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怎么赞美它
1、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2、“精舍”。在万佛沟东端深处,有一个大小如一间小屋的空龛,龛高正好可容一人盘坐,周围环境偏僻且幽静,这便是当年僧徒习禅的“精舍”。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虑。佛教禅宗认为,佛者于身为禅,于口为经,于意为禅,因此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中国禅宗的创始人是菩提达摩,他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印度渡海到中国,先在广州修习,后经南京到洛阳,曾在少林寺面壁9年,传说连影子都深深印入石壁,被称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僧人习禅是一种相当艰苦的思维修行法,它必须澄心静虑才能“深入禅定”,进入“佛国世界”,进而忘却尘世的苦难。“精舍”便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3、这里东西两山翠柏成林,郁郁苍苍
4、由古阳洞往南,登台阶数十级便来到火烧洞,传说中因为曾被雷火所击而得名。
5、在十九大报告中,***主席专门谈到青年。“青年兴则兴,青年强则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透过这些话,可以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之巨,也能领会对于青年的寄望之深。
6、2017年7月,龙门石窟“智能云平台”上线运行,标志着龙门石窟迈入了以“云”为特征的智能旅游时代。
7、两千三百余尊石佛,止步于崖壁上的窟龛。佛的智慧在于,给人空出段自行化解的距离。
8、在石窟南壁有一造像题记,表明它开凿的年代正是武则天与唐高宗同御朝政,并称“二圣”的时期。“伏愿皇帝圣花无穷,殿下诸王福沿万代”,惠暕在提及皇帝、诸王的同时,以弥勒佛的造像突出了武则天,用意昭然若揭。
9、不逊敦煌千佛洞,云冈作比亦平凡。
10、桃花的花语含义是爱情的到来,人们说的“桃花运”就是这个意思,想拥有甜蜜的爱情可以向桃花许愿。桃花还有着赞扬女子美丽容颜的意思,常常会用“面若桃花”、“人比桃花艳”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11、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这一石笋从白居易府上移到了这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游龙门时来到禹王池,也曾专门写了《石笋》一诗:“巨石何亭亭,孤生此岩侧。白云与翠雾,谁见琅玕色。惟应山鸟飞,百转时来息。”
12、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13、八作司洞位于龙门西山南段,北与石窟寺相邻,因洞内北壁下部刻有“东京八作司石匠一十人”的铭文而得名。八作司是宋代掌管土木建筑、营造石窟寺院的部门,当年为了龙门石窟的维修,甚至还设置了专门机构“监龙门山石像公事”。
14、从路洞沿着山坡石径而上,至半崖处便可以看到净土堂。它开凿于唐长寿三年(公元694年),因洞口门额上阴刻“北市彩常行净土堂”八字而得名,只是如今字体已较难辨认了。主室为横长方形,高2米多,南北宽约3米,进深7米,平顶素面,凿有佛坛,窟内原主尊造像应为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像”,可借现已不存。
15、翻开岁月的烟雨风云,浩瀚的典籍托出唐皇则天神影,绚丽丝绸彩带美玉如意,昭示神灵佛窟的文化荟萃。
16、龙门石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时代的脉动
17、【龙门石窟怎么赞美它】北侧的洞窟虽称为唐字洞,但初却开凿于北魏晚期。窟门外壁上檐凿成的仿木屋檐形,就是北魏的建筑形式。屋脊两端饰鸱chī尾(鸭号,一种类似猫头鹰的鸟),正中刻一展翅欲飞的迦陵频迦鸟(佛教中的大鹏金翅鸟),前坡雕出瓦垄,檐下雕有椽子,虽经千年,仍保存完好。但是,洞窟却因战乱而荒废,直到唐代才继续雕造。窟外北侧有一摩崖蟠螭chī首石碑,原是北魏时期该窟的营造碑,唐代时将碑文抹去后又重新刻过。现窟内壁面密布的大小造像龛,除个别是魏龛外,大多数都是唐代小佛龛。
18、到龙门石窟一游,不仅能欣赏到的石雕艺术,进行艺术的熏陶;同时可以了解厚重的华夏文明史,增加民族自豪感,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春光明媚,正是旅游好时节,欢迎你到龙门石窟一游,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19、神圣的殿堂,典雅端庄慈眉善目的佛,雄踞中原神奇的土壤,佛光普照古国东方。
20、龙门石窟名传天下,美丽风景人人赞夸;景区绿荫如织如画,龙门二字深刻桥涯;卢舍那佛坐像挺拔,万千佛窟布满山凹;流水游船穿行其间,步履匆缓宾客一家。
21、寺内窟顶藻井浅刻着一朵大莲花,供有七尊大像:主尊阿弥陀佛、弟子迦叶与阿难、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和两个护法天王,是唐代较为典型的佛教“净土宗”所供奉的“西方三圣”造像石窟。
22、战争的风云在这里消隐,佛的安详点化出山水的清静,帝王们在争夺天下的紧张中,灵魂却从龙庭飘到龙门,寻找通向来世的途径。
23、观赏位置:三阙门、礼佛台
24、龙门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四年来,龙门石窟通过智慧旅游建设,让现代科技与文化旅游融合成新的动能,促进了龙门石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已成为龙门石窟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发展模式变革、促进服务能提升、实现提质增的新动能。
25、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26、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
27、云赏洛阳牡丹|今日花情:控花期牡丹已连片开放
28、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大的佛像高达14米,小的仅有2厘米。
29、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
