刀,到他这里则换上厚如钢板的“大将军刀”。谭嗣同足足被砍了30多刀才倒下,据后来的围观群众称,当日的行刑已经不是砍了,而完全是锯。

7、陕西籍老前辈作家柳青说过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8、维新派变法活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强烈抵制。慈禧太后首先撤掉了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的职务,并把翁同龢赶出了京城。接着又要求光绪帝下令升赏的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实际上这招是牵掣光绪帝任用维派新担任要职。

9、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但朝中的旧臣对此大多不支持,于是光绪帝就准备起用新人。礼部侍郎徐致靖立即给皇帝上了份奏章,他保举康有为、黄遵宪、张元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对于谭嗣同,徐在《保举人才折》中做了如下评价:“天才卓荦,学识绝伦,忠于爱国,勇于任事,不避艰险,不畏谤疑,内可以为论思之官,外可以备折冲之选。”

10、对于这个转变,李喜所在《谭嗣同评传》中称:“如果说《船山遗书》为其变革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资料,漫游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实践依据,那么,接触西学则是注入的一剂果灵验的催化剂。”三年之后,谭嗣同再次来到上海,他又拜访了傅兰雅,此次傅带他参观许多科学仪器及标本,而这一切也让他大受震动,比如他看完远古的化石之后,在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信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于傅兰雅座见万年前之殭石,有植物、动物痕迹存其中,大要与今异。天地以日新,生物无一瞬不新也。今日之神奇,明日即已腐臭,奈何自以为有得,而不思猛进乎?”谭嗣同明白了天地万物没有亘古不变者,一切都将过去,世间事物变化如此之快,他觉得自己更要加快速度勇猛直追。

11、简介:谭嗣同祠亦称谭嗣同烈士纪念馆,于浏阳市才常路89号。谭嗣同的故居,位于浏阳市城内北正街90号。建于明朝末年,因谭嗣同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官阶显赫,奉旨命名为"第官邸",简称"大夫第"。注册资本:3万人民币

12、当时我正在谭君寓所拜访,两人对坐榻上,有所布置,忽然传来搜查康有为住处、逮捕康有为的消息,接着听到由慈禧垂帘听政的上谕,谭君从容地对我说:“以前想救皇上,已经无法可救了;现在想救康先生,也无法可救了,我已经无事可做了,只是等待死期而已。

13、狱中题壁是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4、历史业绩年,谭嗣同应倾向维新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邀请回到湖南,此后陆续建立了时务学堂、武备学堂、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新报》、《湘报》,并具体制定了改革工商业的办法。1898年9月,他被光绪皇帝召进北京参与变法。由于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努力促使,光绪帝实行了包括废除八股考试,奖励科学发明,改革旧机构,提倡商办实业等内容的新政策。谭嗣同等人治国谋略开始得以实施。但是,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的顽固势力,极力破坏变法,一时盛传荣禄等人秉承慈禧的旨意,将在这年秋天乘光绪皇帝赴天津阅兵之机迫其退位。谭嗣同把希望寄托在伪装支持维新派的袁世凯身上。他身带光绪密诏去找袁。袁两面三刀,假意应允派自己的军队杀掉荣禄。

15、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生于清穆宗同治四年,即公元1865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去世。清湖南浏阳,即今湖南长沙人。清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参加领导戊戌变法,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提出变法维新主张,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有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16、谭嗣同本可以像他人一样外逃,他却决心成为近代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只愿壮士英灵长眠,先烈精神永存。

17、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8、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19、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

20、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使谭嗣同感动,觉得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已经在握。

三、

1、“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2、还是有不少后人记着这个谭嗣同的。谭嗣同的书斋叫“莽苍苍斋”,田家英因为仰慕他,便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小莽苍苍斋”。当然,跟谭嗣同一样,田家英的命运也不值得羡慕。

3、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4、还在深刻的影响这世界。

5、谭嗣同为什么会跨出这样致命的一步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倒数第二步。

6、从创作背景上面来说,十九世纪末,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7、人生就是如此,如果你关键的几步走对了,你就会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你如果行差踏错,那么,等着你的就可能是万劫不复。

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0、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参加过电影《谭嗣同》拍摄的战友们!