30、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前一年,就开始在洛阳伊阙山营建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连续营造了四百余年,其后也有少数雕凿。现存7万余尊石刻佛像,1300多个石窟。
31、就其营造史看,规模大的开窟造像活动有两次,北魏孝文、宣武和孝明三帝是第一次,计有35年左右;唐太宗、高宗、武则天和玄宗四帝是第二次,计110多年。
32、回眸作别风景秀丽,魅力无限的龙门石窟,心里默念:“再见龙门!再见卢舍那!再见那迷人的微笑。”
33、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让沉默、静止的文化遗产,通过互联网方式活化起来?如何把千年的文化宝藏赋予科技的力量,唤醒它,让它可以传播互动,让更多的“80后”、“90后”、“00后”青少年喜爱上中国文化?如何让游客来到龙门旅游购票不排队,参观更方便,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这就是龙门石窟主动融入互联网的初心。
34、由于战乱管理空虚,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龙门石窟造像受到了疯狂的盗凿,许多头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国的文物商人收购。
35、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6、元魏史余遗万佛,龙门壁上历千秋。
37、离开之时,正是艳阳高照,回头望一眼青山碧水的自然景观和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心中竟有些依依不舍。许是这里的山水因龙门石窟而诱人,或者龙门石窟因这儿的山清水秀而更加神秘,两者相映成辉,绚丽旖旎。此时,此地的我是真实的自己,从容山水间,想放逐我的内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份简单,宁静也许是难能可贵。此刻,我由衷的享受身在其中的闲适、轻松、自由和快乐。
38、龙门石窟自建造以来受到的人为的盗凿破坏十分严重。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使石窟蒙难。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游记史料记载了当时石窟造像被盗严重。此外,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也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
39、因依恋香山寺的清幽,白居易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自己终的归宿。晚年,他和遗老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李元爽及禅师如满号称“香山九老”,终日吟咏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写下许多歌咏龙门山水及香山寺的诗篇。“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写照。路经“白园”时,那冷落的墓塚和西侧龙门山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白居易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却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40、洛阳龙门石窟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41、打造“诗和远方”美丽画卷
42、随着千年的佛音,将不朽的传奇绵绵延续...
43、火烧洞大约开凿于6世纪初,是北魏王朝开凿的大的一个石窟。它高10米、宽5米、进深12米,正壁原有五尊大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但刚完工不久就被全部碰毁而荡然无存了。经专家考证推断,它应毁于北魏熙平至正光年间(公元516~520年)的宫廷权力之争,宣武帝胡太后临朝执政被幽禁,她所开凿的石窟也被砸毁。而现在留下的北魏洛京火统寺大比丘慧荣的两龛造像,早的造像题记为正光三年(公元522年),也已是变故后才又雕造的。
44、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建成8所高标准的带有“第三方卫生间”的旅游厕所,标准,受到广大游客好评。
45、惟当乐天,早晚弃冠绶。
46、龙门,古称伊阙,隋唐以后,泛称龙门,沿用至今,位于洛阳市南5公里处。
47、插鼓台位于龙门东山南端,因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巡幸香山寺,在此置播鼓司而得名。由于这里依崖并列开凿了三座石遍,所以又称为“播鼓台三洞”。
48、第四层也是下层,雕刻的是“十神王”浮雕像,南北各有五个,手持不同的法器,如狮、龙、象、鸟、山、河、树、火、风、珠等。这种题材在石窟雕刻中较为少见。
49、说起龙门石窟的书法之美,的要数龙门二十品了。龙门二十品,就是从龙门石窟中的2800余块碑刻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二十块造像题记。龙门石窟除石雕造像本身具有神圣性以外,造像题记的文字也带有一种庄重严谨的特色。龙门二十品就其书法价值而被誉为魏碑之精华。它是北魏在龙门石窟造像中以碑刻形式对其造像史实的纪录,为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之一。康有为称龙门造像题记“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
50、洞窟南北两壁上,并列有序地雕凿着三列佛龛,龛内的造像也极具北魏后期的时代特征;佛龛的龛楣和佛像的身光,装饰得细致精巧,琳琅满目,图案花纹丰富多彩,十分华丽,堪称集北魏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图案艺术之大成。以建筑为例,现存的四个屋形就极具特色,它们分为庑殿式和歇山式,龛上部为屋脊,两端鸱gǔ尾翘起,中间是迦陵频迦鸟,屋顶下斜,凿成简瓦、椽的样式,檐下刻有一斗三升人字拱,这些都是北魏当时的房屋建筑式样。
51、唐代帝后喜欢乐舞,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时“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有专家认为,八作司洞乐舞伎人的这种组合,便属于唐代的“坐部伎”,演奏的是西凉乐和龟兹qiūcí乐。显然,这些珍贵的乐舞资料,对研究唐代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52、龙门石窟历史悠久,意蕴悠长,置身其中,沐浴着古老安宁的气息。龙门石窟距离洛阳市区大约十二公里,此处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弹尽身上千里流沙,恭敬地站在龙门石雕佛像前,擦干满脸的汗水,悄悄地问苍茫大地,问千年青史,这是文明世界,人间虔诚祈祷福祉的圣地。
53、【龙门石窟怎么赞美它】龙门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们游览胜地。大诗人白居易曾与僧人佛光同乘一叶扁舟,从洛阳城的建春门溯伊水悠悠而上,赴龙门香山寺游玩,二人一路低吟长啸,对龙门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洛阳四塞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54、然而,龙门石窟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难以观其整体造型。虽然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艺术水平之、神态之曼妙,但是,每当看到佛龛内那一个个佛像缺胳膊少腿,或者没有头颅,有的只剩半边身子,有的甚至只留下一个佛坑,整个石窟满目疮痍,伤痕累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时,我也为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感到羞耻,感到可悲,可叹。
55、假期去哪玩?河南洛阳的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或许是佳答案之一。近些年,随着居民精神消费需求的崛起,游客被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选择到古都洛阳走一走,看一看,华夏文明是如何在这里发祥的,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又留下了哪些印记。
56、主佛阿弥陀佛,像高约8米,脸形稍长,胸部微隆,两侧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其中左侧的弟子迦叶,雕工十分精细,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双手合生动显示了一个饱经风霜、深谱世故的形象。外侧侍立的二菩萨,身着披巾,饰璎珞,造型古朴,仍保留着北魏造像的遗风。在洞内的四壁上,还布满了大小150多个隋、唐年间的佛龛,窟顶雕刻着莲花宝盖,莲花四周有两个手捧果品的供养人和六个手持不同乐器的伎乐人。
57、从龙门石窟开始吧······
58、稍过片刻,岐伯慢慢苏醒过来,把绿叶咽下肚里,两刻之后,岐伯面色如常,连翘搀扶着爷爷回到家里,进行药物和膳食的调养,岐伯仙师逐渐恢复健康。
59、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注意看,他的左手被雕刻为六指,其含义至今仍是个谜。在他两侧分列二弟子、二菩萨和二跷腿半坐的菩萨像,他们的造像仅是主尊的五分之显然是为了更加突出主尊的形象。
60、她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结合的典范。望着她的微笑,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你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当我和她那永恒、恬淡、慈祥的目光交汇时,我顿觉心境空灵,淡然,平静。
61、路洞高、宽均为4米,进深5米多,平面呈方形。洞内富顶作莲花藻井,其上密刻众比丘闻法头像。洞口右侧拱壁刻一供养人,束螺纹高髻,身披袈裟,双手合十持幡,表情虔诚,作供养状,形象颇为生动,据推测当是来自外域的僧侣。
62、一如画笔浅描着蓝天的云朵安静
63、另外在外室南北两壁,还各有一须眉怒张的力士像,下方原来还刻有两尊护法石狮,遗憾的是早年已被盗往国外,现分别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64、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65、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白居易的这首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66、从双窟左边拾阶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它位于西山中部北端,是为唐高宗、武则天祈福,于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开凿的。与潜溪寺一样,万佛洞是唐代较为典型的佛教净土宗“西方三圣”造像石窟,因洞内满刻15000尊小佛而得名。
67、在释迦牟尼两侧,分别侍立着二弟子和二菩萨,也是一副温雅敦厚的表情。南、北两壁的两组造像,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可惜的是,南壁左胁侍菩萨和右胁侍菩萨的头像都已被盗,现分别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
68、在石牛溪南面,奉先寺大佛龛东侧的下部,还有两个紧靠的中型石窟,他们分别因洞内有多处唐代或北魏纪年造像文字而得名。靠北侧的是唐字洞,南侧的是魏字洞。
69、满足了青年朋友们与景区沟通交流的诉求
70、蓝天、白云、红花、绿树、碧水
71、龙门山上壁崖间,洞窟琳琅紧密连。
72、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73、菩萨金刚高百尺,数年雕刻费神思。
74、(疫情防控)来(返)洛人员可通过“洛阳发布”“洛阳网”官微网上报备
75、除了摩崖三佛龛,在龙门石窟,你还将看到众多以弥勒佛为主佛的佛石窟,它们成了武则天时期石窟造像的一个典型特征。而摩崖三佛龛之所以中途辍工,也许正是因为后来武则天退位病逝,人们也不再崇信弥勒佛下世的传说,人去台空,自然顺理成章了。”
76、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之美
77、自古描写龙门的诗词不胜枚举。这些传承千年的龙门诗词,是龙门文化的活化石,如涓涓伊水般浸润、滋养着万千河洛儿女的血脉心灵,闪耀着灿烂辉煌的文明之光。