11、其实,你不是豪门,你不是知识分子,你不是朝廷官员,根本就没机会参与维新变法。大家知道公车上书吧,那都是全国各地上京赶考的举人,可以说他们都是当时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

12、这天晚上我就住在日本使馆避难,谭君却整天不出门在家等候逮捕。逮捕的人没来,第二天他来日本使馆同我会面,劝我到日本去,并带了他写的著作与诗文稿本几册、家信一包托付给我,说:“没有出走的人,无从谋求将来;没有殉难的人,无从报答圣明的君主。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谭嗣同

14、个人简介谭嗣同(1865年—1898年),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主要成就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人物评价积弱当有勇士赴汤蹈火,才能震撼国人,谭嗣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大义。

15、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16、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2月,谭嗣同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

17、他死了以后,他那位做大官的老爸也受到牵连被开除公职送原籍监管,后来在忧愁和恐惧中死了。他也给儿子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18、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

19、除了酷爱读书,谭嗣同还精通琴艺,他曾将故居院内一棵被雷击倒的梧桐树树干,制成两张七弦琴,名为“残雷”和“崩霆”,琴铭均由谭嗣同亲手所刻。两张琴现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2018年,在市博物馆多方争取下,两张古琴的复制工作完成,同年9月28日,其复制品在谭嗣同故居展出。

20、君曰:“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天下健者惟有足下。

四、

1、“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2、光绪皇帝和谭嗣同合影中立者光绪皇帝(2张)

3、肝胆两昆仑一一比喻去者留者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的巍峨高大。

4、15岁的年龄就能把诗作写得如此清新,可见他在作诗方面确实有天分。谭嗣同初喜欢模仿李贺和温庭筠的诗,“不久又钻研李白和韩愈的诗,后则研究六朝诗。他常以曹植自居,时人称他‘自命学曹子建’”(李喜所《谭嗣同评传》)。

5、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风骚。

6、“去留肝胆两昆仑”,对于去留问题,谭嗣同有自己的定见。甘愿法《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和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月照和尚的好友西乡的行节,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心目中的神圣事业,以自己的挺身赴难来酬报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

7、“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8、周三古文、诗词、对联等

9、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10、就拿前年胡景桂上奏章弹劾慰帅一事来说,胡是荣贼的心腹,荣贼指使他揭发慰帅,却由自己来查办,为慰帅昭雪,但不久胡就被委任为宁夏道的一个知府,接着又提升为宁夏道员。

11、那么他的赴死才有了真正的意义,他要用自己的死来警示后来者,维新变法之路是走不通的。他所说的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其实是在说只有流血牺牲才能救国图强,不要再幻想付出很少的代价就能成功,妄想即不造成社会破坏又要强国富民是一条死路而已。后来怀着救国之志的青年们也果然大多放弃了维新之路,转而选择流血革命。

12、谭嗣同的思想也有有意思的一面,比如他看到了工业革命的产物——蒸汽机的运转后,就联想到中国固有的传统观念,比如理学家强调的“万恶淫为首”,谭以机器的运转方式驳斥了这种传统观念的谬误:“夫淫亦非有他,机器之关捩冲荡已耳。冲荡又非能自主,有大化之炉鞴鼓之。童而精少,老而闭房,鸟兽方春而交,轮轴缘汽而动。平淡无奇,发于自然,无所谓不乐,自无所谓乐也。……”

13、他很喜欢谭嗣同,带着他走过许多地方。但是,他只是给了谭嗣同优渥的生活,却疏忽了对谭嗣同的教育。例如:你和你爹我的这一切都是从哪儿来的?

14、但袁世凯随后立即向荣禄进行了告密,这直接导致了慈禧太后在9月21日宣布训政后,囚禁光绪帝于瀛台,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在9月28日遇害。

15、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谭嗣同一到北京,便于梁启超等人混在了一起,企图通过变法维新来挽救民族危亡。他认为改革封建专制制度是当务之急根本之策。

16、蜜汁自信吧,认为死可以唤醒众人。 实时上要不是后孙中山领导革命胜利,就白死了,他的死也是被后人利用反抗清朝。历史上这种死的太多了,真的能留下名字的完全靠历史的发展,人死了,什么都没了。

17、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初,谭嗣同创建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

18、现在康先生的生死还不知道,那么程婴和杵臼,月照和西乡,就让我和您分别担任这样的角色吧。”就相互拥抱告别。初初初九三天,谭君又同侠士王五共谋救皇上,这事终于没有成功。初十日,就被逮捕。被捕的前一天,几位日本志士苦劝谭君到日本避难,谭君没有接受。