78、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79、石窟洞口为莲形门柱,两侧各雕一身高2米多的力士。洞内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围绕着手持乐器的八身伎乐飞天。石窟内为三壁三龛,是当时石窟的一种新布局。正壁佛龛主尊为3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面部已残毁,两手作与愿印,意为满足人们的愿望。
80、D早餐后,游览神都洛阳,一个十三朝的皇城,让我们走进峭壁上的魏骨唐风(龙门石窟)位于洛阳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
81、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82、龙门石窟,始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诸朝500余年大规模营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一样,密布在伊水两岸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余。
83、聚焦河南自贸五周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古洛阳有了新目标
84、在龙门石窟,你可以看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时代的风格。这里的北魏造像没有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苍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故而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风格,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85、相传,五千年前岐伯在山里采药、种药,他有个孙女叫连翘。一日,岐伯和孙女连翘在山上采药时,岐伯自品自验一种药物,不幸中毒,口吐白沫,神昏脑胀,双目直视,不省人事。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嘴里不停地喊着:连翘、连翘!连翘看爷爷中毒严重,有生命危险,泪流满面的抱着爷爷哭喊着:救命!救命!
86、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
87、凡到过龙门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那雕塑真可谓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说,大佛通高14米,头高4米,耳长9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高、整体设计严密、规模大的,也是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也有传说,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她是依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以彰显武则天在唐朝的政治地位。皇后武则天曾经捐赠两万贯的脂粉钱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
88、绝美图含西域情,若究精妙需挖掘。
89、在2018龙门石窟智慧旅游发展计划中,龙门石窟把“诗和远方”定义为“科技+文化+旅游”。以文化为核心,发挥龙门石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诗歌龙门。以旅游为载体,通过旅游体验,使游客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以诗歌为主线,连接起文化与旅游这两条脉络,使之深度融合。以互联网科技为支撑,传播文化传承文明。通过智能科技将诗词活态化并植入龙门旅游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龙门诗歌的线上朗读、展示、解析及一键跟读,使游客“边游览、边读诗”,让龙门的诗词文化重新激活和传播。
90、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荣誉称号
91、其教义简单来说是指,世俗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是“秽土”,佛居住的世界则是“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世俗凡人要往极乐世界,靠“自力”解脱甚难,应“乘佛愿力”(既“他力”)往生净土,而简单的方法就是“一心转念”,每日千遍万遍地口宣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
92、综观万佛洞,从各具仪态的群像雕刻,到满壁生辉的万佛造像,从“一佛五十菩萨图”所表现的净土世界,到伎乐人轻歌曼舞的“宫廷乐队”,相互映衬,使整座石窟充满着佛祖那种令人敬畏的气氛,显现出当年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与文化艺术的造诣。
93、集历史、人文、美术、雕刻
94、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2000多年前的古书《礼记》里记载:“天生时而地生时,人其父生而师教之。”老师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教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率。《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才能重教,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尊崇,也是对体现在教师身上的人类文明的充分肯定。而在龙门石窟里,也有这么几位历史名人尊师重教,名扬古今,成为千古佳话。
95、(来源:龙门石窟景区官微)
96、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97、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98、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6)
99、玉兰花的颜色不同,其花语也是不一样的,通常它都有着报恩的意思,代表着真挚的友情,高洁和纯洁的爱。紫色的玉兰花则代表着一种芳香情思和俊朗的仪态。
100、有许多诗人留下了赞美龙门的诗篇