19、袁世凯说:“如果皇上在阅兵时急速跑入我的军营,传布号令诛讨奸贼,那么我一定能随同诸位,竭尽死力来补救。”谭君又说:“荣禄待您一向优厚,您将怎样对待他呢?”袁世凯笑笑,却不说一句话。

20、并且认为儒学“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理、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专制网罗。对秦汉以来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猛烈,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在批判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及变法等主张。

五、

1、他的一位幕僚说道:“荣贼并不是真的推心置腹对待我们慰帅。过去,某公曾想增加慰帅兵员,荣贼说:‘汉人,不能给他们大大的兵权。’原来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

2、电影《谭嗣同》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出品。该片由陈家林执导,达式常、宋晓英、王玉梅、王志华、王洪生、王洪涛等领衔主演。影片以谭嗣同为中心人物。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该影片现了戊戌变法的史实,歌颂了仁人志士慷慨就义、献身民族的崇高精神。

3、慈禧太后还要求光绪帝任命自己的亲信荣禄出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将军权牢牢握在手中。

4、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收殓了他的尸首。次年,他的遗骸运回湖南浏阳,安葬于城外石山下。后人为了表示对这位维新志士的敬慕,在墓前华表上刻下这样一副对联:

5、情况紧急,谭嗣同决定亲自出面力劝袁世凯起兵勤王,拯救变法,背水一战。谭嗣同冒雨会见袁世凯要他率兵杀掉荣禄,对西太后实行兵谏。袁世凯表示:一定竭尽死力,诛除奸贼,保护圣上。谭嗣同以为乌云散走了,袁世凯却飞驰京城将谭嗣同此行密报慈禧,慈禧、荣禄等火速由颐和园返回紫禁城,发动了历史上的戊戌政变。

6、不同时代的人,干的不是相同事业,不能对比。这不是上秤称分量,谁轻谁重。

7、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8、月20日,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自己临朝“训政”,下令搜捕维新派。

9、谭嗣同应召路上看到黄河岸边哀鸿遍野,深感不变法不足以强国。谭嗣同来到京城与康有为、杨深秀等维新派相聚,他们感到皇上下诏变法以来,总觉步履艰难,慈禧太后处处阻挠,王公大臣阳奉阴违,而一般小民更有不问是非,妄想借变法以自肥的。

10、战友们虽然都是群众演员,但是拍起戏来却都很认真,都很开心,且都过足了戏瘾。

11、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谭嗣同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在从北京去江苏任职的途中游历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后在南京候缺期间,开始创作著《仁学》。

12、那么谭嗣同真的是维新派吗?我个人的看法即是也不是。谭嗣同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迷茫者,救国救民的志向不会改变,但到底用什么手段却很迷茫。在维新派里他是激进分子,曾经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反清书籍向学生发放。这样宣扬民族意识的书籍,是革命派才会主动传播的。但他又不是纯粹的革命派,1898年光绪诏其入京,他也欣然前往,不符合革命派推翻重建的特征。

13、谭嗣同被捕以后,毫无惧色,在监狱中写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被押到刑场受刑前,大声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笑迎死亡的义士,心里装着祖国。他自动走向死亡,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死,有多大价值。

14、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15、电影《谭嗣同》剧照谭嗣同妻子宋晓英饰演

16、浏阳为谭嗣同的变法维新提供了试验场。谭嗣同坚决反对守旧,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维新。他把家乡浏阳作为了他变法维新的试验场。从1895年开始,他和唐才常、刘淞芙、欧阳中鹄等浏阳进步知识分子一起,花三年时间筹建了浏阳算学馆。浏阳算学馆是湖南开展新学的先驱,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端。从此浏阳风气日开。在他短短的四年维新生涯中,他为家乡浏阳的各项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他鼓吹开发本地的煤矿,并亲自在南乡经营一个矿井,以发展浏阳的经济;他联合浏阳的志士仁人,成立了南学分会——浏阳群萌学会;他还在家乡倡导妇女不缠足运动,动员妻子李闰带头参加。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谭嗣同把改变家乡的面貌,与整个的变法维新运动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17、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18、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19、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

20、谭嗣同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于南京“闲户养心读书,冥探孔、佛之精奥,会通群哲之心法,衍绎南海之宗旨,成《仁学》一书”,《仁学》是一部将哲学、宗教、科学冶为一炉,自成一体的学术著作,汇聚了谭嗣同短暂一生的学术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